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诗歌 一、单元教材及学习重点说明:这个单元主要指导学生鉴赏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本单元有中国诗歌、外国诗歌,大都是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主题可以共用一个“情”字来概括:沁园春长沙中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错误中闺中思妇对“归人”的怨情情感“风景”可谓丰富多样。教学时,用“情”这根线串起这些看似各不相关的诗歌“珍珠”,学生必收获情感,启迪思想。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情感与意象,既是指单元鉴赏重点,也可以说是诗歌鉴赏的主要方法,即:一方面要注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要分析诗中运用的意象。下面分
2、别说说这两个方面。如何体会诗中的情感呢?尤其是如何把握比较含蓄甚至隐晦的诗歌如雨巷断章等表达的思想情感呢?可主要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和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入手。欣赏技巧是重要的,但须提醒学生要有意识地增加生活阅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文化修养,尤其要广泛阅读中外名诗,培养对诗的感受力和读诗的趣味。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意象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具体教学中,要注意区分诗中的描述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
3、又称为实生活意象和象征性意象)。描述性意象或实生活意象,在再别康桥用得较多,如 “云彩”“金柳”“波光”“水草”“星辉”“夏虫”等,而像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则为比喻性意象或象征性意象,它们表达的诗人思想情感丰富深刻,更吸引人,因而更值得揣摩、品味。二、要点:1、基础知识(字音、字形、词语)。2、按要求朗诵。3、诗歌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经历。4、相关的文学常识。5、分析意象;发挥想像;感受真情;陶冶性情。6、背诵:沁园春 长沙,雨巷,再别康桥第二单元古代记叙散文:一、单元教材及学习重点说明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
4、想倾向。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简况。能使用多种语文工具书,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二、要点:朗读背诵;荆轲刺秦王附背诵部分: 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第三单元现当代写人记事散文:一、单元教材及学习重点说明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佳作。它们都是回忆性、纪念性的文章,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类,一是写悲惨、忧伤之事,表愤怒、悲悼之情,发深邃、邈远之思(记念刘和
5、珍君小狗包弟);二是写伟人、名人之事,表赞美、颂扬之情,传活泼、幽默之趣(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些课文都包含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生哲理,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咀嚼,带来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丰富的人生体验,也可以获得丰富的语感和写作的启示。学习本单元写人记事的散文,既要学习品人,又要学习品文。品评人物,要以性格、品质为关注点。例如梁实秋笔下的梁启超显示出豪爽的性格,汪曾祺笔下的金岳霖显示出真率的性格。有时人物的性格是多种因素构成的,如刘和珍既是温和的又是英勇的。品评人物,不仅要注意人物的外貌言行,还要注意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的外貌言行容易描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则难于准确地把握,而高明的
6、作家则擅长此道,如巴金坦陈深藏的心迹,从“忏悔”入笔,写出了一个大作家的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品评人物,要注意人物性格中的时代因素,将对人物的分析,与对时代背景的分析相结合。如刘和珍身上具有那个时代的进步青年的执著追求精神和英勇献身精神,这是和平年代的青年所没有的特点;巴金自我解剖自己身上的一些特点或弱点,也体现历史和时代留在作家身上的特殊印记。品文,就是品赏文章(在这里是散文)的一般作法、特殊技巧和语言艺术。以前语文课堂上习得的方法仍可沿用,在本册第一单元里学到的欣赏诗歌的方法也可灵活运用于本单元。本单元品文的内容大致包括:赏析写人技巧,如刻画人物的外貌,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赏析叙事技巧,如与
7、人物相关的材料的详略安排,叙述的先后次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还有其他一些技巧,如修辞方法,白描,渲染,直抒胸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散文的语言艺术,也是学习这个单元要着重揣摩和赏析的。就像诗歌的语言是艺术化的语言一样,散文的语言同样是艺术化的语言,散文的语言与诗歌的语言相比,具有不同的艺术趣味,从一定意义上说,散文的语言离学生常用的书面语言更近,这是胜于诗歌的语言之处。本单元的练习多有语言题,主要是从欣赏的角度来学习这些语言的,其实不限于这些语言题,在学习每篇课文的时候,都可以品味课文中精彩的和关键的语句,还可以仿写课文中的语句。有些课文作了评点示例,学生也试着评点课文,评点课文在很大程度上
8、也就是赏析课文语言。二、要点:1.抓住细节;2.分析个性;3.体察倾向;4.品评亮点; 5.圈点批注。 6.背诵:记念刘和珍君第二、四节 第四单元中外新闻报告文学: 一、单元教材及学习重点说明 本单元属于“沟通与应用”板块,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所选的都是这两类文体中的典范作品。这些作品强调真实性,及时准确地反映了方方面面的社会信息,从真实的生活出发,传达出时代的精神。 有两篇现场短新闻,记者在现场,以眼睛为“摄像机”,以耳朵为“录音机”,简笔勾勒出清晰可视的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别了,“不列颠尼亚”记录了英国撤离香港,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它选取了英国撤离香港的一系列场景,并把它们放
9、在历史的背景中,使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有了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则打破客观报道的传统,直接讲述记者自己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所见所感。 报告文学包身工是中国报告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作者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世,愤怒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工人的罪行。 通讯飞向太空的航程从“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的载人航天史。在历史和现实的对照中,国人的喜悦和自豪显得更加凝重。 二、要点: 1、学习新闻作品:弄清新闻结构、新闻事实、新闻背景、客观叙述和主观评价,
10、学会提取信息。 2、学习报告文学:联系时代背景,把握作者倾向,鉴赏叙事技巧,学会关注社会。3、 读写结合:评论新闻事实,思考社会问题。 1、 常见常用字的分辨 1. 多音字的分辨 攒 攒射(cuán) 沓 拖沓(tà) 积攒(zn) 一沓(dá) 数 数见不鲜(shuò) 方便(biàn) 数量(shù) 芳 菲薄(fi) 弄 弄堂(lòng) 芳菲(fi) 弄潮(nòng) 给 给予(j) 脉 脉搏(mài) 给以(gi) 脉脉含情(mò) 孱 孱头(càn) 豁 豁然开朗(hu
11、242;) 孱弱(chán) 豁出去(hu) 颤 颤抖(chàn) 参 参加(cn) 颤栗(zhàn) 人参(shn) 抹 抹布(m) 参差(cn) 抹杀(m) 倔 倔强(jué) 拐弯抹角(mò) 倔头倔脑(juè) 擂 大吹大擂(léi)栅 栅极(shn) 擂台(lèi) 栅栏(zhà) 俩 俩人(li) 期 不期而遇(q) 伎俩(ling) 期年期月(j) 没 没齿难忘(mò) 塞 款塞入朝(sài) 没有(méi) 塞住(si) 屏 屏风(píng) 不塞不
12、流(sè) 屏息(bng) 单 单于(chán) 处 处罚(ch) 姓单(shàn) 处所(chù) 骑 胡服骑射(qí) 怔 怔住(zhèng) 铁骑( jì) 怔忡(zhng) 2、 形近字的分辨 荫庇(bì) 揣摩(chui) 刚愎自用(bì) 相悖(bèì) 崎岖(qí)瑕疵(c) 惴惴(zhuì) 心腹(fù) 脖颈(bó)倚马可待(y)闪烁(shuò)端详(dun) 一诺千金(nuò) 骑兵(qí) 瓦砾
13、(lì) 淆乱乾坤(xiáo)偌大(ruò) 绮丽(q)闪烁(shuò)肴馔(yáo) 喏喏连声(nuò)不容置喙(huì)矍铄(shuò) 半晌(shng) 城垣(yuán) 如椽大笔(chuán) 气馁(ni) 响遏行云(xing)永恒(héng) 缘木求鱼(yuán) 绥靖(suí) 军饷(xing ) 齐桓公(huán) 掾吏(yuàn) 肆无忌惮(dàn) 耸峙(zhì) 绵亘(gèn) 长篙(go)殚精竭
14、虑(dn) 持久(chí) 汩汩(g) 枯槁(go) 邯郸(dn) 侍奉(shì) 汨罗江(mì) 缟素(go)弹药(dàn) 恃才傲物(shì) 频频(pín) 稿酬(go)箪食壶浆(dn) 楔子(xi) 濒临(bn) 朗照(lng)诅咒(z) 锲而不舍(qiè) 琅琅(láng)沮丧(j)自诩(x) 残羹冷炙(zhì)踱着(duó)掂量(din) 狙击(j) 栩栩如生(x)针灸(ji) 忖度(duó) 踮脚(din) 咀嚼(j)翌日(yì) 一番(fn) 悼词(d
15、4;o) 惦念(diàn)蹩进(bié) 估量(g) 藩篱(fn) 棹桨(zhào)一瞥(pi) 沽酒(g) 蕃衍(fán) 泥淖(nào)撇捺(pi) 怙恶不悛(hù) 二.常见常用字形的分辨敞(敞)开 僻(僻静) 缀(点缀) 倩(倩影) 铄(众口铄金)敝(敝帚自珍) 避(躲避) 辍(辍学) 婧(婧女) 烁(闪烁)蔽(遮蔽) 泻(倾泻) 啜(啜泣) 靓(靓丽) 砾(瓦砾)弊(针砭时弊) 泄(发泄) 掇(拾掇) 靖(绥靖) 镂(镂空) 躁(烦躁) 谐(和-谐) 采(神采) 褛(褴褛)燥(枯燥、干燥) 楷(正楷) 彩(彩色) 缕(丝缕)
16、 噪(噪音) 髓(脑髓) 辩(辩论) 晤(晤见)蹩(蹩进、蹩脚 ) 隋(隋朝) 辩(分辨) 梧(梧桐)瞥(瞥见) 嫉 (嫉恨) 辫(辫子) 芜(芜杂)竟(竟然) 疾(疾病) 瓣(花瓣) 怃(怃然) 竞(竞争) 嬉(嬉戏) 嘉(嘉宾) 驿(驿站) 寥(寂寥)频(频繁) 嘻(嘻嘻哈哈) 佳(佳丽) 绎(演绎) 廖(姓廖)濒(濒临) 砺(砥砺) 遐(遐想) 怿(不怿) 喋(喋血)蔼(和蔼) 厉(严厉) 暇(闲暇) 污(玷污) 谍(间谍) 霭(暮霭) 诬(诬陷) 牒(通牒) 黯(黯然) 囿(苑囿) 陨(陨落) 舷(舷窗) 祛(祛除) 消(消化)暗(暗淡) 宥(宽宥) 殒(殒命) 弦(弦歌) 怯(怯懦)
17、 销(积毁销骨) 侍(侍奉) 宵(宵衣旰食) 竦(竦身一摇)恃(恃才傲物) 霄(霄壤之别) 悚(毛骨悚然)三.词语解释1. 峥嵘:不平凡,不寻常。 2. 斑斓: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 3. 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4. 佝偻:脊背向前弯曲。 5. 跫音:脚步声。 6. 如愿以偿:像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7. 深邃:深的;幽深。 8. 幽僻:形容环境偏远、幽静。 9. 羞涩: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10. 袅娜:形容草木柔软细长;形容女子姿态优美。 11. 风姿:风度、仪态。一般指美好的姿态。 12. 倩影:美丽的影子。 13. 蓊蓊郁郁:树木茂盛的样子。 14. 婀娜:轻盈
18、柔美貌。 15. 宁谧:安静,安宁。 16. 沧桑:比喻世事多变,人生无常;或喻世事变化的巨大迅速。 17. 声名狼藉:形容名声极坏。 18. 隽永:(言辞、诗文或其他事物)意味深长,引人如胜。 19. 邂逅:不期而遇。 20. 芜杂:多而杂乱,没有条理。 21. 嫉恨:憎恨。 22. 诽谤:造谣污蔑,恶意中伤。 23. 诅咒:咒骂。 24. 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 25. 豁然开朗:豁然,宽敞的样子。形容由昏暗、窄小一变而为明亮宽敞;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个道理。 26. 义愤填膺:由正义而激发的愤怒充满心胸。 27. 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或反常的情况等)安然相处,像平常一样对待。 28
19、. 民不聊生:人民没法生活。聊,依赖。 29. 藏蛰(zhé):躲藏,蛰伏。 30. 端倪:事物的眉目;头绪。指推测事物的始末。 31. 永葆生机:永远保持生机。 32. 奚落:讥诮;讽刺。 33. 不名一钱:形容极其贫穷,一个钱也没有。名,占有。 34. 慰藉:安慰,抚慰。 35. 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惯,不肯轻易迁移。 36. 亵渎:轻慢,冒犯。 37. 杀一儆百:儆,警戒。杀一个人而使许多人引以为戒。 38. 蹉跌:失足跌倒,比喻失误。 四.词语辨析 1.均匀和-谐原句: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饿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荷塘月色“均匀”是指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上的数量相当,多指
20、时间或空间间隔。“和-谐是指配合的适当,协调;或指和睦,融合 2.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原句: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可以省去室内设计和其他的装饰。(我的空中楼阁) “空中楼阁”重在说明没有根基,脱离实际,根本不可能,它是幻想,可比喻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空想等。“海市蜃楼”是幻景,可比喻易幻灭的“希望”“虚幻”的前景等。 3.意图.企图原句: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我与地坛) “意图”,指希望达到某种目的的打算,名词;企图,指图谋、打算,动词,如:在这篇作品中,作者企图表现的主题并不突出。 4.领域.范畴原句: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在马克思墓前讲话)二者都是名词,都可以指一定的范围
21、. “领域”,可以指认识的范围,也可以用于一般的社会活动,使用范围较大. “范畴”,哲学术语,只能用在思维逻辑等方面,使用范围教小.如:本质和现象是唯物主义辨证法的基本范畴. 5.摸索.探索原句: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探索.(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摸索”,指在不明方向.缺少经验的情况下一点一点地寻找,对象多为方向.门径.经验等.有“ 试探” 的意思.。“探索”,侧重进行深入的探究,试图发现,求得隐藏的事物,对象多为本质.根源.奥秘.规律等。书面语言色彩更为严浓厚。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使我们对宇宙的探索工
22、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6.历程.里程原句:北大在长期发展和斗争里程中形成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显示的不断钻研、求实、创新、向上的优良学风,生动的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在庆祝北大建校一百周年大上的讲话) “历程”指经历的过程。“里程”指发展的过程。 7.喧闹喧哗喧嚷喧扰.喧腾原句: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胡同文化)喧闹:喧哗且热闹,如:喧闹的城市。喧哗:声音大而杂乱,如:笑语喧哗。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如:人声喧嚷。喧腾:喧闹沸腾,如:工地一片喧腾。 8.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原句: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大不愿意搬家。(
23、胡同文化)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 9.微薄浅薄原句:这条小溪并不像江河那样波澜滚滚,但对于需求浅薄的村民来说,已经绰有余裕。(<宽容>序言 “微北,微小单薄,数量少;浅薄,指缺乏学识或修养,或指思想轻福。文言文知识网络1. 通假字 1.烛之武退秦师 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若不阙秦皇岛 阙,通“缺”,损害。 秦伯说 说,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2.勾践灭吴(节选) 南至于句无 句,通“勾”。 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帅,通“率”。 将免者以告 免,通“娩”
24、。 三月释其政 政,通“征”。 令壮者无取老妇 取,通“娶”。 亿有三千 有,通“又”。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魔厉,摩厉,通“磨砺”,切磋,磨炼。 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歠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歠,通“啜”,给人水喝。 3.邹忌讽齐王纳谏 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 4.触龙说赵太后 少益耆食 耆,通“嗜”,喜爱。 必勿使反 反,通“返”。 5.寡人之于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 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只是,不过。 涂有饿莩 涂,通“途”,道路。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6.劝学 虽有槁暴 有,通“又”。 君子生非异也 生,
25、通“性”,资质,禀赋。 二.古今异义1.敢以烦执事古义:文中是对秦穆公的敬称,不敢直接称对方时的婉转说法。今义:掌管某些项事情(工作)(的人),可用作动词或名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人的妻子。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古义: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6.苟得闻子大夫之言。古义: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今义:医生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义:死在野外尸体不能收殓埋葬。今义:隐蔽的事物,缺陷,矛盾,
26、问题等显露出来。古义:原野。今义: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龋古义:男子。今义:男女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9.今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田地或疆域。 10.河内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凶恶。 11.是使民养生葬死无憾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12.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更。今义:增加。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音cn,验,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14.假舆马者古义:借。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 15.蟹六跪而二螯古义:腿,蟹脚。今义:两腿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 16.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一种贵重金属三.常见实词
27、归类 1.烛之武退秦师 则名微而众寡(低微)微 微闻鼠有作作索索(隐隐地)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疆,以.为边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说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喜欢,高兴)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辞 停数日,辞去(告别)不辞劳苦(推托) 2.勾践灭吴(节选)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知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主持) 孰为汝多知乎(通“智”)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繁复) 复 其有敢
28、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再)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恢复)果行,国人皆劝(鼓励)劝 劝君更尽一杯酒(劝说) 自杀未遂(实现,成功)遂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于是,就)遂使之行成于吴(最终) 3.邹忌讽齐王纳谏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方圆)方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地方)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刚、正)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孰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若有作奸犯科及忠善者(善良,善事) 王曰:“善。”(好,表示同意的应答词)善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诚意,真心)诚 臣诚知不如徐
29、公美(副词,确实,实在)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果真,表假设)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朝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朝济而夕设版焉(早晨) 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间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夹杂) 4.触龙说赵太后 不若长安君之甚(厉害)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严重)甚 目似瞑,意暇甚(很)好读书不求甚解(仔细,深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到)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趁) 及 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以及)徐公何能及君也(赶得上)少时,一狼径去(短时间)少 太后之色少解(稍微,略微)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年龄小
30、,shòo)太后笑曰:妇人异甚(特别) 异 渔人甚异之(以为异,对感到诧异)曰“姑俟异日观”云尔(另外的)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质(质地)质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做抵押品,做人质)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询问) 5.寡人之于国也 非我也,兵也(兵器) 穷兵黩武(兵器,代指武力)兵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部队)草木皆兵(士兵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与“弯”相对)直 直不百步耳,是亦直也(只,不过)理直气壮(公正的,正义的)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钱)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失去)夺 喧宾夺主(压倒) 6.劝学用心一也(因,由)又备经年裹物之用(用途,用处)用 兵精足用,
31、英雄乐业(物资财用)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采用)皇上欲大用康先生(任用) 虽有槁暴(pù,晒) 暴 暴殄(tin)天物(bào,糟蹋) 性情暴躁(bào,急噪)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远看) 望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适冬之望日前后(农历每月十五)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给) 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圣心备焉(具备) 备 有备无患(准备) 关怀备至(详备,完全到位)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qiáng,强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主强(qiáng,强壮,强
32、大,健壮) 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有余,有多)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qing,勉强,强迫)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消失) 绝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 佛印绝类弥勒(极,尽)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必修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写景状物散文 1、 单元教材及学习重点说明: 这个单元学习写景状物散文。 荷塘月色写景状物精彩,意境优美,语言富有韵味。故都的秋也写景状物,但更有感染力的是文中浓郁的情味,作者的襟怀、志趣、性格洋溢在字里行间。囚绿记写景状物新颖独特,含蓄蕴藉,写出了景物的“灵性”。
33、60;这些散文名篇的共同特点,一是写景精美,情味浓厚。尽管各篇课文情感的表达方式不同,有的含蓄,有的直率,但都情景交融。二是意蕴深。这些课文不仅展现了景之美情之浓,而且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可以引发读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多方面思考。三是语言美。尽管各类散文都讲究语言美,但写景状物散文对语言美的要求更高,这些散文将语言美发挥到了很高的境界。 第一单元 一、要点解读 1、荷塘月色写景状物精彩,意境优美。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多层次描写荷叶荷花的安谧、恬静,以此衬托月色的朦胧柔和,将难以描摹的月色写得充盈饱满、具体可感。
34、60;2、故都的秋作者在对北平秋的“色”“味”“意境”和“姿态”的描写中,寄予了眷恋故都自然风物的情愫和对美的执着追求,流露一种沉静、寡淡的心境。语言清新淡远,蕴含着色彩感和韵律美,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独特个性和美学价值。作者善于捕捉自然界的韵律,并且借用诗歌的声韵和节奏,表现了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 3、囚绿记作者从不同角度对绿枝条进行了绘形绘色的描写。有粗线条的勾勒,有精细的刻画,还有对枝条变化过程的描写,这些是课文“出彩”之处。物我互现的手法赋予绿枝条以性灵,使景物变得富有生机与活力。作者借绿枝条非常隐蔽的表现了富有正义感的青年面对国难所表现出的那种愤怒、忧愁以及
35、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 二、学法指导 1、分析写景 在写景抒情散文中,景物描写能充分的显示出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力和语言才华。品味景物描写是解读这类散文首先要学会的方法。在不同作者笔下,景物呈现出不同的形象色彩、趣味,所以不仅要认真细致的品味每一篇文章,最好还要比较分析、综合评判不同文章,以获得更为广阔的视野。 2、体会情感 写景状物散文都是抒情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为情而设,所以要特别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作者的情感基调、感情线索、感情的发展变化等。 3、课文朗读 朗读,一是为了体会情感,二是为了品味语言。运用反复诵
36、读的方法品味语言的色彩、音韵、节奏,品味不同作者的不同风格的语言,获得美的熏陶。 4、读写结合 要将写作与散文学习结合起来,既有助于提高散文鉴赏水平,又有助于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可以鉴赏散文作品的写作技法,将其借鉴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或者学习课文后趁热打铁,写点片段或小文章;挑出课文中优美的语句进行仿写;仿照名家作品写点赏析文章。 荷塘月色 一、文章主旨 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寄
37、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 二、基础知识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踱步 霎时 弥望 渺茫 点缀 蓊蓊郁郁 弥望 袅娜 羞涩 渺茫霎时 宛然 脉脉 酣眠 参差 斑驳 峭楞楞 倩影
38、60;梵婀玲 妖童媛女 鹢首徐回 棹 纤腰 敛裾 嬉游 消受 独处 琐屑 踱步 2、解释下列词语。 幽僻:幽深、僻静。 蓊蓊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 踱:慢步行走。 弥望:满眼。弥,满。 &
39、#160;袅娜:柔美的样子。 脉脉:这里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深含感情。 风致:美的姿态。 斑驳: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有深浅不一的意思。 一例:一律。 丰姿:风度仪态,一般指美好的姿态。也写作“风姿”。 碧:青翠欲滴的样子。 大意:这里指大概的轮廓。 三、难点探析 1、第五段酣眠、小睡各指什么?有无深层含义
40、? 明确:“酬民”比喻朗照,“小睡”比喻被一层淡淡的云遮住的月光。至于它的深层含义应该联系作者的心态来看,他不希望过于激烈的行为,他喜欢一种平和的心态,正如我们前面分析的那样,他做不到投笔从戎,他要寻找安宁平和生活。对景物的喜好折射出作者的心态。 2、第八段课文最后一句话“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 明确:一方面有照应文章开头的作用,但主要目的还是以静写动,以静来反衬自己,心里的极不宁静。心里的不宁静,是社会现实的剧烈动荡在作者心中引起的波澜。全篇充满着动与静的对立统一:社会的动荡与荷塘一隅的寂静,内心的动荡与内心的宁静形成对立统一
41、,文章开头心里不宁静,在月夜荷塘幽美的景色的感染下趋于心静,走出荷塘又回到不宁静的现实中来,也形成对立、转化。 3、为什么作者要反复写“爱热闹也爱冷静?的双重性格? 明确:因为这是作者性格的真实写照,也是因为当时作者这种矛盾心态非常强烈。 4、作者说自己心里颇不宁静,为什么写出如此宁静的文章? 明确:作者主观上想通过游览荷塘平息一下自己不宁静的心态,客观上确实在观赏月色下荷塘、荷塘上月色的时侯,作者完全陶醉于自然美景之中,但是很快又回归不宁静,又重新忧郁起来,“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就是他不宁静的表现。 5、第七段采莲与文章主体有什么关系
42、?为什么会想起采莲的事情? 明确:以采莲的热闹衬托自己的孤寂,且荷莲同物,作者又是扬州人,对江南习俗很了解。 四、结构语言 荷塘月色的结构,是圆形的,外结构、内结构均如此。从外结构看,这篇作品从作者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复又归来,依空间顺序描绘了一次夏夜游。从内结构看,情感思绪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也呈一个圆形。内外结构的一致性,恰到好处地适应了作者展现一段心理历程的需要。他知道,作为社会的人,是无论如何摆脱不了现实的骚扰的,苦闷之中,何以排忧?在他看来,“还是暂时超然的好”、“乐得暂时忘记”(那里走),宁静也好,超脱也好,都只能是短暂的。所以,出了门还得回来,获得
43、片刻的静最终还得回到嚣闹中去。结构和内容的紧密联系,使荷塘月色读来文气酣畅、浑然天成。 朱先生的语言,历来是“新而不失自然”,在口语的基础上刻意出新。既有平白如话,毫无雕饰之感的文字,更有精心“择练”的遣词用字。点活了月光和雾气的“泻”“浮”二字;把量词活用为形容词的“一丝”“一带”“一道”“一二点”等等,都生动地起了丰富、润饰、强化形象的作用。叠词的运用,更是朱先生的擅长,例如,以“田田”形容荷叶的密度,以“层层”刻画它的深度,用“曲曲折折”表示荷塘的广度,用“蓊蓊郁郁”极写树木的繁茂,都产生了鲜明的实观效应,同时,读起来又节奏明朗、韵律协调,有音乐美的感觉。
44、;文章三大部分之间的转接,十分妥贴。第一部分(1至3段)写夜赏的缘由,用“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就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第二部分(4至6段)的夜景描写,烘托出一片宁静之后,让蝉声和蛙声打破宁静,借此转下最后的第三部分,写六朝采莲的热闹和江南故乡采莲的情状,心境又回到现实生活了。 揭露了当时蒋介石社会的统治黑暗和一心救国的爱国热情。 故都的秋 一、词语 混沌 混水摸鱼 潭柘寺 皇城人海一椽 驯鸽 落蕊 落寞
45、160;啼唱 嘶叫 歧韵 颓废 散文钞 廿四桥 普陀山 鲈鱼 二、理清作者思路: 1 思考: 文章的文眼是哪一句? 从310节中找出文中写了哪些秋景?并用简洁的文字概括。 2具体分析: 文章的文眼是:“可是啊,北国的秋,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46、#160;明确12节两节主要写什么? 这两段主要是用对比手法写对北国、南国之秋的不同感受,写出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 请同学们来说说310节具体写了那些景物呢?并用简洁的文字概括。 秋晨所见:破屋 浓茶 小院 碧天 鸽声 日光 残垣 蓝朵 秋草(视觉听觉) 秋槐落蕊:触觉 秋蝉残声:听觉 秋雨话凉:都市闲人 秋日胜果:枣树 这五幅秋景图体现了故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 描绘了五幅图之后,
47、作者在第11节又进一步颂秋。 点出“足见有感觉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同时也进一步赞颂了中国北方的秋更有深味。 明确最后两节内容 与开头呼应,写出了南国之秋的色味不如北国之秋,直抒对故都之秋的无限眷念。 囚绿记 一、词语 猗郁 蕈菌 葱茏 婆娑 淅沥 瞥见 移徙&
48、#160; 陆蠡 二、成语 涸辙之鲋: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急不暇择:因过于急切而来不及选择。 二、 释题:“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三、明确本文的线索。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因为他爱绿)
49、; 2、他把绿“囚”牢了吗?(他后来把绿释放了) 3、 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 四、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绿”被囚住后的生长状况如何?“绿”象征什么?你认为“绿”在文中具体可以指什么(联系背景)? 明确:象征对光明、和平的向往。意蕴:1、向往光明和自由、坚贞不屈的作者本人!2、蒙难、渴望自由与和平的北平的人们!3、日寇铁蹄下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 5、 【中心思想】作者通过写在孤旅生涯
50、中“囚绿”的故事,通过赞美窗前一株永向光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常春藤,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与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 【重点分析】 一 、课文细致地描绘了常春藤在自由环境中活泼可爱的情貌和被囚禁后的反抗精神,从而显现其令人敬仰的品格。课外查阅资料或请教老师,了解课文写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所处的环境,从中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本文是抗日战争爆发一年之后写的,作者回顾了一年前在北平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在述说之中,有懊悔,有自责,表现出对常春藤品格的敬佩。在
51、写作本文时,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民族的自由解放,已成为每个有良心的中国人的共同呼声。陆蠡在这篇讴歌绿的文章中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二 、课文除运用托物抒情的手法以外,还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请你仔细阅读课文,画出直接抒情的语句,圈点批注。 (1)“绿色是多宝贵的啊!也视同至宝。”直接倾诉对绿的热爱和渴盼,表现出作者对当时北方都市沉闷环境的厌倦和不满,既指自然环境,也可以指当时的社会环境。 (2)“我拿绿色来装饰无声的歌唱。”一方面表达作者喜爱绿色就像喜爱生命,绿色在作者心中就是生命中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同时也为自己“囚绿
52、”交代原因。 (3)“植物是多固执啊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责怪常春藤,表达对绿的自省的心理活动,对绿的认识逐渐起了变化,但仍然不肯彻底改变自己的决定,很能反映作者对绿爱得“执著”。 (4)“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么?”两者的关系改变了,由主宰者和被支配者的关系,化为朋友。同时也隐含了作者对沦陷于敌人手中的土地和人民的深情怀念。 三 、读书要读出文字的内涵,下面这段话,隐含着怎样的矛盾,全文中这样的语句还有不少,再找出一两处品味
53、一番。 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这个句子写出了作者对“囚绿”的自省,又不肯彻底自己决定的矛盾心理,更能反映作者对绿爱得“执著”。 课文中类似的句子还有很多,如“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这句点明了自己一方面感到常春藤的“可怜”,同时又“仍旧不放走它”的矛盾心理,表现了对“绿”的挚爱。 第二单元先秦至南北朝的
54、诗歌 一、单元教材及学习重点说明: 这个单元选的是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作品。诗经两首一为氓,偏重叙事,一为采薇,偏重抒情。两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感情都相当丰富、复杂。离骚在课文里所节选的是全诗感情最浓烈、诗人形象最鲜明的部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屈原的伟大思想与人格有一定的了解。以离骚为代表的“骚体”,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是一个特别的现象,出现时异军突起,衰落后很少再有人采用。不妨向学生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以引起他们对这首诗的学习兴趣。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作品,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在人物形象塑造、剪裁、结构、语言上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诗三首包括涉江采芙蓉、曹操的
55、短歌行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涉江采芙蓉为“古诗十九首”之一,产生于汉末,是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的文人创作的五言诗,不过,它的诗句仍具有自然质朴、不事雕饰的特点。短歌行是用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诗人以真实、新鲜、有力的情感吸引和打动读者。归园田居(其一)在组诗归园田居中有总括的性质,诗人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最鲜明,学生很容易把握,这对于他们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也是很有用处的。此外,归园田居和涉江采芙蓉之间形成了一个对比,可以大略看到文人五言诗写作技巧的发展。 总的看来,这些作品,有叙事诗,也有抒情诗;有民歌,也有文人创作;有鸿篇巨制,也有短小之作;有四言、五言,还有骚体。其中,诗经
56、楚辞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重要源头,五言诗的产生与发展,又为唐代五言格律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第二单元 一、要点解读 1、氓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一段婚恋悲剧。这首诗运用直觉(独特心境)表现的手法,再现了女主人公催人泪下的悲怆呼声和她哀伤坚贞的感人形象。潜在意识的顺次涌现,感情节奏的自然起伏,衍成了诗歌跌宕回旋的布局。全诗使用鲜明强烈的对比手法:男子婚前婚后态度的变化、女子婚前婚后遭遇与心情的对比,有力的表现了男子凶暴负心的性格和女子善良温厚的品质。 2、离骚是一首伟大的抒情诗,它因丰富的内容、浪漫的想象、奇特的夸张、强烈的情感、自成一格
57、的写法,形成了思想和艺术上的双重魅力,让无数的灵魂为之倾倒。它塑造了具有崇高品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反映了诗人实施美政、振兴祖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感情,表现了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做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的一种诗歌形式。由于楚辞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离骚,所以后世也有以“骚”来指称楚辞的。诗经楚辞分别是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后人常常将其并称为“风骚”,它们对我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3、孔雀东南飞的民歌风味是最具代表性的。以孔雀失偶起兴,以鸳鸯双飞作结,这种以美禽比拟夫妻的手法,是民歌里常见的
58、。多处铺陈手法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人物的性格与情感,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善用比喻,特别是两次关于“磐石”与“蒲苇”的比喻,十分巧妙,对人物性格的表现,有很大的作用。 4、短歌行充分体现了“烈士多悲心”的情怀。诗人生逢乱世,渴望建立功业而未得,这就不能不产生苦闷和感慨。这种苦闷和感慨,正是英雄人物的一种悲心,自有它的积极意义。在艺术上,这首诗也很有特色。首先是抒情和言志的完美结合。其次,语言简约而含蓄,大量运用典故极大地丰富了诗的思想内容,使得诗作更加精炼含蓄。此外,大量反诘句的运用充分地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使诗味更加蕴藉。 5、归园田居(其一) 陶潜的“误”“返”二
59、字简洁地概括了自己的一生。前半生是误入污秽官场,后半生是有幸重返自然。这“误”“返”二字,充分表现了作者对为官生活的厌恶和对自然的真切热爱,也充分应证了“性本爱丘山”的心性。本诗描绘的是常景,茅舍草屋、榆柳桃李、南山原野、犬吠鸡鸣。抒发的是真情,作者的感情执着、浑厚、广阔、专注。阐释的是至理,他耿直、不孤介;他随和、不趋俗,他从不炫耀,也无需掩饰。辞官场不慕清高,本“性”难移。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枯燥的数字一经他化入诗中,就被赋予无限的生命力。常景、真情、至理,这就是陶潜的艺术情趣,这就是他一生的艺术写照。诗经两首 一、词语 氓 蚩
60、蚩 愆期 将子无怒 垝垣 尔卜尔筮 咎言 载笑载言 于嗟鸠兮 桑葚 犹可说也 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 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 罔极 靡有朝矣 咥笑 夙兴夜寐 隰则有泮 玁狁 不遑 靡盬 孔疚 骙骙 小人所腓 象弭鱼服 雨雪霏霏 信誓旦旦二、成语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 信誓
61、旦旦:誓言诚恳可信。诗经名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对在河滩。美丽贤德的好姑娘,正是我的好伴侣。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
62、0;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
63、83;国风·郑风·子衿 译:你的衣领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心。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纷纷飘落。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译:
64、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译: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译:
65、它乡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译:开始还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终。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脸如蝤麒,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66、 译:手指纤纤如嫩荑,皮肤白皙如凝脂,美丽脖颈像蝤蛴,牙如瓠籽白又齐,额头方正眉弯细。微微一笑酒窝妙,美目顾盼眼波俏。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月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 译:月亮出来,如此洁白光明,璀璨佳人,如此美貌动人。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钕,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魏风.硕鼠) 译:老鼠老鼠,别再吃我的黍。多年侍奉你,可从不把我顾。发誓要离开你,到那舒心地。 (这里把剥削阶级比作老鼠) 离骚 1、词语读音 修姱 嫉妒 謇 忳郁悒 侘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房定金合同的法律要求
- 肉牛饲养与养殖技术培训与实践试题考核试卷
- 拍卖事件安排协议
- 聚戊二酸酯纤维单体制造考核试卷
- 气道异物卡喉护理查房
- 纺织品设计原理考核试卷
- 生态恢复工程项目监测与评价考核试卷
- 纸张加工中的涂布工艺对环境的影响考核试卷
- 染整工艺在航空航天纺织品中的应用与挑战考核试卷
- 绝缘材料在食品加工设备绝缘处理的考核试卷
- (二模)济宁市2025年4月高考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招聘考试真题2024
- 抽化粪池合同协议
- 食品安全自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进货查验记录、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 物理实验通知单记录单初二上
- 钥匙移交清单
- DB11-T211-2017园林绿化用植物材料木本苗
- 关于完善和落实罪犯互监制度的思考
- GB∕T 40501-2021 轻型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通用条件
- 认识浮力+阿基米德原理
-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地二十五项反措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