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_第1页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_第2页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_第3页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选择题1“内阁的意义就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皇权的腐化 ,维系明代政治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阁的开展实际上是内阁重新宰相化的变型开展。以上材料说明内阁的设立A. 对皇权有制约作用 ,有利于政治稳定 B. 协调了君相矛盾 ,是对抗皇权的文官代表C. 名义上是皇帝的幕僚 ,实质上等同于宰相 D. 是皇帝参谋的特定秘书机构 ,无实权【解析】明代内阁的设立客观上对皇权起到了制约作用 ,有利于整个政治稳定。【答案】A2.明太祖朱元璋认为 ,“君不能躬览庶政 ,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会导致“天下骚乱。由此可知 ,朱元璋废丞相主要是因为()A.宰相胡惟庸乱政 B.加强君主

2、专制的需要C.朱元璋性格多疑 D.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解析】材料“君不能躬览庶政 ,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会导致天下骚乱表达了朱元璋废丞相是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故B项正确。【答案】B3.据史料记载 ,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 ,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 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 ,也有讲两三件事的 ,共计有 3 291件事 ,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真可以说是日理万机。为解决这样一问题 ,明太祖()A.设殿阁大学士以备参谋 B.设六局部理全国政务C.设立内阁分理政务 D.设立宰相分理政务【解析】废除丞相后 ,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 ,深感力不从心 ,

3、于是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参谋 ,与材料中“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真可以说是日理万机相符 ,故A项正确。【答案】A4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 ,权分六部 ,意在加强皇权 ,但是明中期以后的太监乱政 ,比历史上任何朝代更加严重 ,其主要原因在于()A. 太监与皇帝亲近 ,受皇帝信任 B. 皇帝无能或者怠政C. 废宰相制度 ,过分集权于皇帝 D. 内阁的出现【解析】在古代君主专制制度下 ,因为君主的大权独揽和君权唯一性 ,一旦出现君主的无能、昏庸等不能亲政 ,常常导致皇帝身边的权臣、外戚、或宦官代替君主决策 ,掌握大权 ,因此权臣、宦官乱政 ,其根源是君主专制制度本身决定的。材料中明朝太监乱政

4、 ,其根源是废除丞相后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故答案选C。ABD项都是外表现象或直接原因 ,不是根源 ,排除。网【答案】C5.明初废丞相后 ,皇帝直接掌管六部百司 ,政务繁忙。因此明成祖设立()A.“中外朝制 B.内阁制度C.军机处 D.密折制【解析】结合所学知识 ,中外朝制度是汉代时期的制度 ,与题意不符 ,故A项错误;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期设立的 ,故B项正确;军机处是清朝雍正时期设立的 ,与题意不符 ,故C项错误;密折制度缘起于康熙晚期 ,形成于雍正时期 ,与题意不符 ,故D项错误。【答案】B6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 ,作为侍从参谋;康熙帝设南书房 ,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A. 说明明清饱学之

5、士享有政治特权 B. 明太祖和康熙帝处于权力危机境地C. 明清皇帝重视文人 D. 都是君主专制的产物【解析】根据题干可知 ,都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D项正确。题干信息无法表达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 ,排除A。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排除。题干信息无法表达明清皇帝重视文人 ,排除C。综上所述 ,此题正确答案选D。【答案】D7明朝洪武二十四年 ,设都给事中六人 ,分吏、户、礼、工、刑、兵六科 ,每科一人 ,这就是六科制度。六科官职品级虽低 ,然职权很高。六科还可以参与“廷议“廷推 ,参与朝廷大政方针的制定 ,并监督其执行。由此可见 ,六科制度()A. 奠定内阁制度的根底 B. 是对三省六

6、部制的丰富开展C. 发挥了改善朝政作用 D. 成为废除丞相官职的导火线【解析】解题的关键材料 “六科还可以参与廷议 廷推 ,参与朝廷大政方针的制定 ,并监督其执行。【答案】C8.按旧例 ,明代内阁除密奏君主的文书外 ,“凡有行移各衙门 ,皆用翰林院印。这说明明代内阁()A.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 B.阁臣权力有限C.提升了政府办事效率 D.深受皇权控制【解析】由材料“凡行移各衙门 ,皆用翰林院印说明明代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 ,故A项正确。【答案】A91386年 ,明太祖颁发?志戒录?:“采汉唐宋为臣悖逆者凡百有余事 ,赐群臣及教官诸生讲授 ,使知所鉴戒。明太祖此举主要是为了()A. 澄清吏治 B

7、. 推崇严刑峻法C. 强化君主专制 D. 发挥儒学教化功能【解析】澄清吏治 ,与材料“采汉唐宋为臣悖逆者凡百有余事 ,赐群臣及教官诸生讲授 ,使知所鉴戒不符 ,故A项错误;1386年 ,明太祖颁发?志戒录? ,不是推崇严刑峻法 ,故B项错误;材料“采汉唐宋为臣悖逆者凡百有余事 ,赐群臣及教官诸生讲授 ,使知所鉴戒的目的是强化君主专制 ,故C项正确;发挥儒学教化功能 ,与材料“采汉唐宋为臣悖逆者凡百有余事 ,赐群臣及教官诸生讲授 ,使知所鉴戒不符 ,故D项错误。【答案】C10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 ,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 ,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 ,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 ,于是皇帝在法理

8、上 ,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材料反映的本质是()A.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机构 B. 内阁大臣等同于宰相C. 内阁强化了君主专制 D. 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加强君主专制的产物 ,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也在强调内阁强化了君主专制 ,选C是符合题意的 ,正确;选项A是现象而非本质 ,不符合题意 ,排除;内阁大臣不等同于宰相 ,选项B不符合题意 ,排除;皇帝只是在法理上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 ,选项D不符合题意 ,排除;故此题选C。!网【答案】C11?明史·解缙传?载:明成祖入京师 ,解缙“擢侍读 ,命与黄淮、杨士奇等人并直文渊阁 ,

9、预机务。内阁预机务自此始。后明宣宗还授予阁臣票拟之权。对此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A. 解缙开创了明朝的内阁制度 B. 阁臣任职内廷形成稳定内侍机构C. 阁臣实际上已参与军国要务的决策 D. 明宣宗时期内阁权力膨胀地位上升【答案】A12.清朝一机构离皇帝寝宫仅50米距离 ,为严格保密 ,该机构中的听差皆拣选十五岁以下不识字的幼童充任 ,而且还有专派的御史往复稽查 ,不准任何人窥探。该机构人员精干 ,只能“跪受笔录。该机构的设置()A.对皇权形成一定制约 B.解决了君相之间的矛盾C.完善了中枢权力体系 D.适应了皇帝集权的需要【解析】军机处是丞相制度废除后设立的 ,是皇权进一步加强的表达 ,故D项

10、正确。【答案】D13乾隆时 ,有内阁大臣说:"旁观者谓密勿重务咸由军机 ,内阁秉成例而行 ,如邮传耳。乌知国家大政内自九卿以下 ,外而督抚藩臬 ,凡诸兵农礼乐刑赏之事 ,胥由是出纳焉 ,可不谓至重欤?据此可以得出()A. 内阁和军机处分管地方和中央 B. 中枢行政机构的完善C. 军机处和内阁分理军务和政务 D. 强化了皇权专制统治【解析】题干的意思是:大多人都认为重要的政务都是由军机处处理 ,内阁只是秉承军机处命令办事的机构 ,但实际上大小事务都是由内阁处理 ,怎么能认为内阁的地位不重要呢!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内阁重要 ,很多重要事情均由它决定 ,说明中枢行政机构的完善 ,故B正确。内阁

11、和军机处不存在分管地方和中央的区别 ,故A项错误;内阁“凡诸兵农礼乐刑赏之事 ,胥由是出纳焉可见内阁也处理军务 ,故C项错误;内阁和军机处确实强化了皇权专制 ,但题干没有表达 ,排除D。【答案】B14.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代前期满洲贵族参与处理军国大事的制度 ,遵循“从来国家政务 ,惟宗室协理的原那么 ,其中的亲王皆是太祖、太宗子孙 ,他们成为皇帝依赖的群体 ,也是清朝前期皇权的重要分享者。由此可知 ,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A.表达了家国同构的特征 B.说明清初满洲贵族享有民主权利C.恢复了西周的宗法体制 D.是清朝集权体制到达顶峰的标志【解析】根据“从来国家政务 ,惟宗室协理、“亲王皆是太祖、

12、太宗子孙等信息可知 ,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表达了家国同构的特征 ,故A项正确。【答案】A15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在军机处“行走的官员或为大学士 ,或为尚书 ,或为侍郎 ,同时兼理原官职。此后 ,大学士“必充军机 ,始得预政事。这说明()A. 内阁地位已然被军机处取代 B. 军机大臣位高权重C. 低级别官员已无权参预朝政 D. 内阁权力开始弱化【解析】大学士必须充任军机大臣才可参与政事 ,说明军机处已取代内阁的地位 ,故A项正确;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属于皇帝的侍从 ,B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中 ,大学士“必充军机 ,始得预政事不能得出低级别官员无权参与朝政的结论 ,排除C;清朝内阁无实权

13、,D项与史实不符。【答案】A16.清代某机构 ,其职能原为承命拟旨 ,参与军务 ,后逐渐演变为全国行政运行的中心。此机构的设置()A.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到达顶峰 B.出现于康熙年间 ,以票拟形式参与机务C.取代前朝内阁 ,成为最高行政机关 D.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形成三足鼎立【解析】根据“职能原为承命拟旨 ,参与军务 ,后逐渐演变为全国行政运行的中心可知该机构为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置 ,使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到达顶峰 ,故A项正确。【答案】A17.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 ,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表达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开展的根本特征是()A皇权受到制约B

14、君主专制强化C世袭制度消亡D地方权力削弱【解析】理解废丞相及设军机处的影响是解题关键 ,A项与史实相悖 ,排除;C、D两项与题干无关 ,且C项与史实不符 ,排除。废丞相加强了君权 ,军机处的设立是君主专制开展到顶峰的标志【答案】B18某学者说 ,中国古代某朝代某机构的官员 ,上面要受皇帝的气 ,中间要受司礼监的气 ,下面要受六部的气。这个机构是()A. 汉代的中朝 B. 唐代的三省 C. 明代的内阁 D. 清朝的军机处【解析】此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六部。【答案】C19.比照清朝内阁与军机处的办事程序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内阁办事程序通政司奏折至内阁内阁票拟交皇帝御览皇帝朱笔改

15、定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施行军机处办事程序从奏事处拿到官员奏折军机章京将奏折送军机大臣阅览军机大臣向皇帝请旨军机处拟好谕旨再由军机大臣交皇帝御览皇帝朱笔改定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施行A.内阁的办事流程更精简 B.军机处有很强的保密性C.内阁能有效地牵制皇权 D.军机处使专制皇权加强【解析】通过“军机处办事程序可知 ,皇帝可以通过军机处直接对各部门进行控制 ,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 ,故D项正确。【答案】D20.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 ,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 ,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比照的变化 ,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 ,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 ,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

16、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答案】C二、非选择题21.阅读材料 ,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战国时期 ,各诸侯国都设相国或相邦 ,即宰相 ,为百官之长。秦代宰相亦称丞相或相国、国相。西汉沿置丞相 ,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 ,主持国家最高政务。西汉末年 ,改宰相为大司徒 ,与大司马、大司空一起为三公 ,亦称三司。东汉的三公是司徒、司空、太尉 ,为共同负责军政的最高长官。以后 ,三国、两晋、南北朝 ,宰相或称丞相、相国 ,或称司徒、尚书令、中书令、侍中等 ,时置时废 ,多由权臣担任。隋唐确立三省制度 ,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长官就是宰相。五代、宋代均沿袭唐制 ,直接把同中书

17、门下平章事作为宰相的官称 ,而原来的三省长官反而成为闲职。元代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 ,设左右丞相、平章、参政等 ,行宰相职权。明初沿袭元制 ,后因右丞相胡惟庸专权 ,明太祖废去中书省及丞相 ,把丞相之权分给六部长官。摘编自魏晓巍、钟卫华?中国古代宰相制度演变研究? 材料二皇权与相权之争是专制主义与官僚政治制度结构下的必然产物。只要皇权与相权双权力中心的格局存在 ,两者的争斗就不可防止。专制主义皇权扩张的本性决定了相权迟早会终结。 摘编自徐晓全?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争及其对制度变迁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二 ,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宰相制度演变的特征。(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中国古代宰相制度不断演变的原因。【答案】(1)特征:宰相职位的非世袭性;相权的非独占性;相权的逐渐削弱;宰相机构和名称的不固定性;始终围绕皇权进行。(言之成理即可)(2)原因:皇权与相权的争斗;加强君权的需要;相权的相对弱小;统治者提高统治效率的考虑。(言之成理即可)22阅读以下材料 ,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 ,“天下之事无小大 ,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二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 ,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三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 ,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 ,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 ,地近宫廷 ,便为宣召。1材料二中的“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