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文学常识部分_第1页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文学常识部分_第2页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文学常识部分_第3页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文学常识部分_第4页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文学常识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文学常识部分第一单元:仁者爱人1.又呈吴郎: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原籍襄阳。天宝六年(747)应进士举,未第,客居长安杜陵附近之少陵,世称杜少陵。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四处游历,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2.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属国别体杂史著作。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有关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史实和谋臣策士的言行,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西汉学者刘向整理编订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分十二国策,共33卷。战国策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一个新时期,文学性非常突出

2、,文笔恣肆,语言流畅,刻画了许多形象鲜明的策士说客,善用寓言故事和新奇比喻说明抽象哲理。战国策对我国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3.兼爱: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时开始周游列国,先后到齐、宋、滕、魏、鲁等国,游说诸侯,宣扬“仁政”“王道”,始终不受重用。晚年返回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孟子是论语之后儒家最重要的著作,汉文帝时列为博士科目。原来只是诸子百家的“子书

3、”,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后来宋太宗又翻刻了这十一经。到南宋孝宗时,朱熹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书。明清科举考试八股文,题目都来自四书。第二单元:和而不同1.史伯对桓公问:一、国语成书与作者书名: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又名春秋外传记事年代:周穆王鲁悼公(约前1000前440)内容:共21卷,涉及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以记载言论为主,也有记事成分。作者:司马迁报任安书:“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实际作者不详。2.容忍与自由:1938年任驻美大使。1942年卸任,居纽约从事学术,先

4、後任教於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加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1946年回国任北大校长,1957年赴台主持中央研究院,任院長職,1962年逝世於南港任所,享年七十一歲.蒋介石对其评价:“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代表。”新文化运动:新青年杂志著有尝试集、蝴蝶、半部书博士:白话文学史、中国哲学史大纲思辨录、九十年代反思录名言:为学不作媚时语反思多因切肤痛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在宗教自由史上,在思想自由史上,在政治自由史上,我们都可以看见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第三单元:胸怀天下儒家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北征:全诗五大段,按照“北征”即从朝廷所在的凤翔到杜甫家小所

5、在的鄜州的历程,依次叙述了蒙恩放归探亲、辞别朝廷登程时的忧虑情怀;归途所见景象和引起的感慨;到家后与妻子儿女团聚的悲喜交集情景;在家中关切国家形势和提出如何借用回纥兵力的建议;最后回顾了朝廷在安禄山叛乱后的可喜变化和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信心、对肃宗中兴的期望。它象上表奏章一样,写明年月日,谨称“臣甫”,恪守臣节,忠悃陈情,先说离职的的不安,次叙征途的观感,再述家室的情形,更论国策的得失,而归结到歌功颂德。这一结构合乎礼数,尽其谏职,顺理成章,而见美刺。“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杜甫的杰作北征中有一段描写小儿女娇痴情状的文字,就明显受到

6、娇女诗的启发。贺新郎:辛弃疾(1140.5.181207.10.3)享年67岁,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一起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

7、风格也有各种变化。虽说他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心应手。二十世纪西方文化文学:意识流小说: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作者通过故事套故事,故事与故事交叉重叠的方法,描写了众多的人物事件,展示了一幅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法国上流社会的生活图景。印象派绘画:梵高向日葵后印象主义:高更带光环的自画像、高更: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什么?;塞尚:自画像立体主义绘画:毕加索亚维侬的少女、手拿烟斗的男孩、朵拉超现实主义:达利记忆的永恒心理学:弗洛伊德哲学:尼采数学: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几何学中的哥白尼、黎曼几何物理学:量子力学、相对论第四单元:浩然正气报任安书:司马迁(前14

8、5前87年?),字子长,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人。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

9、183;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任安,字少卿,荥阳人。曾任益州刺史、北军使者护军。史记卷一百四田叔传后附有褚先生所补的任安传报任安书赏析一、气氛的悲壮融合之美所谓“悲”指的是文章充满了悲剧气氛,即“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所谓的“壮”则是主体足以征服可怕之物所引起的痛苦的至大至刚的力量。悲剧都是冲突的产物,是正反两种社会力量冲突的产物。悲剧的升华是悲,是美的殒灭之悲;但悲剧的净化是美,是排除了悲观和痛感的美。报任安书通篇倾诉人生处境屈辱孤寂的悲情,而又处处闪烁着作者人格力量的光辉。朝廷正义感的失落,官场的世态炎凉,忠心的不被知遇,处境的卑微低下,身心的奇耻

10、大辱等无不是司马迁悲惨生活的控诉。但是,我们又能时时感受到他那刚正、倔强、抗争的人格力量,并且在豁达的生死观和生命追求的实践中得到了理性的升华,在“舒其愤”的激情中闪烁出理性力量的光辉,使情感和理智得到了统一。“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本段中写的八件事,用孟子的话说是“殷忧启圣”,用现代的话说是“逆境成才”,激人奋发,催人向上,八个排比句成了千古流传的名句。P91第三段二、结构的曲直整饬之美金圣叹在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八中评曰“学其疏畅,再学其郁勃;学其迂回,再学其直注;学其阔略,再学其细琐;学其径遂,再学其重复。一篇文字,凡作十番学之,恐未能尽也。”此评论对报任安书的行文结构作了

11、高度的评价。全文篇幅宏长,内容深刻广泛,涉及的事件杂多而曲折,但是作者仿佛思之所至,信笔写来,时缓时急,时曲时直,纲领时刻在胸,前后照应,结构完整而条理清晰。从整体上看,围绕“舒其愤”这个纲领一气倾泻,但每叙一事或每发一议,又往往是层次多而转接自然,以奔放之气势挟曲折之思路以行,文笔纡曲而气贯长虹。既具有节奏感,又富有力量感,体现了行文曲直与结构整饬的和谐之美。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体现了曲直与结构整饬的和谐之美。-P91第一段第6行情感的磅礴真切之美。作者长久郁积心中的悲愤,借此文喷礴而出,有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其气势壮阔,令人惊叹。“其感慨啸歌,大有燕赵烈士之风。忧愁幽思,则又直与离骚对

12、垒。文情至此极矣”。(吴楚材等古文观止卷五)作者或直抒胸臆,发悲解愤;或正言反说,曲笔点题;或叙述始终,明析本末。饱蘸悲愤激情之笔,披肝沥胆,发幽抒愤,体现了作者真挚坦诚的态度和真切激越的情感。“交游莫救视,左右亲近,不为一言”的炎凉;“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诉”的孤绝;“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的极度悲伤等等,无不使读者若见其人,若闻其哀,产生强烈的共鸣,获得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写自己遭受的屈辱,列举了“四不辱”和“六受辱”,先把“不辱”和“受辱”对比,更显“受辱”之可悲;又把“六受辱”以程度由浅入深依次排开,耻辱感逐次加强,最后点出自己

13、遭受的是“最下”之辱。这样写来,渲染出作者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悲惨处境和由此产生的巨大的精神苦痛,感人至深。P91第一段第三行。四、语言的刚柔相济之美措辞婉转而柔中见刚,全文从头至尾立足于坐罪受辱这一事实讲话,虽然骨子里毫无认罪反悔之意,而且历述本末反复鸣冤,但也未见直接“诬上”之辞,又不失纵横开阖,起伏跌宕之气势。作者是坦诚的,但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又是极其复杂的,他无意矫饰,但三言两语又无法说清,故一一地如实道来。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如泣如诉;时而旁征博引,时而欲言又止。曲折反复,一波三折,充分表现出笔力的雄健。骈句、散句自然错落,排句、叠句时有穿插,使本篇在散文形式上呈现出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夫

14、人情莫不贪生恶死”-P91第二段说明自己忍辱不死,是为了使自己的著述能够留传后世。司马迁从人之常情说到自己的孤苦伶仃,对家庭已经无所顾念,更不缺少“引决”的勇气。但司马迁将个人价值置于历史长河中来衡量,超脱于庸常的“死节”观念的束缚,忍辱苟活,是因为要实现自己的志愿,将倾注了自己毕生心血的“文采表于后世”。练习:标点翻译1.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15、?”2、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第五单元:冰雪肝胆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出身贫寒。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登进士第,历任长洲知县、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等。后屡遭贬谪。与撰修太祖实录,因直书史事,引起宰相的不满,又遭谗谤,再次被贬出京城,至黄州(今湖北黄冈),咸平四年冬改知蕲州

16、(今湖北蕲春)。咸平四年在蕲州卒,年四十八。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黄冈:即今湖北黄冈市,以县东有黄冈山得名,宋代是黄州州治所在地。椽:椽子,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圆木条。刳:削,剖。陶瓦:用泥土烧成的瓦。比屋皆然:家家房屋都是这样。比,全,满。以:因为,介词。工省:指建房用竹瓦比用陶瓦省工。先点竹瓦。略说用竹瓦代陶瓦的好处,为下文详写竹楼作铺垫。子城:城门外的套城,也叫“瓮城”“月城”。隅:角落。雉堞:城上的女墙,呈凹凸形。圮:毁坏,坍塌。蓁莽:长得很深的草木。蓁,丛生的树木。莽,长得很深的草。荒秽:荒芜污秽。月波楼:在黄冈城西北。王禹偁有月波楼咏怀诗,诗中云:“兹楼最轩豁,旷望西北陬(zu,角)

17、。”再点竹楼。远吞山光:远眺可以尽览山光。吞,包含,这里是“尽览”的意思。平挹江濑:平视可以将奔流的江水尽收眼底。挹,舀。濑,流经沙滩的水。江濑,指奔流的江水。挹江濑,就是可以看清江水的意思。幽阒:幽静。阒,寂静。辽夐:辽远。夐,远。具状:完全描述出来。具,完全地。状,描述。总写楼外所见山、川之景。宜:适宜。这以下六个“宜”字,都是说竹楼与什么相适宜。夏宜急雨,有瀑布声:是说夏天宜有急雨,人在竹楼中如闻瀑布声。虚畅:清虚和畅。诗韵:诗的韵味。清绝:极清。绝,极。丁丁:象声词。投壶:古代宴会上的一种游戏,宾主依次投矢于壶,中多者为胜,胜者斟酒,败者饮酒。竹楼之所助:竹楼所助成的。是说夏天之所以有

18、瀑布声等等,都是因竹楼造成的。六“宜”都在声音上,因有声之物遇竹相应,其音必佳。前二“宜”在天时,后四“宜”在人事。此段,写建造竹楼,略写楼外所见山川景色,详写楼内六宜乐趣。公退:办完公事回来。鹤氅:鸟羽制成的披风。晋人王恭披鹤氅出游,人称“此真神仙中人”,遂为高士、道流所披之衣。华阳巾:道士所戴头巾。神仙传:“韦节,京兆人,魏武(曹操)时为东宫侍读。后卜居华山,号华阳子,名其巾曰华阳巾。”周易:儒家经典,亦称易经,是我国古代一部具有哲学思想的占卜书。消遣:消除排遣。世虑:世俗杂念。自画超脱红尘的隐士形象。第:只。而已:罢了。其:我的,代词。茶烟:指茶炉的烟火。歇:止,这里是“熄”的意思。素月

19、:皓月。谪居:贬谪生活。谪,古代官吏因罪降级并调往边远地方称“谪”。胜概:美丽的景色,佳境。胜,优美的。概,景象。自述享受大自然美景的隐士生活。此段,叙写作者在竹楼中享受到的隐士生活。齐云,言其高与云齐。旧在江苏苏州子城上,唐曹恭王所建。唐白居易齐云楼晚望诗:“齐云楼北面,半日凭栏干。”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白乐天於西楼命宴,齐云楼晚望,皆有篇什。所谓池阁者,盖今之后楼也;西楼者,盖今之观风楼也;齐云楼者,盖今之飞云阁也。”落星,楼名。在南京市东北临江的落星山上。金陵地记:“吴嘉禾(三国吴孙权年号)元年(232),于桂林苑落星山起三重楼,名曰落星楼。”文选·左思吴都赋:“数军事乎桂

20、林之苑,飨戎旅乎落星之楼。”刘逵注:“吴有桂林苑、落星楼,楼在建邺东北十里。”前蜀韦庄春日诗:“落星楼上吹残角,偃月营中挂夕晖。”井幹,楼台名。在长安建章宫北,汉武帝时建。亦名“井干臺”。史记·孝武本纪:“乃立神明臺、井干楼,度五十餘丈,輦道相属焉。”司马贞索隐:“关中记宫北有井干臺,高五十丈,积木为楼。言筑累万木,转相交架,如井干。”亦省称“井干”。文选·班固西都赋:“攀井干而未半,目眴转而意迷。”李善注:“汉书曰:武帝作井干楼,高五十丈,輦道相属焉。”唐陶举花萼楼赋:“秦皇祈年之观,汉武井干之楼,在纵骄而彼得,岂兴奇而我儔。”丽谯:壮丽的高楼。庄子·徐无鬼:“

21、君亦必无盛鹤列于丽谯之间。”晋郭象注:“丽谯,高楼也。”初学记引释名:“魏有丽谯。”魏武帝曾建一楼,名丽谯。唐颜师古注汉书·陈胜传:“楼一名谯,故谓美丽之楼为丽谯。”妓女:歌舞女艺人。骚人:泛指失意的文人。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并举。借四楼之高华,衬竹楼之雅致。此段,用名楼比竹楼,表明不慕高华、鄙夷声色的高尚情怀。稔:谷熟。谷一年一熟,故一稔即一年。重覆之:指在原来竹瓦上再盖一层竹瓦。借竹工所说竹瓦易朽引出以下议论。以:在,介词。至道乙未岁:即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出:贬出,宋史·王禹偁传:至道元年,“孝章皇后崩,禹偁与客言,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坐谤讪(定谤讪罪),

22、罢为工部郎中,知滁州。”滁上:指滁州,今安徽滁县。丙申:至道二年(996)。广陵:今扬州市。丁酉:至道三年(997)。这一年宋太宗去世,“真宗即位,迁秩刑部。会诏求直言,禹偁上疏言五事,疏奏,召还,复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令)。”(宋史·王禹偁传)西掖:指中书省。这次是王禹偁第三次到中书省作官,所以说“又入西掖”。戊戌岁:宋真宗咸平元年(998)。除日: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有齐安之命:宋史·王禹偁传:“咸平初,(王禹偁)预修太祖实录,直书其事,出知黄州。”齐安,即黄州。己亥:咸平二年(999)。幸:希望。同志:志趣相同。嗣:继承(我爱竹楼之志)。葺:修整。庶:但愿,副词。把

23、修葺竹楼的任务,寄希望于后来的“同志”,表明对竹楼的眷恋深情。念奴娇:张孝祥(1132-1169)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绍兴二十四年甲戌(公元1154年)进士第一名(状元)。因廷试第一,居秦桧孙秦埙之上,登第后即上书为岳飞叫屈,秦桧指使党羽诬告张孝祥谋反,将其父子投入监狱,秦桧死后获释。历任校书郎兼国史实录院校勘、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都督府参赞军事、抚州知州、建康留守等职。其词风格豪迈。在建康留守任上所作六州歌头,表现出要求恢复国家统一的激情,对南宋政权的苟且偷安予以强烈谴责,力主抗金的大臣张浚为之感动罢席。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于湖词声

24、律宏迈,音节振拔,气雄而调雅,意缓而语峭”,概括了张孝祥词的基本特点。金缕曲:纳兰性德(1655-1685年):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常随康熙巡幸。与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等汉族名士交游。一生著作颇丰:通志堂集二十卷、侧帽词、饮水词、渌水亭杂识四卷,词林正略;辑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笔力惊人。纳兰性德以词闻名,现存349首,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

25、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词传至国外,朝鲜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他的词清新婉丽,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在他生前刻本出版后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在他身后,纳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家词话和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王国维赞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已。”金缕曲梁汾:顾贞观(16371714年),字华峰,号梁汾。江苏无锡人,纳兰性德

26、的朋友。清康熙五年(1666年)顺天举人。著有积书岩集及弹指词。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与纳兰性德相识,从此交契,直至纳兰性德病殁。缁尘:黑色的尘土。比喻名利场的污染。纪念弗雷:施蛰存(1905年12月3日2003年11月19日)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1929年施蛰存在中国第一次运用心理分析创作小说将军的头而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之一。1930年代他主编的现代杂志,引进现代主义思潮,推崇现代意识的文学创作,在当时影响广泛。三十年代曾与鲁迅论战,被骂为“洋场恶少”、“趴儿狗”等。唐诗百话、文艺百话、北山谈艺录施蛰存终身不言政治,甚至很少公开谈论道德。但在

27、纪念傅雷一文中,他却意外地吐露出抗争的心迹。他盛赞扬傅雷反抗暴政的刚直性格,声言自杀就是对其刚直品德的自我塑造。施蛰存在结尾写道:“只愿他的刚劲,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这不仅是对傅雷的评价,也是追思者自身的信念。施蛰存的外柔内刚的卓越品格,在对故人的追思中不慎泄露,犹如一道犀利的闪电,照亮了光线昏暗的文坛。(朱大可语)傅雷(1908.4.71966.9.3),字怒安,号怒庵,上海市南汇县(现南汇区)人,翻译家,文艺评论家。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他的全部译作,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集,从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现

28、已出齐。在1966年的一个孟秋之夜。9月2日的夜晚,58岁的翻译大师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殴打、凌辱,从坐在自己的躺椅上吞服了巨量毒药,辗转而亡。两小时后,他的夫人朱梅馥从一块浦东土布做成的被单上撕下两条长结,打圈,系在铁窗横框上,尾随夫君而去。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与傅聪谈音乐、傅雷家书、傅译传记五种、罗曼罗兰传、托尔斯泰传、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夏洛外传第六单元:洞明世事枕中记:中国古代说小说,晚熟于诗歌、散文,略早于戏曲。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小说一向受到封建正经统文人的鄙视。先奏两汉是中国小说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等,都孕育着小说艺术的因素,为小说文体的形成准备

29、了条件。神话: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神话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和有一定个性的人物形象,这正是萌芽时期的小说艺术要素。寓言故事是一种短小精悍而又富于讽刺力量的文学样式,其特点是通过假托的故事,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先秦寓言,它敢于干预生活,有助于中国古代小说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它的讽刺艺术,直接为后世小说继承和借鉴。后世的讽刺小说的小说中的讽刺艺术,无不受到寓言的积极影响;它是最早的叙事文学之一,又开创了自觉地虚构故事的先河,在叙事、写人、拟人、状物、夸张等多方面的艺术经验,为小说家所汲取。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它改变了以往以编年体或国别体记叙史事的传统,以人物为中心,通过人物的历史性的

30、活动来说明历史。就对小说的影响而论,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外,还在于曲折细致地描写妙趣横生的故事场面,惟妙惟肖地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故事生动、人物逼真,富于戏剧性和小说意味,不仅为后来的小说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更重要的是为小说文体的形成直接提供了编写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经验。六朝小说主要是以刘义庆世说新语为代表的志人小说和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的志人小说两大类别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到唐代,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鲁迅先生说:“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婉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中国小说史略)唐人小说之称为“传奇”

31、,始自晚唐裴铏的传奇一书,宋以后人们就一概称为唐传奇了。蒋防霍小玉传、元稹莺莺传、李朝威柳毅传、白行简李娃传枕中记枕中记和沈既济另一篇唐代传奇任氏传是中唐传奇中创作年代较早的名篇,标志唐传奇创作进入全盛时期,对后世文学颇有影响。元曲: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

32、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

33、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散曲从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散曲的曲牌也有各式各样的名称,如叼叨令、刮地风、喜春来、山坡羊、红绣鞋之类,这些名称多很俚俗,这也说明散曲比词更接近民歌。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王小军、白朴等人的成就最高,比如关汉卿的杂剧写态摹世,曲尽其妙,风格多变,小令活泼深切,晶莹婉丽,套数豪辣灏烂,痛快淋漓。马致远创作题材宽广

34、,意境高远,形象鲜明,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被誉为元散曲中的第一大家“曲状元”和“秋思之祖”。中期:从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顺帝后至元年间。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诗坛的主要体裁。重要作家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末期: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此时的散曲作家以弄曲为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词藻,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元曲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梧桐雨白朴、汉宫秋马致远、赵氏孤儿纪君祥元曲四大爱情剧:拜月亭关汉卿、西厢记王实甫、墙头马上白朴、倩女离魂郑光祖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报刘一丈书本文是作者给一位姓刘

35、(名玠,字国珍,号穉石)的长辈写的一封回信。刘一丈是宗臣之父宗周的至交,因其排行第一,故称一丈。丈,尊称,犹称“老伯”。刘玠博学多才却屡试不第,遂绝意仕进,以布衣而殁。复信寓犀利于描绘之中,极为生动地讽刺了当时上层社会的污浊与丑恶。本文对进谒者、相府门人、宰相严嵩等人的描写,即可谓穷形尽相了。一写门人的有恃无恐,对进谒之人极尽刁难。只有“袖金以私之”,方予以通禀,否则,“故不入”(故意为难不让你进门);若进谒者再来,不仅“怒”而且斥,并再得赠金。即使宰相接见了,也须“揖门者”(向门人行礼),可见相府的门人,实则是狗仗人势之徒,由此也可窥见到相府之门风。二写相公之骄狂,贪污受贿,滥施淫威。进谒之

36、人难得一见。虽站立一日,也可弃之不顾。见,则南面而视,以逞其威。欲得“寿金”,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固不受”,虚伪之状可掬。三写进谒者寡廉鲜耻,为谋官、保官,得一两句赞词,而甘受欺辱。或“日夕策马”,“或甘言媚词,作妇人状”,或“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也不离去;或“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而不敢不去;或“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或“惊走匍匐阶下”;或“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内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这里有情节起伏波折,有细节的精彩描写,也有漫画式的简笔勾勒。如此

37、这般,多种手法配合运用,就将进谒者大俗、大媚的奴才之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了。断魂枪老舍自传:断魂枪本是我所要写的“二拳师”中的一小块。“二拳师”是个假如能写出来武侠小说。我久想写它,可是谁知道写出来是什么样呢?写出来才算数。创作是不敢预约的。在断魂枪里,我表现了三个人、一件事。这三个人与这一桩事是我由一大堆材料中选出来的,他们的一切都在我心中想过了许多回,所以他们都能立得住。那件事是我所要在长篇中表现的许多事实之一,所以它很利落。拿这么一件小小的事,联系上三个人,所以全篇是从从容容的,不多不少正合适。吃饭选自写在人生边上一书,本文当写于1939年之前第一自然段核心命题是“名义上最重要的东西,其实

38、往往是附属品”。第二段核心命题是两个。一是“人类所有的创造活动,不仅表示大脑的充实,而且证明肠胃的空虚”;二是社会由两种人(穷人与富人)组成,他们有不同的人生观。第三段核心命题是“和谐”,即“完美的人格”,一以贯之的吾道,统治尽善的国家,不仅要和谐得像音乐,也该把烹饪的调和悬为理想。第四段指出“吃饭”还有许多社交的功用。全文神侃吃饭,在闲聊中将政治家的主张、婚姻择偶的动机、人际交往的准则、风流雅士的宴集尽情揶揄了一番。本文在艺术上最主要的特色是巧设新鲜的比喻和广征博引,侃侃而谈,让读者感受到知识和智慧的魅力文章主要采用了类比论证方法。从吃饭说到结婚,说到艺术,说到政治,都是通过相似性联想展开的

39、。其中,巧设陌生化的比喻是一个最显著的艺术特色。如1、“吃饭有时很像结婚”2、“一碗好菜仿佛一支乐曲”3、“整个人世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等比喻,具有出奇制胜的审美效果。本文的另一特点是广征博引,让读者感受到知识和智慧的乐趣。从柏拉图的理想国、拉伯雷的巨人世家到德国古诗人白洛柯斯的赞美诗,从尚书论语中庸到吕氏春秋,这些人类文化史上的经典文献经过钱先生之手变得生气淋漓。第七单元:以史为鉴国语: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

40、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邵公谏厉王弥谤:第一段写弭谤的由来。厉王所以要“弭”谤,是由于“国人谤王”;而“谤”的由来则缘于“厉王虐”,可见乱由上作,社会真正动乱的原因仍出于高高在上的专制君主。这一段写厉王共四层,只用了四个字,暴君的面目就勾画得一清二楚了。一是“虐”,二是“怒”,三是“杀”,四是“喜”。作为矛盾对立面的“国人”,作者着墨更少。开始是“谤”,不过是口头上的不满而已;而在厉王的淫威之下,人们最后只能用“道路以目”来表达内心的愤怒和悲怨。余诚古文释义:首句只一“虐”字揭出所以谤之根,次句点出“谤”字。“召公告王曰”先作一小波,“王怒”二字正写“虐”字意,“得卫巫”

41、三字便含喜意,“莫敢言”正是厉王所喜,“道路以目”四字已伏后“流王于彘”之根。第二段的一、三两节先后用了两个比喻,这是借助于形象思维加强说服力。金圣叹在他选批的才子古文中说:“前说民谤不可防,则比之以川;后说民谤必宜敬听,则比之以山川原隰。”前一层以“川”喻“民之口”,是从消极方面打比方;后一层以“土有山川”和有“原隰衍沃”来比喻“口之宣言”,是从积极方面进行比喻。第二节是正面陈述,用以结上一喻,启下一喻,最见出说理文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的特点。“故天子听政”句以“故”领起,是承上启下;接着用了个“使”字,然后罗列若干结构相同的并列句,至“耆艾修之”,用一“之”字截住。再用“而后”“是以”两个转折连词把道理讲完,显得很周密完整。最后一节是结论,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