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湖北省百师联盟高三上学期历史11月新高考一轮复习联考试题答案_第1页
2021届湖北省百师联盟高三上学期历史11月新高考一轮复习联考试题答案_第2页
2021届湖北省百师联盟高三上学期历史11月新高考一轮复习联考试题答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届湖北省百师联盟高三上学期历史11月新高考一轮复习联考试题答案1. B【解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选人用人,均与军功相结合,以军功授爵,有利于提高各国军队的战斗力,从而满足诸侯争霸的现实需要,故B项正确;世卿世禄制度和奴隶制度被“废除”是战国时期对上层建筑的改革,使得国家的政治权力格局发生了质变,贵族特权被废除,新兴地主取得政治权力,甚至统治地位,故排除A、C、D三项。2. 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本”是指“礼”,“末”是指“佛、巫、优倡等”与民生无关且落后愚昧的方式,可知黄宗羲主张要使“民富”,应启发民智,摒弃落后、愚昧的方式,即民智与民富的关系,故D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盖

2、皆本也”,可知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排除B项;材料中黄宗羲的“民富”思想本质仍是儒家思想,并未超出儒家思想范畴,不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故排 除A、C两项。3. 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民事不可缓”“有恒产有恒心”“无恒心放辟邪侈”“然后刑之,是罔民也”可知,孟子的治国策略体现民本精神,是朴素人文精神的体现,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礼、法的信息,排除B项;孟子只说要民有“恒产”,并没有重视商业的主张,排除C项;孟子只向滕文公提出治国方略,并不意味着社会道德沦丧,排除D项。4. B【解析】从三种交易手段的数据变化看,白银不断增长,并最终取代了其它两种交易手段,可知货币经济已经发展到土地交易活动当中

3、,说明商品经济影响了土地交易手段,故B项正确;材料所反映的是三种交易手段在土地交易中所占比重的对比,反映的只是交易手段的变化,并没有土地买卖的数量与程度的数据统计,所以虽然“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是明朝的社会现实,但与此题无关,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宝钞”贬值的数据统计,且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性流通的法定货币,在发行量与实际流通所需货币量基本一致情况下是适应和推动商品经济发展的,排除C项;“一条鞭法”是明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的税制改革,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5. B【解析】材料关键信息是“维新人士唐才常”提出“新中国”,可知“新中国”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兴中会提出的“新中国”应该是资产阶级民

4、主共和制政体,所以排除A、D两项;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发展到1924年,才提出明确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排除C项,故答案为B项。6. B【解析】王守仁主张良知人皆有之,愚夫愚妇与圣人的区别在于前者不能克服私欲,后者能克服私欲,故主张“克服私欲,回复良知”,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等级制度的信息,所谓愚夫愚妇与圣人的区别不是等级,而是能否克服私欲,排除A、C两项;“克服私欲,回复良知”,有利于矫正社会秩序,尤其是道德秩序,排除D项。7. D【解析】作为立宪派代表人物,杨度对“中华民族”概念的认识仅从民族文化层面作了阐释,而科学的民族概念是指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语言、共同

5、的文化,以及建立共同的文化基础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等基本特征的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据此可知,杨度的解释并非是科学的,排除A项;杨度的观点只代表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中的立宪派人物的认识,不能代表“中国各阶层”的共识,排除B项;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上多元一体的民族,而非文化上的“同一性”,排除C项,故D项正确。8. C【解析】材料的时间信息是1937-1940年,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是最困难的时期,民族工业内迁,主要为抗日战争提供物质保障,故C项正确;并非是为调整工业布局,排除A项;根据时间信息判断1940年抗日战争仍处于最困难的相持阶段,排除B项;“百废俱兴”的结论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不符合历史

6、事实,排除D项。9. A【解析】材料信息“鼓励高中、大学生从军”,征兵对象是青年知识分子,有助于提高军队的文化素养,故A项正确;与兵源枯竭无关,排除B项;这一举措与国共关系无关,排除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全国各阶层各民族人民共同组成的,材料只是体现征兵面向青年知识分子,与统一战线没有关系,排除D项。10. A【解析】从材料留学生专业方向看,新中国初期留学教育既侧重理工科,也兼有文教、政法、财经、农科,说明既着眼于即将开始的工业化建设,又兼顾了其它社会领域的发展需要,所以A项正确;派遣留学生,而且侧重工科、理科,推动了一五计划的实施,但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政局稳定,人

7、民政治地位根本变化而迸发出的生产力,排除B项;新中国之初的留学教育体制并不成熟,从留学生所学专业结构可见一斑,排除C项;“冒进”“速成” 的思想出现于1957年“教育大革命”,排除D项。11. 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可能会”“作出潜在损害保证”“后来确实发生”等信息,可知“潜在危害保证”是罗马法对将来会发生的“损害、侵权”而产生的矛盾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所以体现了罗马法在内容上具有预见性,故D项正确;罗马法并没有体现“片面性”,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随意性”和“主观性”,而是法律制定的统一标准,排除B项;原始性与落后性相伴存在,材料没有涉及原始、野蛮、简单、残暴的规定,排除C项。12.

8、B【解析】英王直到19世纪仍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内阁首相,只有在责任内阁制形成之后才成为虚位元首,排除A项;题干中两个法案的规定否定了英王为代表的行政权对司法权的干涉,从而实现了司法独立,故B项正确;责任内阁制形成是在1721年以后,排除C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权力中心是议会,排除D项。13. D【解析】材料说明列宁在1918年国内革命战争爆发前就已经认识到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一轮复习联考卷(三) 新高考卷 历史 参考答案 第1页(共5页) 一轮复习联考卷(三) 新高考卷 历史 参考答案 第2页(共5页)国建设社会主义,前提是必须提高俄国的科学、知识和经济水平,即提高生产力水平,所以必须借

9、助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家的知识、技术来发展生产力。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前提是生产力高度发展,列宁的认识符合这一理论,而且作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所以D项正确;排除A项;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必须由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来完成,“利用资产阶级专家重耕土壤”是指利用资产阶级专家的科学、知识、技术、经验来提高俄国落后的生产力,所以排除B项;引导资产阶级专家的科学、知识、技术,并非与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合作,当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是相互敌视的,排除C项。14. D【解析】二战后到9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不论是“加强”还是“减少”政府干预,还是二者平衡,均属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没有根本上

10、解决资本主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所以呈现“钟摆式”状态,故D项正确;资本主义生产力在经济政策不断的调整中仍然焕发出相当的活力,所以“无法容纳”是错误的,排除A项;资本主义弊病的根源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是局部调整,所以是治标不治本,排除C项。15. C【解析】表格反映的数据是20世纪60年代欧洲与美国工业发展状况,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欧洲三国在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工业生产总值增长、占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总值比重均高于同时期的美国,说明1960年1970年欧洲各国经济发展迅速,从内因上分析这是欧洲以联合求自身安全与发展的结果,所以战后50年代开始的

11、欧洲一体化,以联合求发展的主观目的是一致的,故C项正确。表格只体现了三项数据的增长率,并不能说明欧洲三国与美国总体经济实力的质变,排除A项。表格只提供了美国与欧洲的经济数据,没有体现日本的相关数据,所以不能体现“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排除B项。表格反映的欧洲经济发展迅速,是美国与欧洲关系由支配与从属阶段进入控制与反控制阶段的原因,所以不能说明“欧洲 各国摆脱了”美国的控制,排除D项。16. 【参考答案】(1)君主专制高度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市民阶层壮大;产生批判君主专制的早期启蒙思潮。(6分)(2)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君为臣纲的封建礼教;封建专制

12、主义法律。(3分)重构:主张君臣平等,君臣共治;以宰相之权制约君主独裁;以天下之法取代君主之法;设学校作为议政机构,建立舆论监督机制。(6分)【解析】第(1)问,根据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结合材料“社会转型”的要求,从经济、政治、思想方面提取“转型”的表现(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相关史实)即可。第(2)问,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进行概括,“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可知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可知主张君臣共治;由“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可知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君主一家之法;由“使宰相不罢,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可知主张设宰相制约君主权力;由“天子亦

13、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可知,设学校作为养士和议政场所,以监督朝政。17. 【参考答案】(1)表现:完善三省部门制,从程序上对决策权进行分解,既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又防止某一部门权力过于集中;门下省作为监察机构,有权对皇帝的决策提出意见;完善科举制度,既扩大了政府的统治基础,又为国家选拔了高素质人才。(4分)局限性:相权被分割削弱,其本质是强化君主专制制度;政令决策执行程序化,造成不同部门之间互相掣肘推诿。(4分)(2)创新:开创“二府三司制”,由中书门下省掌握行政权、枢密院掌发兵权、三衙掌统兵权,三司掌握财政权;任命文臣作地方行政长官,通判掌地方监察权。(4分)原因:分化事权,造成

14、国家机构重叠,官僚队伍膨胀,政府开支庞大,形成“冗官”“冗费”和“积贫”局面;对军权的分解造成军队指挥失灵,战斗力下降,造成“积弱”局面。(4分)【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唐朝制度完善的表现:三省六部制完善、监察谏议制度、科举制度及效果。局限性,立足唐朝制度的本质、分解相权的局限方面思考。第(2)问,主要考查宋代在中央和地方采取集权措施,考生根据主干知识不难回答。关于“原因”,要求考生立足于宋代的集权措施的消极影响回答。18. 【参考答案】示例一建国初期中国采取重工业“优先战略”,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3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敌视政策以及朝鲜战争的爆发,使国家安全成为建国初期

15、的重中之重。(2分)建国初期,国家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国防安全缺乏重工业基础保障,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国家安全的必然选择。(2分)苏联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迅速建立了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为“优先战略”提供了经验。(2分)综合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政治形势分析,实施“优先战略”在建国初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必要的,一五计划建设的成果也证明这种抉择正确。(3分)示例二建国初期现实情况决定工业化建设应该采取“平衡战略”,既可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又可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分)建国之初,经济残破,民生凋弊,实施重工业为中心的“优先战略”不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利于工业化的长期发展。(2

16、分)以牺牲农民利益积累重工业建设的资金,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影响国民经济建设的全局。(2分)我国五十年代后期以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为代表的冒进策略,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一轮复习联考卷(三) 新高考卷 历史 参考答案 第3页(共5页) 一轮复习联考卷(三) 新高考卷 历史 参考答案 第4页(共5页)严重困难。60年冬天的“八字方针”以调整国民经济比例为中心,国民经济状况才得以好转。(2分)综合国内外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实施“平衡战略”,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才是既有利于工业化建设,又有利于解决民生问题的必然选择。(3分)【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两个战略,可根据自己掌握的必备知识,选择一种最优化

17、的战略作答。阐释时要立足于建国之初工业化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如政治方面,国内反革命势力的破坏,国际资本主义的敌视威胁,使巩固新中国政权,确保国家安全成为主要任务;国内的经济形势是新中国之初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尤其是事关国家安全的重工业几乎是零基础,而农业、轻工业由于长期战争破坏也处于崩溃边缘,故恢复经济、建立重工业为基础的国防工业也是面临的主要任务;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成就和弊端对我国的影响等等。考生根据上述角度,可以从两方面构思,最终根据知识储备选择一个方面作答。19. 【参考答案】16世纪18世纪中期,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到手工工场时代,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圈地运动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4分)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发生并向全球扩展,欧美工业国通过武力逼 迫,把亚非拉地区变为自己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1857年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证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4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