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时跟踪检测(十三)种群数量的变化一、选择题1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 步骤,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 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A .B.C .D .解析:选 A 建构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T作出假设T用数学形式表达T检验或修正。2.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 环境容纳量是种群的最大数量,种群数量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B.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C .环境容纳量是不会改变的,不受空间和资
2、源的限制D 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解析:选 D 种群数量可在环境容纳量即 K 值附近上下波动;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不会迅速降低;环境容纳量会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大熊猫的生存环境,会提高其环境容纳量。3.下列与种群数量模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数量增长曲线比数学方程式更能直观反映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B. 构建相应的模型后需通过实验或观察等进行检验或修正C.“ J 型曲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D . Nt= No中入的含义是种群增长率解析:选 D 数量增长曲线比数学方程式更能直观反映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3、;构建相应的模型后需通过实验或观察等进行检验或修正;J”型曲线是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的数量增长; Nt= NO中入的含义是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 群数量的倍数。4. 关于“ J 型曲线与“ S 型曲线的分析,错误的是()A.“ J 型曲线只适用于实验室条件下或种群迁入新的适宜环境后的一段时间内B.“ S 型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基础全面练C .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主要在于有无环境阻力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D “ S 型曲线和“ J 型曲线一样,增长率始终保持不变解析:选 D 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个体间对有 限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
4、条件的竞争导致种内斗争必将加剧,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 死亡率增加,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5.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 .改变培养液的 pH 不影响 K 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C .为了方便计数酵母菌,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D .对于压在一个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计数四条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解析:选 C 养分、空间、温度和 pH 等都可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可进行有氧呼吸,不需要除去溶解氧;由于培养后期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多,不易计数, 因此应先稀释再计数;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5、酵母菌时,对于压在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B. BC 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 .曲线 X 和 Y 的差值可表示环境阻力D .若不考虑迁入、迁出,曲线 Y 表示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解析:选 B 曲线 X 为 J”型曲线,其数学模型为 Nt= ,其中入代表增长倍数;BC 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曲线Y 为 S”型曲线,曲线 X 和 Y 的差值可表示环境阻力;若不考虑迁入、迁出,曲线 Y 表示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7.下面两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 .图 1、2 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
6、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6.如图表示环颈雉种群数量增长的“J 型曲线和“S 型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TA .曲线 X 的数学模型为时B.图 1 中 a 点与图 2 中的 c 点对应C .图 1 中 b 点与图 2 中的 d 点对应D图 1、2 中的 b、c 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解析:选 D 通过分析曲线可知,两条曲线中的种群个体数量最终都达到一个最大值, 所以它们都属于 S”型增长,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图 1 中,曲线斜率最大的点即 a 点增长速 率最大,对应图 2 中的 c 点;图 1 中的 b 点增长速率为 0,对应图 2 中的 d 点;图 1、2 中 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7、的点分别是 b、d 点。8.如图所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鱼类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B.气候条件的改变不会影响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 .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 点时进行D .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c 点以保持最高的增长速率解析:选 D 由于环境资源有限,种群密度越大,种内斗争会越剧烈,从而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增长;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受环境( (包括气候条件) )的影响;c 点时种群的增长最快,不利于防治蝗灾;c 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c 点,有利于种群数量得到快速恢复。9.某研究所对一条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某种
8、 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如右图所示曲 线。则在 ti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 能反映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分 别是()(1)图 A、B 能反映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A .衰退型和C .衰退型和B.增长型和D .增长型和解析:选 B 种群增长的 J”型曲线中,增长速率一直增加;而S”型增长曲线,由于种内斗争和天敌数量的变化,增长速率发生改变,则图示该种群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对应种群数量变化应为 S”型曲线。ti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的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二、非选择题10.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如图所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
9、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2)也时期后,种群数量,其主要原因是(3)_ 在 ti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型。(4)若在 t2时种群数量为 K,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_水平,因为此时 _。解析:通过图中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明确如 t2两点的含义。即在 t0至 ti时间段内,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到ti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说明此时种群数量达到了 K/2 ; t ti至 t t2时间段内,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减小,至t t2时种群增长速率为 0,说明此时种群数量已经达到 K K 值,之后,种群增长速率不变,说明种群数量维持在K
10、K 值,因此,对应的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据此,进一步确定 t ti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在实践应用中,捕捞时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 的水平,以便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从而获取最大的捕鱼量。他合理答案)()(3)增长一、选择题1.经调查,第一年某种昆虫种群数量为No,如果在理想的条件下,每年的增长率0.2保持不变,则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A. 1.2NoB. 1.44NoC. 2.2NoD. 3.6No解析:选 B 由于是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型为Nt= Not由于匸1 + 0.2=1.2, t= 2,所以第三年的种群数量为1.44N。2.如图表示某海域大黄鱼种群的增长
11、速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下 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 a 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 点时为衰退型B. a 点和 c 点种群增长速率相同,所以种内斗争程度相同C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该海域大黄鱼种群的K 值为 2bD .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的种群数量应处于c 点解析:选 C 图中 c 点种群增长速率大于 0,所以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 点比 a 点种群数量大,所以 c 点种内斗争程度较大;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应使种群的增长速率答案:(1)B(2)不再增加食物和空间不足、捕食者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等(或其(4) K/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或种群的增长速度最快B级
12、一深提能练大黄血种群融址书莘議我嚴胸(2)也时期后,种群数量,其主要原因是维持在最大,故捕捞后大黄鱼的种群数量应处于b 点。3.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 4 支试管中进行培养(见表),均获得了 “S 型增长曲线。根据预测的实验结果从理论上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试吕号In出V培养液体积(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103个)105510A.4 支试管内的种群在 K/2 时增长最快B.4 支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同时达到K 值C .试管川内种群的 K 值与试管n不同D 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n开始下降解析:选 B 种群数量达到 K/2 时,
13、增长速率最快;由于培养液体积不同,起始酵母菌数不同,4 支试管内的种群数量不能同时达到K 值;试管川内培养液体积较多,其 K 值大于试管n的 K 值;试管IV的培养液体积与试管n相等,但试管IV内起始酵母菌数多于试管n,所以试管V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n开始下降。4.在自然条件下,某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该种群的K值为 200, N 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曲线上的点N(K N)/KS1200.90S2500.75S31000.50S41500.25S51800.10A 环境阻力对该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B. (K N)/K 为 0.50 时,
14、该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C .若该种群为蝗虫,则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D .若该种群为草鱼,则捕捞草鱼后需控制草鱼剩余量在S5点解析:选 B 环境阻力对该种群增长的影响在S4点之前已经出现;(K N)/K K 为 0.50 时,该种群数量为K/ 2,此时该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若该种群为蝗虫,则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 量达到 S3点之前进行,S3点时蝗虫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进行防治蝗虫难度较大;若该种 群为草鱼,则捕捞草鱼后需控制草鱼剩余量在S3点,有利于种群快速增长。5.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 Nt+i/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
15、 t 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第 t+ 1 年的种群数量)。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解析:( (1)传入我国的三裂叶豚草由于没有天敌,环境条件适宜,所以在短时间内种群数量呈 J”型增长;三裂叶豚草为双子叶草本植物,因此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2)(3)自然状态下的种群数量变化一般呈S”型增长,其种群增长速率最高的点应为种群数量为K/2 时。(4) J”型曲线是在环境中空间、 食物等资源无限的理想状态下的种群增长曲线;而 S”型曲线是在环境中空间、食物等资源有限状态下的种群实际增长的曲线。因此阴影部分表 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答案:( (1)
16、1样方(2)b ef (3) K/2(4)CA .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乙种群在0ti段的种群数量呈 “ J 型增长C.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D .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解析:选 B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种群在 0t3段,N 卄N Nt先增大后不变,但开始的一段时间该比值小于1,所以整个种群数量先减少后增多,而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数量会一直上升;乙种群在 O Ot ti段 N Nt+1/Nt1 且该比值没有变化,表明种群数量呈一定倍数增加;当 Nt+i/N Nt1,种群数量一直在增长。二、非选择题6.如图为研究侵入我国的双子叶植物三裂叶豚草地区调查过程
17、中绘制的“种群增长”坐标曲线,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传入我国的三裂叶豚草短时间内能大量疯长,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可用图中的曲线 _表示。调查某区域中三裂叶豚草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法。对应点是(2) )若曲线n表示替代控制示范区内的豚草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则种群增长速率最高的,表明替代植物发挥明显生态作用的线段是(3)若曲线n的 0e 段表示紫穗槐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若要适时砍伐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应保证砍伐后的数量为下列对图中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 () )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A .B.C.D .a h e dIH戲曲线n7.实
18、验探究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的培养液浓度和温度条件下 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活化酵母菌液。第二步:利用相同的多套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装置编号 装置内的溶液ABCD无菌马铃署匍萄糖培养液(mL)101055无菌水(mL)55活化酵母菌液(mL)0.10.10.10.1温度(C)525525第三步: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装置中起始的酵母菌数目,做好记录。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第五步:连续 7 d,每天随机取样计数,做好记录。回答下列问题:(1)改正实验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 _(2)观察值是血细胞计数板上若干方格内的酵母菌数的平均值,对于压在方格界限上的 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 _(3)若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 1 mmx1 mmx0.1 mm)有 25 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 又分为 16 个小方格,将样液稀释 100 倍后计数,发现大方格四个角及中央共 5 个中方格内 的酵母菌总数为 20 个,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密度为 _个/mL。解析:(1)实验中要注意遵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材料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服装工业版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非织造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济南大学《英语教材教法与课程标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搪瓷制品相关日用品生产设备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大学生寝室安全教育
- 室内设计师的设计理念
- 中医特色规培课件
- 2025年安徽阜阳颍东区东兴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财政学教学课件
- 季节性防雷防汛防台风安全检查表
- 归档文件目录
- 2022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英语试题及参考答案
- 防疫小组人员名单
- 眼部健康检测与分析课件
- 偏心块振动式土壤夯实机的结构设计说明
- 苏州市建设工程造价计价解释
- 主题班会《坚定信念--放飞理想》
- 煤矿机电设备春季预防性检修计划
- S771(一) 水力循环澄清池
- 高密度电法探测及数据处理解释--答辩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