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上册每课一练课堂同步试题全册_第1页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上册每课一练课堂同步试题全册_第2页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上册每课一练课堂同步试题全册_第3页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上册每课一练课堂同步试题全册_第4页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上册每课一练课堂同步试题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春学案一、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掌握作者的相关资料,积累本文的生字词。2、 揣摩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二)过程与方法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提炼信息。2、 赏析语言的同时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写景的方法。3、 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习重点1、 揣摩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2、 赏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写景的方法。学习难点结合课文实例理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总结写景的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第一课时二、 课前自主预习1、 将你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写在下面。2、 请将本课的生字词写在下面(需特别

2、注意的字请特别标记),注意拓展多音字和形似字。三、整体感知有感情地自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自主完成):1、 作者是按照“盼春绘春颂春”的顺序来安排文章结构的,请你根据这一结构,划分文章的层次。第一层:( )盼春 。第二层:( )绘春 。 第三层:( )颂春 。2、在“绘春”时,文中都写了哪些春景,并用“*图”去概括。四、精读赏析以下内容小组之内合作讨论交流,整理出答案,选出代表准备展示。1、春草图问题:(1)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草(结合具体词句),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具体词句修辞手法写作手法ABCD(2)除了写这些,还写了在草地上玩耍的人们,为什么要写呢?2、春花图(1

3、)写了哪些地方的花?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观察的?(2)结合相关句子说一说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来体现春花的哪些特点?特点具体词句修辞手法写作手法(3)是什么引来了蜜蜂、蝴蝶?“闹”、“飞”有什么作用?(把“闹”改成“叫”好吗?)五、作业设计我们今天学了如何写春天的草和花,作者用了许多修辞的手法,现在已经是秋天了,秋天果实最多,你们试着来写写秋天的果实,要求用上两到三种的修辞手法;字数不少于50个字。第二课时以下内容小组之内合作讨论交流,整理出答案,选出代表准备展示。一、精读赏析1、春风图(1)提炼关键词,概括出春风的特点。说说分别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特点具体词句修辞手法(2)作者是怎样把无

4、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2、春雨图问题:春雨有什么特点?作者从哪几方面写?3、迎春图问题:前几幅主要写春天的自然美,这一幅由景及人,人们都在做什么?表现了人们怎样的精神状态? 二、方法总结请你概括出从本文中学习到的写景的方法。三、精读前后两部分。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1)“颂春”中作者用了三个比喻,各写出了春的什么特点?四、拓展延伸你能说出哪些描绘春天的古诗词名句(标明作者和出处)。五、作业根据本课所学习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写一个你最喜欢的季节的片段。济南的冬天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

5、清作者思路。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习重、难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揣摩词语,品味优美的语言。第一课时三、 课前自主预习3、 将你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写在下面。4、 请将本课的生字词写在下面(需特别注意的字请特别标记),注意拓展多音字和形似字。二、整体感知。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1)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2)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 明确课

6、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三、精读赏析。1、自由朗读,思考问题:a济南冬天的气候有什么特点?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小组讨论将答案填好,选出代表准备明确,其他小组补充) 2、研读第25小节:默读课文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四、布置作业。掌握字词及文学常识。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巩固词语及文学常识。二、质疑问难,合

7、作探究。1、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问题 a第3小节和第5小节作者写景的顺序分别怎样安排的? b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写在下面,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除此之外,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小组之内讨论、交流,派小组代表明确三、体验反思。 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写景方法)四、拓展延伸。将你知道的写雪的古诗词名句写在下面并标明作者和出处。五、布置作业。写作练习:借鉴课文的写法,用你的笔描绘一副“校园秋景图

8、”。雨的四季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2、体会作者笔下雨的四季不同的特点。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4、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激发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学习重点:朗读,欣赏本文优美生动的语言特点。学习难点:语言欣赏和写作手法的学习。一、导语:你是否曾经漫步在雨中,用心倾听雨的诉说?四季轮回,你是否能读懂春雨的温柔、夏雨的热烈、秋雨的端庄、冬雨的平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去倾听这四季的天籁。二、拜访作者刘湛秋,男,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著有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等。

9、 三、字词积累1、给下面加粗字注音花苞( ) 绿茵茵( ) 粗犷( ) 斗笠( ) 睫毛( )高邈( ) 静谧( ) 莅临( ) 咄咄逼人( )2、读一读文下注释中的这几个词的意思静谧 高邈 莅临 咄咄逼人:二、整体感知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后,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全文采用(  )  (   ) (  )的写作结构,以(    )为线索,25自然段依次描写了(  )(  )(   )(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最能表达这种情感的句子是什么?三、合作探究1.

10、 在作者的眼中,雨“永远是美的”,这种美在四季又各有不同。请你概括课文中描写的雨在四季各有怎样的美。2.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可以从修辞、感官、情感等角度来谈)例如:“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雨水”比作“少女的眼泪”,渲染出春雨的无比娇媚,形象的写出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怜惜之情。3.分析课文首段与最后两段在结构上的特点及其对表达中心的作用。四、归纳总结  刘湛秋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他的文字自然、亲切、优美,一事一物、一草一木、一色一声,他都能轻松道来,吸引着你跟着他的行文一走到底。五、拓展深化人生境遇不同,

11、听雨的感受也会不同,雨使你想到了什么?六、作业运用本课所学到的写景方法,以“_ 的四季”(如草、花、风等)为题,完成字左右的习作片段 。古代诗歌四首【学习目标】1.朗读诗歌,理解诗歌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2.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背诵诗歌。 【学习重难点】1.朗读诗歌,理解诗歌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2.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建议学时】 四课时【学习流程】一 课前预习 1、尝试朗读诗歌三遍 2、读准字音并在书中标注读音 (1)碣( )石 (2)澹( )澹 (3)竦( )峙( ) (4)萧瑟( ) (5)白沙堤( ) 二 诵读 1、自读两遍课文 2

12、、请几名同学朗读3、听老师范读4、全班齐读三 学习观沧海 1、曹操,字 , 末年的 家、 家和 。他的诗以 而闻名。曹操和他的两个儿子 、 并称为“三曹”。2、全诗是围绕哪个字来展开描写的? 3、这首诗哪些诗句是实写的?哪些诗句是虚写(想像)的? 4、画出这首诗的主旨句,并说说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四 学习次北固山下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请你说说两个加点词的妙处。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仅仅是写景吗?它还有什么深层含义?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 学习钱塘湖春行1、白居易,字 晚年自称 , 代诗人。2、勾画出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并说说诗人所

13、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3、哪句诗最能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一句中,“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六 学习天净沙·秋思 1这首曲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一幅图画? 2、景物描写有乐景与哀景之分,这首曲中哪些是乐景描写?哪些是哀景描写?二者结合起来写有什么作用? 3、请找出这首曲的主旨句,说说它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七 巩固练习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2、完成“三新”课堂练习37题。【中考链接】一 、(2010年四川省成都市, B(一),4分)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

14、2题。春 雪 韩 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分)答: 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3分)答: 二 、2010年·贵州省遵义市,(6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颈联中的哪两个字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3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三 、(2010年浙江省杭州市 5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

15、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1)一、二两句写出了“海棠树”怎样的特点?(2分) (2)“借花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做赏析。(3分) 秋天的怀念 学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瘫痪、暴怒”等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了解史铁生的相关资料过程与方法1、学习课文运用景物描写衬托人物情感的方法。2、反复朗读中,感悟母子深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教学重难点】1.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2.学习课文运用景物描写衬托人物情感的方法。二、知识点拨 启迪心智基础知识,学习积累(检测预习)

16、1、字词注音:瘫痪 ( ) 侍( )弄 整宿( ) 憔悴( ) 仿膳( ) 豌( )豆 诀( )别 烂漫( ) 翻来覆去( ) 焦躁( ) 憎( )恨 絮( )絮叨( )叨2、词语解释 憔悴: 诀别: 烂漫:喜出望外:絮絮叨叨:3、作者介绍史铁生(1951-2010),北京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58年入北京市东城区王大人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部。而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 因脑溢血故于2010年12月31日。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散文集我与地坛、

17、病隙碎笔等,其中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最优秀的散文之一。2002年,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阅读文章后概括主要内容。2、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脾气的人?3、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我的暴躁?三、学海导航,合作探究1、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2、题目的内涵四、精读品析课文1、不足千字的质朴叙述,为何有如此大的感染力?2、文章感人的原因五、课时反馈,分享成功(达标检测)(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读拼音,写词语。zá(    )碎  shì( 

18、;    )弄 焦zào(     )   仿shàn(     ) tnhuàn( ) qiáocuì( ) jué( )别 沉jì( )2、将成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憔悴: 诀别: 烂漫:。喜出望外:絮絮叨叨:3、阅读全文,回答问题。(1)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2)文中第1段“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什么? (3)文中有几处

19、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4)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第1段“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和第2段“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两句中“扑”和“挡”为什么用得好。3、 拓展延伸,展现能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窗前的母亲肖复兴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添麻烦。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乎着做家务,手脚不拾闲儿;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大部分时间,她就呆在窗前。那时,母亲的房间,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

20、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阳光总是那样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烤,让身子有暖烘烘的感觉。有时候,不知不觉她就依在被子上睡着了。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窗外。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的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切割着那片湛蓝湛蓝的天空,遮挡了远处的视线。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的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见母亲的身影。窗子开

21、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等我们爬上楼梯,还没掏出门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那时候,我们出门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温暖的脸庞。有时我们晚上很晚才回家,楼下已经黑乎乎一片了,窗前的母亲也能看见我们。其实,母亲早就老眼昏花,不过是凭感觉而已,可她的感觉从来都十拿九稳,她总是那样及时地出现在家门的后面,替我们早早地打开门。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她会告诉我们:今天马路上开过来的汽车比往常多了几辆;今天对面的路边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咱们这边的马路边栽了小树苗;今天她的小孙子放学和同学一前一后

22、追赶着,像一阵风似的;今天还有几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台上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她有枣一棍子、没枣一棒子地讲得津津有味。母亲不爱看电视,总说她看不懂那玩意儿,但她看得懂窗前这一切,这一切都像是放电影似的,演着重复的和不重复的琐琐碎碎的故事,沟通着她和外界的联系,也沟通着她和我们的联系。有时候,望着窗前的一切,她会生出一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联想,大多是些陈年往事,不是过去住平房时的陈芝麻烂谷子,就是沉淀在农村老家时她年轻的回忆。听母亲讲述那些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事情,让我感到岁月的流逝、人生的沧桑就是这样在她的眼睛里和窗前闪现着。有时候,我偶尔会想,要是把母亲的这些都写下来,那才是真正的意识流呢。

23、母亲在这座新楼里一共住了五年。母亲去世以后,好长一段时间,我出门总是忘记带钥匙。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我也总是习惯地望望楼上的那扇窗,可那空荡荡的窗像是没有画幅的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瘪嘴。这时,我才明白那五年里窗前母亲的身影对我们是多么的珍贵而温馨,才明白窗前有母亲的回忆,也有我们的回忆。 当然,更明白了:只要母亲在,家里的窗前就会有母亲的身影。那是每个家庭里无声却最动人的一幅画。1、阅读文章,填写下面的表格。母亲在窗前看什么原因 排遣寂寞 享受阳光 看“新闻”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第段中的两个“才明白”分别指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结合文章内容,请你对文章结尾句“那是每

24、个家庭里无声却最动人的一幅画”作简要赏析。(150字以内)四、评价反思,合作提高古代诗歌四首01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jié(碣)石 澹澹(dàn) sng zhì(竦 峙)萧瑟(xio sè) 枯téng(藤) 天yá(涯)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A我寄愁心/与明月B江春/入旧年C杨花落尽/子规啼 D断肠/人在天涯(解析:D项断肠人/在天涯。)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1)东临碣石(登上、到达) (2)水何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3)山岛竦峙(耸立) (4)海日生残夜(升起)(5)乡书

25、何处达(信) (6)断肠人在天涯(形容悲伤到极点)4文学常识填空。(1)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朝代)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其诗歌大多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代表作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歌多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3)王昌龄,字少伯,唐代(朝代)诗人。唐代著名边塞(诗派)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等。(4)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朝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5默写。(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

26、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最能反映诗人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次北固山下中道出新旧更替的哲理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4)天净沙·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D)A观沧海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关怀、寄以慰藉的名作。C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给

27、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D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题目,“秋思”是曲牌名。(解析:D项“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7为培养同学们对诗歌的兴趣,感知诗歌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其中吧。(1)在这次综合性实践学习中,你准备建议开展哪些活动?(至少举出三个)示例:诗歌朗诵、手抄报、作文比赛、知识问答比赛等。(2)搜集、整理诗歌:同学们在整理搜集到的诗歌时,需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请你仿照示例,再设想两个分类的标准。示例: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童谣按内容分:叙事诗

28、、抒情诗、边塞诗、田园诗按朝代分:唐诗、宋词、元曲(3)在你的建议下,班级决定举行“诗歌朗诵会”,请简要介绍一下朗诵会的程序。示例:让报名的同学们上台朗诵;让老师和同学评评谁朗诵得最好;总结诗歌朗诵技巧;颁奖;结束。02课内精读(一)阅读曹操的观沧海,完成下面的题目。8诗眼是诗歌中最具表现力的关键词句。请找出本诗的诗眼,并说明理由。本诗的诗眼是“观”。“观”是全诗的线索,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作用?借景抒情。诗人借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

29、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二)阅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面的题目。10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说说作者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这两个意象作为诗的开头。示例:写已落尽的“杨花”点明了时令暮春,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11请对本诗的后两句作简要赏析。示例:这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在诗人笔下,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

30、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三)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的题目。12人们常说“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你说说妙在哪里。示例:“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诗人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13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解

31、析:A项“次”是停宿的意思。)(四)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下面的题目。14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15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解析:C项“小桥流水人家”反衬了游子有家难回的悲苦之情。)

32、03拓展阅读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16诗人用白描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虚掩的柴门,疏落的篱笆,流动的溪水(轻柔的春风飘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17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把小童的心理和形象表现得巧妙而富有情趣,请作简要分析。示例: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刻画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散步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的语

33、言。2、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感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学习重难点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一、预习1、熟读课文2、了解作者,把主要信息写在下面。3、识记本课生字词,请将本课中你不认识的生字词写下来。结合课文语境或文下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至少用其中的三个词写一段话。4、整体感知(1)说说散步的人物、地点、季节;散步中产生分歧的原因、经过、结果。(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二、学习1、导入2、交流预习3、研读赏析(

34、1)与文本对话说美点。(2)与人物对话评人物。(3)与作者对话悟主旨。(4)与心灵对话表真情。三、小结四、同步练习(另附)师用陈太丘与友期 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难点】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知识链接】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

35、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兖(yan)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学习过程一、 初读课文 1.预习课文,朗读全文,初步感知文意。2.给加点字注音太丘舍去 尊君在不 非人哉 友人惭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与友期行 : 去后乃至: 门外戏: 尊君在不:相委而去: 下车引之: 入门不顾: 二、整体感知1、试翻译全文(口头)2.比较“君”、“家君”与“尊君”的不同:。3、重点句子翻译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尊君在不? (3)、与人期行, 4、古今异义:陈太丘与友期 太丘舍去

36、下车引之 入门不顾 三、细读课文:再读课文,揣摩说话者的语气,同桌或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对话。(学法指导:文中有三个角色:叙述者、友人、元方,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角色课前进行练习。注意把握说话人的语气。)四、问题探究,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元方的形象?五、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六、课内作业1.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撒盐空中差可拟。、待君久不/至,已去。、陈太丘与友期行。、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 下列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未若柳絮因风起(介词,可译为“趁”、“乘”等)、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和女儿)、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可

37、译为“就”、“然后”等)、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3.指出下列加粗字的古今词义变化 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_今义:_太丘舍去古义:_今义:_下车引之古义:_今义:_元方入门不顾古义:_今义:_4.翻译下列各句。白雪纷纷何所似?译:_?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七、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2、陈元方“时年七岁”,就知道“信”、 “礼”的重要性,你是怎样看待“信” 和“礼”的呢?请把你的看法写出来。要求:100字左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地描绘景物的写法,培养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2. 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3.认识作者,了解其

38、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体会他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学习重点: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体会他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家和家。原名,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散文诗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专集。他的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2. 字词积累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确凿() 菜畦() 桑椹() 油蛉() 斑蝥() 缠络() 攒() 珊瑚() 敛() 脑髓()

39、 人迹罕至() 觅食() 竹筛() 秕谷() 系() 书塾() 渊博()  蟋蟀() 宿儒() 蝉蜕() 人声鼎沸()窦()厥士()  拗() 倜傥() 金叵罗()盔甲() 锡箔()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倜傥:       拗:确凿:               菜畦:      &

40、#160;     轻捷:臃肿:相宜:    方正:    博学:  渊博:人迹罕至:           敛:人声鼎沸:      系:  消释:长吟:         

41、;机关:        无从:3. 文学常识填空“朝花夕拾”的意思是早上开的花,傍晚时把它捡起来。作者用这个名字说明这是一本的散文集4.整体感知(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2)请你根据题目 “从到”给文章划分结构。  (3)对文章所描述的内容,有下列三种理解,你是怎么理解的? (4)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6)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二

42、、合作研讨1.“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表示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全成肯定,“确凿”则是完全肯定的语气。有矛盾吗?该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2.划出捕鸟动词,分析作用。 3.仔细阅读描写百草园景物的一段话,并赏析其语言的妙处。4.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5.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

43、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 句中连用三个也许有什么表达效果?三、迁移拓展1.文章描绘百草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把这些词语去掉读一读,跟原文对比,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并试着模仿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 2.雪地捕鸟这段文字总共不到70个字,连用9个表示动作的词,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的表现出来了。每句话都写得实实在在,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试写一个游戏,表现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不超过100字。 四、学后反思 再塑生命的人 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感悟作者思想感情2.把握再塑生命的含义,让心灵接受一次爱的熏陶3.理解感悟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学习重点:理清文章思路,感悟作者思想感情学习难点:把握再塑生命的含义,让心灵接受一次爱的熏陶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2、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搓捻( )( ) 譬如( ) 花团锦簇( ) 茁壮成长( ) 栖息( ) 闷热( ) 小憩( ) 枝杈( )期期艾艾( )(2)根据拼音填写汉字。Ji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