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第一次月考试题2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第一次月考试题2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第一次月考试题2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第一次月考试题2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第一次月考试题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3-2014(下)七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命题: 汪 盈 审题:张 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 说明:本试卷共X道大题X页,满分100分,90分钟完成。一、积累运用(共17分)1、阅读下列语段,把其中加粗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4分)童年是金色的。有的人单纯可爱,有的人受到h 护,有的人尝到各种酸甜苦辣的滋( )味。童年的生活和感受是深藏在人们心中的无限的宝藏( ),也是生命长河不jié 的源泉。(每空1分)2、默写。(8分)(每空1分) ,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乾坤日夜浮。 ,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不必说 , , 。油蛉在这

2、里低唱,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组是 ( )(2分)A什么样子的记忆才不会被时间风化?肯定是那些在人生路上烙下深刻印记的经历,或者是民族发展过程中刻骨铭心的事件。B在人生的道路上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效果反而好。C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得出结论,这些科学研究中的重要过程都由教师取而代之,学生仅仅掌握了观察和操作的技术,缺乏对过程的思考。D有的敲桌子,有的数心跳,有的写字,有的数数,还有的摸脉博如同雨后春笋,不断有学生站起来,随之流露出懊恼的神情。4、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髓,我们中学生要给予关注和传承。(3分)眼下清明

3、节快到了,可有许多青年人不够关注,而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每到清明节,我们看到许多墓地、陵园,上坟的人随意烧纸,烟雾弥漫,引发火灾的事年年见诸报端、电视。你知道“清明节”大致在那一天吗?(1分) 针对材料中的两种现象,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每种现象至少说一点)(2分) 二、阅读理解(共43分)(一)阅读赵普一文,完成811题。(13分)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

4、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4分) (每空1分) 晚年手不释卷 ( )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 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 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每题2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7、本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从“ ” “读之竟日”中可感受到赵普的勤奋学习的精神。第二段中“跪而拾之”

5、“ 补缀旧纸”这些细节反映了赵普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和品格?(共3分) 8、本文结尾写道“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太祖“悟”得一定很多,你能说出两点吗?(2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914题(30分)刘老师刘老师是我初中的语文老师班主任,第一次见到她不是在学校,而是在我家里,开学前她一户户上门来接受学生的报名,顺便认识学生和学生家长,这样的老师在我的学生生涯中只遇到过这一次。 当时刘老师有五十岁左右,矮矮的个子,瘦瘦的,那双眼显得特别有神,她如果板着脸,更是让胆怯的不敢正视。刘老师的普通话很标准,着实替我们这些南方人矫正了许多普通话的不标准发音。 刘老师一身正气不信邪,在学校里敢说敢做敢管。那时

6、候文革还没有结束,许多老师还不敢理直气壮地教学生念书,更不敢大胆地管理学生。但是她不怕,全校开大会,有学生在下面说话,她当着全体师生的面训斥那个讲话的学生,所以大家都有点怕她。其实她并不是学校的领导,也不是什么干部,只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 刘老师上课很有特色。有一次发生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我们在查字典时,发现字典上对某个字解释的意思与课文上对不上号,所以就空着没有写。刘老师启发我们说:“字典上的意思与课文上对不上号,说明你们在查字典的时候还是动了脑筋的,但是这还很不够。当你们发现第一个解释对不上号的时候,为什么不继续查字典,直到把它搞清楚呢?在很多汉字后面,有许多种意思的解释,只要你们顺着

7、一直查下去,就一定能找到与课文上相吻合的意思。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追根究底,要把问题彻底搞清楚才停止,不能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刘老师的这番教诲,不但使我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还使我后来从中领悟出了非常有效的日语和英语的自学方法。 刘老师的教学不仅满足于学生理解教材,更强调提高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为此她建议我们在课外要多阅读课外读物。当时还在文革中,许多书是禁书,图书馆也不开放,刘老师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建议我们每位同学将自己家里的书,不管什么书,都拿到教室里来,建成一个班级图书室。这使我们阅读了大量当时被禁止的文学作品,自然也就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语文水平。 大概是在初二的时候吧,全

8、校举行过一次作文比赛,我们班上有两位同学的文章入选。在对这两位同学的文章进行评讲时,她让我们先来说一说哪一篇更好。这两篇文章中,A篇内容比较简单,说一位同学去买盐,售货员将一斤装的当成半斤装的给了他,他回家后才发现错了,于是将多拿的盐退了回去。B篇内容比较丰富曲折,说一位同学捡到一枝钢笔,很喜欢,就悄悄地留下自己用了,结果越用越喜欢,但是用了一段时间后他忽然良心发现地想到,那个丢掉钢笔的人一定也非常喜欢吧,现在没有了,一定很痛苦。想到这就把钢笔交给老师,并找到了失主。我们听了之后都说B文章写得好。但是刘老师的结论与我们的相反,她说,“一篇文章的文采固然重要,但一篇文章的思想更加重要,B篇文章的

9、作者,在捡到钢笔时不是首先想到失主,而是首先想到自己用,这在思想性上就无法与A篇比较。文贵曲,但并不是说越曲越好,尤其是你们目前还处在打基础的阶段,首先应该将文章写通顺,然后才谈得上进一步的提高。” 当时教育改革,小学只上五年,初中只上两年,所以两年后我就只好非常惋惜地离开了刘老师。但在心里,我是一直记得、并感激着刘老师的,尤其是她给我的许多学习上的启发,不但将伴随我一生,我还要传给我的孩子。9、文章一共写了刘老师的几件往事?(1分)各用一句话简单概括。(4分) 10、你喜不喜欢刘老师这样的老师?(1分)如喜欢,喜欢她什么;如不喜欢,不喜欢什么?说说你的具体感受。(4分) 11、体会刘老师指点学生查字典的一段话,谈谈刘老师的教学有什么特色。(5分) 12、在刘老师的教导下,作者得到了哪些对他终身发展有益的收获?(5分) 13、你是否同意刘老师对两篇作文的评价意见?说说你的观点。(5分) 14、简要的语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