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体内过程和药物代谢动力学_第1页
药物的体内过程和药物代谢动力学_第2页
药物的体内过程和药物代谢动力学_第3页
药物的体内过程和药物代谢动力学_第4页
药物的体内过程和药物代谢动力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药物的体内过程和药物代谢药物的体内过程和药物代谢动力学动力学药物的体内过程和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的体内过程和药物代谢动力学v 药物的跨膜转运v 药物的体内过程v 药代动力学基本概念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游离型游离型结合型结合型组织器官组织器官游离型药物游离型药物结合型药物结合型药物吸收吸收排泄排泄生物转化生物转化体循环体循环药物的跨膜转运药物的跨膜转运Transmembrane transport药物的跨膜转运药物的跨膜转运生物膜的结构?生物膜的结构?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特点?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特点?Simple DiffusionActive TransportFiltration

2、EndocytosisFacilitated TransportSimple DiffusionActive TransportFiltrationEndocytosisFacilitated TransportSimple DiffusionActive TransportFiltrationEndocytosisFacilitated TransportSimple DiffusionActive TransportFiltrationEndocytosisFacilitated TransportPassiveTransportSimple DiffusionActive Transpo

3、rtFiltrationEndocytosisFacilitated TransportPassiveTransportSimple DiffusionActive TransportFiltrationCytopsis transportFacilitated TransportPassiveTransportSimple DiffusionActive TransportFiltrationEndocytosisFacilitated TransportPassiveTransportCarrier-mediated TransportSimple DiffusionActive Tran

4、sportFiltrationEndocytosisFacilitated TransportMost drugs are absorbed and distributed by simple diffusion.p 特点:特点: 1. 顺膜两侧浓度差转运顺膜两侧浓度差转运 高高 低低 2. 不消耗能量不消耗能量 3. 大多数不需载体,无饱和性大多数不需载体,无饱和性 4. 大多在各药联用时无竞争性抑制现象大多在各药联用时无竞争性抑制现象一、被动转运一、被动转运 (passive transport) p主要影响药物被动转运的因素:主要影响药物被动转运的因素: 药物的脂溶性、分子量、解离度药物

5、的脂溶性、分子量、解离度包括:水溶性扩散(滤过)、脂溶性扩散(简单扩散)、易化扩散包括:水溶性扩散(滤过)、脂溶性扩散(简单扩散)、易化扩散p体液体液pH对弱酸弱碱类药物被动转运的影响对弱酸弱碱类药物被动转运的影响弱酸类药物:弱酸类药物:pKa:弱酸弱酸/弱碱类药物在溶液中弱碱类药物在溶液中50%解离时所对应的解离时所对应的pH 值。值。Henderson-HasselbalchequationaaaaapH pKHAHAH A KHAA lgH -loglgKHAA pKpHlogHAA logpHpKHAA 10HA 离子型即分子型弱碱类药物:弱碱类药物:pH和和pKa算术差的变化,算术差

6、的变化,就会导致解离与非解离药就会导致解离与非解离药物浓度差的指数变化,因物浓度差的指数变化,因此此pH的微小变化将显著的的微小变化将显著的影响药物的解离和转运。影响药物的解离和转运。aaaaapK -pHBHHBH BKBH BpKpHlogBH BH pKpHlogBBH logpKpHBBH 10B离子型即分子型p体液体液pH对弱酸弱碱类药物被动转运的影响对弱酸弱碱类药物被动转运的影响p膜两侧不同膜两侧不同pH状态,弱酸弱碱类药物被动运转达平衡状态,弱酸弱碱类药物被动运转达平衡时,膜两侧浓度比较:时,膜两侧浓度比较:例:某弱酸性药物例:某弱酸性药物 pKa非解离型非解离型 解离型解离型

7、药物药物总量总量 (非解离非解离型型+解离解离型)型)血浆血浆 胃液胃液 10000 100010.01 药物在膜两侧达到平衡的时候,药物浓度不一定相等。药物在膜两侧达到平衡的时候,药物浓度不一定相等。例例1:o 若一弱酸性药物在的环境中解离若一弱酸性药物在的环境中解离90.9%,问,问此药物的此药物的pKa为多少?为多少?o 7o 9o 8o 5A. 6oE.pH pKapH pKa7.0 pKa90.9% A 90.9%90.9%10HA1-90.9%9.1%For acid drugs: HAHAA 10HA7.0,A 101010HA7.0pKa=1.0pKa=7.0-1.0=6.0p

8、Hthen弱酸性药物解离例例2:o 一弱酸性药物一弱酸性药物pKa为为4.4,请问该药物在血液请问该药物在血液()中的药物浓度是尿液在()中的多少()中的药物浓度是尿液在()中的多少倍?倍?n 1000倍倍 n 91 倍倍n 10 倍倍n 0.1 倍倍A. 0.01 倍倍oB.血液血液尿液尿液pH7.45.4Acid drug:pKa=4.4A-/HA(10pH-pKa)1000(107.4-4.4)10(105.4-4.4)When in balance11HAHAA-A-1000 10total1001111001/11=91药物浓度指的是解离型与非解离型药物浓度的总和。药物浓度指的是解离

9、型与非解离型药物浓度的总和。p膜两侧不同膜两侧不同pH状态,弱酸弱碱类药物被动运状态,弱酸弱碱类药物被动运转达平衡时,膜两侧浓度比转达平衡时,膜两侧浓度比弱酸类弱酸类弱碱类弱碱类Q:什么样的药物在偏酸性的乳汁中药物浓度高?:什么样的药物在偏酸性的乳汁中药物浓度高?12pH -pKa1pH -pKa2pH1 10pH1 10侧药物浓度侧药物浓度12pKa-pH1pKa-pH2pH1 10pH1 10侧药物浓度侧药物浓度被动转运的其他形式被动转运的其他形式o滤过(膜孔扩散,膜孔滤过,水溶扩散):滤过(膜孔扩散,膜孔滤过,水溶扩散):n直径小于膜孔直径小于膜孔n流体静压或渗透压作为驱动力流体静压或渗

10、透压作为驱动力n水溶性扩散水溶性扩散二、载体转运二、载体转运o 主动转运主动转运o 易化扩散易化扩散o 特点:特点:n 逆浓度差转运逆浓度差转运 n 消耗能量消耗能量n 需要载体需要载体n 有饱和限速有饱和限速 n 有竞争性抑制现象有竞争性抑制现象主动转运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方式出现的情况主动转运方式出现的情况oNa+-K+-ATP酶酶o递质在囊泡中集中递质在囊泡中集中n儿茶酚胺通过胺泵向囊泡内集中儿茶酚胺通过胺泵向囊泡内集中o肾小管的分泌肾小管的分泌n青霉素和丙磺舒,利尿酸和尿酸青霉素和丙磺舒,利尿酸和尿酸o缺氧或抑制能量产生的药物可抑制主动转运缺氧或抑制能量产生的药物可抑制主动转运主动转运可使

11、药物集中在某一器官或组织主动转运可使药物集中在某一器官或组织(碘泵碘泵)易化扩散易化扩散n 顺浓度梯度转运顺浓度梯度转运n 不耗能不耗能n 需要载体转运需要载体转运n 存在饱和限速及竞争抑制。存在饱和限速及竞争抑制。o 维生素维生素B12胃肠道吸收,葡萄糖转运到红细胞内等。胃肠道吸收,葡萄糖转运到红细胞内等。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disposition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ADME)Absorpti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Excretion“ADME”o机体对药物的处置机体对药物的处置(disposition)可以简单的分)可以简单的分成相互有关的四个

12、过程:成相互有关的四个过程:n吸收(吸收(Absorption)n分布(分布(Distribution)n代谢(代谢(Metabolism)n排泄(排泄(Excretion)ADMEADME消除消除elimination转化转化transformation转运转运transportationDrug at site of administrationDrug in plasmaDrug in tissuesMetabolites in tissues1. Absorption (input)2. DistributionDrug and/or metabolites in urine, fec

13、es and bile.4. Excretion(output)一、吸收(一、吸收(absorption)o 概念概念n 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n 多数药物以被动转运方式吸收多数药物以被动转运方式吸收n 静脉注射或点滴不存在吸收相静脉注射或点滴不存在吸收相n 药物吸收的速度影响显效时间的快慢药物吸收的速度影响显效时间的快慢n 药物吸收的程度影响产生作用强弱药物吸收的程度影响产生作用强弱 影响吸收的主要因素:影响吸收的主要因素:p 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理化性质: p脂溶性脂溶性p分子量分子量p解离度解离度 给药途径给药途径 (较重要的影响因素较重要

14、的影响因素)消化道给药消化道给药口服口服舌下舌下直肠(灌肠)直肠(灌肠)非消化道给药非消化道给药给药途径:给药途径:1.口服给药口服给药n 方便有效,依从性好方便有效,依从性好n 吸收缓慢不完全吸收缓慢不完全n 在胃肠道内容易被破坏的,对胃肠道刺激大的,在胃肠道内容易被破坏的,对胃肠道刺激大的,首关消除较多首关消除较多的药物不适合口服给药的药物不适合口服给药n 昏迷及婴儿等不能口服的患者不适用。昏迷及婴儿等不能口服的患者不适用。药物从胃肠道吸收后经门静脉药物从胃肠道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有些药物在肝脏会进入肝脏,有些药物在肝脏会被肝药酶所代谢,使进入体循被肝药酶所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原型药物

15、的量相对减少,环的原型药物的量相对减少,此过程称为首关消除或首关效此过程称为首关消除或首关效应。应。1.口服给药口服给药首关消除首关消除(First-Pass elimination)首关效应(首关效应(First-Pass Effect)FIRST PASS EFFECT = Metabolism in the liver(almost)Portal veinBuccal cavityStomachIntestineRectumVena cava2.舌下给药舌下给药 舌下舌下(硝酸甘油硝酸甘油)首关消除?首关消除?Buccal administration can by-pass the l

16、iver and avoid “first pass”BuccalBuccal cavityStomachIntestineRectumVena cava3.直肠给药直肠给药直肠(灌肠)给药直肠(灌肠)给药 (水合氯醛水合氯醛)首关消除?首关消除?Rectal administration can by-pass the liver and avoid “first pass”BuccalRectalBuccal cavityStomachIntestineRectumVena cavan吸入给药吸入给药n注射给药注射给药 静脉内静脉内 intravenous (IV) 肌内肌内 intram

17、uscular (IM) 皮下皮下 subcutaneous (SC)n经皮给药系统经皮给药系统n局部用药:皮肤、眼等局部用药:皮肤、眼等非消化道给药途径非消化道给药途径 ParenteralExample:硝酸甘油(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Routen IVn Sublingualn Transdermal Onset immediate1-3 min 40-60 min二、分布(二、分布(Distribution)o 概念:概念:n 药物吸收后从血循环系统到达全身各个组织器药物吸收后从血循环系统到达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的过程。官的过程。o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n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

18、结合率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n 器官的血流量器官的血流量n 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n 体液体液pH及体内屏障及体内屏障(一)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一)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protein binding)n 主要与血浆中的白蛋白结合,某些碱性药物亦可与血浆主要与血浆中的白蛋白结合,某些碱性药物亦可与血浆中少量的球蛋白和中少量的球蛋白和1-酸性糖蛋白结合。酸性糖蛋白结合。n 特点:特点:o与血浆蛋白结合后成为结合型,为可逆过程,可游与血浆蛋白结合后成为结合型,为可逆过程,可游离为游离型,处于动态平衡过程中。离为游离型,处于动态平衡过程中。o只有游离型药物有活性,结合型药物暂时失去活性,

19、只有游离型药物有活性,结合型药物暂时失去活性,成为药物在体内的贮存库。成为药物在体内的贮存库。o结合型药物不易跨膜转运,不易被动转运,但不影结合型药物不易跨膜转运,不易被动转运,但不影响主动转运。响主动转运。o有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华法林与保泰松有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华法林与保泰松/磺胺异噁唑与胆红素)磺胺异噁唑与胆红素)o临床应注意血浆蛋白量少和蛋白失活变质的患者临床应注意血浆蛋白量少和蛋白失活变质的患者 器官血流量器官血流量(肝、肾、脑、肺肝、肾、脑、肺)-再分布(硫喷妥钠)再分布(硫喷妥钠) 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体液的体液的pH和药物的解离度和药物的解离度

20、细胞内液细胞内液 正常生理状态正常生理状态 细胞外液细胞外液 血浆血浆 弱酸性药物弱酸性药物 C外外 C内内 弱碱性药物弱碱性药物 C内内 C外外 生物膜屏障生物膜屏障Q:临床抢救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的措施:临床抢救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的措施: 碳酸氢钠碱化血液、尿液?碳酸氢钠碱化血液、尿液?其他影响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他影响分布的主要因素:(二)生物膜屏障(二)生物膜屏障解离型解离型及结合型药物不能通过及结合型药物不能通过BBB!毛细血管内皮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联结紧密,细胞联结紧密,管壁外被星型管壁外被星型 胶质细胞包围。胶质细胞包围。炎症可改变通透性炎症可改变通透性v血脑屏障血脑屏障 Blood Br

21、ain Barrier14C-Promazine14C-Promazine Quaternary Analog+o胎盘屏障胎盘屏障 Placental barriers 胎盘绒毛与子宫血窦之间的屏障胎盘绒毛与子宫血窦之间的屏障 对药物的转运对药物的转运 无屏障作用,孕无屏障作用,孕妇用药应慎重妇用药应慎重p血眼屏障血眼屏障三、代谢(三、代谢(Metabolism)o 概念:又称生物转化,药物作为一种异物进入体内后,概念:又称生物转化,药物作为一种异物进入体内后,机体要动员各种机制使药物化学结构发生改变的处理过机体要动员各种机制使药物化学结构发生改变的处理过程,是药物在体内消除的重要途径。程,是

22、药物在体内消除的重要途径。o 代谢部位:肝脏(最重要)、胃肠道、肺脏、皮肤、肾代谢部位:肝脏(最重要)、胃肠道、肺脏、皮肤、肾脏等器官脏等器官o 代谢反应:代谢反应:n I相:氧化、还原、水解反应相:氧化、还原、水解反应n II相:结合反应(相:结合反应(葡萄糖醛酸葡萄糖醛酸,乙酰化结合,甘氨,乙酰化结合,甘氨酸,谷胱甘肽等)酸,谷胱甘肽等) 药物药物第一相反应第一相反应第二相反应第二相反应氧化氧化还原还原和和/或或水解水解结合反应结合反应一些药物直接进入第二相反应一些药物直接进入第二相反应发生结合反应的药物通常将发生结合反应的药物通常将失去药理活性,极性大大增失去药理活性,极性大大增强强经过

23、第一相反应,药物可产生活化产物或大多经过第一相反应,药物可产生活化产物或大多数被灭活,数被灭活,代谢过程代谢过程药物代谢的酶系药物代谢的酶系n 专一性酶:专一性酶:AChE, MAO等等n 非专一性酶:非专一性酶:o 肝微粒体混合功能酶系统(肝药酶,细胞色素肝微粒体混合功能酶系统(肝药酶,细胞色素P450)o 肝药酶的特点:肝药酶的特点:n选择性低,特异性不强选择性低,特异性不强 n有饱和现象有饱和现象n个体差异大个体差异大n可被药物诱导或抑制可被药物诱导或抑制Cytochrome P450 命名原则(以 CYP2D6为例)o肝药酶是一个基因超家族,根据这些基因所肝药酶是一个基因超家族,根据这

24、些基因所编码蛋白质的相似程度,可将其划分为不同编码蛋白质的相似程度,可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基因家族和亚家族。的基因家族和亚家族。o命名原则:命名原则:nCYP=cytochrome P450n2 = genetic family(基因家族)(基因家族)nD = genetic sub-family(基因亚家族)(基因亚家族)n6 = specific gene(肝药酶的基因号码)(肝药酶的基因号码)肝药酶的诱导和抑制肝药酶的诱导和抑制o 酶诱导剂:凡能够使肝微粒体酶活性酶诱导剂:凡能够使肝微粒体酶活性 增强或合成加速的药物增强或合成加速的药物 (苯巴比妥,保泰松,利福平等)(苯巴比妥,保泰松,利福

25、平等)o 酶抑制剂:凡能够使肝微粒体酶活性酶抑制剂:凡能够使肝微粒体酶活性 降低或合成减慢的药物降低或合成减慢的药物 (氯霉素等)(氯霉素等)o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影响自身代谢影响自身代谢 药物联合应用时影响其他药物代谢药物联合应用时影响其他药物代谢 当药物或毒物中毒时,有时临床用当药物或毒物中毒时,有时临床用 酶诱导剂治疗酶诱导剂治疗氯霉素为氯霉素为酶抑制剂酶抑制剂酶活性下降酶活性下降被代谢的药物被代谢的药物减少减少血药浓度升高血药浓度升高四、排泄四、排泄(excretion)o 概念:药物的原形或其代谢产物通过排泄或概念:药物的原形或其代谢产物通过排泄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转运过程分泌器

26、官排出体外的转运过程. o 排泄途径:排泄途径:n 经肾、胆汁、呼吸道、乳汁、汗腺等。经肾、胆汁、呼吸道、乳汁、汗腺等。肾脏肾脏 Renal Systemo 肾小球滤过肾小球滤过(游离型药物游离型药物)o 肾小管分泌肾小管分泌(近曲小管近曲小管 主动转运分泌药物,丙磺主动转运分泌药物,丙磺 舒、青霉素竞争抑制舒、青霉素竞争抑制)o 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管重吸收(远曲小管远曲小管 被动转运被动转运)o 尿液尿液 pH 对药物排泄的影响对药物排泄的影响 在酸性尿液中在酸性尿液中o弱碱性药物易被消除弱碱性药物易被消除 o弱酸性药物易被重吸收弱酸性药物易被重吸收在碱性尿液中在碱性尿液中o弱酸性药物易被消除

27、弱酸性药物易被消除o弱碱性药物易被重吸收弱碱性药物易被重吸收o肾脏疾病肾脏疾病/ 清除率降低清除率降低 /少尿或无尿少尿或无尿n 将影响药物排泄的能力,需要调整剂量将影响药物排泄的能力,需要调整剂量肝肠循环(肝肠循环(hepatoenteral circulation) 经胆汁排泄Portal veinBile ductIntestinesDrug is absorbed glucuronidated or sulfated in the liver and secreted through the bile glucuronic acid/sulfate is cleaved off by

28、bacteria in GI tract drug is reabsorbed肝肠循环的意义肝肠循环的意义o 经胆汁排泄量较大的原形药物,肠肝循环可使药物反经胆汁排泄量较大的原形药物,肠肝循环可使药物反复被利用,延长药物的半衰期和作用持续时间,加强复被利用,延长药物的半衰期和作用持续时间,加强了药物的作用了药物的作用o 在某些药物中毒时,中断肠肝循环可促进药物排泄,在某些药物中毒时,中断肠肝循环可促进药物排泄,为解毒措施之一为解毒措施之一(强心苷中毒口服考来烯胺强心苷中毒口服考来烯胺)乳汁乳汁n弱碱性药物在乳汁内的浓度比血浆内高弱碱性药物在乳汁内的浓度比血浆内高 neg 吗啡、丙基硫氧嘧啶吗啡

29、、丙基硫氧嘧啶肺肺唾液腺、汗腺、泪腺唾液腺、汗腺、泪腺药代动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药代动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p血药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时间曲线p药代动力学参数药代动力学参数p二种消除方式二种消除方式p房室模型房室模型p恒速或多次给药时量曲线变化及相关问题恒速或多次给药时量曲线变化及相关问题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零级动力学零级动力学一级动力学一级动力学一次血管外给药的血药浓度一次血管外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时间曲线二个水平二个水平时程时程三个点三个点与吸收过程相关的药动学参数:与吸收过程相关的药动学参数:o 高峰浓度(高峰浓度(Cmax)o 达峰时间(达峰时间(Tm

30、ax,Tpeak)o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oncentration-time curve)o 以上三个参数主要用来衡量药物吸收的速度以上三个参数主要用来衡量药物吸收的速度与程度。与程度。吸收速度吸收速度吸收程度吸收程度o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F):):n药物从某制剂给药后,能使吸收入体循环药物的相对程度和药物从某制剂给药后,能使吸收入体循环药物的相对程度和速度。速度。绝对生物利用度绝对生物利用度F=口服等量药物口服等量药物AUC 100%静注等量药物静注等量药物AUC相对生物利用度相对生物利用度F=受

31、试制剂受试制剂AUC 100%参比制剂参比制剂AUC与分布过程相关的药动学参数:与分布过程相关的药动学参数:o 表观分布容积表观分布容积 (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 Vd)n 概念:概念:药物分布在体内达到平衡时,按测得的血药物分布在体内达到平衡时,按测得的血浆药物浓度计算时所需要的体液总容积,单位用浆药物浓度计算时所需要的体液总容积,单位用L/kg 或或 L表示。表示。,/CdAVA C若体内药量为分布达平衡时,血浆浓度为则o 表观分布容积的意义:表观分布容积的意义:n 本身为一个假想容积,并不代表药物在体内分本身为一个假想容积,并不代表药物在体内分布

32、的真实体液容积。布的真实体液容积。n 可反映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广泛程度可反映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广泛程度o 根据表观分布容积可猜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根据表观分布容积可猜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o 若药物在体内某一组织内集中,则其表观分布容积若药物在体内某一组织内集中,则其表观分布容积则将超过机体总体液容积多倍,如大于则将超过机体总体液容积多倍,如大于100L。n 可根据表观分布容积和有效血药浓度计算所需可根据表观分布容积和有效血药浓度计算所需剂量。剂量。Volume of Distributionconfined to Blooddistributed in body tissueBlood 5 LEx

33、tracellular fluid 20 LTotal body water 40 LConcentrated in special tissue100L100mg1L1001100/dmgVLmgL10mg1LDose: 100mgActivated carbon absorbs 90mg of drug10010110/dmgVLLmgLHigh affinity to special tissue与消除过程相关的药动学参数:与消除过程相关的药动学参数:o 半衰期半衰期(Half-Life,t1/2) :一般是指血浆消除半衰期,:一般是指血浆消除半衰期,它是指药物在体内达到平衡状态后,血浆

34、药物浓度它是指药物在体内达到平衡状态后,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n 表达药物在体内消除速度的一个重要参数表达药物在体内消除速度的一个重要参数Give 100 mg of a drug 1 half-life 50 2 half-lives 25 3 half-lives 4 half-lives 5 half-lives 6 half-lives 7 half-lives 当单次给药,停止用药当单次给药,停止用药时间达到时间达到5 5个药物的个药物的t t1/21/2时,药物的血浓度仅余时,药物的血浓度仅余原来的原来的3%3%,可认为已基,可认为已基本全部消除。本全

35、部消除。o 清除率(清除率(clearance,Cl):n 单位时间内体内各消除器官清除药物的血浆容单位时间内体内各消除器官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即单位时间内有多少分布容积中的药物被积,即单位时间内有多少分布容积中的药物被清除,其单位为清除,其单位为L/h或或L/kg。n 衡量药物从体内消除快慢的指标。衡量药物从体内消除快慢的指标。计算公式:计算公式:dClVk一级动力学消除时量曲线一级动力学消除时量曲线二种消除方式(速率过程)二种消除方式(速率过程)1 / 2100loglog2.303lnlnln20.693ktt0ttdCkCdtCCekCCtCCtktkk 一级消除动力学特点:一级消除动

36、力学特点:n血中药物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成正比,血中药物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成正比,属定比消除属定比消除n有固定半衰期,与浓度无关有固定半衰期,与浓度无关nC-t曲线为曲线,呈指数衰减,浓度用对曲线为曲线,呈指数衰减,浓度用对数表示(数表示(lgC-t)则时量曲线为直线)则时量曲线为直线n绝大多数药物在临床常用剂量或略高于绝大多数药物在临床常用剂量或略高于常用量时,都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常用量时,都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无关,属定量消除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无关,属定量消除无固定半衰期无固定半衰期 血药浓度用真数表示(血药浓度用真数表示(C-t)时量曲线呈直线)时量曲线呈直线当体内药量过大,超过机体最大消除能力时,多以零级动当体内药量过大,超过机体最大消除能力时,多以零级动力学消除,当血药浓度降低至机体具有消除能力时,转为按力学消除,当血药浓度降低至机体具有消除能力时,转为按一级动力学消除。一级动力学消除。 零级消除动力学特点零级消除动力学特点零级消除动力学零级消除动力学 数学表达公式数学表达公式1 / 2000000.52ttdCkCdtdCkdtCCktCCtkCCtkk 1kt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