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必修V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三别离最新同步教案别离教案5箭与歌别离教学一体化案 一、教与学的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作品中所歌颂的友情; 2了解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特征和情感表达方式。 二、重点和难点的把握 1从细节、意象等入手,准确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2通过对诗歌的比较阅读,提高现代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法和学法的预设 1以引导和点拨为主要教法,层进引入思考与评价; 2以诵读和比较为主要学法,鼓励开展合作与讨论。 课 前 案 一、走进大师 (一)箭与歌的作者是
2、160; , 国诗人,作品有_、_等。他的诗歌善于将平凡事物信手拈来,经过温馨的想象力和炉火纯青的技艺锤炼后,化为神奇的篇章。 (二)别离的作者是 ,中国现代作家、诗人。作品有_、_等。这是一首格律严谨的_诗。他的十四行诗集是中国新诗史上最集中最充分地表现生命主题的一部诗集。 二、打实基础 (一)字音辨析: 踪影(&
3、#160; ) 折断( ) 耘耕( ) 晤面( ) (二)多音字辨析: 折:折( )腾 打折(
4、0; ) 折( )本 藏:藏( )匿 宝藏( ) 降:降( )落 投降( ) (三)形近字辨析: 漫长 蔓延 谩骂 会晤 抵牾 焐酒 (四)字词解释: 初晤:
5、初次见面。 (五)诗歌常识: 意象 十四行诗 三、自学课文 (一)诵读诗歌; (二)思考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箭与歌中“箭”与“歌”这两个意象的丰富内涵? 2别离这首诗通过别离这一特定视角,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课 堂 案 一、交流课前案完成情况,对两首诗有初步认识 二、文本研习: 其一箭与歌 (一)意象 事象与物象都溶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意,如果某种形象与特定的情意构成了固定的关系,比如说到“明月”,就与思乡、思人相联系,说到“清秋”,就与感伤、悲愁相联系,那么这里的“明月”、“清秋”,就成了一种具有特定意味的形象,这种含有特定意味的艺术形象,就是诗歌中
6、的意象。 (二)诗歌赏析 第1节赏析:写“箭” 诗人所描写的箭射出去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急、快、眼睛无法捕捉到。 小结:“我”曾经随意射出一支箭,眼睛跟不上箭飞翔的速度,所以不知道它落到哪里去了。写的虽是生活中普通的小事,细细品味,我们发现它寓意丰富,耐人寻味。生活中许多事情就像射出的箭一样,我们不知道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时间一长便忘记了。 第2节赏析:写“歌” 射出去的箭和吐出去的歌的共同点是什么? 明确:飞快,无法找寻和追踪。 鉴赏“吐”字的妙用 “我把一支歌向空中吐出”,将“吐”
7、改成“唱”,好不好? 明确:形容歌声强劲有力。 难点点击 第1节和第2节在内容有没有关联? 明确:比喻以箭作为歌的喻体:歌也像箭那样飞逝了,再也见不到踪迹。 作用化抽象为具体,使诗句充满形象感。 小结:随随便便哼支歌,歌声飘扬,自认为没人会记住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毫不费力地将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理解的眼神等施与别人。或许我们觉得这无足轻重。友爱、帮助等等被我们随随便便地施与,轻轻松松地忘却。 第3节赏析:写“箭”和“歌”的归宿 在前
8、两节貌似平淡的叙述后,诗歌忽然出现转折,诗人发现了“箭”和“歌”的归宿:发现箭插在一棵橡树上,同样,那支歌也自始至终藏在朋友心中。朋友为什么“一直”把“歌”藏在心中? 明确:表现了朋友间的心心相印、彼此默契的感情。 其二别离 (一)十四行诗 别离是一首格律严谨的十四行诗。十四行诗是西方的一种格律诗。它音韵回旋,有很强的抒情性,形式上分四、四、三、三行,或四、四、四、二行。这样的节奏往往含有“层层上升而又下降,渐渐集中而又渐渐解开,以及它的错综而又整齐,它的韵法之穿来而又插去”的特点,善于表现沉思的状态和歌咏比较永恒的主题。 (二)知人论世 别离作于1941年。原是作者在昆明时送给朋友的。那时,
9、为躲避日寇的轰炸,诗人从昆明来到近郊的一座深山,但仍关心着天下大事。他的眼睛专注着多难的人生,“担负着工作的辛苦”。由于有这样的思想基础,所以他即便是抒发个人的感受,写别离这样的题材,也没陷入李义山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窠臼,而是道出暂时的别离与永存的友情的辩证关系。 (三)诗句透析 诗句 我们招一招手,随着别离,我们的世界便分成两个, 透析 分别前的那一招手,仿佛是在把世界劈成两半。诗人的这种奇想,完全有现实依据。因为彼此工作都很忙,再加上相距遥远,相聚的机会就更少了。想到这里,一股悲凉的情绪不禁涌上心头,浑身骤然感到寒冷起来。 诗句
10、;身边感到冷,眼前突然辽阔,像刚刚降生的两个婴儿。 透析 别离是痛苦的,但诗人并没有悲观厌世。诗人用“像刚刚降生的两个婴儿”这样奇特的比喻来表达分别后的感受:眼前的世界一下子空阔起来,一种新奇感油然而生,获得全新的生命感受。 诗句 呵,一次别离,一次降生,我们担负着工作的辛苦,把冷的变成暖,生的变成熟,各自把个人的世界耘耕。 透析这一节诗人承上把别离看成是“降生”,看成是新生活的开始,一切从零开始,投人生活,努力工作,“担负着工作的辛苦”“把各人的世界耘耕”,这样不仅可以排遣别离的痛苦,更可以使友情有新的发展。 诗句为了再见,好像初次相逢,怀着感谢的情怀想过去,
11、像初晤面时突然感到前生。 透析这一节诗人写友情因分别而有了新的发展,新的内涵。诗人认为:人间只要有友情的存在,有彼此的勉励和相互支持,寒冷的可以变成温暖的,陌生的可以变成熟悉的,离别的痛苦也可以化为前进的动力,并使每次重逢都有初次见面的新鲜感,使从前的体验也因为距离而成为刻骨铭心的记忆,使友情永不衰老。 诗句 一生里有几回春几回冬,我们只感受时序的轮替, 感受不到人间规定的年龄。 透析 这三句诗人的思考进一步升华:我们的人生仿佛是由一次次别离和欢聚组成,既彼此融合又各自独立,只要保持精神状态的年轻,会使人觉得不知老之将至,“感受不到人间规定的年龄”。友谊常青,人生
12、不老。 三、比较阅读 1箭与歌、别离都歌颂了美好的友情,但内涵上侧重点有何不同? 2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四、布置作业 课 后 案 一、反复朗读诗作直至成诵。 二、搜集描写友情的诗,背诵其中的佳句。 三、完成下列题目。 1、别离这首诗运用了西方的十四行诗体,全诗具有“起”“承”“转”“合”的结构。第一节“起”,突出 &
13、#160; ,第二节“承”,写 ,第三节“转”,写 &
14、#160; ,第四节“合”,强调 。 2、友情,一个自古不变的话题,正如_(人名)所吟_, _(人名)所吟_。(示例:王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李白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诗歌鉴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赤峰龙韵城市建设有限公司所属子公司员工招聘21人模拟试卷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广西南宁孔庙管理所招聘编外人员2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招聘3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年台州市黄岩区卫健系统公开招聘卫技人员2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年莆田市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招聘29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年潍坊寒亭区(经济区)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11名)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年5月广东深圳市光明区应急管理局选聘一般特聘专干1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昆明市盘龙区面向全国引进高中教育管理人才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招聘5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眉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项目工作推进中心公开选调事业人员的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与生育相关的慢性子宫内膜炎诊治专家共识(2025年版)解读
- 2024义务教育科学新课标课程标准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标准)化妆学员协议书
- DG-TJ08-2461-2024 旧住房更新改造查勘标准
- 闲置资产盘活管理办法
- 中职历史说课课件
- 遥感科学与技术课件
- 2025年4月自考00840第二外语(日语)试题
- 社交媒体焦虑成因-洞察及研究
- 生产运营销售管理优化项目销售预测优化设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