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古诗词背诵古诗词背诵 赏诗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漉菽以为汁。 萁萁在釜下燃,在釜下燃, 豆豆在釜中泣。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相煎何太急?背景:相传曹植的哥哥魏背景:相传曹植的哥哥魏文帝(曹丕),要他在七文帝(曹丕),要他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不然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不然就要杀他的头,曹植愤然就要杀他的头,曹植愤然写了这首诗。豆和豆秸是写了这首诗。豆和豆秸是同一个根上长出来的,好同一个根上长出来的,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烧起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烧起来把锅内的豆煮得哭泣不来把锅内的豆煮得哭泣不已。比喻兄长逼弟弟,十已。比喻兄长逼弟弟,十分贴切感人
2、。分贴切感人。 全诗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写?“豆”喻谁?“萁”喻谁?“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什么意思?实意是指什么?煮豆持作羹,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漉菽以为汁。萁萁在釜下燃,在釜下燃,豆豆在釜中泣。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相煎何太急。诗意: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诗意: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泣。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 思想:思想:这首诗反映曹魏
3、统治集团的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赏析:赏析: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为了争夺太子的地位,二人反为了争夺太子的地位,二人反目为仇。目为仇。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釜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釜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釜下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釜下面的豆秆。面的豆秆。豆子和豆秆本是同豆子和豆秆本是同根一体,现在豆秆却在锅下面根一体,现在豆秆却在锅下面燃烧,煎熬锅里的豆子。燃烧,煎熬锅里的豆子。曹植曹植用这个比喻,指责曹丕对自己用这个比喻,指责曹丕对自己骨肉相残,表达了内心的悲愤。骨肉相残,表达了内心的悲愤。 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诗人以箕豆相煎
4、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兄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兄弟的残酷迫害。表达了作弟的残酷迫害。表达了作者对兄长手足相残之举的者对兄长手足相残之举的痛心与悲愤之情。痛心与悲愤之情。诗作寓意:诗作寓意:煮豆煮豆 /持作持作/羹,羹,漉菽漉菽/以为以为/汁。汁。萁在萁在/釜下釜下/燃,燃,豆在豆在/釜中釜中/泣。泣。本自本自/同根同根/生,生,相煎相煎/何何/太急太急?七步诗七步诗2.鸟鸣涧鸟鸣涧王维王维(唐)(唐) 人人闲闲桂花落,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夜静春山空。 月出月出惊惊山鸟,山鸟, 时时鸣春涧中鸣春涧中全诗给你的感觉是什么?用一字概括。全诗给你的感觉是什么?用一字概括。译文:译文: 春天寂静无声,
5、桂花不春天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时时发出的鸣叫在光惊动。时时发出的鸣叫在山涧中回荡。山涧中回荡。对偶的认识:红色字组红色字组人人 对对 夜夜名词对名词名词对名词蓝色字组蓝色字组闲闲 对对 静静动词对动词动词对动词黃色字黃色字组组桂花桂花 对对 春春山山名词对名词名词对名词绿绿色字色字组组落落 对对 空空 动词对动词动词对动词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诗中作者用他全部的心神去聆听花落鸟鸣的之声。花开花落,原属于天籁之音,但因为
6、“夜静”,更因为“人闲”,即人“心静”,所以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还是被诗人觉察到了。诗人不禁为这夜晚的静谧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出本无声,而山鸟惊飞,仿佛月光洒下也带有嘈杂和刺激。可见这山中是何等的寂静!本诗以动写静,用声音来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 。赏析、思想: 赏析:这首诗全春山之静。赏析:这首诗全春山之静。“静静”被被诗人强烈的感受到了。为什么呢?是诗人强烈的感受到了。为什么呢?是由于由于“人闲人闲”,也就是人静。人静缘,也就是人静。人静缘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花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花落,月出,鸟鸣,这些落,月出,鸟鸣,这些“动动”景,衬景
7、,衬托出春涧的幽静。托出春涧的幽静。 思想:思想:这首五言小诗主要描绘深山幽这首五言小诗主要描绘深山幽谷夜晚寂静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热爱谷夜晚寂静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心情。大自然的心情。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山居秋暝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迷一,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迷人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人风光
8、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3.芙蓉楼送辛渐芙蓉楼送辛渐唐唐 王昌龄王昌龄七言绝句七言绝句 寒雨连江夜入吴,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一片冰心冰心在玉壶。在玉壶。诗意:诗意: 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清晨当我送别友人
9、的时候,感到自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 洛阳的亲朋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问起我好友如果问起我. .就说我的心依然像就说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洁。这首送别诗实际上是表明诗这首送别诗实际上是表明诗人高洁的品质。人高洁的品质。 点评点评 芙蓉楼送辛渐芙蓉楼送辛渐一首送别诗。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
10、达自己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寓情于景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构思新颖,委屈、怨洁冰清的节操。构思新颖,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恨之情含而不露。 寒雨连江夜入吴,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一片冰心在玉壶。4.江畔独步寻花江畔独步寻花杜甫杜甫 (唐唐) 黄四娘家花满蹊,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边一个人散步
11、寻花词语释义: 1 1、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2 2、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3 3、蹊、蹊(x)(x):小路。:小路。 4 4、娇:可爱的。、娇:可爱的。 5 5、恰恰: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恰恰: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6 6、留连:同、留连:同“流连流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即留恋,舍不得离去。7 7、江畔:江边。、江畔:江边。 江畔独步寻花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黄四娘家花满蹊,黄四娘家园子里开满了美丽的花朵,黄四娘家园子里开满了美丽的花朵,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压枝低。花儿把花枝都压低了
12、花儿把花枝都压低了。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戏蝶时时舞,欢快的蝴蝶时时起舞,欢快的蝴蝶时时起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自在娇莺恰恰啼。自在的黄莺恰恰啼叫。自在的黄莺恰恰啼叫。注释注释1注释注释2注释注释3注释注释4诗意: 黄四娘家的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的鲜花压得枝条都低低弯下了身。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婉转动人。 全诗运用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结合的手法,通过全诗运用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结合的手法,通过选取繁花、粉蝶、黄莺等典型形象,描写了春暖选取繁花、粉蝶、黄莺等典型形象,描写了春暖花开、花香鸟语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欣喜之花开、花香鸟语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欣
13、喜之情。情。思想、赏析: 761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江畔独步寻花七首绝句。七首绝句。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 “黄四娘家花满黄四娘家花满蹊蹊”,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黄四娘家”的小路上的小路上 , “花满蹊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形容花很多,是说繁花将小路
14、都盖住了,形容花很多,连成片了,连成片了, “压枝低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压压”、“低低”二字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用得十分准确、生动。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恋花而“留连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自在自在娇莺恰恰啼娇莺恰恰啼”。“自在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更是写出了诗人愉快轻松的心情。字脚也比较整照,更是写出了诗人愉快轻松的心情。字脚也比较整齐,使人读来朗朗上口。齐,使人读来朗朗上口。赏析赏析4.江畔
15、独步寻花江畔独步寻花杜甫杜甫 (唐唐) 黄四娘家黄四娘家/花花 / 满蹊,满蹊, 千朵千朵 / 万朵万朵 / 压压 / 枝低。枝低。 留连留连 / 戏蝶戏蝶 / 时时时时 / 舞,舞, 自在自在 / 娇莺娇莺 / 恰恰恰恰 / 啼。啼。5.石灰吟石灰吟明明于谦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烈火焚烧若等闲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要留清白清白在人间在人间。若等闲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清白: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喻高尚的节操。注释:石灰吟:石灰赞歌。石灰吟:石灰赞歌。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16、。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击:撞击。击:撞击。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若:好像;等闲:若:好像;等闲:平常,随便平常,随便清白:指高尚节操。千锤万凿清白:指高尚节操。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开凿。人间:人世间。人间:人世间。【译文译文】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一身清白
17、留在人世间。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赏析 简析简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情操的决心。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间”“”“浑不怕浑不怕”三字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三字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要要留青白在人间留青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纯洁清白的人。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
18、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雄。这首石灰吟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真实写照。 5.石灰吟石灰吟明明于谦于谦 千锤千锤/万凿万凿/出深山,出深山,烈火烈火/焚烧焚烧/若等闲。若等闲。粉骨粉骨/碎身碎身/全不怕,全不怕,要留要留/清白清白/在人间。在人间。6.
19、竹竹 石石【清】郑【清】郑 燮燮(xi) 咬定青山不放松,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郑燮(1693-17651693-1765),清),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清乾隆年间的进士,兴板桥,清乾隆年间的进士,兴化(今江苏兴化)人。诗风质化(今江苏兴化)人。诗风质朴泼辣,在画坛上也是独树一朴泼辣,在画坛上也是独树一帜,称其为帜,称其为“扬州八怪扬州八怪”之一。之一。 译文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
20、千上万次的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咬定青山不放松,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任尔东西南北风。注释:立根:扎根、生根。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来。 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 磨:折磨,挫折。磨:折磨,挫折。 击:打击。击:打击。 坚劲:坚韧、刚劲。坚劲:坚韧、刚劲。 任:任凭。任:任凭。 尔:你
21、。尔:你。 诗意及思想内容:内容:内容:竹石竹石也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也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的。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的。诗的大意是: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诗的大意是: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扎在岩石缝中。千种磨难万它的根牢牢扎在岩石缝中。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韧不拔,不管你刮的是什种打击仍然坚韧不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么风。思想:全诗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思想:全诗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精神。赏析赏析 这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诗,借扎根于石缝中的这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诗,借扎根于石缝中的
22、竹子那种坚韧劲拔的精神来表现诗人那种坚竹子那种坚韧劲拔的精神来表现诗人那种坚定顽强、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定顽强、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 开头用开头用“咬定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人
23、”。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诗人背后的故事 郑燮(郑板桥)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称,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扬州八怪”是指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地区的一个画派,这个画派的主要人物有:汪士慎、黄慎、金农、李惮、郑燮、李方膺、罗等八人。)郑燮对政治态度上表现出不满现实、傲岸不驯的个性,是“八怪”中的代表人物。郑燮为官,爱民如子,做了不少益民利众的好事,深得人民爱戴,他任潍县县令时,正逢荒年,开
24、仓贷粮,令老百姓写借条,救活一万多人,但他却因此得罪了知府和地方豪绅。他刚直不阿,心系民众和“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性格,耻于折腰,便藐视权贵,毅然辞官而归,回扬州卖画为生。正如他的流芳百世的铭句“作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郑板桥晚年的一首题画竹石就是他这种傲岸和刚直人格的写照。竹竹 石石咬定咬定/青山青山/不放松,不放松,立根立根/原在原在/破岩中。破岩中。千磨千磨/万击万击/还坚韧,还坚韧,任尔任尔/东西东西/南北风南北风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
25、欲狂。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便下襄(xin) 阳向洛阳阳向洛阳。 唐代宗广德元年(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年)正月,史朝义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嗣义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嗣(s )、李怀仙相继、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年多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才彻底平息。当时诗人才彻底平息。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
26、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口的七律名作。 剑外剑外蓟北蓟北四四川川河河南南河河北北剑外剑外巫峡巫峡巴峡巴峡襄阳襄阳洛阳洛阳蓟北蓟北四四川川河河南南河河北北长长江江东东海海注释:官军:唐王朝军队。收:收复。河南河北: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相当于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剑外:剑门关之外,即今四川剑南一带。蓟北:今河北省北部。当时为安、史叛军根据地。初闻:乍听到。涕泪:眼泪。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漫卷:胡乱地卷起。纵酒:纵情饮酒。青春:春天
27、。指春光明媚。巴峡:在今重庆市东的嘉陵江上。巫峡: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襄阳:在今湖北襄樊。词语注释词语注释 闻:听见;看见。闻:听见;看见。 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收:收复。收:收复。 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指当时黄河以南和及黄河以北地区。年被官军收复。指当时黄河以南和及黄河以北地区。 “剑外剑外”句:这几个字里面便包含着眼泪。人是远句:这几个字里面便包含着眼泪。人是远在剑南,消息是来得这样出人意外,而这消息又正是在剑南,消息是来得这样出人意外,而这消息又正是有关整个国家的大喜事,哪能
28、不惊喜掉泪?称剑南为有关整个国家的大喜事,哪能不惊喜掉泪?称剑南为剑外,犹称湖南为湖外,岭南为岭外,乃唐人习惯语。剑外,犹称湖南为湖外,岭南为岭外,乃唐人习惯语。 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也做剑南。川。也做剑南。 蓟蓟(j)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判军的根据地。是安史判军的根据地。 “初闻初闻”句:这是痛定思痛、喜极而悲的眼泪。句:这是痛定思痛、喜极而悲的眼泪。 涕:眼泪。涕:眼泪。 “却看却看”句:这句应结合杜甫一家的经历来理句:这句应结合杜甫一家的经
29、历来理解。杜甫和他的妻子都是死里逃生吃够了苦的,解。杜甫和他的妻子都是死里逃生吃够了苦的,现在看见妻子无恙(时已迎家来梓州),故有现在看见妻子无恙(时已迎家来梓州),故有“愁何在愁何在”的快感。的快感。 却看:再看,还看。却看:再看,还看。 却:还,再。却:还,再。 妻子:妻子和孩子。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漫卷:胡乱地卷起(这时还没有刻板的书)。漫卷:胡乱地卷起(这时还没有刻板的书)。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去了。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欣喜若狂
30、)。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欣喜若狂)。 白日:表现时光美好。白日:表现时光美好。 放歌:放声高歌。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青春”句:春日还乡,一路之上,柳暗花明,山清水秀,毫不寂句:春日还乡,一路之上,柳暗花明,山清水秀,毫不寂寞,故曰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指明丽的春天。作伴也作:与寞,故曰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指明丽的春天。作伴也作:与妻儿一同。这里的青春是人格化了的。刘希夷出塞诗:妻儿一同。这里的青春是人格化了的。刘希夷出塞诗:“晓晓光随马度,春色伴人归。光随马度,春色伴人归。”此以下三句皆预拟将来的话。此以下三句皆预拟将来的话。
31、“即从即从”二句:写还乡所采取的路线。即,是即刻。峡险而狭,故二句:写还乡所采取的路线。即,是即刻。峡险而狭,故曰穿,出峡水顺而易,故曰下,由襄阳往洛阳,又要换陆路,故曰穿,出峡水顺而易,故曰下,由襄阳往洛阳,又要换陆路,故用向字。人还在梓州,心已飞向家园,想见杜甫那时的喜悦。杜用向字。人还在梓州,心已飞向家园,想见杜甫那时的喜悦。杜甫自注:甫自注:“余有田园在东京(洛阳)。余有田园在东京(洛阳)。”浦注:浦注:“八句诗,其八句诗,其疾如飞,题事只一句,涂俱写情。生平第一首快诗也,疾如飞,题事只一句,涂俱写情。生平第一首快诗也,”按按太平御览卷六五引三巴记云:太平御览卷六五引三巴记云:“阆阆(
32、ln) 、白二水合流,、白二水合流,自汉中至始宁城下,人武陵,曲折三曲,有如巴字,亦曰巴江,自汉中至始宁城下,人武陵,曲折三曲,有如巴字,亦曰巴江,经峻峡中,谓之巴峡。经峻峡中,谓之巴峡。”阆、白二水,即嘉陵江上游,杜诗巴峡,阆、白二水,即嘉陵江上游,杜诗巴峡,盖指此。若长江中巴东三峡之巴峡,乃在巫峡之东,杜时在梓盖指此。若长江中巴东三峡之巴峡,乃在巫峡之东,杜时在梓(z) 州,不得云州,不得云“从巴峡穿巫峡从巴峡穿巫峡”,注解多误。巫峡:长江三峡之,注解多误。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便:就的意思。襄便:就的意思。襄(xin)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阳:
33、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古代城池。 作品译文作品译文 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这个消息我惊喜得涕泪交流,消息,初听到这个消息我惊喜得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和儿女,沾湿了衣裳。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和儿女,平日的忧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平日的忧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白天里我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白天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美好的春景正好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伴着我返回故乡。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
34、到达湖北襄峡乘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诗意: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这一年杜甫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这一年杜甫5252岁,由于安史岁,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
35、归根。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作者用了自抑。作者用了“忽传忽传”、“初闻初闻”、“却看却看”、“漫卷漫卷”四个连四个连续动作,把续动作,把惊喜心情惊喜心情有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有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即从”、“穿穿”、“便下便下”、“向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后人说:乡。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此诗句
36、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妆点,愈朴愈真”,此诗是老杜此诗是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生平第一首快诗”,如此等等,如此等等,都是非常精当的评语。都是非常精当的评语。 8.己亥杂诗己亥杂诗年代:清代作者:(清)龚自珍年代:清代作者:(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九州生气恃(sh )风雷,风雷, 万马齐喑万马齐喑(yn)究可哀。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不拘一格降(jing)人才。人才。 道光十九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夕。当时朝道光十九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夕。当时朝政日非、边事日紧,而举国上下却政日非、边事日紧,而举国上下却“人心混人心混混混”,用龚自珍自己
37、的话说:朝廷无,用龚自珍自己的话说:朝廷无“才相才相”,兵营无兵营无“才将才将”,学校无,学校无“才士才士”,田野无,田野无“才农才农”,工场无,工场无“才工才工”,街市无,街市无“才商才商”,甚至连甚至连“才偷才偷”、“才盗才盗”也没有。痛感于这也没有。痛感于这种种“衰世衰世”之际才乏人庸的情形,胸怀大志而之际才乏人庸的情形,胸怀大志而又无地施展的龚自珍只得仰天叹息,向苍天发又无地施展的龚自珍只得仰天叹息,向苍天发出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的呼吁,希望打破这种人材匮吁,希望打破这种人材匮(ku )乏、万马齐喑乏、万马齐喑”的局面。的局面。【注释】
38、 1九州:中国。九州:中国。 2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3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4恃(恃(sh):依靠。):依靠。 5喑(喑(yn):没有声音。):没有声音。 6.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7.究:终究、毕竟。究:终究、毕竟。 8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 9.重:重新。重:重新。 10.抖擞:振作精神。抖擞: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缚。拘:拘泥、束缚。 12 降:降生。降:降生。【译文译文】 要使中国兴旺发达,就得依靠像风迅要使中国兴旺发达,就得依靠像风迅雷般的改革
39、。全国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雷般的改革。全国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实在是太可悲了。我希望老天爷重新振作实在是太可悲了。我希望老天爷重新振作起精神来,起精神来, 不要拘于一种规格,为人间降不要拘于一种规格,为人间降下各种各样有用的人才。下各种各样有用的人才。 这首诗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这首诗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9.浣溪沙浣溪沙 苏轼(其二)苏轼(其二) 游蕲(游蕲(q)水清泉寺,)水清泉寺, 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山下兰芽短浸溪
40、,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休将白发唱黄鸡。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注释注释 1.蕲(蕲(q)水,县名,
41、今湖北浠水县。时与)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东坡题跋跋卷三卷三书清泉寺词书清泉寺词。 2.浸:泡在水中。浸:泡在水中。 3.子规:布谷鸟。子规:布谷鸟。 4.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5.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 6.白发:老年白发:老年 7.潇潇:形容雨声潇潇:形容雨声译文译文 山脚下兰草嫩芽一小部分泡在水中,山脚下兰草嫩芽一小部分泡在水中, 松林间小路清净无泥。松林间小路清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布谷鸟时不时啼鸣叫着。傍晚
42、细雨中布谷鸟时不时啼鸣叫着。 谁说人老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谁说人老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 门前的流水还能执著地奔向西方呢!门前的流水还能执著地奔向西方呢! 不必因为烦恼而抱怨年老,不必因为烦恼而抱怨年老, 而过度感慨时光的流逝。而过度感慨时光的流逝。赏析赏析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上阕写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却以萧萧暮雨中,杜鹃哀怨的啼声作结。子规声声,提醒行人不如归去,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 下阕却笔锋一转,不再陷于子规啼声带来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笔。常言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岁月的流逝,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然而,人世总有意外,门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实景,又暗藏佛经典故。东流水亦可西回,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药市场营销的伦理边界与监管
- 医疗信息化对教育领域的启示
- Axure RP 互联网产品原型设计课件 第6章 使用母版和动态面板
- 创新型智慧药房系统在医疗园区的推广与应用
- 传媒公司商家合同范例
- 医疗大数据驱动的公共卫生健康监测
- 医疗教育中的沟通艺术培养卓越医者
- 买房公示合同范例
- 借款附带质押合同范例
- 保洁消毒合同范例
- 设计文件质量检查报告-3
-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5月统测英语试题(解析版)
- 医保协议解读培训课件
- 电力系统设计-发电厂、变电站电气一次系统设计
- 3DMAX培训讲课课件
- 一次显著的性能优化
- 中国近现代启蒙思想家严复
- 泵站调度运行应急预案
- 委托书范本(下载版)
- 天然气巡检记录表
- (完整版)离婚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