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短新闻两篇学案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学习内容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2、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3、合作学习,把握新闻中的新闻事实、背景材料和作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4、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5、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二、相关知识复习(新闻与通讯)、新闻体裁 、什么是新闻(消息)?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 、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 五个“”和一个“”即: 、when:何时 、 where:何地 、who:何人 、 what:何事 、 why:何因 、how:何果 、消息的特点: 、真:消
2、息的事实必须真实。、短:消息要求短。、快:时效性 、活:消息要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强:消息的强是指思想性和指导性要强。 4、消息的结构 、标题(正标、副标题) 、导语: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称为导语 。 、主体:主体是导语 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 、背景: 一般说,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课文中就有不少背景材料。) 、结尾: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向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新闻体裁主要可分为四大类:消息报道、特写、社论和广告。、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
3、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虽然消息通常由三个部分构成,即标题、导语和正文(背景),但正如常人所说,文无定法。消息的写作结构灵活多样,往往因人而异。、特写:特写与消息的区别在于报道的范围与目的不同。消息主要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了把某件新闻事件交代清楚,消息往往需要写出新闻的各个要素,也就是说,消息所报道的范围一般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特写则不需照顾全面,而是侧重于某个方面,注重再现生活的画面,将新闻事实诸要素中最有意义、最有情趣和影响的一两个要素或片段,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一样,既形象又突出地把它们再现出来,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如耳闻其声,如目睹其人其事,从而
4、获得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感染。特写的种类很多,不论是哪一种性质的特写,其写作形式或结构与消息报道不一样。它们一般没有特定的规律或格式可循。有的略提一下整个会议程序和会场情景,专写一个问题的讨论,一个提案的提出,一次独特的会面等等。还有的抓住时间过程中的某一个富有情趣或人情味浓厚的细节层层开掘,溯前追后,写出立体化的新闻。特写的结构虽无定格,但是英文报刊上众多的特写文章通常以一个概括性的导语或引言开头,点出部分事实要点;或从生动的情节、场面和引语入笔,但不透露大多,真正最重要、最精彩的东西,放在后面。此乃一宕一跌,首尾呼应,文义完美,使人读完终篇后产生一种“满足感”,从而兴趣愈浓,印象愈深。、社论
5、:社论是报纸的灵魂。它代表着报社的言论,最集中地体现某种立场、观点,常常及时地评述当前社会上的重大事件或问题,以言辞明快犀利,论理深刻、透辟的特点来吸引和影响读者,起到感染读者的号召性作用。、什么是通讯?通讯,广义上是新闻的一种,也是报刊常采用的基本体裁之一,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通讯除具有新闻性之外,还具有形象性。它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绘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新闻和通讯的主要区别是: 、新闻中的事实一般是概括性的;通讯则要求同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反映现实生活。 、新闻叙述要简洁、明快,篇
6、幅短小;通讯则要有较细致的描写,往往还含有作者的议论,一般篇幅比较长。 、新闻的时效性比通讯更强。课堂练习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同步测试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烘托(h)发掘(jué)矫揉造作(jiáo)B.臂膊(bó)脊背(j)毋庸赘言(zhuì)C.驰骋(chn)讥讽(fn)豁然开朗(huò)D.噩梦()凋谢(dio)婆娑起舞(shu)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消声匿迹销魂勾魄 积毁销骨B.顺理成章自找烦恼融汇贯通C.标新立异迥然不同不落窠臼D.娇生惯养娇枉过正精美绝伦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
7、用正确的一项是A.但是,无论春末,夏初在麦苗地或油菜地里追逐红靛儿,还是天高气爽的秋季,奔跑在柳树下面网罗虎不拉儿,都好像没有见过这种鸟儿。B.“打黄鹂!”老史兴致勃勃地说:“你看看我的枪法。”C.从楼上可以看见它们互相追逐;互相逗闹;有时候看得淋漓尽致,对我来说,这真是饱享眼福了。D.他玩猎枪,也是为了养病,能在兴头上照顾旁人,这种品质不是很难得吗?4、下列句子,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A.它们飞起来,迅若流星,在密密的树枝树叶里忽隐忽现。B.它们好像喜爱这里的林木深密幽静,也好像是要在这里产卵孵雏。C.展翅腾飞的黄鹂跟高空中的大雁似的,不时发出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D.老头儿手里玩弄的那只
8、黄鹂跟炮火洗礼中见到的那只黄鹂一样,可它们的神态却有天壤之别。5、填空。新闻也叫_,其结构一般包括_、导语、_、_和结尾五部分。导语一般放在_,以用来吸引读者阅读下文,新闻的内容必须_,其基本特征是_。阅读理解(一)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6选段中“改建、扩建、装修”几个词语的顺序可否进行调换,为什么?_7如何理解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_8在这则新闻稿中,为什么要插入一段关于港督府的叙述?请谈谈你的理解。_(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菜
9、 花 孙 犁每年春天,去年冬季贮存下来的大白菜,都近于干枯了,做饭时,常常只用上面的一些嫩叶,根部一大块就放置在那里。一过清明节,有些菜头就会膨胀起来,俗话叫做菜怀胎。慢慢地把菜帮剥掉,里面就露出一株连在菜根上的嫩黄菜花,顶上已经布满像一堆小米粒的花蕊。把根部铲平,放在水盆里,放置在书案上,是我书房中的一种开春景观。菜花,亭亭玉立,明丽自然,淡雅清静。它没有香味,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异味。色彩单调,因此也就没有斑驳。平常得很,就是这种黄色。但普天之下除去菜花,再也见不到这种黄色了。令年春天,因为忙于搬家,整理书籍,没有闲情栽种一株白菜花。去年冬季,小外孙给我抱来一大旱萝卜,家乡叫做灯笼红。鲜红可爱
10、,本来想把它雕刻成花篮,撒上小麦种,贮水倒挂,像童年时常做的那样。也因为杂事缠身,胡乱把它埋在一个花盆里。一开春,它竟一枝独秀,拔出很高的茎子,开了很多的花,还招来了不少蜜蜂儿。这也是一种菜花。它的花,白中略带一点紫色,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它的根茎俱在,营养不缺,适于放在院中。正当花开得繁盛之时,被邻家的小孩揪得七零八落。花的神韵,人的欣赏之情,差不多完全丧失了。今年春天风大,清明前后,接连几天,刮得天昏地暗,厨房里的光线,尤其不好。有一天,天晴朗了,我发现桌案下面,堆放着蔬菜的地方,有一株白菜花。它不是从菜心那里长出,而是从横放的菜根部发出,像一根老木头长出的直立的新枝。有些花蕾已经开放,耀
11、眼的光明。我高兴极了。把菜根菜帮修了修,放在水盂里。我的案头,又有一株菜花了。这是天赐之物。家乡有句歌谣:十里菜花香。在童年,我见到的菜花不是一株两株,也不是一亩两亩,是一望无边的。春阳照拂,春风吹动,群蜂轰鸣,一片金黄。那不是白菜花,是油菜花。花色同白菜花是一样的。1946年春天,我从延安回到家乡。经过八年抗日战争,父亲已经很见衰老。见我回来了,他当然很高兴,但也很少和我交谈。有一天,他从地里回来,忽然给我说了一句待对的联语: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他说完了,也没有叫我去对,只是笑了笑。父亲做了一辈子生意,晚年退休在家,战事期间,照顾一家大小,艰险备尝。对于自己一生挣来的家产,爱护备至,一
12、点也不愿意耗损。那天,是看见地里的油菜长得好,心里高兴,才对我讲起对联。我没有想到这些,对这副对联,如何对法,也没有兴趣,就只是听着,没有说什么。当时是应该趁老人高兴,和他多谈几句的。没等油菜结籽,父亲就因为劳动后受寒,得病逝世了。临终,告诉我,把一处闲宅委给叔父家,好办理丧事。现在,我已衰暮,久居城市,故园如梦。面对一株菜花,忽然想起很多往事。往事又像菜花的色味,淡远虚无,不可捉摸,只能引起惆怅。人的一生,无疑是个大题目。有不少人,竭尽全力,想把它撰写成一篇宏伟的文章。我只能把它写成一篇小文章,一篇像案头花一样的散文。菜花也是生命,凡是生命,都可以成为文章的题目。9.大作家小菜花,而且写得如
13、此细腻。这种强烈的反差,一定具有深刻的含意。(1)你认为作家赋予菜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2)这个象征意义,可从哪些文句中表现出来?(任选3个语句。)10.第5段开头写气候的恶劣,这既是事实,又有另一层的含意和作用,即_。11.第8段忆及父亲,第9段又感叹道:“面对一株菜花,忽然想起很多往事。往事又像菜花的色味只能引起惆怅。”这些情节和语言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分别是什么?12.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菜花毫不起眼,本无多大欣赏价值;但在作者笔下,这种极单调的植物,仿佛有了灵性,得到人的喜爱。B.文中写了白菜花、萝卜花和油菜花,作者借助这三种花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赞美具有平凡美的人生
14、。C.菜花的平凡,也象征了作者平凡的一生,也象征了对逝去岁月的无奈与伤感。D.文中说:“有不少人,竭尽全力,想把它撰写成一篇宏伟的文章。”“宏伟的文章”,是比喻欲作一番大事业。E.“现在,我已衰暮故园如梦。”可见作者颇有些苏轼“大江东去人生如梦”的感慨。F.文章的末段富含哲理。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语言运用13.阅读下面这则消息,完成文后的问题。法新社华盛顿12月31日电美国人口普查局星期三宣布,2004年1月1日,美国总人口将达到2.92亿,比去年同期增长1。美国人口普查局说:“在1月初,美国每8秒钟将有一人出生,每13秒钟有一人死亡。同时,国际移民活动将使美国每25秒
15、钟增加一人。其综合结果是,大约每12秒钟内美国的总人口将增加一人。”(1)这则消息的导语是_(2)给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_(不超过15字。)参考答案1.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音的掌握情况。A中“矫”应读jio ,C中“骋”应读chn, D中su。答案:B2.解析:本题考查大家对文字的识记能力,需要大家多积累。A.消声匿迹-销声匿迹 ;B. 融汇贯通-融会贯通;D. 娇枉过正-矫枉过正。答案:C3.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A.“但是,无论春末,夏初在麦苗地或油菜地里追逐红靛儿,”春末夏初之间不用标点符号或用顿号。B.“打黄鹂!”老史兴致勃勃地说:“你看看我的枪法。”说后面用逗号。C.“从
16、楼上可以看见它们互相追逐;互相逗闹;”中的分号全部改成逗号。答案:D4. 解析:本题考查同学们对修辞的掌握程度,本题考的是比喻。A.它们飞起来,迅若流星,是比喻;其余均不是比喻。答案:A5. 解析:本题考查大家对新闻常识的掌握程度。同学们需要加强积累。答案:消息 标题 主体 背景 开头 真实 用事实说话6. 解析:此题重在考查具有承接关系的词语的内在的逻辑规律。解题时要注意三个词语的先后顺序。答案:不能,因为不符合事物发展的正常顺序。7.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尤其是具有深层含义的句子。答案:港督府是英统治的象征,港督的离去,人去楼空,意味着英国统治的结束。8. 解析:此
17、题主要考查对文中关键语段的理解能力。答案:港督府经历任港督完善,是英国统治的象征,是英政权在港的标志。9.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同学们要仔细地阅读文章,找出菜花的象征意义。然后从文章中找出标志语句来。答案:(1)呈现早春的景观,显示平凡中生命的美丽。(2)是我书房中的一种开春景观;亭亭玉立,明丽自然;淡雅清静,平常得很。10.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写作方面的理解,考查我们的写作知识,环境恶劣,能衬托出菜花的突出。答案:反衬作者看到菜花时的惊喜11.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文章构思的理解能力,同学们可以从这些叙事对文章内容的作用这个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答案:(1)运用联想,既丰富
18、了文章内容,又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2)由对美好往事难再的伤感,显示对平淡、清新生活的依恋。12.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文章理解的程度。其中有内容方面的,有表达技巧方面的。C.“菜花的平凡,也象征了作者平凡的一生,也象征了对逝去岁月的无奈与伤感。”与文章中心不符,作者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作者也没有表达对逝去岁月的无奈。E.本文所表达的重感情与苏轼“大江东去人生如梦”的感情不同。答案:CE13. 解析:导语包含的消息的要素要全面。答案:(1)美国人口普查局星期三宣布,2004年1月1日,美国总人口将达到2.92亿,比去年同期增长1。(2)2004年元旦,美国总人口将达2.92亿别了,不列颠尼亚问题
19、探究1、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义?金手指 标题有两层意思。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2、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中,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金手指 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纲,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一个现实的场景,依靠一些关键词衔接在一起,比如提到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就引入一些关于港督府历史的背景材料;而降旗的仪式,则让人联想起156年前,英
20、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自然的衔接,使得这些背景材料看上去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靠现实的场景串在一起,与之融为一体。另外,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3、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金手指 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所以把英国告别的仪式称为“日落仪式”。课堂练习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雏菊(chú)
21、; 恢复(fù) 冉冉升起(rán)B图案(tú'àn) 陈迹(jì) 追逐游戏(zú)C凋谢(dio) 焚尸(fén) 万众瞩目(sh)D沼泽(zho) 处决(ch) 婆娑起舞(su)2下列词语中存在错别字的一
22、项是( )A祷告 纳粹 颠倒 难以想象B废墟 掩映 绞刑 惊惧万分C祷告 嬉笑 肯求 心智健全D隐秘 窒息 凝重 表情木然3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子夜:半夜。子:半。B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
23、胁而恐惧。怖:害怕。C使命:派人办事的命令,多比喻重大责任。使:派遣,支使。D囚徒:囚犯。徒:指某种人(多含贬义)。4在句子中的空白处依次填入词语,完全恰当的一组是( )也有人想通过访问 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一些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 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
24、 的喊叫了。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 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A幸存者 遇难者 受难者 死难者B受难者 死难者 遇难者 幸存者C遇难者 受难者 幸存者
25、160; 死难者D死难者 幸存者 受难者 遇难者阅读下面文章,完成58题。“731”罪证值得全人类反思参观过“731”罪证陈列馆的人都会留下终身的记忆。陈列馆馆长王鹏说,“731”的罪行不仅仅是杀人,它进行30多项实验的目的是用于战争。用于实验的不光有中国人、朝鲜人,还有蒙古人、俄国人,一些从东南亚战场上抓来的美国、欧洲战俘也成了实验品,实验者要研究不同人种的耐受程度,以便将来在战场上有针对性地使用细菌武器。按照“731”部队生产细菌武器的能力,如果开足马力生产一
26、年,足以毁灭人类。只是后来战况突变,大规模的细菌战没有来得及实施。所以“731”罪行是反人类的,它不光是国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值得全人类去关注和反思。王馆长介绍说,这些年很多国外的媒体来拍摄专题片,而这些人以前对731“罪行知之甚少。一次王鹏告诉英国BBC电视台记者,”731“犯下的罪行比纳粹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所作所为还要严重,纳粹虽然也曾对活人做解剖实验,但数量和规模都远不及”731“。被”731“用作实验的人在实验者看来不是人,而是”没有生命“的木头(日语称做”马路大“),这些”材料“要接受各种残害性的实验。例如冷冻实验,要把人冻成能敲得响的”木棒“,然后再用不同温度的水去解冻,有的被
27、解冻后肌肉脱落,露出白花花的骨头。再如脱水实验,是要把活人烤干,变成一具”木乃伊“,以此实验人体里含水的准确份量。BBC电视台记者听了也不禁为此暴行咋舌。陈列馆的解说员介绍说,一位日本老人参观”731“罪证陈列馆时,对”731“部队犯下滔天罪行气愤至极,他看到展台上”731“部队的恶魔石井四郎像后,一脚踢碎了玻璃,但能参观和了解”731“罪行的外国人太少了。据陈列馆统计,在建馆20多年时间里,馆展和流动展出接待的人数有300余万人,其中外国人不到十分之一。王鹏馆长说,陈列馆申报世界遗产,就是要扩大知名度,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这段历史,更好的维护世界和平。(节选自生活报)5比较一下,本文与奥斯维辛没
28、有什么新闻一文在新闻素材获取渠道方面有什么不同?6作者在第三段是怎样写”731“的严重罪行的?7一位日本老人参观”731“后”一脚踢碎了玻璃“,这一细节有什么典型意义?82005年时值抗战胜利60周年,”731“罪证陈列馆是否应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问题曾在全国各界人士中引起不小的争论。请就此问题谈谈你个人的观点。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4题。对于德国发动二战给全世界带来的灾难,如今的多数德国人都有着强烈的忏悔意识,战后德国的表现赢得了世人的称道,令人感到这个民族经过浩劫之后更加成熟起来。事实上,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德国人在经历了很短的感情反复之后,就对本民族应该承担的责任有了比较客观和清醒
29、的认识。联邦德国的历任总统和总理奥多尔豪斯、阿登纳、赫尔佐克、约翰内斯、科尔、谢尔等人都在不同的场合和时机代表德国人民进行了反思、道歉和忏悔。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上任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宿敌“法国真诚道歉,因此赢得了法国的宽容,为法德和解奠定了基础,也为欧洲和平做出了贡献。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跪倒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他面对的是600万犹太人的亡灵,他是”替所有必须这样做而没有这样做的人下跪了“。1985年月日是德国投降纪念日,当时的西德总统魏茨泽克发表讲话,认为德国在战后四十年一直将这一天定为”战败日“是不妥的,”今天我们大家应当说,月日是解放的日子,它把我们
30、大家从国家法西斯主义的统治中解放了出来。“1995年月,科尔总理继勃兰特之后,再次双膝跪倒在以色列的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重申国家的歉意。在战后60多年里,德国一直在心甘情愿地进行彻底的赔偿。1998年,现任总理施罗德在获得大选胜利后发誓,要对那些还没有获得赔偿的纳粹受害者进行赔偿。德国的一些大公司如西门子、奔驰、大众等,提出了为”纳粹劳工“设立巨额赔偿基金,一共拿出50亿美元,对遭受纳粹迫害的100多万劳工幸存者进行最后一次赔偿。此外,德国还先后向波兰、俄罗斯、捷克斯洛伐克等受害国家尤其是受害的犹太民族赔偿近1100亿马克,约合550亿美元。为让子孙后代牢记奥斯维辛集中营无辜牺牲者们曾经有过
31、的不幸遭遇,德国政府将多处纳粹集中营遗址辟为纪念馆,供国民参观;他们还在教科书中增加揭露法西斯罪行的内容,以起到警钟长鸣的教育作用。除了语言道歉和精神忏悔以外,德国议会还通过了反纳粹和反刑事犯罪法,防止纳粹沉渣泛起。德国的一系列言行向外界传达着明确的信息:德国政府和人民不断肃清纳粹的影响,勇敢而严肃地承担起历史的责任。就像德国副总理兼外长菲舍尔24日在第59届联大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特别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所说,德国绝不会忘记发生在纳粹集中营的种种可怕的野蛮行径,并将始终致力于建设没有偏见的宽容与开放的社会。(slowen)9“宿敌"这个词还可以写成 ,它的意思是 :。这个词在文中打上引号,是表明:10为这则新闻报导按导语、主体、结局进行分段(只填序号)。11二战后多数德国人”强烈的忏悔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年第一学期幼儿教学工作总结模版
- 创先争优个人学习心得体会模版
- 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临床护理
- 社保委托代表协议
- 重力教学设计
- 上学期八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模版
- 某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品质管理系统
- 猫咪输液护理常规
- 部编本大小多少教学设计
- 7S管理培训体系精要
- 批评不可怕课件
- 金蝶K3-ERP系统管理制度
- 厨房用电安全知识
- 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流程
- 具身智能项目建议书(参考)
- AI系列培训课件-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课件第1章
-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英语试题(含答案)
- DBJT13-369-2021 福建省装配式建筑非砌筑内隔墙技术标准
- 艺术治疗在精神康复中的应用-洞察分析
- 低空准备项目申请报告
- XX市路灯照明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