糖尿病与胰岛素_第1页
糖尿病与胰岛素_第2页
糖尿病与胰岛素_第3页
糖尿病与胰岛素_第4页
糖尿病与胰岛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3/26目录 一、概念一、概念 二、糖尿病并发症二、糖尿病并发症 三、病因三、病因 四、临床表现四、临床表现 五、检查五、检查 六、诊断六、诊断 七、治疗七、治疗 八、胰岛素八、胰岛素2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终身性代谢性疾病。性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分泌缺陷或或其生物作用受损其生物作用受损, ,或两者或两者兼有引起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 ,导致导致各种组织各种组织, ,特别是特别是眼、肾、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2、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联合国糖尿病日联合国糖尿病日 :11:11月月1414日日3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代谢性疾病。长期血糖身性代谢性疾病。长期血糖增高增高, ,大血管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微血管受损并危并危及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等,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计, ,糖尿病并发症高达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100多种多种, ,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糖尿病死亡者有种疾病。糖尿病死亡者有50%50%以上是心脑血管所致以

3、上是心脑血管所致,10%,10%是是肾病变所致。因糖尿病截肢的患者是非糖尿病的肾病变所致。因糖尿病截肢的患者是非糖尿病的10102020倍。倍。临床数据显示临床数据显示, ,糖尿病发病后糖尿病发病后1010年左右年左右, ,将有将有30%30%40%40%的患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 ,且并发症一旦产生且并发症一旦产生, ,药物治疗很难药物治疗很难逆转逆转, ,因此强调尽早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因此强调尽早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41.1.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 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我国的发病率亦呈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上升趋势,

4、,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 ,仅次于各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种肾小球肾炎。2.2.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糖尿病眼部并发症(1 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2 2)与糖尿病相关的葡萄膜炎)与糖尿病相关的葡萄膜炎 (3 3)糖尿病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 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53.3.糖尿病足糖尿病足 实际上类似的病理改变也可以发生在上肢、实际上类似的病理改变也可以发生在上肢、面部和躯干面部和躯干上上, ,不过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不过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4.4.糖尿病心血

5、管并发症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 包括心脏和大血管上的微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心脏自主包括心脏和大血管上的微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神经病变, ,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冠心病是糖尿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冠心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大血管并发症病的主要大血管并发症, ,研究显示研究显示, ,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死亡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死亡风险比非糖尿患者群高风险比非糖尿患者群高3 35 5倍。倍。65.5.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性脑血管病 是指由糖尿病所引起的颅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是指由糖尿病所引起的颅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 ,据统据统计计,2,2型糖尿病患者有型糖尿病患者有20%20%

6、40%40%会发生脑血管病会发生脑血管病, ,主要表现为主要表现为脑动脉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脑萎缩等脑动脉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脑萎缩等, ,是糖尿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6.6.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最常见的类型是慢性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糖尿病神经病变最常见的类型是慢性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性多发神经病变性多发神经病变, ,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发病率很高发病率很高, ,部分患部分患者在新诊断为糖尿病时就已经存在周围神经病变了者在新诊断为糖尿病时就已经存在周围神经病变了, ,遗憾的遗憾的是在治疗上是在

7、治疗上, ,尤其是在根治糖尿病神经病变方面相当困难尤其是在根治糖尿病神经病变方面相当困难, ,所所以其重点还在于预防其发生和控制发展。以其重点还在于预防其发生和控制发展。7 神经病变神经病变 血管病变血管病变感染感染8 97 7.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1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多尿、烦渴、乏力等糖尿病症状加重或首次出现多尿、烦渴、乏力等糖尿病症状加重或首次出现 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痛腹痛 意识障碍意识障碍昏迷昏迷 (2 2)高渗性高血糖状态)高渗性高血糖状态 初期仅表现为多饮多尿乏力等糖尿病症状加重初期仅表现为多饮多尿乏力等糖尿病症状

8、加重, ,随着病情随着病情进展进展, ,可出现严重脱水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可出现严重脱水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3 3)乳酸性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 多发生于大量服用双胍类药物或伴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多发生于大量服用双胍类药物或伴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 ,起病较急起病较急, ,患者有深大呼吸、神志模糊、木僵、昏迷等症状。患者有深大呼吸、神志模糊、木僵、昏迷等症状。101 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 1 1型或型或2 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族发病倾向, ,1/41/41/2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临

9、床上至少有60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 1型糖尿病有多个型糖尿病有多个DNADNA位位点参与发病点参与发病, ,其中以其中以HLAHLA抗原基因中抗原基因中DQ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切。在2 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 ,如胰岛素基因、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2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进食过多, ,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是2 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

10、境因素, ,使具有使具有2 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 1 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 ,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 ,风疹病毒风疹病毒, ,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 ,破坏胰岛素破坏胰岛素 细胞。细胞。113 3新发现新发现: :II II型糖尿病竟然可以型糖尿病竟然可以“传染传染”, ,与疯牛病高度相似与疯牛病高度相似! ! II II型糖尿病是一种非常神秘的疾病型糖尿病是一种非常神秘的疾病:50:50年来年来, ,它的发病率一直它的发病率一直在上升在

11、上升, ,全球患者超过全球患者超过4.24.2亿人亿人, ,但它的发病原因却迟迟没有找但它的发病原因却迟迟没有找到。不同于到。不同于I I型糖尿病型糖尿病,II ,II型糖尿病是非胰岛素依赖型型糖尿病是非胰岛素依赖型 - - 也就是也就是说说, ,病人并没有完全丧失制造胰岛素的能力病人并没有完全丧失制造胰岛素的能力, ,但胰岛素的作用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效果较差, ,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 ,可以通过某些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 近日近日, ,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们有了惊人的发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

12、学的研究人员们有了惊人的发现现: :胰岛细胞内部的一种异常蛋白胰岛细胞内部的一种异常蛋白IAPPIAPP可以可以“传染传染”II”II型糖尿型糖尿病病 - - 这或许是致病的元凶这或许是致病的元凶。 超过超过90%90%的的II II型糖尿病患者体内都存在一种异样的蛋白型糖尿病患者体内都存在一种异样的蛋白 - - 错误折叠的错误折叠的islet amyloid polypeptideislet amyloid polypeptide(IAPPIAPP), ,这些蛋白这些蛋白在病人的胰岛细胞内聚集并沉积成块状。在病人的胰岛细胞内聚集并沉积成块状。 12 在糖尿病发病前期在糖尿病发病前期, ,肥胖

13、肥胖、胰岛素抗性等因素并不能直接引发糖、胰岛素抗性等因素并不能直接引发糖尿病尿病, ,而是增加了而是增加了IAPPIAPP的产量。而蛋白浓度增加的产量。而蛋白浓度增加, ,就会造成蛋白错就会造成蛋白错误折叠以及聚集沉积误折叠以及聚集沉积 - - 最后才导致最后才导致II II型糖尿病症状的产生。型糖尿病症状的产生。 注射注射IAPPIAPP聚合体(病变状态)聚合体(病变状态), ,可以诱导正常状态的可以诱导正常状态的IAPPIAPP发生发生聚集聚集, ,从而导致糖尿病症状的产生。从而导致糖尿病症状的产生。 研究证明了研究证明了Claudio SotoClaudio Soto博士的假设博士的假设

14、: :错误折叠的错误折叠的IAPPIAPP能够通能够通过与朊病毒相似的方式过与朊病毒相似的方式, ,传播传播II II型糖尿病型糖尿病! ! 那么问题就来了那么问题就来了: :这是不是意味着这是不是意味着II II型糖尿病就是一种传染病了型糖尿病就是一种传染病了呢呢? ? 就目前的证据来看就目前的证据来看, ,还不足以证明人类的还不足以证明人类的II II型糖尿病具有传染型糖尿病具有传染性性。 但是但是, ,这件事仔细想想还挺恐怖的。万一真的能传染怎么办呢这件事仔细想想还挺恐怖的。万一真的能传染怎么办呢? ?先不说输血、手术这些直接与血液接触的环节先不说输血、手术这些直接与血液接触的环节, ,

15、如果食用肉类中携如果食用肉类中携带了病变带了病变IAPP,IAPP,会不会对人类有危害呢会不会对人类有危害呢? ?之前有不少病例表明之前有不少病例表明, ,一些一些人在器官移植手术后人在器官移植手术后, ,突然就患上了突然就患上了II II型糖尿病型糖尿病 - - 这或许也与这或许也与IAPPIAPP有关。有关。 131 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三多一少”症状症状, ,多见于多见于1 1型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三多一少”症状更为症状更为明显。明显。 “三多一少三多一少

16、”: :多饮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多尿、多食及消瘦2 2疲乏无力疲乏无力, ,肥胖肥胖 多见于多见于2 2型糖尿病。型糖尿病。2 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 ,若得不到若得不到及时诊断及时诊断, ,体重会逐渐下降。体重会逐渐下降。14 1 1血糖血糖 糖尿病的诊断主要是通过血糖测定来判断糖尿病的诊断主要是通过血糖测定来判断, ,正常人空腹血糖正常人空腹血糖(FBGFBG)参考值参考值: :3.96.1mmo3.96.1mmoll/L /L (葡萄糖氧化酶法葡萄糖氧化酶法) 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参考值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参考值: : 轻度糖尿病轻度糖尿病:7.08.4mm

17、ol/L,:7.08.4mmol/L, 中度糖尿病中度糖尿病:8.411.1mmol/L,:8.411.1mmol/L, 重度糖尿病重度糖尿病: :大于大于11.1mmol/L11.1mmol/L。 2 2尿糖尿糖; ;3 3尿酮体尿酮体; ;4 4糖基化血红蛋白(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 ; 5 5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清蛋白; ;6 6血清胰岛素和血清胰岛素和CC肽水平肽水平; ;7 7血脂血脂; ; 8 8免疫指标免疫指标; ;9 9尿白蛋白排泄量尿白蛋白排泄量, ,放免或酶联方法放免或酶联方法15 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 ,空腹血糖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大于

18、或等于7.07.0毫摩尔毫摩尔/ /升升, ,和和/ /或或餐后两小时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大于或等于11.111.1毫摩尔毫摩尔/ /升升即可确即可确诊。诊。诊断糖尿病后要进行分型诊断糖尿病后要进行分型: :1 11 1型糖尿病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轻发病年龄轻, ,大多大多3030岁岁, ,起病突然起病突然, ,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明显, ,血糖水平高血糖水平高, ,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 ,血清胰血清胰岛素和岛素和CC肽水平低下肽水平低下,ICA,ICA、IAAIAA或或GADGAD抗体可呈阳性。抗体可呈阳性。单用单用口服

19、药无效口服药无效, ,需用胰岛素治疗。需用胰岛素治疗。2 22 2型糖尿病型糖尿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常见于中老年人, ,肥胖者发病率高肥胖者发病率高, ,常可伴有高血压常可伴有高血压, ,血脂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 ,早期无任何症状早期无任何症状, ,或仅有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轻度乏力、口渴, ,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 ,晚期低下。晚期低下。16 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 ,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但通过多种治疗

20、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制好糖尿病。 主要包括主要包括7 7个方面个方面: : 1 1、糖尿病患者的教育糖尿病患者的教育 2 2、自我监测血自我监测血 3 3、口服药物治疗、口服药物治疗 4 4、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 5 5、饮食治疗饮食治疗 6 6、运动治疗运动治疗171 1教育教育 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 ,树立战胜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的信心, ,如何控制糖尿病如何控制糖尿病, ,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根据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2 2自我监

21、测血糖自我监测血糖 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 ,病人可以根据血糖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1 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时每天至少监测4 4次血糖(餐前)次血糖(餐前), ,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 8次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 3: :0000)。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应控制在7.27.2毫摩尔毫摩尔/ /升以下升以下, ,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HbA1c10mmol/

22、L,HbA1c小于小于7%7%。2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的频度可适当减少。183 3口服药物治疗口服药物治疗(1 1)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 hung nio hung nio 2 2型型DMDM患者经饮食控制患者经饮食控制, ,运动运动, ,降低体重等治疗后降低体重等治疗后, ,疗效尚不满意者均疗效尚不满意者均可用磺脲类药物。可用磺脲类药物。因降糖机制主要是刺激胰岛素分泌因降糖机制主要是刺激胰岛素分泌, ,所以对有一定胰所以对有一定胰岛功能者疗效较好。对一些发病年龄较轻岛功能者疗效较好。对一些发病年龄较轻, ,体形不胖的糖尿病患者在早体形不胖的

23、糖尿病患者在早期也有一定疗效。但对肥胖者使用磺脲类药物时期也有一定疗效。但对肥胖者使用磺脲类药物时, ,要特别注意饮食控制要特别注意饮食控制, ,使体重逐渐下降使体重逐渐下降, ,与双胍类或与双胍类或-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糖药联用较好。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糖药联用较好。下下列情况属禁忌证列情况属禁忌证: :一是严重肝一是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 ;二是合并严重感染二是合并严重感染, ,创伤及大创伤及大手术期间手术期间, ,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 ;三是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期间三是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期间, ,临时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改用胰岛素治疗; ;四是糖尿病孕妇四是糖尿

24、病孕妇, ,妊娠高血糖对胎儿有致畸形作用妊娠高血糖对胎儿有致畸形作用, ,早产、早产、死产发生率高死产发生率高, ,故应严格控制血糖故应严格控制血糖, ,应把空腹血糖控制在应把空腹血糖控制在105105毫克毫克/ /分升分升(5.85.8毫摩尔毫摩尔/ /升)以下升)以下, ,餐后餐后2 2小时血糖控制在小时血糖控制在120120毫克毫克/ /分升(分升(6.76.7毫摩毫摩尔尔/ /升)以下升)以下, ,但控制血糖不宜用口服降糖药但控制血糖不宜用口服降糖药; ;五是对磺脲类药物过敏或出五是对磺脲类药物过敏或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现明显不良反应。19(2 2)双胍类降糖药)双胍类降糖药 shung

25、 gu shung gu 降血糖的主要机制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降血糖的主要机制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增加葡萄糖的无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氧酵解, ,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降低体重。降低体重。适应证肥胖型适应证肥胖型2 2型糖尿型糖尿病病, ,单用饮食治疗效果不满意者单用饮食治疗效果不满意者; ;2 2型糖尿病单用磺脲类药物效果不好型糖尿病单用磺脲类药物效果不好, ,可可加双胍类药物加双胍类药物;1;1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病情不稳定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病情不稳定, ,用双胍类药物可减少用双胍类药物可减少胰岛素剂量胰岛素剂量;2;2型糖尿病继发性失

26、效改用胰岛素治疗时型糖尿病继发性失效改用胰岛素治疗时, ,可加用双胍类药物可加用双胍类药物, ,能减少胰岛素用量。禁忌证严重肝、肾、心、肺疾病能减少胰岛素用量。禁忌证严重肝、肾、心、肺疾病, ,消耗性疾病消耗性疾病, ,营营养不良养不良, ,缺氧性疾病缺氧性疾病; ;糖尿病酮症糖尿病酮症, ,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 ;伴有严重感染、手术、创伤伴有严重感染、手术、创伤等应激状况时暂停双胍类药物等应激状况时暂停双胍类药物, ,改用胰岛素治疗改用胰岛素治疗; ;妊娠期。不良反应一妊娠期。不良反应一是胃肠道反应。最常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痛、腹泻是胃肠道反应。最常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

27、下降、腹痛、腹泻, ,发生率可达发生率可达20%20%。为避免这些不良反应。为避免这些不良反应, ,应在餐中、或餐后服药。二是应在餐中、或餐后服药。二是头痛、头晕、金属味。三是乳酸酸中毒头痛、头晕、金属味。三是乳酸酸中毒, ,多见于长期、大量应用降糖灵多见于长期、大量应用降糖灵, ,伴有肝、肾功能减退伴有肝、肾功能减退, ,缺氧性疾病缺氧性疾病, ,急性感染、胃肠道疾病时急性感染、胃肠道疾病时, ,降糖片引起降糖片引起酸中毒的机会较少。酸中毒的机会较少。20(3 3)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1 1型和型和2 2型糖尿病均可使用型糖尿病均可使用, ,可以与磺脲类可以与磺脲类, ,双胍

28、类或胰岛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伏格列波糖餐前即刻口服。阿卡波糖餐前即素联用。伏格列波糖餐前即刻口服。阿卡波糖餐前即刻口服。刻口服。主要不良反应有主要不良反应有: :腹痛腹痛、肠胀气、腹泻、肛门排气、肠胀气、腹泻、肛门排气增多。增多。(4 4)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增敏剂 有增强胰岛素作用有增强胰岛素作用, ,改善糖代谢。可以单用改善糖代谢。可以单用, ,也可用磺脲类也可用磺脲类, ,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有肝脏病或心功能不全者者不宜应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有肝脏病或心功能不全者者不宜应用。用。(5 5)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 瑞格列奈为快速促胰岛素分泌剂瑞格列奈为快速促胰岛素分

29、泌剂, ,餐前即刻口服餐前即刻口服, ,每次主每次主餐时服餐时服, ,不进餐不服。那格列奈作用类似于瑞格列奈。不进餐不服。那格列奈作用类似于瑞格列奈。214 4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制剂有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胰岛素制剂有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根据作用时间分为根据作用时间分为超短效、超短效、短效、短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中效和长效胰岛素, ,并已并已制成混合制剂制成混合制剂, ,如诺和灵如诺和灵30R,30R,优泌林优泌林70/3070/30。(1 1)1 1型糖尿病型糖尿病 需要用胰岛素治疗。非强化治疗者每天注射需要用胰岛素治疗。非强化治疗者每天注射2 23

30、3次次, ,强化治疗者每日注射强化治疗者每日注射3 34 4次次, ,或用胰岛素泵治疗。或用胰岛素泵治疗。(2 2)2 2型糖尿病型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失效者先采用联合治疗方式口服降糖药失效者先采用联合治疗方式, ,方法方法为原用口服降糖药剂量不变为原用口服降糖药剂量不变, ,睡前晚睡前晚10001000注射中效胰岛素注射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一般每隔一般每隔3 3天调整天调整1 1次次, ,目的为空腹血糖目的为空腹血糖降到降到4.94.98.08.0毫摩尔毫摩尔/ /升升, ,无效者停用口服降糖药无效者停用口服降糖药, ,改为每天注改为每天注射射2 2次胰岛素次胰

31、岛素, ,或用胰岛素泵治疗。或用胰岛素泵治疗。 胰岛素治疗的最大不良反应为低血糖。胰岛素治疗的最大不良反应为低血糖。225. 5. 运动治疗运动治疗 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降低体重降低体重, ,减减少身体脂肪量少身体脂肪量, ,增强体力增强体力, ,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运动的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病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定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病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定, ,找到适合找到适合病人的运动量和病人感兴趣的项目。运动形式可多样病人的运动量和病人感兴趣的项目。运动形式可多样, ,如散如散步步, ,快步走、

32、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6. 6. 饮食治疗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 ,一部分轻型糖尿一部分轻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饮食治疗就可控制病情。病患者单用饮食治疗就可控制病情。23 1 1、概念概念: :胰岛素是由胰脏内的胰岛胰岛素是由胰脏内的胰岛 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 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

33、低血糖的激素, ,同时同时促进糖原促进糖原、脂肪、脂肪、蛋白质合成。蛋白质合成。 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来糖尿病治疗。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来糖尿病治疗。24 2 2、胰岛素的作用、胰岛素的作用(1 1)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 治疗糖尿病、消耗性疾病。治疗糖尿病、消耗性疾病。 促进血循环中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肌细胞、促进血循环中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肌细胞、脂肪细胞及其他脂肪细胞及其他组织细胞合成糖原组织细胞合成糖原, ,使血糖降低使血糖降低。 促进脂肪促进脂肪合成。合成。 促进促进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25 (2 2)胰岛素生理作用胰岛素生理作用 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调节代谢过程。胰岛素的主要生理

34、作用是调节代谢过程。 对糖代谢对糖代谢: :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促进糖原促进糖原合成合成, ,抑制糖异生抑制糖异生, ,使血糖降低使血糖降低; ; 对脂肪代谢对脂肪代谢: :促进脂肪酸合成和脂肪贮存促进脂肪酸合成和脂肪贮存, ,减少脂肪分解减少脂肪分解; ; 对蛋白质对蛋白质: :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 ,促进蛋白质合成的各个环促进蛋白质合成的各个环节以增加蛋白质合成。节以增加蛋白质合成。 总的作用是促进合成代谢。总的作用是促进合成代谢。 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 ,也是唯一同时促进也是

35、唯一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激素。作用机理属于受体酪氨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激素。作用机理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机制。酸激酶机制。26 (3 3)其它功能其它功能 胰岛素可促进钾离子和镁离子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胰岛素可促进钾离子和镁离子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可可促进脱氧核糖核酸促进脱氧核糖核酸(DNA)(DNA)、核糖核酸、核糖核酸(RNA)(RNA)及三磷酸腺苷及三磷酸腺苷(ATP)(ATP)的合成。的合成。273. 3. 胰岛素制剂胰岛素制剂分类分类 胰岛素按照来源和化学结构可分为胰岛素按照来源和化学结构可分为: :动物胰岛素动物胰岛素(第一(第一代)代)、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第

36、二代)(第二代)、胰岛素类似物、胰岛素类似物(第三代)(第三代)。 人胰岛素如诺和灵系列人胰岛素如诺和灵系列, ,胰岛素类似物如诺和锐胰岛素类似物如诺和锐、诺和锐、诺和锐3030、诺和平。诺和平。 按作用时间特点可分为按作用时间特点可分为: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胰岛素、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包括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和预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包括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和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常见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如常见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如诺和锐诺和锐,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如诺和平。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如诺和平。 临床试验证明临床试

37、验证明, ,胰岛素类似物在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类似物在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和减少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方面优于人胰岛素。减少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方面优于人胰岛素。28胰岛素按药效长短分类胰岛素按药效长短分类: :(1 1) 超短效超短效( (速效速效) ): :注射后注射后1515分钟起作用分钟起作用, ,高峰浓度高峰浓度1212小时。小时。进口的进口的优泌乐优泌乐(美国礼来公司)(美国礼来公司)和和诺和锐诺和锐(丹麦诺和诺(丹麦诺和诺德)德), ,国产的国产的速秀霖速秀霖(北京甘李药业)(北京甘李药业)。(2 2)短效短效: :注射后注射后3030分钟起作用分钟起作用, ,高峰浓度高峰浓度

38、2424小时小时, ,持续持续5858小小时。时。(3 3)长效长效( (鱼精蛋白锌胰岛素鱼精蛋白锌胰岛素): ):注射后注射后4646小时起效小时起效, ,高峰浓度高峰浓度420420小时小时, ,持续持续24362436小时。小时。(4 4)预混预混: :即将短效与中效预先混合即将短效与中效预先混合, ,可一次注射可一次注射, ,且起效快且起效快(30(30分钟分钟), ),持续时间长达持续时间长达16201620小时。小时。 市场常见的有市场常见的有30%30%短效和短效和70%70%中效预混中效预混, ,和短、中效各占和短、中效各占50%50%的预混两种。的预混两种。29常用胰岛素制剂

39、和作用特点常用胰岛素制剂和作用特点胰岛素制剂胰岛素制剂起效时间(起效时间(h h)高峰时间(高峰时间(h h)有效作用时间有效作用时间(h h)药效持续时间药效持续时间(h h)超短效胰岛素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类似物(IAIA)0.25-0.50.25-0.50.5-1.50.5-1.53-43-44-64-6短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RIRI)0.5-10.5-12-32-33-63-66-86-8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NPHNPH)2-42-46-106-1010-1610-1614-1814-18长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PZIPZI)4-64-610-1610-1618-2018-2020-2420-24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70/3070/30, ,(70%NPH 70%NPH 30%30%短效)短效)0.5-10.5-1双峰双峰10-1610-1614-1814-1850/5050/50, ,(50%NPH 50%NPH 50%50%短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