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达标测试卷新人教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达标测试卷新人教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达标测试卷新人教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达标测试卷新人教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达标测试卷新人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里的“皇帝”指的是()A. 黄帝 B. 周武王 C. 秦始皇 D. 汉武帝2. 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他都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 确立了中国2 000多年的国家政治制度的框架C. 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 开始用军功制代替世卿世禄制3. 秦始皇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中,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的是()A. 统一度量衡 B. 统一货币 C. 统一文字 D. 统

2、一交通4. 秦朝由于暴政二世而亡。下列选项能证明秦的暴政的有()“蜀山兀,阿房出”,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丞相李斯乃奏益之,罢不合秦文者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劓鼻盈蔂,断足盈车,举河以西,不足以受天下之徒”A. B. C. D. 5. 从秦始皇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巨大的骊山陵墓,修长城,修驰道等史实,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秦朝()A. 刑罚残酷 B. 赋税沉重 C. 徭役繁重 D. 战乱不止6. 陈胜、吴广起义的独特的历史作用是()A. 首先提出平分土地的口号B.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后世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C. 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封建王

3、朝D. 攻占郡县,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7.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接受此建议,采取的措施是()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减轻赋税,发展生产C. 以德化民,稳定民心 D. 分封诸侯,加强皇权8. 由下面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段,我们可推断出剧中“小明”和“小华”分别扮演的历史人物是()小华:送人千里,终有一别。陛下请回吧!小明:爱卿,此去西域凶险异常。然匈奴一日未退,则国无宁日。望卿不辱使命,早去早回。A. 汉武帝和张骞 B. 汉武帝和董仲舒 C. 秦始皇和蒙恬 D. 秦始皇和李斯9. 汉武帝

4、即位后,令各郡县保举贤良方正(正直)之士,他亲自出题让被举荐的人作答。这样的考察方式,使大汉呈现出人才济济的盛况。这说明汉武帝()A. 树立皇帝权威 B. 重视选拔人才C. 削弱贵族势力 D. 推崇儒家思想10. 某历史剧中有一场戏是张骞出使西域前拜别汉武帝,该场面中最不适合摆放的道具是()A. 铁剑 B. 丝绸 C. 瓷器 D. 葡萄11. 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88年)章帝去世,年仅 10 岁的和帝继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以上材料反映东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是()A. 丞相权力膨胀 B. 豪强地主兼并土地C. 外戚专权 D. 宦官专权12. 历史

5、事件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下列各项因果关系搭配错误的是()A. 秦末暴政大泽乡起义 B. 汉初休养生息“文景之治”C. 楚汉之争西汉建立 D. “光武中兴”黄巾起义13.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学家班固评价它“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这主要赞扬了史记()A. 文笔优美,形象生动 B. 公正记事,秉笔直书C. 善于抒情,通俗易懂 D. 同情百姓,关注民生14. 东汉时期,我国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取得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关联错误的一项是()A. 蔡伦改进造纸术B. 扁鹊创编医疗体操“五禽戏”C. 华佗制成“麻沸散”D.

6、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15. 石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之一,其艺术成就为世界所瞩目。但就其成因而言,却与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对南北朝时期出现的石窟艺术盛行的状况,理解不正确的是()A. 当时佛教广为流传 B. 佛教在南朝时才传入中国C. 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 是中外艺术结合的体现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5分)16.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从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韩起,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止,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秦始皇在咸阳宫中

7、的御座上接受大臣们朝贺山呼“万寿无疆”的时候,还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知道,秦国虽然名义上统一了中国,但实际接收的还是割据时代留下来的一个四分五裂的摊子,各地的文字不同,制度不一,关卡林立,道路阻塞,杂乱无章。皇帝要在中央设置一套国家机构,最后的一切军政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不断更迭,而秦始皇所开创的封建政体却经久不衰,故有“百代都行秦政事”的赞誉。 材料三 表一秦始皇暴政农民被迫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大规模征调民力,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的有70多万人,征伐南方的有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死刑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还有“族诛”“连坐”等表二陈胜、吴广私

8、下商量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说:“天下苦秦久矣”。他们把戍卒们召集起来,号召大家反抗暴秦,在大泽乡举起了“伐无道、诛暴秦”的旗帜(1)材料一中秦王嬴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始皇为解决各地“文字不同,制度不一,关卡林立,道路阻塞,杂乱无章”的状况采取了哪些针对性的措施。 (8分) (3)根据材料三表一,概括秦始皇暴政的表现。(3分)表一、表二有何内在联系?(3分)17. (20分)大一统的汉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它的强盛给我们实现民族复兴带来了许多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9、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将其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弟,用平和的手腕,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平息。摘编自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材料二汉武帝时期实施了新的经济政策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的专利等,这套新的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材料三踏着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驮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石榴来了,驮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摘编自贾文丰二十五史妙言详解(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10、,说说“主父偃之计”指什么。(2分)这一“计”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的专利”分别指什么措施。(6分)(3)据材料三,分析丝绸之路的影响。(4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兴盛的因素。(4分)18. (17分)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1)图一所示的场景与哪一技术有关?(1分)这一技术的出现对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4分)(2)图二中的人物有何成就?(4分)与他同时期的“医圣”的代表作品是什么?(1分)(3)图三中人物的代表作品是什么?(1分)这一作品有何地位?(2分)(4)结合三幅图片,概述这一时期科

11、技、文化昌盛的原因。(4分)8答案一、1. C2. B点拨:题干材料论述的其实是秦始皇对后世的影响力。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皇帝制和中央集权制,确立了中国2 000多年的国家政治制度的框架,对后世影响深远。故选B。3. C点拨: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后又推行笔画更加简易的隶书,这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故选C。4. D点拨:本题考查秦的暴政。“丞相李斯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反映的是秦始皇统一文字,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排除含的选项。故选D。5. C6. B7. A8. A9. B10. D11. C12. D点拨:东汉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

12、一系列措施,使得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当时朝廷腐败,时局动荡不安,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张角的号令下,揭竿而起。故“光武中兴”与“黄巾起义”之间没有因果关系。D符合题意。13. B点拨:由材料“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可知,这主要赞扬了史记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14. B15. B点拨:本题考查石窟艺术与佛教的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在西汉时期传入我国,南北朝时期已经广为流传。南北朝时期出现的石窟艺术是当时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的特点,

13、是中外艺术结合的体现。故选B。二、16.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3)表现:赋税沉重;徭役和兵役繁重;法律严苛,刑罚残酷。联系:秦的暴政是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17. (1)“主父偃之计”指实施:“推恩令”。作用:削弱了王国势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3)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4)在政治和经济上加强国家管理,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言之有理即可)18. (1)技术:造纸术。影响:造纸术的发明和推广,对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造纸术的发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