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必修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一荷塘月色最新同步教案荷塘月色教案13 教学要点 鉴赏四五自然段,重点在第四自然段,第五自然段重在老师引导同学们自主鉴赏. 教学过程 一 简单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沿着幽僻的小路,终于来到了这荷塘边,可以享受这无边的荷塘月色了,也是我们本课重点赏析的段落。下面我们就随着配乐朗读,一起走进月下的荷塘。在听的过程中,老师请同学们再次闭上眼睛,去享受这种意境,并勾勒这幅图,看看这幅图到底描绘了什么,待会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同时你的感受是否比上节课更进一层,可以把画面转化成语言。 2、配乐朗读 3、朗读结束,请同学们起来分享他们脑中的画面。 问:谁能
2、用语言来表达他所感受到的美,画中有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板书:荷塘 荷叶 荷花 清风荷香 微风荷波 叶下流水) 反馈:同学们的感受很深,很独特,尤其是某某同学的、(点同学回答中的一些经典语句),这是一个大略的勾画,那么这幅画的美呢,是很玄妙滴,还需要更细致的品味(用一种故弄玄虚的表情来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细细分析吧。 二 鉴赏四五段 1、作者依次写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比喻? 明确:先是写了叶子、出水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接着写花,白色的,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
3、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再接着是荷香,微风过处才能闻到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最后还写到流水,流水脉脉,虽被遮住,不见其形,但留给我们的想像余地是极大的。 讲解:这里用了许多比喻有什么好处呢?我们先来看这一句: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亭亭的舞女是些高挑有风姿的女郎。亭亭的舞女的裙更是给人一种美好、轻盈、动感的联想。这一比喻生动地写出了荷叶出水很高的娇美姿态,洋溢着情趣。由此可见,贴切的比喻可以把所要描绘的景物生动、具体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具体,起加深印象的作用。这种连续比喻的手法,叫做博喻。 2、我们再来看这一句:微风过处,送来
4、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提问:这一句与一般的比喻有什么不同?里面蕴含了几种感官感觉? 明确:清香是嗅觉上的感觉,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是听觉上的感觉。这两种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叫通感。把嗅觉中感到的香味换成从听觉中去感受、品味,使人产生了对香味的另一具体形象,变换欣赏角度,有焕然一新,奇趣无穷之感。歌声是细柔飘忽,婉转渺茫的,荷香是时有时无,持续不断的。这两种感觉有相似之处,把它们沟通起来,艺术的魅力也就出来了。但在运用这种比喻时一定要注意掌握事物之间在感官的感觉上的相似之处,或在特定环境下有这种沟通一气的感觉,做到妙不可言却不是故弄玄虚。 提问:这种修辞手法以前的课也出现过,试
5、举些例子。 明确:(1)“他滑滑的明亮着,象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绿) (2)“风里带着甜味”。(春) 解析:作者不仅描绘了叶子、花、荷香的静态美,还描绘了它们动态的神韵。用了“颤动、闪电、霎时、传过”等词,传神微妙地写出了一刹那间,往往不被人注意的动态。这是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 (3)本文后面还有一句,“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把视觉写成听觉。 (4)刘锷的老残游记中描写说书人的高超技艺,使用了大量的通感,如“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把听觉描写成视觉。 (5)“红
6、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把视觉描写成听觉。 (五)讲解第5小节 先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五节,其他同学思考作者如何写荷塘的月色。 1、作者写月色时用了哪些动词? 明确:泻、浮、洗。 2、假如把“泻”改成“照”,把“浮”改成“升”,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当看到“照”字你不会想到流水,而“泻”字唤起了人们对流水的想象,巧妙地写出月光流动轻柔的情态,化静为动,“照”字就显不出这种效果,只有呆板的分。“浮”同样写出一种轻柔的动态,如烟似雾,朦朦胧胧,“升”则失之轻柔。 讲解:在这里作者用了静态动写的描写,把画面写活了。“月光如流水”“静静地泻”下来,这具有一种恬静的力度美,而青雾则是薄薄地浮起在荷塘里
7、,朦朦胧胧地四处泛散开来,呈现迷茫空朦的景象,一上一下交结在一起,便是成了牛乳和轻纱。大家想象一下,牛乳和轻纱,自上而下的月光,自下而上的轻纱,是不是很美又很形象? 总结:无论是月下的荷塘,还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字字珠玑,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他就像是一位心灵的捕手,捕捉到荷塘里的每一处风致,也用自己的心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意境。同时,我们也学到鉴赏写景散文的一种方法。大家看到课后的第三题。当考试问到用这些词有什么表达效果时,思路就是这些词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营造出什么意境;同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又贴切传神生动地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其实语文首先是享受,然后是掌握答题规律,那么上语文课就很轻松,大
8、家说是不是啊/(笑)下课第三课时一、导入 上一节课第四第五自然段,作者用文字描绘了清华园荷塘的风致,相信那些微风绿荷,已经在同学们的心中留下美丽的倒影。然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下面老师想请同学,用简洁的语言,将心中那一幅属于自己的荷塘月色大致勾勒,与大家共享。首先我们勾勒月下的荷塘图 环节一:同学一回答月下荷塘图-总结同学回答 同学二回答荷塘上的月色-总结同学回答 明确:很好。同学们都能静下心去品读,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才能领略到这种美。那么也跟大家分享一下老师的感受:(绿的广度,深度,白色的纯度,零星程度)一大片望不到边的,弥望的,深得不见底的,浓得化不开的绿色,霎时间扑入眼
9、帘,让所有的心情在瞬间沉淀。在这天然的绿的底色之上,零星地点缀着那些明珠一样润泽的白色,在绿色之中闪烁。风动荷香,清水含情。 (月光:泻,洗,笼着轻纱的梦)而月光是从广袤的天空中倾泻而下,却静静地毫不张扬,轻柔的,皎洁的,荷塘的一切都浸透了月光,交融在一起,像笼着轻纱的梦。 问:这两幅图,就营造了一个朦胧幽约的意境,是不是有一种诗意在里面? 明确:散文的美如何去领略,正如刚才两位同学一样,老师希望同学们学习散文的时候,尤其是像一些写景的散文(诗也是),能够静下心,去品味语言,去想象,才能体会其中的诗意。 那么接下来作者是否心情依旧,我们且从景物中寻。看到第六段。 二、同学们默读两分钟,我们看看
10、这一段作者写了什么景物,又有什么特点。 这里写了荷塘的四周,树,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树的错落有致 树色-一律是阴阴的 远山-大意罢了(板书) 明确:阴阴的是一种淡淡的墨水的颜色,就像白天的树阴,而不可理解为阴森, 这些,依然为我们营造的是一种朦胧幽约的意境。那么这些景物描写是静态的,那么后半部分又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后半部分写了灯光,是没精打采的。再接下来作者写到蝉声和蛙声,我们是不是可以想到“稻花香里说丰年”但我们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问:“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又什么变化? 明确:作者从荷塘月色中走出,重回现实
11、,重归不宁静。我们要联系写作的大背景,在当时国事一塌糊涂社会混乱的大背景下,作者作为一名爱国学者的苦闷时无法根除的。重归不宁静之后,作者接下来又有什么感想,我们来看第三部分。 三、讲读第7、8、9、10段 讲解:这一段写夜游荷塘引起的联想。(思路:顺着段落讲。重点提到两点。采莲赋:乐景写哀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反衬现在的苦闷。西洲曲:以乡愁排遣愁情,未遂。思路顺着以下这几句话)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为何想到了采莲? 明确:采莲赋-是热闹的,风流的场面-作者是否借此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呢?- 这真是有趣的事情,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表达的是一种遗憾,通过写热闹自由的场景反衬自己现在的苦闷
12、,表达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由此极自然地牵动出“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种思乡的哀愁,这种乡愁正是当时作者苦闷矛盾心情在作品中的投影,想借思乡来排遣忧愁,却难以排遣。以乐景写哀情,借诗词寄托愁情,用反衬的手法 “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我”回到了现实,一切照旧。 到这里,我们可以从整体上来把握作者的感情。先串全文,作者心情的变化。作者心情的变化过程,就是我们要提到的本文绝妙的圆形结构,然后板书圆型结构。寂寞
13、、苦闷与彷徨让作者“心里颇不宁静”,于是漫步荷塘进入醒着的“梦”境“另一世界里”。作者有意地把自己置身于超脱现实的环境中,“这一片天地好象是我的;”“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沉浸在荷塘月色里,流露出淡淡的喜悦却又无法摆脱淡淡的哀愁。“另一世界里的我和现实世界颇不宁静的我拉开了距离。这样的超脱现实的描写越是写得自由自在,则文末写回到现实世界的我也就越显得空虚、烦恼;“路灯是没精打采”的,蝉声和蛙声是热闹的,“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展示出一幅现实世界阴森可怕的图画,巧妙地回应了文首的“颇不宁静”。最后,独步月下荷塘排除烦闷的“我”回到家中,“
14、妻已熟睡好久了”,又再暗示出家中的宁静与和谐反衬出“我”那无法排除的烦闷。那到底是什么造成作者的“不宁静”呢?这不是意在言外吗?那就是作者当时在白色恐怖下隐约地流露出来对反动派屠杀革命者和人民群众的不满的绝妙之笔。 二语言鉴赏 博喻,拟人、通感、叠词、托物言志 四、小结 好,这篇文章暂时上到这里。朱自清先生作为散文大师,可谓是字字珠玑。在此,老师不仅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本文,学到作者的高超的写作技巧。同时,更希望同学们能够真正静下心来,通过品味语言
15、,通过自己的想象,去感受文章的意境,真正的收获这一篇文章的美,让那些微风荷香,美丽你们每一个清凉的夏夜。 全文小结:1 课文后面的圆形结构 2 散文鉴赏,赏什么 首先语言:炼字 修辞 通感 修饰词 写景写什么:抓住景物的特点 抓住景物的神韵(营造意境) 五 布置作业: (一)思考和练习的二、五. (二)背诵4-6三段 板书设计 (一)第六段 荷塘四周:树 -错落有致、树色(阴阴的)朦胧的意境(宁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手机游戏运营商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苗木订购协议范本
- 2025年中国理发披风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涤/棉环锭纺股线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气动油墨移印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共享汽车司机服务合同与责任规范
- 数字影视制作虚拟环境租赁与维护服务合同
- 剧院剧目委托运营与广告投放服务合同
- 特定区域矿产资源勘探与委托经营管理合同
- 美容养生转让合同协议
- 11《杠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五年级下册人教鄂教版
- 2024版恶性肿瘤患者营养治疗指南解读课件
- 2025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上学期毕业班摸底测试(零诊)历史试题(解析版)
- YB 4019-1991 轻烧菱镁矿粉化学分析方法柠檬酸法测定轻烧菱镁矿粉的活性
- 路面工程练习试卷1(共101题)
- DL∕T 802.8-2014 电力电缆用导管技术条件 第8部分:埋地用改性聚丙烯塑料单壁波纹电缆导管
- DL∕T 1901-2018 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 教育公平问题案例
- DL∕T 1630-2016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局部放电特高频检测技术规范
- 2024年北京卫生职业学院高职单招笔试历年职业技能测验典型例题与考点解析含答案
- (正式版)CB∕T 4549-2024 船舶行业企业加油-驳油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