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7.开国大典一课一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_第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7.开国大典一课一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_第2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7.开国大典一课一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_第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7.开国大典一课一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_第4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7.开国大典一课一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部编版六语上标准化试题 +课文片段(含答案)7.开国大典(标准化试题内容与本课所编知识点梳理同步)一、标准化试题:(提醒:第15题,根据拼音或积累,在相应位置书写相关内容。)1 .读拼音写词语:hu 1 j 1b co fa q izh i j i cn yu el eng d eng()()()()()2 - ,死而后已。3 .课文记叙了 年 月 日,在 举行 的盛况。4、课文是按 和 的 顺序叙述的。主要写了群众进场、等场面。表达了 O5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是()A.微(xie)商 仲(gu)计 B.华(q 1 n)着 直分(ben)C.旗帜(zhi ) ®

2、; (n 1 )荣琛(zhe n) D.煤(beo)发 率(SUd)领6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B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 直力会场。C . 3 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峭仰这鲜红的国旗。D.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 出励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7 、 “举世闻名”的“举”,与()中带点的字意思相同。A. 举行典礼B. 选举干部C.举起灯笼D.举国欢腾8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三十万人的眼睛一齐投向主席台。B、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跟钢铁巨人一样。G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和报纸抛上天去。D

3、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9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8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C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 的波浪。D.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9 .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B.毛泽东不是伟大的文字家,而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C.只要平时从严从难地刻苦训练,就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D.只要我们是中国人,就爱自己的祖国。10 .下列诗句中

4、,与爱国无关的一项是()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泊。R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G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1 .对本文的写作特色,说法正确的是()A本文按时间顺序和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线索非常清楚。R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G点面结合描写场面。D以上说法都正确。二、课文片段阅读理解:片段一: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成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 5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立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 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坚 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 瞻)下,

5、8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 左右两边的石栏,8面红旗迎风招展。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6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q i n q i n g)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 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 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b ©心在)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 四五十里路赶来的。至虹正生“天安门广场上一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法,.红旗 翻动,像海上的波浪。1、用选择正确的字或注音。2、文中画“-”的句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0 3、细读第

6、自然段,并作如下标注。 4、用“二画出第自然段的中心句。这段文字,在写法上采用了 的结构方式,重点写了 和。 “直奔”用词准确,反映出人 们。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片段记叙大典开始前会场的情况,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人 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入场的场面。写出了典礼的盛大和隆重, 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B、大典开始前会场的情况,写出了典礼的盛大和隆重,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G第二自然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会场的设置和布局。D以上都正确。片段二: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3 0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 这雄伟

7、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中国人民的心一 齐欢跃起来。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3 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 檐)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 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 4门大炮齐发,一共2 8响。起初是全 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z i z h i )飘(佛 拂)的声音,到 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任检阅司令员, 聂(ni n 1 e)荣臻将军任阅兵总指挥。朱总司

8、令和聂将军同乘汽车,先检阅部队,然 后朱总司令回到主席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命令。 受检阅的部队由聂将军率领,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 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 一色红马,“白马连” 一色白马,5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等

9、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 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拍手,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 动。1 .用选择正确的字或注音。2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A.找近义词:欢腾()观看()B.找反义词:喧哗()开始()3 .第自然段所用修辞手法是 ,这样写的好处是 .第自然段画"修辞手法是 ,这样写的好处是.第自然段所用修辞手法是

10、 ,这样写的好处是 .4 .细读第自然段并作如下标注5、下列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R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G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DX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8面红旗迎风招展。6、写三个表现节日人多、热闹的成语:7、读读描写阅兵式部分,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8、谈一谈你阅读本文后的感悟:【答案】一、标准化试题1、汇集爆发旗帜检阅隆冬2、1 9 4 9年1 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队伍游行 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3A 4

11、D 5D 6D 7A 8A 9D 10 D二、课文片段阅读理解:片段一:1 竖檐 ben q 1 n g2、比喻、夸张 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天安门广场人潮涌动、红旗翻动的场面, 表现出大典前热烈的气氛3、第二自然段描写了天安门城楼宫灯高挂,红旗招展的景象,突出红色色调,渲染出大 典热烈、喜庆气氛。4、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总分总工人队伍 郊区的农民 参加开国大典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5、D1 .檐 z h i 拂 n i 62 .欢跃瞻仰肃静完毕3、反复这段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开国大典热闹非凡的气氛和盛 大的场面。比喻把“战士们”比作“钢铁巨人”,生动形

12、象地展现了战士们的精神风貌,写出了人民军队的威武雄壮。反复这段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地表现了人们对人民子弟兵的无比热爱和信赖的思想感情。4、群众把嗓子喊哑、手掌拍麻与还不能表达尽内心的情感构成反差,突出了群众热消、 自豪、喜悦的情感,也渲染了阅兵式堆壮激昂的氛围。5、 A6、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声鼎沸、观者如堵、人头攒动7、描写阅兵式的部分是一种典型的场面描写描写从阅兵的中心部队开始先根据排列顺序用概括性语言进行描写,接着,抓住重点,详细描写了战车师、骑兵师和空军描写以阅兵的观众的表现结束先写主席,再写群众这样描写,有点有面 , 有详有略,有主有次,全面地反映出整个阅兵的情况8、感悟无数革

13、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浴血奋战,才终于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少年,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受并努力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再富饶版权声明21世纪教育网 (以下简称“本网站”)系属深圳市二一教育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旗下网站,为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现依 据相关法律法规作出如下郑重声明:一、本网站上所有原创内容,由本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安排专项经费, 运营规划,组织名校名师创作完成,著作权归属本公司所有。二、经由网站用户上传至本网站的试卷、教案、课件、学案等内容,由本公 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其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网站不保证其内容 的有效性,凡因本作品引发的任何法律纠纷,均由上传用户承担法律责任,本网 站仅有义务协助司法机关了解事实情况。三、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含教育网站)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本公司许可, 不得使用本网站任何作品及作品的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复制、发行、表演、 广播、信息网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