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地区清明节习俗之清明果起源探究_第1页
江浙地区清明节习俗之清明果起源探究_第2页
江浙地区清明节习俗之清明果起源探究_第3页
江浙地区清明节习俗之清明果起源探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浙地区清明节风俗之清明果起源探究江浙地区清明节风俗之清明果起源探究一、清明果系寒食节食俗的渊源清明果作为清明节的重要食俗与节日本身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络。清明果最初是寒食节的食俗,后因清明节与寒食节的开展,被赋予了清明节。因此,必然要先探究古代寒食节与清明节的开展演变关系。关于这一点,前人早已有所研究,这里只是略作综述。清明一词,最早是在周代出现,但作为冬至日后第107日,公历4月5日前后的清明节气真正形成于汉代。因节气而定的清明,那么正好在寒食节后的第三天,这就导致了两者之间时间上的亲密关系。本文将寒食节与清明节的开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寒食节是百姓生活中祭祀先祖重要的大节日,而清明

2、只是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的节气。但?后汉书middot;周举传?记载汉代的寒食节持续一个月,在晋代寒食节改为3天。本文认为,当时的人们很有可能在这么一个时间段内都可以祭祖,即时间上并不严格。所以在清明节气的日子去祭祖的也是有一定可能性。第二阶段,寒食节与清明成为一个长假,以寒食节命名。在唐代,寒食节上墓拜扫,礼经无文,但近代相沿,积久成俗。可见当时寒食扫墓之盛的现状,唐玄宗在开元二十年下诏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唐会要?记载,公元736年唐玄宗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唐代宗时期,按大历 十二年777年诏令,唐朝衙门依例放假五天:自今以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唐德宗到贞元六

3、年790年,假日加到七天。很多学者认为这是寒食节与清明交融的表现。第三阶段,唐宋之后,清明逐渐代替寒食成为百姓生活祭祖大日,两者地位发生转变。在唐以前,寒食节人们的食物是粥。从先秦至汉三国,寒食节这天平民百姓皆吃粳米煮粥,粥煮得较稠,并放冷后吃,故名冷粥,但有钱人家可以吃酸酪加杏仁粥。大约从南北朝至唐宋这一时期,人们吃麦粥主要是以大麦磨粉煮的粥,有些地方那么加糖拌食后放冷吃。唐白居易?清明日送韦侍御贬虔州?诗中云:留饧和冷粥,出火煮新茶。这反映了唐代寒食吃饧粥的风俗。反观宋代的清明节,据?梦梁录?记载: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以尽思时之敬。可见在宋代清明节的祭祀功能逐渐凸显。那两者地位转化到底是什

4、么原因造成的呢?本人认为在宋之后,寒食节的节日风俗那么被赋予在清明上,清明节正式脱离寒食节成为独立有文化意义、价值的节日。在宋代,唐代赐火、取火风俗仍然存在,如?梦梁录?记载,每年清明节,禁中命小内侍于阁门用榆木钻火,先进者赐金碗、绢三匹。宣赐臣僚巨烛,正所谓钻燧改火者,即此时也。但是范围较唐代宽,人数也更多。宋敏求说:本朝因之,惟赐辅臣戚里、师臣、节察、三司使、知开封府、枢密直学士、中使,皆得厚赠,非常赐例也。在民间读书人在寒食节断火后,向邻家求新火点灯的风俗也仍然存在,如王禹?寒食?诗云: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尽管如此,宋及宋以后禁火、改火风俗却遭到了百姓与集权者的反对与制止,于

5、是逐渐不被人们所认知。普罗群众抵抗禁火从上述宋代有些人已在密室中烹炮中可以佐证。探究原因,个人认为是与蒙古族的宗教信仰有关系。自汉之后,儒家正统确立,当汉民族成为统治阶级时必然会竭力推崇儒教礼仪,其中周礼的赐火之制除非在现实条件极不允许的情况,当使者们或王公们或任何人来到他们那里时,不管是谁,都被强迫携带着他们带来的礼物在两堆火之间通过,以便加以净化,以免人们可能施行了巫术,或者带来了毒物或任何的有害的东西。与元代中央阶层的信仰冲突,必然是会遭到统治阶级的反对。当中央与地方民众都认为需要不再行禁火、改火之制时,寒食节最根本的缘起意义便不存在。当一个节日最重要的核心价值都不再存在,那这个节日退出

6、人们生活及历史舞台那么是大势所趋,以致于到明清之后,人们已经只知清明,不知寒食了。当然,人们实际生活需要挂、飞纸钱到烧纸钱的民间祭祀风俗的变化,元统治者制止禁火以及学界中另一种观点参商两星信仰、调和春日游乐与衔背致哀矛盾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顺应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开展规律。至此,寒食节与清明节的开展渊源进展初步分析,可以得出:寒食节在唐宋之后不再存在,但是寒食节的风俗、食俗却被融入清明节之中被保存至今。清明果作为寒食节食俗也就渐渐成为清明节的一部分。当然,不排除因地区因素,某些地方仍然有寒食节、清明节分立的或者寒食节仍然存在至今的可能。本文只以家乡浙江地区的寒食与清明关系对清明果

7、渊源进展讨论。二、艾叶清明果起源在浙江地区,每逢清明时期,家家做艾叶清明果。清明节这一天,将做好的清明果带往本家祖坟上祭奠,祭祀完毕后,小孩子总会围坐在坟场附近食用各种食品。最初,清明果在被称为青团,且不是用艾草作为原料。青团的历史记载仅以本人所见材料来看,可以追溯南朝梁代。说明其实青团最早应该是寒食节的冷食食品,是寒食节的食俗。可以看出,制作青团的原料可以有鼠曲草黄花麦果通称,也是雀麦草又称浆麦草,也可以是艾叶。但因为地区之间的差异因素复杂,可能跟当地历史习惯有很大的联络。本文主要探究艾叶为何会被用来制作青团,即艾叶清明果的起源问题。其实,无论是用鼠曲草还是艾叶、雀麦草,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青

8、色。有的学者认为寒食节的起源是与青鸟的诞生有关联,所以食物以青色为主。但正如本文所阐述到的寒食节是古代祖先灭火、取火以及对火的祭祀崇拜而来更为科学,并且从文献资料记载来看,最初的寒食节食俗只是最普通的麦粥,后来才渐渐多样化,最早至南朝才有关于青团的记载。所以根本不认同此种说法。在?咸淳临安志?中评价古时吴越地区的风俗时曰:其俗信鬼神,好淫祀。其实,是因为南方的地然地理因素,导致当时的人们俗信鬼神。在端午节,通常有家门口插上艾叶驱邪的风俗。本文以为艾能祛湿、温经,或许是能治好当地人的某些病使人们认为艾能去除他们周围的一些不好的鬼怪,保佑他们,而赋予艾叶驱邪这样的节日意义。至于在清明节清明果中是否受端午艾叶驱邪的影响而把它参加食料中,本文尚未从材料中发现,这里只做一个猜想。总之,关于艾叶清明果,它是一种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