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1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2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3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4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二历史必修三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1课 【知识梳理】 一、“百家争鸣” 1. 背景:(l)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促进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2)社会变革: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分化,“士”受到重用, 并提出自己的主张。 (3)学术下移:出现私人讲学,“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4)社会需求: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对人才及其治国方略的需求。 2.各学派代表人物:道家:老子和庄子;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墨子; 法家:商鞅、韩非子;等等。 3. 评价:(1)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3)

2、 各家学派彼此渗透、吸收、融合,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 时期 人物 主张 春秋 孔子 政治:a.核心是“仁”,即“爱人”。 b.“德政”,即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c.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教育: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战国 孟子 政治:a.发展孔子的“仁”"为“仁政”思想。b.发展孔子以德治民思想,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伦理:主张“性本善”。 苟子 政治:a.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b.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提出“君舟民水”思想。伦理:主张“性本恶”。 影响:战国后期,儒学为诸子

3、百家中的蔚然大宗,后来发展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三、道家 时期 人物 主张 春秋 老子 哲学:a.认为世界本原是“道”强调要顺应自然。b.认为世界万物是不停地运动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且不断转化的。 政治:提出“无为而治”的主张。 战国 庄子 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相对的。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精神自由。 四、法家 集大成者:韩非子。 主张: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 主张依法治国。 意义: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学习探究】 1、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项目 孔子 孟子 荀子 同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本

4、善 性本恶 2、如何看待儒家的“民本”思想? 提示: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民本思想既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孔子提出“仁”的思想,强调“以德治民”;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荀子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它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而是一种加强统治的策略。 虽然它与我们当前提倡的“以人为本”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其精神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知识梳理】 一、从“无为”到“有为”(新儒学的背景) (1) 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2) 但诸侯国的势力日益猛涨,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3)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

5、强中央集权,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形势发展需要。 二、董伸舒的新儒学 1. 特点: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 改造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儒学体系。 2. 内容: (1) 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 针对加强君权需要, 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 (3) 针对为人处世道德标准, 提出“三纲五常”儒家道德观。 3.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 4.根本目的:神化专制皇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三、主流地位的确立 (1) 原因: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其能够通过思想统一

6、来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2) 措施: 汉武帝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将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五经”规定为教科书。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国家兴办太学;地方设立郡县学校,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 结果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学习探究】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 提示: 地位: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 主题: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新儒学谈论神学。 功能: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新儒学是为现实政治服务。 第3课 宋明理学 【知识

7、梳理】 一、三教合一 1.儒学:在汉武帝的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期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 2.佛教: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 3.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受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 4.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 5.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既尊道、立佛、崇儒。 二、程朱理学 1. 背景:隋唐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北宋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2. 内容: (1) 二程的思想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先有理而后有物。 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2) 朱嘉的思想 强

8、调理之源在于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人性与天理一致。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3. 特征: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以“理”为核心。 4.本质:为维护君主专制和封建统治秩序提供理论依据。 5. 地位: (1) 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2) 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 朱熹学术影响到日本、朝鲜,形成“朱子学”学派;还传及欧洲。 三、陆王心学 1. 南宋时期陆九渊的思想 (1)“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 (2) 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3

9、) 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 明中后期王阳明的思想 (l) 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2) 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3) 强调内心反省,用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 【学习探究】宋明理学的影响和评价。 提示: (l) 影响: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深远影响。 (2) 积极:注重气节、道德;重视主观意志力量;讲求自我节制,发愤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体现了儒家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 (3)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了人性,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进一步巩固和凸现了儒学在中国古代

10、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知识梳理】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 内容: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 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 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 内容: 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2) 意义: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 内容: 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 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 主张到实践中

11、求真知, 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 意义: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l) 内容: 世界是物质的, 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物质的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 意义:启示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学习探究】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阶段 时间 地位、特征 产生形成 春秋战国 (1)由孔子创立,经孟子、荀子的改进,体系更加完整,但未受到统治者重视。(2)具有古典人文主义色彩,包含民本思想。 遭受打击 秦朝 “焚书坑儒”,遭受沉重打击 确立正统 西汉 (1)把道家、阴阳五行家等

12、思想揉合到儒家思想当中,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2)趋向官方化、神学化。 走向成熟 宋明 (1)儒学从道教、佛教中汲取有益内容, 理学是儒、佛、道三家融合的产物。(2)由理学发展到心学,完成更为理论化、思辨化过程。 自我批判 明清 (1)出现具有反封建色彩的民主启蒙思想。(2)批判理学,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 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性。 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认识: 儒家思想之所以从“百家”中脱颖而出,成为正统思想,并不断自我调整,是因为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能吸取“百家”之长,不固步自封,更在于他们能够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使之进一步发展。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

13、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知识梳理】 一、智者学派 l. 产生背景 (l) 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 研究主题 (l) 探索主题:人和人类社会。 (2) 关注对象:关注人们之间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3. 思想主张 (l) 强调人的价值,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树立人的尊严和,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 反对迷信, 强调自由。 (3) 在社会道德方面, 主张个人应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不应强求一律。 二、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l. 苏格拉底 (l) 主张 关注人的伦理道德,倡导“有思想

14、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重建道德价值观。 重视教育, 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2) 地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 柏拉图 (l) 思想主张 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 在理想国里根据智慧品德把人分为几等, 各尽其责。 (2) 地位: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亚里士多德 (l) 思想主张 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级的。 (2) 地位: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学习探究】1、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1) 相同点: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都否定神的意志, 强调人的价值。 (2) 不同点: 智者学

15、派:强调人的感性、自由, 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 忽视道德, 追求功利。 苏格拉底:强调道德哲学, 认为人生的目标是追求正义和真理;强调人的理性, 重视教育。 2、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比较: (1) 相同点:都是公元前5世纪东西方思想巨人;都强调人的价值,重视道德和秩序。 (2) 不同点: 服务的政治体制不同:孔子维护“周礼”,推崇君主;苏格拉底用美德维护民主政治。 对道德来源认识不同:孔子强调人的自律和社会约束作用;苏格拉底更强调知识的意义。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知识梳理】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1.十四五世纪, 意大利的一些工商业城市,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出现资本

16、主义萌芽。 2.新兴的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的享乐,对当时统治文化思想的教会不满。一场思想变革首先在意大利出现。 二、文艺复兴 1. 背景 (l) 经济:意大利的一些工商业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 政治: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追求现世的享乐。 (3) 文化:接触到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和典籍。 2. 本质: 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3. 核心:人文主义,即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4. 成就: (l) 文学三杰: 薄伽丘的代表作十日谈 , 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 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17、但丁:代表作是神曲,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彼特拉克:代表作是歌集, 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2) 艺术;达芬奇等大师(美术三杰)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 5. 扩展:16世纪, 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6.影响:使更多的人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三、宗教改革(略) 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皇的统治。 【学习探究】人文主义有哪些特点 ? 提示: (1) 重视现世生活, 追求物质幸福, 反对宗教禁欲主义。 (2) 主张人的求知欲和追根究底的探求精神, 反对消极的、无所作为的人生态度。 (3) 文学艺术

18、上表达人的真实感情, 反对虚伪造作。 (4) 重视科学实验, 反对经验论。 (5) 强调发展个性, 反对基 督教之禁锢人性。 (6) 以人为中心, 强调个人“才能”和自我奋斗, 赞扬英雄史观, 表现了乐观主义精神。 局限性:过分强调人性而掩盖了阶级社会中人的阶级性,造成人的私欲膨胀。 第7课 启蒙运动 【知识梳理】 一、理性时代的到来 1. 背景: (l) 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 , 挑战教会的。 (2)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2.概况: (l) 开始:17世纪时,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 (2) 高潮:18世纪中叶,法国推动启蒙运动进入高潮。涌现出伏尔

19、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 (3) 扩展:传播到德意志等其他国家,启蒙运动得到进一步发展。 3. 核心:“理性”, 即主张人自己去思考, 否定一切外在。 4. 内容: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抨击天主教会的和迷信, 反对专制和愚昧, 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5.性质:是欧洲资产阶级发动的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1)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反对天主教会和君主专制, 倡导君主立宪制; 提倡“天赋人权”,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代表作有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等。 (2) 孟德斯鸠 反对君主专制,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认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

20、。 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 (3) 卢梭 阐述“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 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代表作是社会契约论。 三、启蒙运动的扩展 (1) 人物:德意志的哲学家康德, 总结了启蒙思想,代表作是纯粹理性批判。 (2) 主张: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强调人的重要性, 提出人就是人, 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主权属于人民, 人要自由也要自律, 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四、启蒙运动的影响 (l) 欧洲: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2) 世界: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

21、立的斗争。 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 【学习探究】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有哪些发展? (1) 从批判对象上看, 由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扩展为整个“黑暗的中世纪”。 (2) 从涉及的领域看, 由文学、艺术领域扩展到宗教、哲学、经济、科学、史学、文学、美学等领域的各个方面。 (3) 从批判形式上看, 摆脱了文艺复兴的宗教外衣, 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4) 从思想特点上看, 不再承认外界的任何, 而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 为了解放全人类宣传理性真理。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知识梳理】 一、四大发明

22、四大发明 成就 影响 造纸术 西汉前期, 已有纸, 105年,东汉 蔡伦改进造纸术。 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促进了欧洲文化发展。 印刷术 隋唐之际,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药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指南针 战国时期发明“司南”,北宋时,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促进了远洋航行, 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二、数学 l.九章算术 (l) 内容: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 (2) 地位: 当时

23、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 计算工具:最早是算筹, 后来演变为算盘。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三、天文历法 l. 天象观测 (l) 中国古代留下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2) 天文学家石申, 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后人辑成石氏星表。 (3) 制成浑仪、简仪等天文观测仪器。 2. 历法:元朝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 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百年。 四、农学与医学成就 项目类别 书籍 作者(朝代) 地位 农学 氾胜之书 氾胜之(西汉)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

24、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四大农书强调精耕细作。 齐民要术 贾思勰(北魏) 农书 王祯(元朝) 农政全书 徐光启(明朝) 医学 黄帝内经 战国问世西汉编订 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东汉) 被誉为“万事宝典” 本草纲目 李时珍(明朝) 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学习探究】简述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我国古代科技长期世界的原因。 (同步检测P29) 【热点链接】对我们深刻启示: 我国四大发明成为世界科技发展辉煌灿烂的一页。四大发明在中国和欧洲的作用大不相同, 给我们一个深刻启示:科技发挥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因此, 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不仅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更对

25、我们今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走自主创新之路, 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知识梳理】 一、从诗经到唐诗 l. 先秦诗歌 (l)诗经 取材范围及构成: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 分风、雅、颂三部分。 文学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特点:以四言为主, 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 (2) 楚辞 形成:战国时屈原创造的。 代表作:离骚。 特点:采用楚国方言, 句式灵活, 易于表达情感。 2. 汉赋 (1) 形成:以楚辞为基础, 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 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 内容丰富, 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26、 (3) 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3. 唐诗 (1) 繁荣原因: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 (2) 成就: 时期 代表 特点 初唐 王勃、陈子昂 盛唐 高适、岑参 边塞诗:描写边塞景物的雄奇壮观和军旅生活的英武豪放。 孟浩然、王维 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 李白 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美誉 杜甫 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中唐 白居易 创作大量讽喻诗。 二. 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 产生背景: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增加。 (2) 代表人物:婉约派:柳永和李清照等。豪放派:苏轼和辛弃疾等。 2. 元曲 (1) 形成:由散曲和元杂剧构成。 (2) 特点:通俗生动, 豪放飘逸。 (3) 代表人物:关汉卿、马致远等。 三、 明清小说 (1) 背景:政治: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经济:工商业繁荣,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市民阶层扩大。 (2) 特点:数量繁多, 体裁多样, 表现手法丰富。 (3) 代表作 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是四大名著。 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等。 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等。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知识梳理】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 汉字 (l) 起源: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原是文字是六千多年前的“图画文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