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健康教育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干预效果评价_第1页
两种健康教育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干预效果评价_第2页
两种健康教育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干预效果评价_第3页
两种健康教育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干预效果评价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两种健康教育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干预效果评价毕业论文 2007-12-12 11:15-分隔线- -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干预效果。方法:对102名期以上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成普通健康教育组(组,n=50)和系统健康教育组 (组,n=52),其中,组接受药物治疗和一般卫生宣教,组接受药物治疗和运用护理程序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1 a后进行干预效果的比较和分析,并评价康复效果。结果:组血压控制效果、高血压相关知识合格率、相关行为转变率、部分合并症的发生情况无论与对照组相比还是组内干预前后

2、自身对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组组内前后对照,仅低脂低盐饮食和定期血压监测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系统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提高对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和防治知识方面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能力,远离危险因素,同时,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控制,改善疗效,减少并发症和减少重复住院率均有着重要作用。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护理程序;系统健康教育;效果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多种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也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尚未明确,并且起病隐蔽,因而对其病因预防缺乏有效方法1。在高危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的高血

3、压一级防治,是控制其发病的关键。对已发病的原发性高血压病,如何运用健康教育进行二级预防,延缓其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探讨。本文从2002年3月起在本院住院或门诊确诊为期高血压患者实施以系统健康教育+药物控制的高血压治疗,并与普通健康教育(卫生宣教)+药物治疗组进行比较,随访追踪1 a,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  入选病例为2002年3月起本院按WHO/ISH 1999年高血压定义和标准确诊为期高血压以上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共102例,其中男74例,女28例,所有患者均为初诊高血压病,未服用过降压药物,排除高脂血症、糖尿病和肝肾疾病患者。12研究方法 

4、; 将患者按体重指数(BMI)是否30分组,随机分成普通健康教育组(组,n=50)和系统健康教育组(组,n=52),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最后统计降压药用量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组接受药物治疗和一般卫生宣教,组接受药物治疗和运用护理程序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两组药物治疗为ACEI的卡托普利和钙拮抗剂硝苯地平控释剂,剂量根据病情有所调整。对组患者实施的卫生宣教内容是发放高血压防治手册,要求参观健康教育墙报,发放院报,预告电视节目健康常谈。对组的患者,参考傅江等的方法,先进行认知缺陷问卷调查,再对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知、信、行”健康教育,具体地说,先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健康状况和基本情况

5、评估,形成诊断,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价效果,健康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咨询,介绍血压测量基本知识并教会患者家属测量(测量结果记录入健康手册),低脂低盐饮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每天持之以恒的适量运动、降压药物服用常识,对医嘱的依从性的重要性等内容。两组患者每月电话或上门回访一次。13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入选前和干预满1 a后均进行问卷调查和相关检查, 问卷为自行设计,共48个问题,内容涉及高血压防治基础知识、相关行为方面和自我管理技能等方面,答案均为二项选择,答对率60%以上视为合格。相关检查为测量血压、BMI, 检查眼底动脉,并采用KeithWagener分级法分级

6、,抽血查血脂,血脂紊乱包括高胆固醇血症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1.4资料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最后录入计算机,用SAS 8.01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一般情况的组间比较用t检验,组间和组内干预前后资料的比较用2检验。P<0.05为有统计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不同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血压值比较  见表2。22两组患者不同健康教育前后观察指标的改变情况  见表3。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略)注:经t检验,组间对照,P>0.05表2  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血压值比较(略)注:经t检验,组内干预前后自身对照P<0.05,P<0.

7、01,组间对照P>0.05,P<0.01。表3  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观察指标改变情况(略)注:经2检验,组内干预前后自身对照P<0.05,P<0.01,组间对照P>0.05,P<0.01。3讨论近年来,我国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这与人们种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事实上,除遗传因素外,肥胖、久坐和缺乏运动、嗜好咸食、长期工作和生活过度紧张、性格急躁、高脂和高糖饮食均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由于原发性高血压病因未明,因而在全社会人群中实施高血压病一级预防的效果不够理想,目前偏重于对高血压病的二级预防3。二级预防是对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从多方面

8、进行预防和控制。健康教育是指导患者掌握有关疾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的非药物治疗手段4。运用护理程序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又是一种科学的思维和工作方法,包括持续循环的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五个步骤,对高血压病患者来说,系统健康教育更加有针对性,达到知已知彼、缺什么补什么、对症下药的目的,因而对病程进展的控制有较好的效果。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用药剂量等在接受干预实验前,经t检验,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表2结果显示,运用护理程序的组血压下降幅度较大,血压也控制在理想范围,与普通卫生宣教的组相比较,在药物治疗

9、基本相似的情况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组内前后自身对照, 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药物+系统健康教育双管齐下的方式更利于控制血压。虽然组干预前后自身对照, 差异(收缩压P<0.01,舒张压P<0.05)也有统计学意义,但显然该组血压尚未能控制在理想范围,血压下降可能归功于药物的控制作用。从表3可以看出,组患者对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危险因素和防治等方面有较好的认识,因而在调查问卷中对高血压防治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其合格率与组相比和组内系统健康教育实施前后自身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组患者在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能认

10、真做好非药物治疗,即改变相关行为,做到较好地控制饮食、坚持适量运动、减轻体重、提高遵嘱服药的依从性,相关行为转变例数与组组相比和健康教育前后自身对照,差别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组仅低脂低盐饮食和定期监测血压组内前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结果还显示,高血压危险因素如血脂紊乱、肥胖(BMI30)等情况和高血压病程进展加快(肾脏损害、眼底动脉级以上改变)程度的病例,两组比较,组例数减少,但统计学处理未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可能由于观察时间较短,而高血压是慢性病,病程进展较缓慢的原因。以上结果说明,系统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疾病基本知识和非药物治疗和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能力,远离危险因素,建立良好的遵嘱服药的依从性,从而减慢疾病的进程,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重复住院率等。临床上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治,不要单纯依赖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各种手段加强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