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三一轮课本复习 劝学一、情景式默写1、 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_”的观点。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 “_”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和荀子劝学中的“_”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4、荀子在劝学中指出:“_”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5、“ _, ”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
2、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6、荀子劝学中“_”,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7、“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8、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劝学中则用“_”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9、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10、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劝学中说:“_”11、“_, ”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 “_,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
3、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12.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 。 13.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是: ,
4、60; ; , 。14.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
5、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 ,
6、 。15. 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
7、 ; , 。16.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 ,
8、0; ; , 。17劝学中作者连用“登
9、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 , &
10、#160; 。18.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 , 。19.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11、; , 。20.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
12、; 。21.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 , , , 。二、实词落实1木直中绳 2金就砺则利3虽有槁暴(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省亲)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屈平疾王听之不聪)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6而绝江河 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8蟹六跪而二螯,
1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焉用亡郑以陪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三、虚词巩固而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吾尝终日而思 (4)吾尝跂而望矣(5)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6)顺风而呼(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8)蟹六跪而二螯(9)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 (10)而母,立于兹(11)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之(1)輮使之然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及其所之既倦 (4)之二虫又何知(5)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6)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7)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
14、陆离(8)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9)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0)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参考答案】1、 学不可以已2、 学不可以已3、 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4、 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5、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6、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7、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8、
15、160;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9、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10、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11、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1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3.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14.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15.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16.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16、无以成江海。17.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8. 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9.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0.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1.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师说一、情景式默写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 ,_ ”的观点是相同的。 2、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_ _,_,_,_。” 3、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
17、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_,_,_ ”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4、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 。” 5、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 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6、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正如师说中所说“ , , , ”,否则,就会像韩愈在师说中批判的对象一样,本末倒置,“ , ”。 7、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 , ”。 8、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 。
18、 9、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 ”;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 ”,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是故“ , ”。 10、韩愈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 , 。” 11、“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 , ?”一致。1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 , , , 。13.、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
19、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 , 。14.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 , ?15、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广泛学习,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的语句是: 。 。16、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师说理解性默写答案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4、
20、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 ,或不焉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7、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8、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9、犹且从师而问焉 而耻学于师 圣益圣,愚益愚 10、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12.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1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1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15.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16.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二、实
21、词落实1古之学者必有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我所以待侯生者,备矣)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武益愈)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不耻)7圣人无常师。(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8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二、虚词巩固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也(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2、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3)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4)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5)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焉(1)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4)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5)置杯焉则胶(6)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7)盘盘焉,囷囷焉于(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4)师不必贤于弟子(5)不拘于时,学于余。则(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2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归去来兮辞一、情景式默写1、(2015山东)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 , ,表达了作者弃官还乡的畅快心情。2、(2015北京)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除了本词中的醉翁,陶渊明曾写道:“ , 。3、(2015重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的一句是“ 。4、(2011四川)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里写自己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句子是 , 。5、表现作者归家急切心情的两句是: , 。6、表示要随顺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的两句是: , 。7、写初见家门时欢欣雀跃之泰的两句: , 。8、家
24、人欢迎主人辞官归来的两句: , 。 9、写作者饮酒之乐的两句: , 。 10、用比喻表现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对官场视图时分厌倦的两句: , 。 11、听家人谈谈知心话,以琴书为伴侣,也足以乐而忘忧了,是哪两句: , 。12、哪两句作者将躬耕田园的生活诗化: , 。13、写农事之暇登山泛溪,寻幽探胜的两句: , 。14、表达自己的心态,既不愿奔走求荣,也不想服药求仙的两句: , 。15、认识到仕途即迷途,幸而践之未远,回头不迟的两句是: , 。16、用反问语气表示归田之志已决的两句: , 。17、作者化用“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之句的诗句: , 。18、“ , 。”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
25、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19、归去来兮辞中写日光暗淡,日将西沉,诗人流连孤松,象征诗人的耿介之志的句子是: , 。20、诗人描写春天万物在自然中自由而蓬勃地生长的句子是: , 。二、实词落实1、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2、脱然有怀,求之靡途3、心惮远役 4、彭泽去家百里5、犹望一稔(注音,解释),当敛裳宵逝6、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7、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8、实迷途其未远 9、恨晨光之熹微10、载欣载奔 11、三径就荒,松菊犹存12、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13、审容膝之易安 14、园日涉以成趣14、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15、云无心以出岫16、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
26、而盘桓。17、请息交以绝游 18、或棹孤舟19、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20、寓形宇内复几时 21、或植杖而耘耔22、委曷不委心任去留 王年少,委国事大臣 委命下吏 23、引 引以为流觞曲水 引壶觞以自酌 引而不发,跃如也 相如引车避匿 引兵欲攻燕 秦军引而去 24、乘 聊乘化以归去,乐夫天命复奚疑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25、策 策扶老以流憩 振长策而御宇内 夸父弃其策 策之不以其道 26、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虚词巩固1、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
27、之 求之靡途 四方之事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恨晨光之熹微悦亲戚之情话 善万物之得时 感吾生之行休 2、奚 奚惆怅而独悲 乐夫天命复奚疑 3、而 奚惆怅而独悲? 抚孤松而盘桓门虽设而常关 觉今是而昨非 时矫首而遐观 鸟倦飞而知还亦崎岖而经丘 泉涓涓而始流临清流而赋诗 4、以 既自以心为形役 舟遥遥以轻飏 问征夫以前路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园日涉以成趣 策扶老以流憩云无心以出岫 景翳翳以将入请息交以绝游 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 既窈窕以寻壑木欣欣以向荣 怀良辰以孤往登东皋以舒啸 聊乘化以归尽5、相当于“何”的疑问代词: 田园将芜胡不归 胡 既自以心为
28、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奚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焉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参考答案: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2、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3、策扶老以流憩4.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5、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6、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7、乃瞻衡宇,载欣载奔。8、僮仆欢迎,稚子候门。9、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10、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11、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1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13、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14、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15、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16、归去来兮!田园
29、将芜胡不归?17、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18、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19、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20、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烛之武退秦师一、情境式默写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 , , , 。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 , , 。 4.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 , 。 5. 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
30、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 , ! 6.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 。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 , ; ? , 。 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 , , , ”。“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
31、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 , , ,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 , , , ? 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 , 。12.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 ”。他又说“ ”,这是不仁道的;“ ”,这是不明智的;“ ”,这是不符合武德的。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吾其还也”,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1.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4.
32、60;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5.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6.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8.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9.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10.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11.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1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 失其所与 以乱易整二实词落实1、鄙 越国以鄙远 蜀之鄙有二僧。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2、微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33、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 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言大义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3、且贰于楚也 4、晋军函陵,秦军氾南5、夜缒而出 6、敢以烦执事7、越国以鄙远 8、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9、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10、朝济而夕设版焉11、何厌之有? 1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13、若不阙秦 14、唯君图之1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三、虚词巩固 1、焉人之所罕至焉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且焉置土石?子亦有不利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2、以 以其无礼
34、于晋 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 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阙秦以利晋以乱易整3、而 今急而求子 夜缒而出 朝济而夕设版焉。 因人之力而敝之若亡郑而有益于君4、其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失其所与,不知 吾其还也5、之 公从之 是寡人之过也 行李之往来 何厌之有 邻之厚,君之薄也 臣之壮也君之所知也 唯君图之6、 因人之力而敝之 赤壁赋 一、情景式默写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 , 。 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 , 。 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 , ; , 。4.用
35、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效果的是: , 。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 。6.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 , , , 。7.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 , 。8.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 , 。9.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 , ; , 。10.写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的句子: , 。 , 。11.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 , 。2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 , 。12.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 , 。13.
36、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 , 。二、实词积累。1通假字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山川相缪 举酒属客 举匏尊以相属2一词多义 (1)东 顺流而东 2) 望 七月既望 东望武昌 望美人兮天一方(3)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三、虚词巩固1而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
37、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正襟危坐而问客侣鱼虾而友麋鹿2之月出于东山之上哀吾生之须臾万顷之茫然苟非吾之所有吾与子之所共适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扣舷而歌之纵一苇之所如3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渔樵于江渚之上托遗响于悲风于是饮酒乐甚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然凌万顷之茫然苏子愀然何为其然也游褒禅山记一、情景式默写1.王安石用“ , , ”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2. “有志矣, , ,亦不能至也。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3.“有志与力, , ,亦不能至也
38、。”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4. “然力足以至焉, , ”是说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5.“ ,可以无悔矣,
39、; ?”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6.最后作者得出结论,“余于仆碑, , , ! 。”二、实词积累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 而卒葬之。卒: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阳: 名: 有碑仆道。仆: 其文漫灭。文: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 有泉侧出。侧出:入之甚寒。甚: 问其深
40、,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 有怠而欲出者。怠: 不出,火且尽。且: (12)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一: 火尚足以明也。明:则或咎其欲出者。或: 咎: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 莫:
41、0; 名:何可胜道。胜: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慎取: 三、虚词巩固之:1.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2. 而卒葬之3.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4.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5. 入之甚寒6. 谓之后洞7.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8. 遂与之俱出9. 来而记之者已少10. 而余亦悔其随之11.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 其孰能讥之乎13.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14.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15. 而人之所罕至焉16.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17.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18. 褒之庐冢也19.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20.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42、21. 余之力尚足以入22.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3.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24.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25. 此余之所得也其:1.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3. 距其院东五里4. 其文漫灭5. 独其为文犹可识6. 问其深7.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8. 盖其又深9. 则其至又加少矣10.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人11.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12. 然视其左右13.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14. 则或咎其欲出者15.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16.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17. 其孰能讥之乎 18. 既其出以:1.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2. 以故其后名之曰“
43、褒禅”3.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4.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5.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6. 夫夷以近7. 险以远,则至者少而:1. 而在己为有悔2.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3. 而余亦悔其随之4.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5. 有怠而欲出者6.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7. 而其见愈奇8.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9.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10. 而卒葬之11. 而记游者甚众12.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13. 来而记之者已少14. 而又不随以怠15.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16. 而人之所罕至焉张衡传一、实词落实 1连辟公府不就 2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3其牙机巧制 4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以精铜
44、铸成5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6傍行八道,施关发机7 观太学 8衡少善属文 9常从容淡静 10举孝廉不行 11公车特征拜郎中 12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13覆盖周密无际 14振声激扬 15寻其方面 16衡下车,治威严 17 上下肃然 18中有都柱19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衡善机巧 其牙机巧制20妙尽璇玑之正附 关于官职任命、调动、贬谪等的词语。 1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2行:去应荐。 3 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4就:就职,任职。5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6应:应职,接受官职。7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8 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9 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10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11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12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手装载机买卖合同
- 红岛租房合同
- 矿泉水销售合同
- 固定月分合同
- 2026国网天津市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约450人)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公司解散合同
- 资产管理计划合同
- 别墅绿化养护合同
- 承租人提前解除合同
- 雨伞定制合同
- 2026版高中汉水丑生生物-第一章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录课用)
- (2025年标准)探伤委托协议书
- 药物过量中毒护理查房
- 湿性愈合护理课件
- 肝癌患者健康宣教
- 2025年合肥市庐阳区海棠社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9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医院陪护工管理制度
- 2025年图书管理员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
- 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
- 妇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 潜流湿地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