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名著常识课件 语文版 (169)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名著常识课件 语文版 (169)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名著常识课件 语文版 (169)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名著常识课件 语文版 (169)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名著常识课件 语文版 (16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阅读阅读上善若水上善若水2 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曾任周守藏室之史(或称柱下史)。相传孔子适周,曾向他问礼。后弃官归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世与庄子并称“老庄”。其思想核心是“道法自然”,“主张贵柔守雌,无为而治”。作者简介作者简介3 老子,亦称道德经,道家学派的经典。今通行本分上、下二编八十一章(道经三十七章,德经四十四章,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两种本子,则德经在前,道经在后)。相传为老聃所作,今人认为可能编定于战国中期,但基本保留了老子本人的思想。老子语言朴素流畅,多用排比韵语,音调谐婉

2、,便于记诵,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与系统的思辨性,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4 老子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贪求无厌,无德无能却好大喜功,强作妄为。使百姓饥寒交迫,疲于奔命。结果劳民伤财,造成人民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下,老子针对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呼吁统治者要“无为”,不要过多干涉百姓生活。老子的“无为”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要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数千年来,老子的“无为”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性格行为和人生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背景简介背景简介56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

3、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课文阅读课文阅读7 上善若水:(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2)处众人之所恶, (3)故几于道。注释:(1)上善若水:上,最好的。善,名词。上善即指最好的美德。这里老子以水的好处接近于“道”,又来说明真正的圣人如水那样滋润万物而不争私利。(2)水善:善,在这里是副词,意思是善于,长于。(3)处众人之所恶:“处”做“居”讲。所恶,所厌恶的地方。意指人事上众人不愿去处的事位。文章翻译文章翻译8 (4)居善地,(5)心善渊,(6)与善仁,(7)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注释:(4)几于道:几,接近。几于道,接近于道。(5)居善地:居,居住

4、。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当友好讲。居善地,即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低下的地方和位置。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6)心善渊:心,心志。善,形容词。渊,本意是清澈见底的深潭。这里形容人要心志无私清廉可鉴。(7)与善仁:与万物接触,与人交友要采取友好的原则。文章翻译文章翻译9夫唯不争,故无尤。(8) 注释:(8)故无尤:尤,通“忧”,忧患。文章翻译文章翻译10“上善若水”是老子水的人生哲学的总纲,也是老子人生观的综合体现。作品细读作品细读11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杰出代表,道德经是老子思想的集大成者,道教的经典。本章以自然界水的无私品质来喻述道义,教化民众,以此来歌颂“道”的功效。老子认为道德高尚

5、的人们,应该像水一样,具有水的品格和美德。作品分析作品分析12 水,生命之源。哪里有水的滋润濡养,哪里就会生机盎然;犹如哪里有圣人相承,哪里就繁荣昌盛一样。水,自上而下,由天落地,一路风尘,一路奉献;化作甘露,滋润大地;化作雨雪,降飘原野;水,经蒸腾气化,历寒风凛冽,仍义无反顾,循环往复,奉献无限,汇入大江大海。水有许多美好的品格和美德。就像老子在上善若水所说的“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争私利;处世俗之人不愿处的低位甘做人梯而谦居下位;与万物接触采取友好慈善的准则”。 作品分析作品分析13 水的这些品格最接近“道”的无私奉献美德。故为人处事要学习水的品格,只求耗己以利万物,不与万物争利益。做一个

6、像水那样完美的人,就应居处像水那样选择低下的地方;心胸像水那样深沉博大;交友像水那样仁爱清淡;说话像水那样透明真实,以诚相待;为政像水那样有条不紊,理政治国;办事像水那样发挥特长,无所不能;行动像水那样抓住时机,顺势而行。正因为她顺其本性不与人争,所以为人处事才不会有过错。水的品格最微小,水的品格也最伟大。 作品分析作品分析14 老子在这篇文章中,用具体可感的形而下的普通平凡的大自然形象“水”来比拟抽象的形而上的“道”,是更高层次的象征。老子弘扬水的精神,其实是在宣扬一种处世哲学,游走于社会的我们,应如水一般,利万物而不争,心存包容,与己与人都是无比快乐。海纳百川的胸襟难能可贵,学会看淡功利钱

7、财更是不容易。人境虽然逼仄,但只要心境平和,浩渺无涯,尘世的点滴不快又怎会影响到我们。作品分析作品分析15 在现实万物中只有水“几于道”, 具备了“上善”的特质。生活中, 人往高处走是为常理, 可水却大异其趣, 往低处流。水不仅甘处其下, 与世无争, 而且随物赋形, 顺势趋时, 随遇而安, 无欲无己。它纳百川而不厌其多, 收细流而不弃其小, 渊深静默, 虚怀若谷,“知其雄, 守其雌 ”“曲则全, 枉则直, 洼则盈, 敝则新, 少则得 , 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求无不获。“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以其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能“不行而知, 不见而明, 不为而成” , 因而最能

8、体现“道”的精神, 故曰“上善若水”。作品分析作品分析16 老子以水喻道, 虽未必最终让人明其“道”,但却为“道”创造了一个可以比附的物象水。水将虚幻的“道”具体化感性化了。水这一物象给予人们多方面的启迪。自然界中的水极珍贵又极平凡, 极寻常又极奇崛。它静若处子, 怒似金刚, 柔弱无骨, 却能无坚不摧。它能以渊深的胸怀虚己纳物, 和顺娴静得人人皆可亲近。可一旦怒发, 则横空肆掠, 一逞其雄, 雄威震天, 真是“看似寻常最奇崛”! 引得诗人们对它那样钟情, 争先恐后地用美丽的诗句去赞美它。作品分析作品分析17 老子在上善若水中不仅教给我们为人处世之道,而且明白无误的要求人类与天地为善,“居善地”

9、表现出强烈的环保意识。老子可以说是倡导环保的先驱。在历史的长河中,水不仅哺育着世间万物的繁衍生息,但也留下了太多刻骨铭心的回忆。随着现代文明的开启,人类对水的开发利用由无为走向有为,开始逐步认识水的规律,并使之为人类服务。从远古时期的大禹治水,到今天的三峡、小浪底水库的修建、南水北调开工、“三条黄河建设”,都是人类有序利用水资源的象征。作品分析作品分析18 1、我们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会经常发现“君子”这个词,“君子”是孔子赞美的品德高尚、追求完善人格的人。而在老子中则经常提及“圣人”,何谓“圣人”呢? 道家的“圣人”指的是悟“道”者,以“道”作为立身处世原则的人,也有的人认为“圣人”指的是统治者。问题探究问题探究19 2、这一章可以给统治者哪些借鉴意义呢? 治国应顺其自然,实行“无为而治”。 3、虽然我们并非圣人,但我们同样可以从经典中获取适合我们的精神给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