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本科)必修课汉语专题(1)教学辅导1复习指导书判断题选择题分析上一、为什么说普通话是特殊方言?普通话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也是属于语言变体,与其他方言之间是兄弟关系,是一种并列的关系,而不是父子关系,也不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但是普通话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作为全国推广使用的通用语言,自有它的特殊性,所以普通话是一种特殊的方言。这种特殊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第一,普通话是在方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又不同于方言,它要对基础方言的成分进行选择吸收,不是全盘吸收,所以普通话是非常规范的民族标准语;第二,普通话还要从其它方言中吸收有用成分来丰富自己,所
2、以普通话比任何方言都要丰富完善;第三,普通话作为具有全民通用性和权威性的特殊方言,对方言起着示范作用,规定了方言的发展方向,方言的发展要从属于普通话的发展,逐渐向普通话集中靠拢。由此可见,普通话对于方言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普通话对方言的强大影响主要体现在渗透和覆盖两个方面。所谓渗透就是普通话语言成分直接进入方言,在方言区形成新派和老派不同的层次;而新派代表着新生的,年轻的力量,对老派产生很大影响,这是共同语对方言影响,方言发展逐渐向共同语靠近的直接体现。这种情况在今后方言发展过程中还将得到进一步强化,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普通话更加深入人心,为有知识的人接受,而这
3、样的队伍是越来越壮大;另一方面,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日益发达,人们依据突破了过去固守当地的意识,到各地工作、学习、参观、旅游,与方言区以往的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这也使得普通话的使用成为非常自然的,成为一种生活需要。所谓覆盖,就是普通话进入方言区,与方言并存并用,形成双语区,普通话与方言以双语方式在同一地区并用,二者在使用范围和使用场合上有所分工,不过普通话逐渐挤占方言原有的使用领域。当然我们也应看到,方言有着上千年的厚重的文化积淀,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还有相当大的影响,不可能完全为共同语替代。我们今天大力推广普通话,提倡讲普通话,其目的也在于推行全民共通的交际工具,而
4、不是消灭方言。方言与共同语并存并用,也是属于双语现象,在上个学期语言学概论课程中我们接触了双语现象这一概念,那是指两种不同语言的并存并用,方言和共同语并存并用,也是一种双语现象,只是这种双语现象的最后结局不像两种语言的融合那样,以共同语取代方言,而是共存,各有所用。而随着普通话的影响的进一步扩大,在一个地区因为工作、学习、生活方方面面确立了其权威地位,对方言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那么方言就将向普通话集中靠拢。因为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是国家推广的通用语言,具有规范化特点,具有全民通用性和权威性,又具有统一的书面语,作为标准语,普通话来自方言又高于方言,对方言起示范作用,规定方言的发展方向,必然对
5、方言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方言则要从属于普通话,向普通话集中、靠拢。二、方言今后的发展会不会向普通话进一步集中靠拢?这是方言一章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形成性考核作业中的一个问答题。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不在于你作肯定回答还是否定回答,关键是要大家结合所学的方言基本理论和对社会现实现象的观察来谈个人的认识体会,从而达到培养理解能力的目的。那么方言今后的发展到底会不会向普通话进一步集中靠拢?我们认为这只是从理论上进行一种探讨、预测,至于结果,恐怕目前谁也下不了肯定的结论。因此,我们不妨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认识这个问题。如果我们肯定方言在今后的发展中将进一步向普通话集中、靠拢,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探
6、讨论证呢?这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认识:第一,普通话作为共同语,作为经过规范的标准语,对方言起着示范性作用,规定了方言的发展方向,方言的发展要从属于普通话;第二,普通话有统一的书面语,方言没有统一的书面语,只能采用共同语的书面语,必然要受到普通话的影响;第三,普通话作为共同语,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例如我国当前广播、电视、电影、书刊、报纸等,都是使用普通话;第四,当前经济大潮中我国各方言间的流动人口很多,为了相互沟通,他们都使用普通话。这样,使普通话的影响越来越大,使用人口越来越多,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而方言的使用则要受到一定的限制,使用范围将日渐缩小。由此可见,今后方言的发展向普通话靠拢是必然趋
7、势。如果你认为方言今后不会进一步向普通话集中靠拢,这也没有什么不对。方言产生了这么多年,存在了这么多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至今并没有萎缩,这本身就说明方言还是有市场的。同时,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方言本身又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习俗,是地域文化产生发展的泉源,具有非常独特的人文价值。方言与俗文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是俗文学产生的基础,民歌、传说、民间故事、地方戏曲、曲艺等是方言性最强的文学样式。很多非常具有地域色彩的戏曲、曲艺等,无一不是依靠方言的滋养才得以发展的,像如今依然充满了蓬勃生机的、深受人民大众欢迎的快板、快书、鼓书、评弹等,无一不是在方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很难想象,没
8、有吴方言,会有优美柔婉的越剧产生,没有粤方言,会有粤剧产生,没有河南话,会出现豫剧,没有陕西话,怎么去“吼秦腔”?方言本身属于地域文化,而方言又是厚重的地域文化的载体,是地域文化生存的根基,与地域文化具有一种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五花八门的方言存在,也就没有五光十色、五彩缤纷的地方文化,而这些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融合了当地语言使用者的情感的传统文化,可以反作用于方言,无形中又进一步扩大了方言的影响,进一步巩固了方言的地位。一种语言,包括方言,就是一种文化,一种语言(方言)的消失,那就意味着一种文化的消失,这种多元文化的消失,其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可见,方言还会保持其独立性,不
9、会受到普通话影响,不会向普通话集中、靠拢,至少,这种集中。靠拢的时间是无法预见的,可能很久很久。从这个意义上看,方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还会存在相当长的时间,或许会同共同语永远共存下去,随着普通话的进一步推广,方言在今后的作用和使用范围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但不会被消灭,因为一种方言的消失,就意味着一种文化的消失,这种损失是巨大的,难以衡量其价值。当然,就作业而言,上述正反两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认识就可以了,而不应该是正反两方面都谈,那样你到底是什么观点就无法判断了。我们这里,只是从两个方面给大家介绍理解认识的思路而已,希望大家结合自己的理解认识、结合自己所处方言文化的特色,谈得更深刻,更有理论。
10、欢迎同学们把类似这样一些问题的观点贴到我们课程论坛中,大家一起讨论,共同提高认识。三、如何进行方言的分区和划界?方言是语言发展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的产物,不是与生俱来的,方言的分区和划界也是属于历史范畴的,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就汉语方言的分区而言也是如此,不同的专家、不同的学者,采用不同的观点了考察研究,就会得出不同的分区结论来。从20世纪初叶现代汉语方言学建立前夕至今,汉语方言分区从划分为5个到11个区不等,至今没有统一的意见,虽然目前汉语方言分为7大方言区的意见得到普遍承认,但还是有不同的分区意见存在,而且随着方言的进一步发展和方言研究的深入,可能还会有不同的分区意见发表出来。同样,方言的划
11、界也是具有相对性的,我们在方言地图上可以看到七大方言明确的边界线,犹如行政区划的省界、区界那样明确,而在现实中我们很难依据这样的方言地图找到方言之间的界线,因为这个方言与那个方言接壤,互相影响,甚至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扑朔迷离,呈现出犬牙交错状态,难分彼此,因此现实中的方言界线是非常模糊的,只能是一个大致的界线。方言是在一定地域通行的语言变体,必定要表现在一定的地域内,因此对不同方言的命名,往往考虑了方言所处的地域的名称。现代汉语七大方言中,除了客家方言是按其来历命名的外,其它方言的名称都考虑了通行地域特点或主要通行区域的行政区划名称。但要注意方言与行政区划名称涉及到的地域并不完全一致。例如
12、粤方言并不等于就是广东话,因为广西也主要通行粤方言,同时广东省境内还有客家方言;闽方言也不等于是福建话,因为我国台湾省、海南省也通行闽方言。所以,同一个地域可以包括好几种不同的方言,同一种方言也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地域。现代汉语方言分区主要是依据语音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无浊声母和清声母的系统对立以及中古全浊声母的演变规律;第二,有无塞音韵尾以及中古入声韵的演变规律;第三,有几种鼻音韵尾以及中古阳声韵的演变规律;第四,有几套塞檫音声母以及中古精、知、庄、章组声母和见组细音声母的演变规律。四、现代汉语方言的基本情况如何?现代汉语方言根据其特点可分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
13、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对于各个方言区的大致范围、主要特点和代表城市等基本情况应该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认识。1北方方言北方方言,也叫官话方言,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作为代表,通行地域最广,占汉语通行区域的四分之三,使用人口最多,也占汉语使用人口的四分之三,达七亿多人。北方方言内部一致性比较强,语法结构上差别较小,词汇方面的一致性也很强,语音方面的分歧也不是很大,从东北的满洲里到西南地昆明,直线距离约三千公里,从西北的酒泉到东南的南京,直线距离约两千公里,在这样大的范围内,互相通话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这样大面积范围内语言如此高度一致,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北方方言在语音方面的主要
14、特点是没有浊塞音、浊塞檫音声母,古代汉语中的这些浊音声母都变成了清音;辅音韵尾很少,只有舌尖前鼻音韵尾和舌尖后鼻音韵尾两个辅音韵尾;声调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入声消失。根据特点,一般把北方方言分为华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四个次方言。2吴方言吴方言主要通行在江苏南部地区、上海市、浙江省、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地区,代表点是上海话和苏州话,使用人口约七千万。吴方言在语音方面的突出特点是:有一整套浊音声母浊塞音和浊塞檫音;没有舌尖后音声母;韵尾较少,普通话前鼻音韵尾一律读做后鼻音韵尾,普通话复韵母的韵尾脱落变成单元音韵母;有七八个声调。3湘方言湘方言主要分布在湖南省的
15、大部分地区,以长沙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在三千万以上。主要的语音特点是:部分地区有比较完整的浊塞音、浊塞檫音和浊檫音声母;声母h、f不分;声母n和l混用;入声调没有塞音尾。4赣方言赣方言主要通行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和湖北省的东南角,以南昌话为代表,使用人口也在三千万以上。赣方言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其它方言那样突出的特点。从方言地图上看,赣方言处于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的四面包围之中,这种地理位置是汉语所有方言中最为独特的,正因为如此,赣方言受其它方言的影响很大,四面的界线非常不明显,与吴方言接近的地区,像吴方言,与闽方言接壤的地区像闽方言,与客家方言接触到地区又像客家方言,等等,以致
16、有学者主张取消赣方言的独立,把它合并归属到周边不同的方言区。赣方言语音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古代的浊塞音和浊塞檫音声母全部变成了同一发音部位的送气清音,而不是像普通话那样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5客家方言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三千七百万。客家方言主要通行于广东东部和北部地区、广西和江西南部、福建西部,以及湖南、四川、台湾省的部分地区,海外华侨有很多使用客家方言。主要的语音特点是:古代浊塞音和浊塞檫音声母大部分变成同部位的送气清音声母,这一点与赣方言一致;舌尖后音声母读作舌尖前音;g、k、h和z、c、s可以同齐齿呼韵母相拼;没有撮口呼韵母;声调有六个。6粤方言粤方言主要通行于广东省朱三
17、角、广西东南部地区和香港、澳门特区,以广州话为代表,也有主张以广州话和香港话为代表的,使用人口约四千万。海外很多华侨和华裔也使用粤方言。同时,粤方言地区是我国经济开放改革的前沿,是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取得成就最大的地区,每年吸引内地各省份数百万民工前往淘金,因此近年来粤方言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海内外都有很大影响,粤语中的方言词,近年也呈现出向北渗透的趋势,这里反映出语言扩张同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粤方言的语音系统比较复杂,韵母多达五十三个辅音韵尾非常丰富,除鼻音韵尾m、n、ng外,还有与之对应的入声塞韵尾b、d、g,声调一般有八九个,是汉语诸方言中调类最多的方言。7闽方言闽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主要
18、通行于福建省、海南省、台湾省,以及广东潮汕地区和雷州半岛,使用人口约五千五百万。闽方言是汉语方言中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方言的分区历来在闽方言的处理上就有分歧,有的把闽方言分为闽南方言、闽北方言,有的还划分出闽东方言。现在一般把闽方言再划分为五个方言片: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闽北方言,以建瓯话为代表;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闽中方言,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方言,以莆田话为代表。其中闽南方言的影响最大,福建省范围以外地区使用的闽方言,主要就是闽南方言。闽方言的语音中保留声汉语上古音的一些特点,例如没有唇齿檫音f,普通话中凡是念f声母的字,闽方言则念b或p声母;普通话中念zh和ch声母的部分
19、字,闽方言念d或t。五、什么是晋语、徽语、平话?现代汉语方言目前公认的分区是前面介绍的七大方言,但是由于观点不同,方言分区划界的研究讨论至今没有停息。比如历史上多次方言分区都没有确立赣方言的独立地位,是不是应该独立至今也有不一致的意见。值得注意的是,1987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从北方方言中分离出晋语、徽语和平话三种独立的方言,而不是次方言,将现代汉语的方言划分为10个方言区,这一方面反映出方言研究的新成果,一方面反映出方言分区划界的不同标准。这里介绍一下这三种方言的基本情况。晋语指通行于我国山西省及毗邻地区的汉语方言,范围主要是山西和河北、河南、内蒙古与山西接壤的部分地区,其中山西78个县市
20、,河北35个县市,内蒙古28个县市,河南18个县市,使用人口约5千万,突出特点是保留着入声韵尾和入声调。徽语主要通行于安徽省南部地区新安江流域的旧徽州府,包括安徽和浙江、江西与安徽省南部毗邻地区,共约16个县市,使用人口约350万。徽语的主要语音特点是古全浊声母在今天不论平仄大都读送气清音,古平上去入四声在大多数方言中分读阴阳两类,但具体的情况参差不齐,古入声韵今天大都读喉塞尾 ,咸山两摄在大多数方言中读成舒声韵。平话主要分布于我国广西西南部地区,使用人口约250万。平话可分桂北平话和桂南平话两种,虽然两种平话都有相同的来源,但是由于所处语言环境的不同,体现出一些差异。桂北平话与官话和湘方言比
21、较接近,古知组的一些字今读同端组,入声韵一般收 尾,在倾听方言中读-n尾的字桂北平话往往读开尾韵,声调一般是6个,古平去两声分阴阳,古代汉语的上入两声仍然保留。桂南平话与粤方言比较接近,古心母今念边檫音声母,韵尾有6个辅音,三个鼻韵尾n m ,三个塞音韵尾是p t k;有8个声调类型,古平上去入今天都分阴阳两类,个别地方则有10的调类,即阴入和阳入还各分为两个调类上阴入、下阴入。这种分区是不是合理,有条件的同学可以结合课程学习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六、为什么普通话要以北方方言基础方言?基础方言就是用作民族共同语的构成基础的方言。民族共同语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一定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
22、样的方言就是基础方言。能用作民族共同语的构成基础的方言,往往是全民族中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影响比较大的,例如我国北方方言成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就具有这些方面的优势条件,同时,它的使用人口最多,通行地域最广,也是比较重要的条件。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北方方言。北方方言因其分布地域广、使用人口多,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等,在各个方言中最具有优势,所以自古以来就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北方方言在众多方言中的优势地位:第一,北方方言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很大。北方话区域,是汉民族兴起、发展之地,我国南方诸方言区域,则是中原汉人在不同时期南迁开发的区域,北方中原一带,历来就
23、是我国政治和经济文化中心。尤其是自1153年金朝迁都北京以来的八百多年,北京又一直是我国各朝的首都,这就使得北方话影响逐渐扩大,地位更显重要。随着政治和经济的力量,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话作为各级官府的交际通用语言而传播到全国各地(北方话又被称为官话就是这个道理),北方话逐渐取得了沟通各个方言的交际工具的地位。第二,北方话具有雄厚的文化基础。北方话在文化方面的影响也非常突出,我国现在使用的书面语白话,就是唐宋时期在北方口语基础上形成的。由于这种白话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与北方口语非常接近,通俗易懂,不像传统的书面语文言那样晦涩难懂,脱离语言现实,因此白话产生以来,发展很快,影响越来越大,自明代以来
24、,我国文学史上有名的小说,基本上都是用这种白话写成的,比如我国的四大名著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以及一些话本小说。这些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流传全国,扩大了北方话在全国的影响,在客观上促进了北方话在全国的传播,为汉民族共同语的书面语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北方话文学对全国的影响,表面上是几本书,实际上是这些名著后面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实力的综合体现。如果没有这样的综合实力,这样的文学巨著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推向全国。第三,北方话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使用北方话的人口比起其它方言来也要多得多,约占整个汉民族人口的70,按我国现有人口计算,属于北方话区域的人口至少在八亿以上。北方不少少数民族,
25、由于长期同汉族杂居,受汉族文化的影响,语言与汉语发生了融合,也说北方话,比如满族、回族等,这样说北方话的人就更多了。第四,北方话通行地域广阔。北方话所属地域也是非常广阔的,几乎遍及全国。北方话通行的区域为:长江以北各省全部汉族地区,长江下游镇江以上、九江以下沿江地带,湖北省除东南角以外的全部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和湖南省西北角地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四省市少数民族区域以外的全部汉族地区。从东北的哈尔滨到西南的昆明,直线距离约3200公里,从西北的酒泉到东南的南京,直线距离约2000公里,这样大范围的区域,数百万平方公里,人们通话基本上没有什么困难,这种高度的一致性就是在世界上的语言中也是
26、很难找到第二个。同其它方言比较,北方话更具有交际上的共通性。第五,北方话词汇系统具有一致性。北方话虽然覆盖20多个省市区,分为若干个次方言,词汇方面也有不少差别,但从总体看,北方话的词汇系统却有相当的一致性,比如双音节词占据优势地位,古语词保留比其它方言少等,在北方话中都比较突出,这说明北方话词汇完全是随社会的发展发生变化的。从上述几个方面的分析看,北方方言的优势地位的确是非常突出的,是其他方言无法望其项背的。选择北方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可以说是汉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局。七、什么是方言岛?方言岛:方言岛指大方言区内零星分布的通行另一种方言的区域,该方言区域就像汪洋大海中的一个孤岛。例如
27、海南岛的军话就是被闽方言包围的一个源于官话的方言岛现象。我们教材所指的方言岛是比较狭义的,即一定是一种方言完全在另一种方言的包围之中,这种狭小的方言岛,如同一块飞地,兀突地生长在另一种方言环境中。例如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广东东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这一片地区,但是客家方言在其他地方有很多方言岛,例如台湾省属于闽方言区,其中有客家方言,四川省属于北方方言区,其中零星分布着客家方言。方言岛现象,比较形象地说明了人口迁徙与方言产生的密切关系,虽然方言岛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结起来,根本上还是因为人口迁移的结果。比如,四川省境内的客家方言,就是历史上从湖南、两广迁移来的居民带来的。在四川民间一直流行着
28、张献中血洗四川的说法,四川因此人口锐减,于是当时的政府便从外省迁移了很多居民进入四川开发,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湖广填四川”。于是在四川话中,便出现了很多客家方言的飞地客家方言岛,如广安、达县、巴中地区都有客家方言存在,四面处于北方方言的次方言西南官话的包围之中。方言岛是一个比喻说法,一种方言真正处于一个海岛上,这种情况不能称之为方言岛,例如我国台湾岛、海南岛上都通行闽方言,整个是属于闽方言区,不能说海南岛是方言岛。一种方言处于两种以上方言包围中形成的区域不算方言岛,同时,方言岛与岛外的方言应该不是一个方言系统的,差别应该比较大,在同一个方言中的次方言,处于另一个次方言的包围之中,因为二者同属于
29、一个大方言区,这种情况也不能叫做方言岛。方言岛虽然是孤零零的,但其分布也有多种情况,有的是属于孤岛情况,周围没有其他任何与之相同的方言。有的可能有好几个相同的方言岛聚集在一起,但是各个方言岛并没有连成片,仍然被其他方言分隔开了,比如四川话中的客家方言岛,在广安县就是孤立的方言岛,而在川西则聚集成群,比如几个相邻的县什邡、广汉、彭县、新都、金堂等,形成一片,在川南河江、泸县、富顺、隆昌,又形成一片,这些方言片中,各自仍然处于西南官话的包围之中,从方言地图上看,它们就像是一个个方言岛的聚集,可以说是方言群岛。方言岛对于研究、对比语言的发展,对于历史文化的考察、对于人口的迁移研究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30、义。八、如何考察方言的特点?方言的特点,可以从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分别认识。各个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现代汉语方言学,就要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而我们的课程属于专题性质,只要求了解方言特点的大致情况,所以各个方言分别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综合起来考察认识。方言的语音特点可从音节、声母、韵母、声调、语流音变方面去考察比较。普通话词和方言词的差异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词源不同,如“眼睛目”,普通话发生了词语替换,“衬衫恤衫”,“的士出租车”;第二,词素不同:“脚脚杆”、“手手杆”、“脑袋脑壳”、“切面水面”、“挂面干面”;第三,构造不同:“热闹闹热”,第四,词义不同;第
31、五,独创词语;第六,特殊词语。各方言中都有一些独具特色的独创词语,如“棒子”指玉米,“三只手”指小偷。有些词的构造不同,比如普通话的“公鸡、热闹”,在一些方言中是“鸡公、闹热”。方言的语法特点的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看相同的语法手段在不同的方言里表示的语法意义是否相同,二是看相同的语法意义在不同的方言里是否用相同的语法手段表示。教材主要从第二个角度入手,就名词的小称、人称代词的数、形容词的形容程度、动词的动态和动量、指示代词、双宾语的次序、比较句的句型、疑问句等方面对语法特点进行了比较和认识。学习方言的特点,在了解并掌握上述内容要点的前提下,应尽量结合自己的方言的语音、词汇、方面的特点
32、熟悉一些例子,便于举例说明。方言特点的认识,有一定难度,尤其是语音,涉及到很多方音,没有很高的语音学造诣是难以在教学中完全流利发出来的,对此我们着重于在理论上弄清楚从哪些方面去认识研究语音的特点、语法的特点、词汇的特点就可以了,重要的是结合自己所处的方言实际来认识方言的特点,至于别的方言的特点,只能尽可能地了解,因为大家毕竟没有直接接触各种方言的条件,对各种方言要有很深刻很理性的认识是难以做到的,这也不是我们教学所要求的。十五、怎样进行方言调查?语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因此,调查方言,考察方言的系统性特点,可以从方言语音、方言词汇、方言语法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方言语音调查:语音的调查涉
33、及到复杂的音系和国际音标的使用,以及辨音能力要求,有一定难度,教学实践比较难以操作,可着重于认识,也可在教师指导下统一进行。语音调查可以利用有关的字表进行,大家可以参考汉语专题(1)期末复习指导中介绍的字表。实地调查时,让发音人用方音依次读这些字,把它们的读音准确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归纳整理,求出方音的音系来。方言词汇调查: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对于学习和推广普通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很多人重视语音的学习而忽视方言词与普通话词语的对应互换,以致于用普通话语音读出方言词,显得不伦不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组指出:“就当前推广普通话、汉语规范化的需要而论,方言词汇的调查研
34、究尤其重要。”所以学习普通话,要重视词汇的学习,了解方言词汇及其特点,有助于更好地学习掌握普通话。方言词汇的调查,可操作性强,我们建议把词汇调查作为方言调查最主要的实践活动。关于方言词汇调查,我们在复习指导书中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方言调查词汇表、普通话三千常用词表、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方言调查字组、词汇、语法简表,可以作为调查分类方言词汇的参考,实际调查中还可以根据方言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增减项目或细分项目。方言语法调查:方言之间的语法差异,在语言三要素中是最小的,但也不是没有,可以从词的结构、代词、语气词等的运用、句式(如把字句、被字句、比字句、强调句、疑问句等等)的差异
35、方面入手比较。教材第三节介绍方言语法特点,从八个方面考察:名词的小称、人称代词的数、形容词的形容程度、动词的动态和动量、指示代词、双宾语的次序、比较句的句型、疑问句等,这也可以作为方言语法调查的主要线索。此外还可以考察方言句子的词序、时态助词的使用、词的后缀(如红艳艳、红东东、红彤彤、红通通)等等。需要说明的是,方言调查内容,作为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复习考试要求则是非常低的,只属于一般掌握的内容。但是我们仍然希望大家在学习中重视这个内容,一方面,方言调查本身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方言调查是选择语言方向写作毕业论文的一条比较好的路子,比起撰写纯理论的语言
36、学论文来,方言调查无疑是一条捷径,因为理论要求相对比较低一些。当然,通过方言调查的实践操作,结合当地风俗、文化、地理、人文历史来进行研究论述,同样可以出彩,写出好文章来。方言调查研究在当前还有新的课题,那就是当前人口流动对于方言的影响。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变化,这对于方言现状肯定要产生影响,促进方言的发展变化。比如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引发的民工潮,人口流动非常频繁,对于语言的影响是巨大的,方言与方言的关系、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都将受到影响,进而引起语言的发展变化,至于这种变化是向普通话靠拢,还是保持方言强势,那就要看进一步发展了。我们也欢迎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随时的课程论坛发表意见,欢
37、迎大家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期末考试,我们也将要求大家结合课程理论学习与语言现实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下三、判断正误,简要说明理由1规范汉字就是书写正确的汉字,国家通用语言是北方话。错。规范汉字是国家主管部门公布推行的法定文字,国家通用语言是普通话。2国语运动引发了切音字运动的产生。错误。是切音字运动引发了国语运动,音位切音字运动在确定记音标准时认识到了确定语音标准的重要性,从而引发了汉民族共同语语音标准的讨论,引发了国语运动。3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能得到推行的根本原因是字母设计合理。错误。根本原因是王照的合声字母拼写影响很大的京音官话,符合社会上统一民族共同语的潮流。4老国音是指汉语北方话语音系统。
38、错误。老国音是指由读音统一会确定的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的标准语音。5新国音是指读音统一会议定的共同语语音系统。错误。新国音是指由国语统一筹备会确定以以北京普通读法为标准的语音。6京国之争反映了人们对语音标准的不同看法。正确。就是语音标准应该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还是要兼顾其它方言语音,最后统一了认识。7国语运动的经验是必须统一语言。不对。国语运动的经验是认识到了确定民族共同语标准的重要性。8普通话就是北京话,语音系统是相同的。不对。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是指以北京音系作为标准,不是所有北京音,比如一些具体词语的方音读法,普通话就没有吸收。9普通话的词汇以北方话作为基础方言。对。这是因为北方话具有比
39、较突出的优势,比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10普通话要以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不对。白话文著作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所以正确说法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11词汇和语法规范的主要对象是书面语。正确。因为书面语是口语的加工形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12文学作品的传播对语言的扩展具有很大的影响。正确。比如北方话,在全国的重大影响与我国古代文学名著的全国的传播也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13北方话词汇系统中所有的词普通话都要吸收。不对。北方话作为一种方言,其中一些比较僻用的词语普通话也不吸收使用,仍然需要进行规范处理,不是全盘照搬。14中
40、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0年10月公布并正式实施。不对。是2000年10月审议通过,200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15根据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的规定,"跌宕"和"跌荡"都是正确的形式。不对。这个规范文件确立了每组异形词的推荐使用形式,推荐使用"跌宕"。16汉语拼音方案是由我国政府公布的第一套拼音方案。 不对。汉语拼音方案是新中国公布的第一套拼音方案,历史上还有注音字母、国语罗马字方案。17汉语拼音方案采用了26个英文字母作为基础。不对。采用的是26个拉丁字母。18为便于称说,拼音方案字母表规定了读音,辅音是在原音质上加元音e。
41、不对。辅音字母的读音是在原音质是加元音 。19在实际运用中,i 行韵母中的i一律要换成y。不对。i行韵母中只有i后面有其它元音时才换成y。20声调的区别功能负荷量要大于声母和韵母。正确。这是因为声调只有四个,从调类来看,每个调类联系的语素(词)最多。21韵母iou、uei、uen的拼写形式在实际使用中永远也不会出现。正确。因为这三个韵母前面有辅音声母时,它们的韵腹要省略,它们自成音节时,按照拼写规则,i要换成y,u要换成w。22y和w在拼音方案中主要起隔音字母作用,不代表音质。不对。在ya、yang、wei、wang等音节中它们是代表音质的。23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的核心是要以音节为书写单位
42、。 不对。正词法基本规则的核心是要以词作为书写单位。24普通话有22个辅音,21个辅音声母。正确。22个辅音中,舌跟鼻音ng不能充当声母,只能充当韵尾,所以只有21个辅音声母。25根据汉语拼音方案统计,普通话有35个韵母。不对。一共有39个韵母,其中舌尖前元音韵母和舌尖后元音韵母用i表示,韵母er和ê也作了说明。26汉语普通话每个音节都必须具有辅音声母。不对。有些音节没有辅音声母,例如"运、为、要、语"这样的音节都没有辅音声母。27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唯一一对清浊对立的辅音都是舌尖中音。不对。唯一一对清浊对立的音是舌尖后檫音 。28韵腹一定都是由元音充当的。正确。辅音
43、在韵母中只能充当韵尾,同时韵腹是音节中的主要元音,音高变化主要体现在韵腹上面,当然需要使用发音响亮的元音充当韵腹。29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只有开口度大的元音可以充当韵腹。 不对。在韵母有多个元音时,开口度大的元音充当韵腹,在只有一个元音时,这个元音就是韵腹,无论开口度大小。30普通话辅音中只有n可以充当韵尾。不对。舌跟鼻辅音 也可以充当韵腹,例如韵母ing、iang、wang、iong等。31普通话语音系统中的鼻辅音都可以出现在音节的末尾。不对。只有鼻辅音n和ng可以出现在音节末尾。32普通话语音系统中的鼻辅音都可以出现在音节的开头。不对。只有舌尖中鼻辅音n可以出现在音节开头,舌跟鼻辅音ng不能出
44、现在音节开头。33普通话元音韵尾主要由i、u、o三个音素充当。 不对。o虽然在韵尾位置,但其实际音质是u,用o是为了避免手写同n混同,所以普通话语音系统中的韵尾只有i和u两个。34普通话语音系统中能充当韵头的音素是i、u、y。正确。韵头的开口度比较小,这三个音素都是高元音。 35从韵头情况看,ong属于开口呼韵母,iong齐齿呼韵母。不对。从实际音质看,ong是合口呼,iong是撮口呼韵母。36按照国际音标严式记音法,韵母uai应拼写为uaI。正确。由于受韵腹的影响,韵尾由高元音变成了次高元音。37普通话低元音系列有五个元音,在汉语拼音方案中采用a记录。正确。这五个元音是同一音位的条件变体,具
45、有互补关系,不区别意义,是同一个音位。 38根据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呆"在"呆板"中念di。正确。"呆"读音确定统读dai,取消了ai音。39普通话中轻声是一个独立的声调。不对。轻声音节实际上是不固定的,是受前后音节的影响发生的变化,所以不是独立调类。40汉语中词与非词的界线很容易区分开。不对。由于汉语词在形式上同语素、词组都有一对的交叉,所以区分词与非词不容易。41"鸡肉"可以看作是词,也可以看作是词组;"白菜"和"白纸"内部结构相同,都是词。不对。"鸡肉&
46、quot;、"白纸"是词组,"白菜"是词。42"睡觉"可以扩展为"睡一觉",所以是词组。不对。这样的词称之为离合词,分开是词组,不分开是词。43专门用语的狭义用法,范围包括术语、行业语中的词。不对。专门用语的狭义用法,只指术语、行业语中的词组形式的单位不包括词。44谚语多以句子的形式出现,成语相当于词。正确。这也是谚语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成语比较固定,使用上相当于一个词。45简称形式简短,运用经济,例如"计算机学院"可以简称为"计院"。不对。"计算机学院"不
47、能这样简称,因为在口语中与"妓院"就混同了。46"老外"是新词,"外"指外国人,也指外行。正确。这是近几年产生的新词,最初指外国人,后来借用曲解其中的"外"为外行。47"计算机"和"电脑"是同义词,二者的构词理据相同。不对。它们是同义词,但构词理据明显不同,从构成理据看,"计算机"突出强调的是计算功能,"电脑'是个比喻用法,突出特征是指像人脑那样的分析运算能力。48"泰山"指岳父,从词义的理据看,这是语素义的借代用法。
48、正确。"泰山"指山东的一座山,理据义是大山,指岳父来源于一个典故,是借代用法。49"饭桶"指只会吃饭不会做事的人,这是语素义的比喻用法。正确。饭桶的功能是装饭,只会吃饭的人的功能也就是装饭,是一种比喻。50概念义是一个词的核心意义。正确。其它意义如附属义、言语义等都是以概念义作为基础的。51"神仙"、"鬼怪"这些词所反映的事物并不存在,所以这些词义是错误的。不对。词义所反映的事物不存在,是歪曲反映现实,但不等于说这些词义是错误。52"父亲"和"爸爸"的区别是形象色彩不同。不对
49、。二者的区别是风格色彩不同,"父亲"具有书面语色彩,"爸爸"具有口语色彩。53类词语就是词义解释时表示词义代表的事物的类别的成分。正确。主要用于表名物词义分析,其中表示事物类别的词语就是类词语。54形容词"滂沱"的适用对象是水流、激流。不对。这个词义适用对象是指雨、涕泪。55名词"饭桶"的词义表示的类别主要是指人,而不是事物。正确。这个词义是"比喻只会吃饭而不会做事的人",其中的类词语"人",说明这个词义表示的类别是人。56本课程"词群"指称的范围比语言学
50、概论中"义场"所指范围大。正确。词群既指语义上有联系的一组词,也指语音上、结构方面等有联系的一组词。57词群可以根据各种各样的语义特征构成,所以"马"和"汽车"也可以构成词群关系,属于同一层次关系词群中的词语。正确。"马"和"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具有共同特征,可以构成词群。58句子和词、词组的本质差别在于句子的结构复杂。不对。它们的本质差别在于句子是动态的使用单位,传递信息,具有表述功能,具有语调,而词和词组是静态的备用单位,没有表述功能,没有语调。59语素只能充当构词材料,不能充当词组或句子的构
51、成材料。正确。语素的功能主要就是构词,而不是造句,不能充当词组或句子的构成材料。60"我们学习"中的"学习"没有带宾语,是不及物动词。不对。一个动词是不是及物动词不是看它在某个句子中是否带宾语,而是看它是否具有这个功能。"学习"具有带宾语的功能,所以是及物动词。61汉语的词类,可以利用形态标准划分出来。不对。汉语的词类,只能采用功能作为标准,因为汉语是孤立语,没有印欧语言那样的形态变化。62"大型、中式、新式、慢性"可以修饰名词,是形容词。不对。这些词不能充当谓语,是区别词。63副词可以充当状语,所以副词归入实词。
52、不对。副词意义较虚,而且不能充当核心的句法成分,所以是虚词。说明:按照专科教材观点,副词可以充当句法成分,是实词。这里是按照本科教材解答。如果学生按照专科教材解答,只要说理清楚,可以给分,不说理不能给分。64实词和虚词的本质区别在于实词具有实在意义而虚词没有。不对。本质区别是语法功能不同,实词可以充任核心句法成分,虚词不能充任核心句法成分,大部分虚词甚至不能充任任何句法成分。65"来了一个人"的"来"带有宾语,所以是及物动词。正确。凡是带宾语的动词,无论是施事宾语还是受事宾语,都是及物动词。说明:按照专科现代汉语教材,只能带受事宾语的动词才是及物动词。6
53、6真谓宾动词就是可以带宾语的动词。不对。真谓宾动词是指它所带的动词宾语本身还可以带宾语,例如"打算讨论这个问题","打算"就是真谓宾动词。67自主动词就是不能表示动作的动词,例如"是、有、姓"等。不对。自主动词是指动作行为不能受动作者自主控制的动词,例如"病、死"等。68凡是做状语的词,都是副词,凡是做定语的词,都是形容词。不对。汉语的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没有对应关系,比如副词可以充当状语,形容词也可以充当状语。69词的语法功能指一个词能不能充当主语和谓语。不对。词的语法功能是指一个词的组合能力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
54、70"不管、保管、尽管"都是兼类词。不对。只有其中的"保管"是兼类词。71从表达看,"我们认真研究问题"是单句中的主谓句。正确。从表达角度看,这是陈述句,主谓句是结构类别,不是表达类别。72"看样子要下雪"没有主语,属于不完全主谓句。不对。这是无主句。不完全主谓句是指在一定语境中省略了主语或谓语的句子。73"野狼被打死了"中的"野狼"是主语,所以是施事。不对。主语不一定就是施事,这里的"野狼"就不是施事而是受事。74"昨天这里发生了交通事故&qu
55、ot;中的"昨天"是主语。不对。主语是"这里",是处所主语句。75"我看了电影孙中山"和"电影孙中山我看了"两个句子的语义框架相同。不对。前一句的语义框架是"施事动作受事",后一句的语义框架是"受事施事动作"。76"狼也不怕的狗"不是歧义句。不对,是歧义句。其中的"狼"、"狗"都可以理解为施事同时也可以理解为受事。77"他连李桦林都不认识"是歧义句。正确。"他"和"李
56、桦林"在这里具有施事和受事双重身分,两种理解都说得通。78"我前天在城里看了两次电影"是双宾语句。正确。因为动量词"两次"也是宾语。说明:按照专科教材观点,这是单宾句,如果判断为错误,那么说理应该与之相符。79双宾语的层次分析是在述语后切分,例如"送 / 我一本精彩的故事书"。不对。双宾语层次分析的方法是先切分出远宾语,下一层再切分近宾语,因为双宾语本身没有结构上的直接关系,不能位于一个层次上。 80"请你照顾一下"是连动结构,"告诉你去帮忙"是述宾结构。不对。前一句是递系结构。81&
57、quot;有人来学习"和"有条件来学习"的内部结构相同。不对。前一句是递系结构,后一句是连动结构。82递系结构中VP1的宾语之间与VP2有主谓关系。不对。VP1与VP2之间的成分与VP2具有施事与动作的关系,而不是主谓关系,因为这个成分已经与VP1发生了述宾关系,是前一动词的宾语,就不可能充当后一动词的主语,这在语义上是讲不通的。说明:如果认为正确,那么就要从兼语角度进行说理。83多重复句就是由三个以上分句构成的复句。不对。多重复句是根据结构层次划分的,具有两个以上层次的就是多重复句,具有三个分句,不一定具有两个层次,所以不一定就是多重复句。 84副词所以归入虚词,主要是因为它不能充任核心的句法成分。正确,比如副词不能充当主语、谓语、宾语、中心语等。85"而是一个连词。"在这个句子中,"而"作了主语,可见虚词也可以充当核心句法成分。不对。这里的"而"用的是词的反身指代义,而不是作为连词的意义。86现代汉语中"把"只有介词功能,构成把字句,主要引进施事。不对。虽然它主要作介词使用,但还具有动词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毛概考试题库大题及答案
- 采暖、给排水、通风和消防工程施工方案
- 水泥搅拌桩施工专项方案
- 2025年下半年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悬崖温泉酒店招聘6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贵州省安顺平坝区招募青年到企事业单位见习48人(第二批)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下半年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所属综合执法单位招聘事业编制工作人员第二批拟聘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贵州毕节市织金县人力资源开发服务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3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贵州安顺市“第八届人才博览会”西秀区事业岗引才及拟聘(第三批)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苏州市吴中区事业单位赴高校招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网络设备部署实施方案与技术验证
- 钢筋混凝土暗盖板涵技术交底
- 实操题目讲解
- 助听器效果评估
- 2023年宝钢股份用户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
- 沪教版小学英语语法及练习新版
- GB/T 6145-2010锰铜、康铜精密电阻合金线、片及带
- GB/T 3478.1-2008圆柱直齿渐开线花键(米制模数齿侧配合)第1部分:总论
- 服饰编码规则表参考范本
- 临床医学研究设计及统计学问题课件
- 《郑伯克段于鄢》PPT
- InSAR干涉测量解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