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篇一 :16 ?青山不老 ?教学设计16* ? 青山不老 ?教学设计花滩小学 张玉霞一、教材简析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 ,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 辛, 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 ,用 15 年的时间 ,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 洲, 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造福于后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读读记记 “治理 、归宿 、荡漾 、领悟 、风雨同舟 等词语 ,积累精彩语言 ;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 。2 、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 ,把握关键词句 ,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 感受老农改造山林 、 绿化家 园的艰辛和决心 。3 、情感态度与
2、价值观感受我国人民保护自然 , 改造山林 , 绿化家园的坚强决心 , 进一步增强保护环境 , 植树 造林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把握关键词句 , 理解文章的内容 ,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 ,体会人物的思想情 感。四、教学准备1课件 ,西北地区土地少化和绿色山林的视频 。 2 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状况的文字资料。五、教学过程一 播放课件 ,激情导入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 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丨,引导学生畅谈 感受 :你看到了什么 , 想到了什么 ?3、 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教科书光盘4、 那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青山不
3、老?,请大家与老师一同板书课题 :青山不老。 二 自读课文 , 整体感知1自读 “阅读提示 , 明确要求课件出示 :1默读课文 , 思考 :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 的?2 联系课文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 “青山是不会老的 。 2 小声速读课文 ,把课文读通顺 、读流畅 、读正确 ,了解课文大意 。3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 ,感受“奇迹 1 自由读课文 ,根据提示思考问题 ,勾画答案 ,批注感受 。2 学生交流 :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1体会 “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老农通过 15 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 ,将原来狂风
4、肆虐 、 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 绿意荡漾的青山 。 惊叹 2出示15 年啊,绿化了 8 条沟,造了 7 条防风林带 ,3 700 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 迹。3 讨论 : 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 大环境一险恶。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 学生用文中语句答复 , 或者用自己的话 。师引读 : 15 年啊 ,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 绿化了 8 条沟,造了 7 条防风林带 ,3 700 亩林网 ,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180 个月啊,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 绿化了 8 条沟,造了 7 条防风林带 ,3 700 亩林网 ,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5476 个日子啊 ,在这样的险恶环
5、境下 绿化了 8 条沟 ,造了 7 条防风林带 ,3 700 亩林网 ,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小环境一苦要创造这样的奇迹,年轻力壮的人都不一定能坚持,而这位老人已经多少高龄了 ?8 1岁耄耋之年的老人 。 那么这位老人又是在怎样的小环境下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呢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说在你的生活环境中 8 0多岁的老人应该是怎样生活的 ?那么这 位晋西北的老人又在干什么呢 ?引读中心句:“15年啊,绿化了 8条沟,造了 7条防风林 带,3 7 0 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从结果在此体验奇迹 :一位年过 80 的老人 , 在环境如此恶劣的
6、晋西北土地上坚持植树造林 15 年, 并且还将 继续下去 。难怪我们在黄土高原上能看到那样的景致 。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 配乐读 。3 交流 : 作者为什么说 “青山是不会老的 ? 引导 : 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 ,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 ,这就是他 生命的价值。因此,当辞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 一号读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 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 一读并出示 青山是不会老的。 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老农能和山水共存 ,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 ?联系上下文想想 ,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 : 是啊, 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 , 还留下了更为珍
7、贵的东西 一一与环境作斗争的不 屈精神 , 绿化家园 、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 ,造福人类的精神 , 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 、与日月同辉 。 带着这份感动 , 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 写作者感受的话 。 总结 :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 , 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 , 生命 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升华 ,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 ,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 一一青山是不会老的 !同学们,这位老人15年如一日地植树造林,造福后代,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学到这里, 相信大家又很多的话想对这位老爷爷说吧 , 赶快拿起笔写写吧 !我想轻轻地对这位爷爷说: 。四课件出
8、示 :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 , 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升华 , 而且将随着青山永 垂不朽 , 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 生齐读 五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六 板书设计 :16* 青山不老大环境 一一险恶 小环境 一一艰苦奇迹16* ?青山不老 ?教学反思?青山不老 ?是一篇略读课文 , 文章脉络清晰 ,重点突出 , 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 迹, 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 , 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 精神。 回忆课中比拟有效的策略主要有这么 几个 :一、“提示引路, 课堂结构求简 。这一课的提示是 “默读课文 , 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 这一奇迹
9、是在什么样的 情况创造的 ;联系课文内容 ,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 青山是不会老的 '。教者利用这一课的提 示开始了学习的流程 , 让略读课文的教学做到简约而饱满 。二 、利用文本 ,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 故在学习时 , 整个课堂以大问题 “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来 统领, 整节课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 , 且层层深入 。 先找找课文中描写青山的语段 , 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在15 年如一日的植树中 ,老人绿化了 8条沟,造了 7条防 风林带 ,3700 亩林网 ,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理解这一句时 ,我先与学生算了一笔帐 , 一亩约
10、667 平方米 , 普通教室一般 50 平方米 , 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这3700 亩林网 ,足足有 48100 间我们的教室 。 从直观上让理解了老人的不老的奇迹 。然后再 通过多层次的朗读 ,层层深入 。三 、巧设铺垫 , 难点突破水到渠成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 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表达的精神,来体会老人 “不老的精神 。在课前理解 “老的根底上,教者再设计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即老人在15年的种树岁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并以排比句的句式呈现,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 初衷 。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 , 他继续种树
11、 ;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 ,他仍 在种树 ;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时 , 他还是选择种树 ;?通过有感情地朗 读, 学生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执着的精神 , 紧接着追问老人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种树 , 通过默 读相关的语段 , 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护家园 ,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此 根底上 , 说说为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 , 就水到渠成了 。四、存在缺乏1、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较单一,过渡语的表述缺乏深情。2、在理解大环境的险恶的时候 ,未设置相应的情境 ,要是能给学生出示一些相应的环境图片 , 会给学生很直观的印 象, 学生可以会更快地理解险恶的环境 。3、 教师
12、在课堂上的关注面太狭窄。4、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不是很到位,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但是老师缺少有感情的读的引导 , 齐读的形式多样 ,但未让学生读出应有的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 , 我更要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情况 , 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让学生 以更多的时间亲历文本 , 与文本对话 , 是我必须要做到的 ,今后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 质, 上出更好的语文课 。篇二 : ?青山不老 ?教学设计?青山不老 ? 教学设计雁荡三小林媛媛【 学习目标 】1、认识“虐、 踞、 淤,理解“肆虐、 风雨同舟 、 三番五次 、归宿、 山川共存 、日月同 辉的意思。2、正确 , 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
13、人所创造的奇迹 , 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 ,领悟老人植树造林 ,防止水土流失的 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 ,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 ,领悟老人植树造林 , 防 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 ,课件 。【 课时安排 】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出示图片 , 激情导入1 、出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 , 引导学生畅谈感受: 你看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2 、 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3 、 板书课题 :青山不老 。二 、初读课文 , 整体感知1、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思考:老人创造了怎样
14、的奇迹 ?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2、老师先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词的认识。谁来认读生字词语。强调:肆虐,盘踞等词的读音 。三、 以文入情 , 感受奇迹抓“奇迹:1 、 师: 青山为证 ,绿树为凭 。 老人绿化造林 ,执著地坚守着大山 。 那么这位老人究竟 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请同学们先用笔画下来 , 汇报感受 。2 、 指名学生汇报 : 出示 :15 年啊,绿化了 8 条沟, 造了 7 条防风林带 , 3700 亩林网,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一电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 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一亩约 667 平方米 , 一间教室
15、 50 平方米, 相当于几个我们教室那么大 ?4 万9 千 多个 。 可见有多大啊 !引导学生想象 。 师: 这么浩大的工程 , 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 , 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 大奉献 , 多么令人敬佩啊 !带着这种 “了不起 的感情 , 齐读。 课文的哪些局部还具体写到了老人创造的这一奇迹的呢 ?画出来进行交流 。出示 : 第1 自然段课文的句子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 , 山上全是树 。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 , 就像坐在船 上, 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 , 风一吹 , 树梢卷过涛声 , 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指导朗读 :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情读此段 ?赞美, 满腔的欣喜
16、。 齐读。 师: 是啊, 这 是一片美丽 、 充满生机 、 绿意盎然的青山 。 这还是一片怎样的青山 ? 出示句子 2: 杨树、 柳 树, 如臂如股 ,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 ,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 ,树却勇 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 , 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坚强 、勇敢、生命力顽强 ?男生齐读 ,读出勇敢 、 坚强的语气 。是啊 ,这不仅是一片美丽的青山 ,更是守住这方水土的青山 ,守住人们生存希望的青山 ! 抓“环境: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 ,学生读课文 ,概括。 预设 :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 让学生
17、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 出示: “风大作时 , 能逆吹牛马使倒行 , 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 理解意思 。 如果当时你在这情景中 , 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 让学生想象 。这真是让人感到恐 惧。 这位瘦小的老人 , 在如此险恶的地方 , 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啊! 板书 : 环境险恶 2、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是怎样的?学习第3自然段 尽管老人生活条件艰苦 , 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奋斗者相继离世 , 这位平凡的山野老农 , 放弃与女儿欢聚 , 颐养天年的幸福 , 依然不懈地努力进行改造 , 是什么支撑老人在这里植树造 林, 守候一生 。出
18、示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 , 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 理解句子 。 抓“看法 :1 、 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 ? 从中找出来 , 齐读课文 6、 7 自然段。2 、 师: 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 , 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 , 这就是他 生命的价值。因此当辞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一一生读: 出示: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 , 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 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 , 与日月同辉了 。3 、 “另一种东西 是什么东西 ?“另一种东西 , 外表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 , 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 , 绿化家 园的精神和造福后
19、代的情怀 。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 , 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 的价值 , 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 , 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 ,这是不会因为年 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4、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生: “与山川共存 就是说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 。生: “与日月同辉 就是和太阳月亮那样一起发出光辉 。5、 同学们理解得不错。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 ?老农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 吗? 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 , 与日月同辉呢 ?生 :我觉得老农创造的这片青山 ,可以与山水共存 。 生:我觉得老农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 , 要知
20、道 15 年时间对于一个人来 说也不算短 , 老农既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 , 又要克服艰辛的生活条件 , 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 情啊!生:是啊 !老农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 ,坚持不懈地努力改造 ,这种精神会永远闪光 。师: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珍贵的东西 一占环境作斗争的不屈 精神 , 绿化家园 , 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 ,造福人类的精神 ,是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 , 防止水土 流失的精神啊 !这种东西不会随岁月的流逝 , 年龄的增长 ,老人的年迈 , 离开而消失 。它将永 远根植在我们心中 ,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 , 与日月同辉 。 带着这份感动 , 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 描写作者
21、感受的话。6、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还有什么是不老的 ? 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不会老的 。 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们对青山的呵护 , 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 ? 它将越来越茂盛 ,越来越广阔的遍布祖国大地 , 万古长青 。7、同学们,这位老人15年如一日地植树造林,造福后代,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学到 这里 , 相信大家又很多的话想对这位老爷爷说吧 , 赶快拿起笔写写吧 !我想地对这位爷爷说: 。看着这片树林,我想大声地告诉世界: 。板书设计:16青山不老大环境 : 险恶 创造奇迹青山不老 小环境 : 艰苦篇三 :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区公开课?青山不老 ? 教学设计一 、 学习
22、目标 :1 读读记记 “治理、 归宿、 荡漾、 领悟、 风雨同舟 等词语 ,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比照阅读 , 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 , 感受老人改造山林 、 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 心, 体会 “青山不老 ,激发环保意识 。3二 、 预设过程 :一 导题 平凡老人1 、 华夏大地 ,人才辈出 , 我们在本册课文中读到许多可歌可泣的名人故事 。 然而今天 , 老师给大家引荐的却是一位极其普通的晋西北老人 板书: 晋西北 老人2、简单地理知识补充 晋西北 , 解决第二自然段的 “县志载 晋西北气候恶劣 , 植被 稀少, 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 属于沙尘暴高发区 , 素有“一年一场风 ,
23、从春刮到冬 ,无风三尺 土, 风起土满天 的说法。 右玉县老城 12 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 ,人可以沿坡直接上 到城墙 ;五寨县许多村庄 , 由于风沙侵害 , 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 。 3 、板书课题 青山不老 ,读题 二 读文 解读奇迹1、 默读导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a、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b、这一奇迹是 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 ? c 、 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老的 ?2、小声读文 ,扫清文字障碍 , 了解课文大意 。 交流课文讲了什么人 , 什么事 。3、默读, 在文中划出老人创造的 “奇迹。4 、 交流重点语句 :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 , 就像坐在船上 , 四周全是绿色
24、的波浪 ,风一吹 ,树梢卷过涛 声, 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 用词语来概括景色 :绿意 翠色 郁郁 葱茏 体 会作者用比喻的方法 , 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 , 林间松涛阵阵 、 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 ,喻示 老人投身山林 、 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奉献 。指导读句子“15年啊, 绿化了的 8条沟, 造了 7条防风林带 , 3700 亩林网,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 奇迹 。 去年冬天 , 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 人生苦短能有几个 15 年,而在老人这 15 年中却干了多少事啊 ! 聚焦数字 :8 条 沟, 7 条防风林带 , 3700 亩林网 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 15 年的
25、枯燥岁月 ;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是满山遍野的 绿, 体会老人形象的伟岸高大 。指导读句子 杨树 、 柳树, 如臂如股 , 劲挺在山洼山腰 。 看不见它们的根 , 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 的下半截 ,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 ,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 层的梯。这些树的作用是什么 ? 树与土在老人心里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 “这树下的淤泥有两 米厚 , 都是?有了这绿树 , 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小结 :土地是庄稼人的命根 , 农民有了沃土才会有希望 , 而树恰恰是保证水土流失的 关键 , 所以, 老人把他的精力都用在了植树造林上 , 这树是他的命根 , 这树是他的希望 ,这树
26、 就是诠释他生命价值的最好表达 。5、有感情地朗读关于 “奇迹的语段 。 三 交流 环境衬托1 、 绿色对于我们并不陌生 , 可对于生活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晋西北人们来说却是难 得一见的 ,在这里植树为什么就这么难呢 ? 我们在上课开始就有了了解 。板书 : 大环境小环境 请学生读第二段 ,找关键词描述大环境 。大风肆虐 干旱 、霜冻、沙尘暴 险恶 齐读第三自然段 ,了解老人坚强背后的艰辛 。 早出晚归 、七位同伴五位过世 、风雨同舟 的老伴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绿色披满青山 ,青丝却变白发 ,死亡向他逼近 ,他,却不走 ,因为读 他觉得 种树是命运的选择 ,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 读着这句话
27、 , 你有什么想说 ?2 、体会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衬托作用 。四 体会 青山不老1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 ,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出示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 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 、 与日月同辉了 。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 ?与“山川共存 , 与日月同辉 什么意思 ?你如何理解青山不老 ? 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 ,还留下了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 神、 绿化家园 、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 ,造福人类的精神 。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但他的意义却 在茫茫青山之中得到了扩张 , 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 。 五拓展 小小练笔 这,是怎样的青山 !, 它 ;这,是怎样的老人啊 ! 他 ;我
28、们在村口道别 ,望着 ,我 , 心中默默 : !六总结保护环境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 植树造林 、绿化荒山 ,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让我们像晋西北的老 农一样 , 珍惜自然资源 , 共营生命绿色 !三 、 板书设计四 、 教学反思五 、 简单说课篇四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16* 青山不老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生字词 ,能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 ,说说青山不老的意思 ,领悟老人植树造 林、 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认读 、 理解词语的意思 ;2、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 ,了解课文的主要 内容
29、;3 、围绕学习目标通过阅读引发思考 ,敢于质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 ,感受老农改造山林 、 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激发学生热 爱地球 , 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 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体会“青山不老 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2 、板书课题 :青山不老 。读题 。3、* 提出阅读法 。二 、初读课文 , 整体感知 、 积累词语 。1 、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把课文读通顺 、读流畅 、读正确 。2 、教师出示重点词 ,学生进行练习 。读理解3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 、自读自悟 , 读出自己
30、 。一自读“自读提示 ,明确要求 : 1、默读课文 ,想一想 :“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 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2 、联系课文内容 ,想一想 : “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二 、以文入情 ,感受奇迹1 、那我们先来解决 :“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 的?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边读边划下有关的内容 ,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可以学生自学或小组 讨论 。2 、学生交流 :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 板书 :创造奇迹 学生答复,教师出示句子:15年啊,绿化了 8条沟,造了 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 网,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 ,他用
31、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点拨: 一亩约 667 平方米 , 普通教室一般 50 平方米 , 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这是怎 样的一个奇迹 ?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让我们一起用心来读这个奇迹 。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 。 、 杨柳 、柳树 , 如臂如股 ,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 , 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 树的下半截 , 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 , 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 层层的梯 。老人说 : “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 , 都是好土啊 。是的 , 保住了这黄土 , 我们才 有这绿树 ;有了这绿树 , 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3 、 你觉得这
32、是一些怎样的树 ? 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指导朗读 :是啊 , 有了老人才有树 , 有了树 , 才包住了这片青山 。我们一起再来读一 读。小结 : 保住了这片黄土 , 我们才有这绿树 ;有了这绿树 ,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老人创 造的是一个 ?学生接“了不起的奇迹。4 、那么这“了不起的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呢 ?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出 来。快速默读课文 2、 3 段画出相关语句。从大环境理解奇迹 :默读第二自然段,划一划有关语句。板书:大环境出示第二自 然段有关语句。这些文字描述的环境 ,给你带来什么感觉 ?板书:险恶把从文字当中读到的感受通 过朗读展示出来。
33、齐读在这样险恶的大环境下 ,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的老头坚持15年植树造林,绿化了 8条沟,造了 7条防风林带,3 7 0 0亩林网,怪不得作者这样赞 叹: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悟再齐读这一句从小环境理解奇迹 :那么这位老人又是在怎样的小环境下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呢 ?板书小环 境学生答复。读第三自然段。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艰苦 ?让我们带着对老人深深的敬意一起再读这一句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 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5 、从结果在此体验奇迹 :一位年过8 0的老人,在大环境和小环境都如此险恶困苦的晋 西北土地上坚持植树造林 1 5年,并
34、且还将继续下去 。难怪我们在黄土高原上能看到那样美丽 的景致。“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 ,就像坐在船 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 ,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 出示课文第 一自然段,配乐轻声读。四、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1、导语:那么为什么老人能创造这样的一个奇迹呢?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创造了这个奇迹呢?快速默读全文,可以找找句子来答复 ,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抉择 ,屋后的青山就是他生命的归宿 。 那么又是什么在支撑着他 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 ?2、为了这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
35、值。因此,当辞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 一号读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 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 、与日月同辉了。 “另一种东西是什么呢?生命、奉献精神。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 可是老人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 ?老人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 ?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到 底是什么能与山水共存 、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句话 。3、 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 ,生命 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 ,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 ,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生命的老去而变
36、老的。所以-引读出示: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 一生齐读青山是不 会老的!五、拓展1 、读环保格言 : 1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2 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3 但存方 寸地 ,留与子孙耕 。4有限的资源 ,无限的循环 。 5 珍惜自然资源 ,共营生命绿色 。2* 交流读后感受 。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 ?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3、*小练笔5分钟:以 青山是不会老的为话题写一段自己的感想 。六 、 板书设计 :青 山 不 老大环境一恶生命一-一种东西?创造奇迹实现价值小环境一苦山川共存日月同辉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 ,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表达的精神 。在
37、教学时,我做了这样的目标定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能提出问题;、利 用导读抓住三个问题 : 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这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 的; 联系课文内容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 “青山是不会老的 。我抓住这 3 个问题 ,引导学生 捕捉文中重要信息 ,展开讨论交流 ,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老人的所创造的奇迹 , 来解决问 题, 并因势利导地帮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地句子 。 、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 , 屋后的青 山就是生命的归属 。 、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 , 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 他已经将自己的 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 , 与日月同辉了
38、。 为什么说 “青山是不会老 的? 这个问题 ,通过写一写 。 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老农改造山林 , 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 真 正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篇五 : 16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16 ?青山不老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会写课文中的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2、 通过比照、朗读等方式感受老人创造的奇迹 ,体会老人对土地和家园的热爱,及坚 持不懈的毅力 。3、通过学写环保格言,强化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教学难点 体会老人对土地和家园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 、 出示院屋图片 ,创设情境 :问 : “你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小院子 ? 学生答复后屏幕出示第一自然段文字 。 教师深情
39、解说,创设情境:这是多美的小院啊!自由读读这段话。老师和你们一起合 作读好吗?引读窗外是。院子在山沟里,山上。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四 周全是风一吹。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这么美的小院子是谁的呢 ?他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小院,走进黄土 高原上的一位老人。板书课题:青山不老,齐读课题。二、初步感知1、初读课文两遍第一遍大声读,第二遍默读丨: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字词检查:土炕、肆虐、盘踞、风雨同舟、归宿、恭敬、如臂如股、劲挺、淤泥、防风林带、林 网、霜冻。读:指名读,齐读。默写:肆虐一人黑板上默写。3、解意:有不理解的
40、自己提出来,学生互相解答。三、理解奇迹老人创造怎样的奇迹,课文中的哪一句话揭示了 ?1、从数字理解奇迹:学生答复,教师出示句子:15年啊,绿化了 8条沟,造了 7条防风林带,3 7 0 0亩林网,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为什么?一亩有多少大? 6 6 7平方米3 7 0 0亩是多少 平方米?大约有多大?我们的教室大约5 0平方米,一个家庭大约10 0平方米,下沙总面积 约3 4 0 0万平方米。那么大约是多少个教室那么大 ?多少个家?几个下沙米?5万个,2 万5千个,十四分之一个这就是奇迹的意思。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自由读这一句一 名读强调数字一 读。2、从大环境理解奇迹:
41、那么这位老人是在怎样的大环境下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呢?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划一划。学生答复后,出示第二自然段。'晋是哪一个省的简称?课文中说晋西北有哪些特有的气候现象?大风、干旱、霜冻、沙尘暴课文中哪些话是形容这个地方的大风的?肆虐是什么意思?我们一会儿理解会更深。重点理解县志里记载的那句话 ,先理解句子的意思逆吹、擎之、二三丈、坠,然后想象西伯利亚大风来的时候 ,还有可能发生哪些事?这就叫肆虐啊!什么叫是干旱、霜 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的盘踞之地?出示晋西北大风、干旱、霜冻、沙尘现象的材料最好是录像,没有的话就用图片和文 字,教师解说。看了这些文字和图片,你有什么想法?板书:
42、奇迹在这样恶劣的大环境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的老头坚持15年植树造林,绿化8条沟,造了 7条防风林带,3 7 0 0亩林网,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 迹!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悟再齐读这一句:“15年啊,绿化了 8条沟,造了 7条防风林带,37 0 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3、从小环境理解奇迹:要创造这样的奇迹,年轻力壮的人都不一定能坚持 ,而这位老人已经多少高龄了 ?81岁耄耋之年的老人。课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他已经很大了?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划一划。学生答复。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说在你的生活环境中 8 0多岁的老人应该是怎样生活的 ?那么这 位晋西北的老人又在干什么
43、呢 ?引读中心句:“15年啊,绿化了 8条沟,造了 7条防风林 带,3 7 0 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带着对 老人深深的敬意一起读这一句 :15年啊,绿化了 8条沟,造了 7条防风林带,3 7 0 0亩林 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4、从结果在此体验奇迹:一位年过8 0的老人,在环境如此恶劣的晋西北土地上坚持植树造林15年,并且还将继续下去。难怪我们在黄土高原上能看到那样的景致。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配乐读。四、解读奇迹那么为什么老人能创造这样的一个奇迹呢?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创造了这个奇迹呢?快速默读全文,可以找找句子来答复,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根据学生答
44、复,出示三句话:1、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 ,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2、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 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3、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外一种东西,他是真的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学生说说是什么支撑着老人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简单理解句子的意思。 对土地的热爱、对家园的热爱、坚持不懈的毅力。重点理解最后一句话:另一种东西是指什么东西?什么叫“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 辉?他真的能与 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吗?那么是什么能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课 文的最后一句话说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你怎么
45、理解“青山是不会老 的?不会老的除了青山还有什么 ?五、畅谈感想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一座晋西北的小院子,跟着记者梁衡访问了一位山野老农。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呢?学生畅谈感受六、作业机动1、按课文内容填空:这位晋西北的老人,已经种了 年树,绿化了,造了,3700亩林网,这是。老人觉得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 ,他是真的与。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 :。2、青山不老! 说得真好!这位老人是晋西北的农民,他淳朴得就像黄土高原上的黄 土地,淳朴顽强、不善言表。纵观全文老人只有一句话: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 啊。其实老人心中有千言万语 。面对渐渐干涸的河流,面对皲裂的土地,面对土地日益荒漠
46、化的趋势,他有许多的话要说。他想对乡亲们说什么?他想对年轻人说什么?他想对我们说什 么?今天,你就做他的代言人,说出他心中的话。你可以简单地说说,就像我们前几天背的格言那样。请一生背环保格言,教师出示这句 话。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3、学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4、全班交流。写在一张小纸上,在实物投影上展示。七、总结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地球对于我们也只有一个,热爱生命就要热爱地球, 热爱家园。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像那位晋西北的老人那样坚持保护环境 、节约资 源,让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八、板书设计:青山不老大环境T险恶创造奇迹小
47、环境一苦九、教学反思:?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 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表达的精神,我设计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即老人在15年的种树岁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并以排 比句的句式呈现,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当五位志 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继续种树;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当唯一 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时 ,他还是选择种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马上能 理解老人身上执着的精神 , 紧接着追问老人
48、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种树 , 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 , 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护家园 , 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中存在缺乏是 :在理解大环境的险恶的时候 , 未设置相应的情境 , 假设给学生出示 一些相应的表示环境的图片 , 会给学生很直观的印象 , 可以更快地理解险恶的环境 。在我看来 , “高效通的课堂更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情况 , 从高效来看 , 在这一节课 中似乎有了一点儿踪影 , 可是高效的语文课中的文本的情感如何落实 , 而且是有艺术性地展 开, 我的课堂中是缺失的 , 这也是我的困惑 , 情感的感染势必要创设一些情境 , 要给学生一定 的时间,可是一堂课4 0分
49、钟,要实现高效,应怎样处理呢?今后要积极摸索。万变不离其宗 , 让学生以更多的时间亲历文本 ,与文本对话 , 是我必须要做到的 , 今后 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 上出更好的课 。篇六 : ?青山不老 ?教学设计 216 ?青山不老 ?教案 教学目标 :1把课文读正确 、读流利 , 能提出问题 。2利用导读来学习课文 , 能捕捉到文中重要的信息 , 并解决提出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 感受老农改造山林 、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 心。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板书 “青山通, “青山通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 指名两位学生 2、板书 “不老通,连起来读读
50、, 是什么意思 ?指名一位学生 3、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 再次齐读课文 。二 、初读课文 , 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 , 要求 : 、认真快速读课文 , 要求读正确 、流利。 划出你认为比拟难读的句子 。 、读了课文后 , 你对“青山不老 通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 同时产生了哪些问题 ?反应交流 。 、 交流比拟难读的句子 。 、 交流你对 “青山不老 通的新认识 。预设点 :a 、提到老人 :老人的作用 , 因为老人的存在 , 青山永远郁郁葱葱 ; 提到课文的主人 公b 、提到中心 :青山喻老人 ,老人 改造山林 、绿化家园艰辛和决心的精神 如青山 ,永 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没有
51、因为生命的终结而消失 。 表扬 :你很会读书 , 通过一次读书就领悟 到了课文的中心 c 、 提到老人生活的环境很险恶 。 、 提出质疑 。预设点 :a 、词语的理解 :土炕、晋西北 在山西,通常指的是保德 、河曲、偏关三 县,它们隶属于忻州市 ,隔黄河、长城与陕西 、内蒙古相望 肆虐 任意残杀或迫害 。文中指 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 ,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盘踞非法占据 。文中指经常受 到干旱 、霜冻、沙尘暴的迫害 。 、如臂如股 、劲挺 坚强有力地挺立着 。文中指在山洼 、山 腰里的杨树 、柳树挺立着 ,生命力非常旺盛 、淤泥河流、湖沼 、水库、池塘中沉积的泥 沙。文中指树下堆积的
52、泥土 归宿 人或事物的最终的着落 。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终结 地荡漾:水波 一起一伏地动 。文中指老人的院子里到处充满着绿色 ,到处被植被所围 绕。 当场解决 b 、 句子的理解 :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 ,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 , 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 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 、与日月同辉了 。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 :青山是不会老的 。同学们 ,你们提出的这些不理解的句子 , 其实归结在一起就是要解决课文的重点 “为什么 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 那么这些不理解的句子含义就能领会了 、三 、利用导读 , 再读课文 ,
53、感受老人伟大奇迹 。那么怎么来读懂这么多的问题呢 ?在略读课文中 , 我们可以借助导读来帮助我们阅读课 文, 出示导读 :图片已关闭显示 ,点此查看1、先解决 “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课件显 示红色 自由读课文 , 边读边划下有关的内容 , 注意有的内容需要概括 。2 、学生自学 ,教师适当提醒可以讨论一下 。3 、 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预设交流点 : 、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 院子在山沟里 , 山上全是树 。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 , 就像坐在船上 ,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 ,风一吹 ,树梢卷过涛声 ,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还允许学生可以与环境的恶
54、劣作一下比拟, 突出老人的奉献巨大 。这是老人创造的一幅美丽的图画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真切地感受一下 。 、 15 年 啊,绿化了 8 条沟,造了 7 条防风林带 ,3700 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 , 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他还有宏伟设想 , 还要栽树 ,直到自己爬不起 来为止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你体会到什么 ? 通过这些数字写出了老人创造了了不起的奇迹 通过 3700 亩林网与杭州体育场 70 亩作比拟 ,想象老人种树的面积大 , 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 迹。 板书:创造了不起的奇迹 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 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 。 、 杨柳 、
55、柳树 , 如臂如股 ,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 , 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 树的下半截 ,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 ,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 层层的梯 。老人说 :“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 ,都是好土啊 。是的 ,保住了这黄土 ,我们才 有这绿树 ;有了这绿树 , 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点拨 :指名读一读 ,学生简单从树的作用角度谈体会 。指导朗读 :是啊 , 有了老人才有树 , 有了树 , 才包住了这片青山 。我们一起再来读一 读。小结 : 保住了这片黄土 , 我们才有这绿树 ; 有了这绿树 ,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 老人创 造的是一个 学生接 “了不起的奇迹 。那么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预设: 、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呢 ?学习 2 自然 段, 这段可以放在前面学生读课文后对 “青山不老 新的认识时就可以教学 一齐读一读 ,观看课件 。这些图片出示的仅仅是一般的干旱 、霜冻、沙尘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农资产品购销合同模板
- 行政管理的制度环境
- 肿瘤患者心理护理
- 双胎护理常规
- 2025届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园与惠东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联考(三模)物理试卷
- 故事:小猫钓鱼
- 微生物菌种保藏
- 2025年管理会计试题
- 瞳孔护理教学规范与操作要点
- 固镇发展新质生产力
- 国有融资担保公司笔试真题解析
- 24秋国家开放大学《社会教育及管理》形考任务1-3参考答案
- 2024年江西省高考化学试卷(真题+答案)
- 大美劳动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江西财经大学
- MOOC 光纤光学-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建筑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高级英语第一册Unit2Hiroshima课后练习答案
- 地下停车场交安设施施工方案_车库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方案_标志_标线_交通设施00000
- 《苏幕遮燎沉香》教学设计
- 个人征信报告模板2020年word版可编辑带水印
- 保险建议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