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1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1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1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1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有人说中国的孩子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读书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论述会研究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的话题是什么,作者的观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点是怎样的?理清作者从几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个方面来谈问题的。整体感知整体感知丁肇中学习目标:1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2 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3. 3. 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丁肇中丁肇中(1936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美籍

2、华裔物理学家。19361936年年1 1月月2727日出生于日出生于美国。三个月后随父美国。三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母回到中国。19561956年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习,19601960年获得科学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硕士学位,19621962年获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士学位。丁肇中教授丁肇中教授故居(山东日照)预习课文 整体感知掌握字词肇(zho)zho)事事格物致知彷徨彷徨(p ng hu ng) 不知所措一帆风顺袖手旁观解释下列词语解释下列词语格物: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推究事物的道理致知:致知:求知,得到知识。求知,得到知识。正心正心 :端正

3、心思。端正心思。就是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就是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修身:修身:齐家:齐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调别人。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调别人。袖手旁观:袖手旁观: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推广延伸到全国各地,流传千秋万代。推广延伸到全国各地,流传千秋万代。请按照请按照“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分析问题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给全文划的结构给全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意思。分层次并归纳意思。第一部分(第一部分(l段):段):提出问题。提出问题。中国学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第二部分(第二部分(2

4、12段):段):分析问题。分析问题。指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论述出传统教育的弊病,论述“格物致知精格物致知精神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三部分:(第三部分:(13)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强调我们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一代提出希望。一、论点:一、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二、论证结构二、论证结构: :提出论题提出论题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首先,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端。首先,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端。(1)分析问题分析问题(2-12)然后,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然

5、后,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接着,指出当今的中国学生依然轻视实验接着,指出当今的中国学生依然轻视实验精神。精神。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得出结论得出结论(13)三、论证方法:三、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举例论证 . . 道理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引用论证研讨课文研讨课文一、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一、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二、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二、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三、三、“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在大学里早已提到,这种在大学里早已提到,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是否得到了大力传扬?为什精神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是否得到了大力传扬?为什么么? ?四、实验精神(四、实验精神(“格物致知格物

6、致知”精神)为什么很重精神)为什么很重要要? ?应该怎样进行实验?应该怎样进行实验?五、既然实验精神如此重要,当今的中五、既然实验精神如此重要,当今的中国学生是否很重视它了呢?为什么?国学生是否很重视它了呢?为什么?六、格物致知精神仅仅应用于自然科学研究吗?六、格物致知精神仅仅应用于自然科学研究吗?七、那么怎样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七、那么怎样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什么叫什么叫“格物格物”和和“致知致知”?课文中作了解释,请找出来。课文中作了解释,请找出来。?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格,探察、探究。格,探察、探究。物,物体、事物。物,物体、事物。致,达到、得到。致,达到

7、、得到。研讨课文研讨课文1 1、本文主要探讨什么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什么问题?探讨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探讨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的问题。自然科学的问题。2、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应有格物致知精神。3 3、“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出自哪里?出自哪里?“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出自四书出自四书大学: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4、作者说:作者说: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要的书是“四书四书”。“四书四书”是什么书?是什么书?朱熹抽取礼记中的朱

8、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大学中庸中庸两篇,和两篇,和论语论语孟子孟子编编在一起,称为在一起,称为“四书四书”。是儒家主要经。是儒家主要经典。典。5 5、大学里大学里“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的含义是什么?含义是什么?大学里大学里“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含义的含义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过通过实验实验得到知识。得到知识。7 7、讨论: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讨论: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格物和致知,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为什么呢?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知识,而是适应

9、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格物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达到诚意、正心、修身、知的目的是使人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治国、平天下。8 8、讨论: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讨论: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样么?知的目的一样么?不一样。丁教授讲的目的是不一样。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新知识。9 9、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举了王、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举了王阳明的例子。我们探讨一下:王阳明阳明的例子。我们探讨一下:王阳明“格格”竹子为什么失败?竹子为什么失败?这位先生面对竹子硬想了七天,而不这位先生面对竹子硬想了七天,而不动手实践,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

10、己,动手实践,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从内心领悟真理。从内心领悟真理。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讨自己。王阳明传习录在叙述王阳明传习录在叙述“格竹子格竹子”后说:后说:“方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方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1010、讨论第、讨论第4 4段举王阳明段举王阳明“格物格物”失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王阳明的王阳明的“格物格物”实是实是“格已格已”,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证明传统的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11、。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确。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确。1111、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提示了这一段大意的语句是:提示了这一段大意的语句是:? 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实验精神实验精神”与与“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是什么关是什么关系?系?? “实验精神实验精神”是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格物致知”。1212、实验精神(、实验精神(“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精神)精神)为什么很重要为什么很重要? ?应该怎样进行实验?应该怎样进行实验?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科学发展的历史告

12、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朗读:朗读:揭示本段论点的语句是:揭示本段论点的语句是:?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实验而得到。而得到。1313、怎样实验?、怎样实验?(1 1)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的过程;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的过程;(2 2)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积极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需要有积极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

13、1414、讨论:按照现代科学的方法,竹子应、讨论:按照现代科学的方法,竹子应当怎样当怎样“格格” ?作者主张:作者主张:?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得到知识的。1515、讨论:第、讨论:第8 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证明了什么?举研究竹子

14、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举研究竹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动手栽种、研究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程、科学的观察生长过程、科学的观察1616、既然实验精神如此重要,当今、既然实验精神如此重要,当今的中国学生是否很重视它了呢?为什么?的中国学生是否很重视它了呢?为什么?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实验,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不会做研究。功课成绩很好不会做研究。1717、作者认为中国学生、作者认为中国学生“面临着需要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了”。作者

15、认为造成这个状况的原因。作者认为造成这个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应怎么该?是什么?应怎么该?原因是:大家受王阳明思想的支原因是:大家受王阳明思想的支配,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配,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要改变这种状况,人们必须培养要改变这种状况,人们必须培养实验的精神,培养真正的格物致知的实验的精神,培养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精神。1818、讨论:第、讨论:第12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光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光“用功用功”埋头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举例读书

16、,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举例论证。论证。1919、1111、1212段告诉我们传统教育段告诉我们传统教育有什么弊端?有什么弊端?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20、格物致知精神仅仅应用于自然、格物致知精神仅仅应用于自然科学研究吗?科学研究吗?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都不可缺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都不可缺少。2121、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

17、真理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袖手旁观。本文结尾表达了什么希望?本文结尾表达了什么希望?作者的作者的“新的认新的认识和思考识和思考”的结的结果是什么?果是什么?? 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22、为什么要提倡、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精神?精神?第一,传统的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第一,传

18、统的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第二,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第二,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第三,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第三,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不可少的。2424、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在日常生活、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培养格物致知的精神?中应如何培养格物致知的精神?应克服只空想只动脑而不动手应克服只空想只动脑而不动手的学习习惯;克服想当然的毛病,的学习习惯;克服想当然的毛病,培养培

19、养“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的探究精神。(言之有理即可。)探究精神。(言之有理即可。)作者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实作者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的?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的?从科学发展的历史、实验的过程、从科学发展的历史、实验的过程、中国学生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践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践,偏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偏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的弱点的弱点这几个方面来论述说明的。这几个方面来论述说明的。学以致用学以致用? 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精的精神,关键是什么?神,关键是什么??是否有对事物客观的、有想

20、象力是否有对事物客观的、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积极的、主动的的、有计划的、积极的、主动的探索,即探索,即“努力探索努力探索”“”“勇于实勇于实践践”“”“大胆创新大胆创新”的精神。的精神。论证思路论证思路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课题即是论点)(课题即是论点)本文的结论是什么?本文的结论是什么?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一、论点:一、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二、论证结构二、论证结构:

21、:提出论题提出论题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首先,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端。首先,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端。(1)分析问题分析问题(2-12)然后,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然后,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接着,指出当今的中国学生依然轻视实验接着,指出当今的中国学生依然轻视实验精神。精神。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得出结论得出结论(13)三、论证方法:三、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举例论证 . . 道理论证道理论证为论证观点,作者举了哪些事例?为论证观点,作者举了哪些事例?这些事例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事例之间有什么关系??王阳明的事例王阳明的事例?一

22、种竹子的实验一种竹子的实验?作者本人的经历作者本人的经历?彼此联系,互相对比彼此联系,互相对比? 本文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本文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道理论证:道理论证:? 如:开篇对如:开篇对“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解释说明,给的解释说明,给读者一个明确的概念,从理论上阐述了读者一个明确的概念,从理论上阐述了“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含义。的含义。? 对实验精神的重要性的论述,从科学进展对实验精神的重要性的论述,从科学进展的历史角度,阐述精辟见解,从正面论述的历史角度,阐述精辟见解,从正面论述实验对于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使论证实验对于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使论证更具有

23、说服力。更具有说服力。举例论证举例论证所举例子所举例子阐述道理阐述道理作用作用论述角论述角度度明朝大理论家王明朝大理论家王 论证传统教育论证传统教育使论证更具体形使论证更具体形反面反面阳明阳明“格格“竹子竹子 不是真正的不是真正的象生动,更具说象生动,更具说的,头痛失败的,头痛失败“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服力。服力。使论证更具体形使论证更具体形实验的过程实验的过程通过实验了解竹通过实验了解竹正面正面象生动,更具说象生动,更具说有计划的探测。有计划的探测。子性质子性质服力。服力。中国学生功课成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面临研究绩好,面临研究工作束手无策工作束手无策中国学生偏中国学生偏向向而不而不愿动手愿动手使论证更具体形使论证更具体形象生动,更具说象生动,更具说服力。服力。反面反面拉近与听众的距拉近与听众的距作者在美国的学作者在美国的学 以埋头读书应对以埋头读书应对离,使论证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