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2年高考历史真题分课汇编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师版)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07-12年高考历史真题分课汇编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师版)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07-12年高考历史真题分课汇编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师版)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07-12年高考历史真题分课汇编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师版)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07-12年高考历史真题分课汇编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师版)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3高考历史一轮考试教材必修30712年高考历史真题分课汇编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师版一、选择题2012年题组1、(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23)从右侧的书目看,严复的翻译主要涉及哪一领域?A宗教文化B科学技术C社会理论D文学艺术2、(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15)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C孙中山、章太炎 D陈独秀、胡适3、(2012高考文综天津卷历史3)戊戌变法期间,湖

2、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4、(2012高考文综北京卷16)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其中句读错误的是西人立国具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国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A B C D2011年题组5(2011·天津文综·4)右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的

3、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 )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B近代西方佛手影响C“师夷长技”的思想D兴民权、倡新学思想6(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14)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 )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7(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15)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

4、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8(2011·北京文综·16)“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9(2011·安徽文综·13)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

5、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10(2011·上海单科·22)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11(2011·上海单科·31)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

6、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2010年题组12(2010·福建文综16)图六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含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是( )A顾炎武 B林则徐 C洪秀全 D严复13(2010·北京文综15)“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

7、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 D胡适14(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30)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15(2010·全国卷文综17)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

8、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16(2010·重庆文综16)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 )A洋务派 B早期维新派 C康梁维新派 D民主革命派5B 阅读材料,号召商战,争夺利权,主张商战,挽回利权的主张是早期郑观应的主张。17(2010·江苏单科7)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2009年

9、题组18(2009·上海历史15)下列晚清时期的言论符合这幅漫画主题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扶清灭洋” D“轮车、电邮、机械、百出夷人亦妖术也”1D A是鸦片战争后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代表人物魏源的主张,B是洋务派的主张,C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材料中的人物穿着清朝服饰,体现了清朝的封建顽固派对西方先进技术的抵制,故正确答案应该是D。19(2009·上海历史29)郑观应主张:“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在郑观应看来,上海首办“赛会”(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是( )A思想文化开放

10、,是改良思想的实践地B商贸较为发达,日益成为国际大都市C物产丰富多样,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D生活水准较高,有比较大的观众群体20(2009·广东文基23)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21(2009·天津文综4)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22(2009·浙江文综18)一位

11、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23(2009·广东历史,6)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君主 B民权 C西学 D科学24(2009·上海历史16)“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A领导人 B时间 C参加者 D地点200

12、8年题组25.(2008·江苏单科7)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 )A. 魏源 B. 林则徐 C洪仁玕 D. 严复1D 题目所给的漫画是讽刺达尔文的进化论的,而严复是将进化论引入中国的第一人,是该理论的坚定的支持者。26.(2008·上海单科A组12)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A. 昊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B. 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C. 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D. 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27(2008·广东文基23)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

13、,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而做过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B. 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C. 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开放转向封闭D. 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28. (2008·广东单科6)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是(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严复 D. 胡适29(2008·海南单科16)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维新派代表

14、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这表明他( )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30(2008·宁夏文综32)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 )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2007年题组31.(2007·海南单科12)“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

15、社稷。”这段话应该是( )A洋务派抨击维新派的言论 B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C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D维新派抨击顽固派的言论二、非选择题:32、(2012高考文综山东卷28)(20分)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表2时间主要活动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1871年在“建成”“扬威”舰实习1877年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1879年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188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189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

16、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严复原强(1895年)(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6分)(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6分)(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8分)33、(2012高考历史江苏卷22)史家有时会修正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二十多年前草写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时候,我所看见康氏的著

17、作不过是现在所看见中的一小半。他的思想,我既不能有全面的认识,也不曾作深入的剖析。因此我的论 断不免有舛误的地方。例如我说:“康氏以立宪为保皇之手段,故其所号召者为假民权。托孔子以为变法之口实,故其所号召者为假维新。”多看他的著作,细研他的思想之后,我发现这个论断几乎与真相恰相反背。现在我认为这两句话可以改为“康氏以保皇为立宪之手段,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民主。谓孔子为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实为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我现在的看法可以说是遵行“过则勿惮改”的古训。萧公权问学谏往录材料二:萧公权于1940年写作中国政治思想史时,亦不免认为康有为反对革命。直到后来看到大批有关康氏的原始材料,才摆脱(

18、某种)史观的阴影,对康氏有新的认识,所谓“假民权”、“假维新”,原来都是真的。汪荣祖康有为论材料三: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这件事也许有某种意义: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 什么程度。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的内涵。(4分)(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34.(2007·广东单科27)(16分)阅读材料: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