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电路电路课程总复习课程总复习 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学院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学院2第一章第一章 电路基本概念与定律电路基本概念与定律 (掌握)(掌握)一、电路及电路模型:一、电路及电路模型: 电路作用、分类、理想元件、理想电路模型电路作用、分类、理想元件、理想电路模型二、电路分析基本变量二、电路分析基本变量 定义、大小、单位;方向:关联参考方向定义、大小、单位;方向:关联参考方向 非关联非关联 三、基尔霍夫定律三、基尔霍夫定律 *KCLKCL、KVLKVL内容内容、推广形式、物理意义、推广形式、物理意义四、电路常用元件四、电路常用元件 无源元件(电阻、电感、电容);无源元件(电阻、电感、电容); 有
2、源元件(理想电压源、理想电流源);有源元件(理想电压源、理想电流源); 受控源(受控源(VCCSVCCS、CCCSCCCS、VCVSVCVS、VCVS)VCVS)下 页上 页3第二章第二章 电路元件及电路基本类型律电路元件及电路基本类型律一、电路常用元件一、电路常用元件 无源元件(电阻、电感、电容);无源元件(电阻、电感、电容); 有源元件(理想电压源、理想电流源);有源元件(理想电压源、理想电流源); 受控源(受控源(VCCSVCCS、CCCSCCCS、VCVSVCVS、VCVS)VCVS)下 页上 页二二 、 含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含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四、有互感电路的计算四、有互感电路
3、的计算*三、二端口网络三、二端口网络*4*含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的分析含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的分析 规则规则1: “虚断虚断” - i-= 0,i+= 0 规则规则2:“虚短虚短” - u+ = u-分析方法分析方法+结点电压或(KCL)方程除输出端外,对各点列结点电压方程或除输出端外,对各点列结点电压方程或KCLKCL方程。方程。下 页上 页5例例 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路如图所示,试求该电路的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路如图所示,试求该电路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解解: : 设各节点电压分别为设各节点电压分别为un1、un2、un3。 节点方程为节点方程为n1n33333n23331
4、1161.6 103.2 103.2 101.6 101167.5 101.5 107.5 10uuu解得:解得:un2=1V利用运算放大器的利用运算放大器的“虚短虚短”特性,有特性,有 n1n2uu解得:解得:uo=un3= - -9Vio= - -5.62510-3A6例Us71.共有六套参数可用来描述二端口网络的端口外特性。以不共有六套参数可用来描述二端口网络的端口外特性。以不同的方式连接的二端口可用不同的参数表示。同的方式连接的二端口可用不同的参数表示。2. 掌握计算以下三种线性无源二端口的参数矩阵掌握计算以下三种线性无源二端口的参数矩阵二端口网络二端口网络下 页上 页 2221212
5、2121111iriruiriru 22212122121111ugugiugugi 22222112122111iauaiiauau3.3.计算二端口级联后计算二端口级联后A A参数矩阵参数矩阵8例例4:试求理想变压器的试求理想变压器的H混合参数矩阵和混合参数矩阵和A传输传输参数矩阵。参数矩阵。解:解: 12121unuiin 已知理想变压器的电已知理想变压器的电压压-电流关系为电流关系为 写成混合参数和传输参数矩阵形式为写成混合参数和传输参数矩阵形式为112200uininu1212001/uunini001/nnA00nnH11221200uinuiniu n:1i1i2+ + u1u2
6、9理想变压器的电阻变换理想变压器的电阻变换 2L 2uR i 由图示电路,有由图示电路,有 12L 22L1L1()()ununR inRnin R i 例例.已知已知uS=80v,电阻电阻RS=20 ,负载电阻,负载电阻RL=5 。求。求i1 , i2 。* *2 : 1RL+uSRSi1i2n2RL+uSRSi11010求下图所示二端口电路的求下图所示二端口电路的R 参数矩阵。参数矩阵。解:解:例1用列方程法求用列方程法求R参数参数212121112iRiRiiRiiRiu)()()()( 2121222iRiRiiRRiu)()( 1111二端口的级联二端口的级联由图示可得由图示可得 2
7、222211112211111iuiuiuiuiuiuAAAAA即有21AAA 1212例例已知:虚线框所示的复合二端口网络A =1,且 00.01s10001A又RL=时,U1=100V, I1=2A, U2=20V,又RL=0时,U1=20V, I2=4A。求(1)网络N2的传输参数矩阵A2 ; (2)当Us =10V,ri =5,RL为何值时获得最大功率?1313解:解:(1)设虚线框所示的复合二端口网络的传输参数方程为 22222112122111IaUaIIaUaU520100021112 IUUa5420021122 UIUasUIaI10202021212. 由已知条件知:a11
8、a22a12a21=1故得a22=0.3可可解解得得:由由 2221121121001010000.30.1s55aaaa.AAA 0.050.05s30102A1414解:2212213 .01 .055IUIIUU11510IU此时Us 输出功率为?。(2)由虚线框所示的复合二端口网络的传输参数矩阵得222020ocIscuUUIIOCeqSCuRi2max4*ocequPR15 (1) (1) 注意互感线圈上的电压除自感电压外,还注意互感线圈上的电压除自感电压外,还应包含互感电应包含互感电压。压。 (2) (2) 在正弦稳态情况下,有互感的电路的计算仍应用在正弦稳态情况下,有互感的电路的
9、计算仍应用相量分相量分析析方法。方法。有互感电路的计算有互感电路的计算*互感电压前互感电压前“+”号或号或“”号的判断:号的判断: 若互感电压若互感电压“+”极性端子与产生该互感电压的电流流进极性端子与产生该互感电压的电流流进的端子为一对同名端,互感电压前取的端子为一对同名端,互感电压前取“+”号,反之取号,反之取“”号。号。下 页上 页16tiMtiLudddd2111 tiLtiMudddd2212 i1*L1L2+_u1+_u2i2MtiMtiLudddd2111 tiLtiMudddd2212 i1*L1L2+_u1+_u2i2M写写出出图图示示电电路路电电压、压、电电流流关关系系式式
10、2111 MjjIILU 1222j M+jUIL I 1211jj MUL II 1222j M+jUIL I*j L1j L2+_j M1 U+_2 U1 I2 I17第三章第三章 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一、等效及等效变换的概念一、等效及等效变换的概念 二、二、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下 页上 页三、回路电流法三、回路电流法:*待求量:待求量:回路电流回路电流四、节点电压法:四、节点电压法:* 待求量:待求量:节点电压节点电压18由电压源变换为电流源:由电压源变换为电流源:转转换换转转换换由电流源变换为电压源:由电流源变换为电压源:iiissRGRu
11、i1, iiissGRGiu1, i+_uSRi+u_iGi+u_iSiGi+u_iSi+_uSRi+u_短路电流iS = uSGi 下 页上 页下 页上 页viS 的方向与uS电压升方向一致(从“+”流出) !19对于具有对于具有 l=b-(n-1) 个回路的电路,有个回路的电路,有:其中其中:Rjk:互电阻互电阻+ : 流过互阻的两个回路电流方向相同流过互阻的两个回路电流方向相同- : 流过互阻的两个回路电流方向相反流过互阻的两个回路电流方向相反0 : 无关无关R11il1+R12il1+ +R1l ill=uSl1 R21il1+R22il1+ +R2l ill=uSl2Rl1il1+R
12、l2il1+ +Rll ill=uSllRkk:自电阻自电阻(为正为正) RIl= US三、回路电流法三、回路电流法:u S L k 回路回路K中所有电源(包括独立源和受控源)电压升的代数中所有电源(包括独立源和受控源)电压升的代数和。和。当电压源电压方向与该回路方向一致时当电压源电压方向与该回路方向一致时,取取负负号号,反之取反之取正正号。号。20G11un1+G12un2+G1,n-1un,n-1=iSn1G21un1+G22un2+G2,n-1un,n-1=iSn2 Gn-1,1un1+Gn-1,2un2+Gn-1,nun,n-1=iSn,n-1其中其中Gii 自电导,等于接在结点自电导
13、,等于接在结点i上所有支路的电导之上所有支路的电导之和和(包括电压源与电阻串联支路包括电压源与电阻串联支路)。总为正。总为正。 iSni 流入结点流入结点i的所有电流源电流的代数和的所有电流源电流的代数和(包包括由电压源与电阻串联支路等效的电流源括由电压源与电阻串联支路等效的电流源)。Gij = Gji互电导,等于接在结点互电导,等于接在结点i与结点与结点j之之间的所支路的电导之和,总为负。间的所支路的电导之和,总为负。下 页上 页结点电压法结点电压法21例例列写电路的结点电压方程。列写电路的结点电压方程。 1V2 3 2 1 5 3 4VU4U3A312Vun41 5415 . 0)2315
14、 . 01(321Uuuunnn Auunn320505032 ).(.*注:与电流源串接的注:与电流源串接的 电阻不参与列方程电阻不参与列方程增补方程:增补方程:U = Un3下 页上 页*注:无伴电压源支路注:无伴电压源支路的处理,以此支路的的处理,以此支路的一端为参考点。一端为参考点。 I22练习:练习:求图示电路中各支路电流。求图示电路中各支路电流。11170()1.610422uI1I2I3 u)2141101(2706 .1uV588.43 若电路只有一个独立节点,其节若电路只有一个独立节点,其节点电位方程为:点电位方程为: 选择参考节点,选择参考节点,列写方程:列写方程:kskG
15、IuI1 =-4.05AI2 = 10.765A( 弥尔曼定理弥尔曼定理)I3 = -13.471A下 页上 页23第四章第四章 线性电路基本定理线性电路基本定理一、一、 叠加定理叠加定理: : (应用于非正弦电路中)(应用于非正弦电路中)* * * * * 线性电路中任一条支路电流或电压等于各个独立电源单独线性电路中任一条支路电流或电压等于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作用时在该支路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二、线性定理二、线性定理: : 电路中各响应均为各激励电源的一次函数,均可看成各独立电源单独电路中各响应均为各激励电源的一次函数,均可看成各独立电源单独作用
16、时,产生的响应之叠加。作用时,产生的响应之叠加。下 页上 页1 12211ksSn snnsbsbik ik ik ikUK u112211ksSn snnsbsbuk ik ik ikUK u同理24例例3uSiiS 封装好的线性电阻电路如封装好的线性电阻电路如图,已知下列实验数据:图,已知下列实验数据:AiAiVuSS211 , 响应响应时,时,当当AiAiVuSS121 , 响响应应时时,当当?响响应应时时,求求 iAiVuSS , 53解解 根据叠加定理,有:根据叠加定理,有:SSukiki21 代入实验数据,得:代入实验数据,得:221 kk1221 kk1121 kkAiuiSS2
17、53研研究究激激励励和和响响应应关关系系的的实实验验方方法法下 页上 页25讲题5.5 N为含源网络1SikUb26四、等效电源定理四、等效电源定理:* 线性含源单口网络对外作用可等效为线性含源单口网络对外作用可等效为一个理想电压源和一个理想电压源和电阻的串联组合电阻的串联组合。(戴维南定理戴维南定理) * 线性含源单口网络对外作用可等效为线性含源单口网络对外作用可等效为一个理想电流源和一个理想电流源和电阻的并联组合电阻的并联组合。 (诺顿定理诺顿定理)五、五、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一个实际电源模型(一个实际电源模型(Uo、Ro)向负载)向负载RL传输能量,传输能量,当且仅当当
18、且仅当RL= Ro时,才可获最大功率时,才可获最大功率Pm。下 页上 页27戴维宁定理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诺顿定理任何一个线性含源一端口网络,对外电路来说,任何一个线性含源一端口网络,对外电路来说,总可以用总可以用一个电压源和电阻的串联组合一个电压源和电阻的串联组合来等效置来等效置换;也换;也可以用可以用一个电流源和电导一个电流源和电导( (电阻电阻) )的并联组的并联组合合来等效置换。来等效置换。NSabiuiabReqUoc+-u下 页上 页abGeq(Req)Isc28-+u o cNSab端口开路端口开路NSabi=0(1) 开路电压开路电压Uoc的计算的计算:将外电路断开时的开路电压
19、将外电路断开时的开路电压Uoc下 页上 页Is cNSab端口短路端口短路-+NSabu=0(2)短路电流短路电流Isc的计算的计算29等效电阻等效电阻 1. 定义定义无无源源+-ui等效电阻等效电阻iuRin 2. 计算方法计算方法(2)对含有受控源和电阻的两端电路,)对含有受控源和电阻的两端电路,A 先把独立源置零,用加压求流、加流求压法先把独立源置零,用加压求流、加流求压法B 保留独立源下,用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保留独立源下,用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下 页上 页返 回(1)对不含有受控源的有源网络先把独立源置零(电对不含有受控源的有源网络先把独立源置零(电压源处短路;电流源处开路),直
20、接应用电阻的串、压源处短路;电流源处开路),直接应用电阻的串、 并联和并联和 Y变换等方法求输入电阻变换等方法求输入电阻30求求U。3 3 6 I+9V+Uab+6I例例1.Uocab+Req3 U-+解解(1) 求开路电压求开路电压UocUoc=6I+3II=9/9=1AUoc=9V+Uoc(2) 求等效电阻求等效电阻Req方法方法1:加压求流:加压求流下 页上 页31U0=6I+3I=9II0=I+ (1/2)IU0 =9 (2/3)I0=6I0Req = U0 /I0=6 3 6 I+Uoab+6II0方法方法2: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开路电压、短路电流(Uoc=9V)6 I1 +3I=9
21、I=-6I/3=-2II=0Isc=I1=9/6=1.5AReq = Uoc / Isc =9/1.5=6 3 6 I+9VIscab+6II1独立源置零独立源置零独立源保留独立源保留方法方法1:加压求流:加压求流32(3) 等效电路等效电路abUoc+Req3 U-+6 9V393V63U 下 页上 页2max4*ocequPR如负载可变33第六章第六章 一阶电路一阶电路1. 掌握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掌握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求解和全响应求解(三要素法)(三要素法) ;l 重点重点下 页熟练掌握熟练掌握一阶电路的计算方法一阶电路的计算方法三要素法三要素法(直流激
22、励)2. 理解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理解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三要素法)(三要素法) 3理解一阶电路的冲击响应。(拉普拉氏变换理解一阶电路的冲击响应。(拉普拉氏变换法)法)34 三要素法分析一阶电路三要素法分析一阶电路( )( ) (0 )( )tf tfffe ( ) (0 ) ff稳态解三要素初始值时间常数分析一阶电路问题转为求解电路的三个要素的问题分析一阶电路问题转为求解电路的三个要素的问题用用0+等效电路求解等效电路求解用用换路后换路后t 的新稳态的新稳态电路电路求解,电容开路,电感短路求解,电容开路,电感短路下 页上 页* 衰减快慢取决于时间常数衰减快慢取决于时间常数 RC电路电路 = R
23、eqC , RL电路电路 = L/Req Req为与动态元件相连的一端口电路的等效电阻。为与动态元件相连的一端口电路的等效电阻。* 同一电路中所有响应具有相同的时间常数。同一电路中所有响应具有相同的时间常数。35例例t=0时时 ,开关闭合,求开关闭合,求t0后的后的iL、i1、i2解解 三要素为:三要素为:/0.6/(5/5)1/5L Rs(0 )(0 )10/52LLiiAiL+20V0.5H5 5 +10Vi2i1()10/520/56LiA ( )( ) (0 )( )tLLLLi tiiie 应用三要素公式应用三要素公式55( )6(26)64 0ttLiteet55( )0.5( 4
24、)( 5)10ttLLdiutLeeVdt 51( )(10)/522tLi tueA52( )(20)/542tLi tueA下 页上 页36 6.11换路后电路变成两个一阶电路37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二阶电路的初始储能为零,二阶电路的初始储能为零, 仅由外施激励引起的响应。仅由外施激励引起的响应。激励为阶跃函数时,电路中产生的激励为阶跃函数时,电路中产生的零状零状态响应态响应。阶跃响应阶跃响应应用:二阶电路换路时的各种响应和应用:二阶电路换路时的各种响应和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第七章第七章 拉普拉斯变换法拉普拉斯变换法激励为冲激函数时,电路中产生的
25、激励为冲激函数时,电路中产生的零状零状态响应态响应。冲激响应冲激响应381. 求初始值求初始值: 由换路前的电路求由换路前的电路求);0(0iLCu和画运算电路画运算电路: 根据各元件的运算模型将换路后根据各元件的运算模型将换路后 时域电路转化为运算电路时域电路转化为运算电路;求频域解求频域解: 在运算电路中应用各种解题方法列在运算电路中应用各种解题方法列 代数方程解得象函数代数方程解得象函数F(s); 反变换得时域解反变换得时域解: 将将F(s)部分分式展开后求得部分分式展开后求得 原函数原函数f(t)。下 页上 页拉普拉斯变换法拉普拉斯变换法 时域电路中所有变量、激励源、受控源都用其象时域
26、电路中所有变量、激励源、受控源都用其象函数表示,电路元件都用运算阻抗(或运算导纳)及函数表示,电路元件都用运算阻抗(或运算导纳)及相应的附加电源相应的附加电源表示,所得到的电路模型称为运算电表示,所得到的电路模型称为运算电路模型。路模型。39 电感的运算电路电感的运算电路 i(t)u (t)L+- -时域电路时域电路ttiLtudd)()(拉氏变换拉氏变换)0()()(issILsU)0()()(LissLIsUsLI(s)U (s) +- -+- -Li(0-)运算电路运算电路附加电源运算感抗下 页上 页40 电容的运算电路电容的运算电路 拉氏变换拉氏变换 susIscsU01)(运算电路运
27、算电路附加电源运算容抗时域电路时域电路i (t)u(t)C+- - tudttictu001I(s)U (s)+- -+- - su0sc1下 页上 页41R LUs+_ tuC CS(t=0) tiL已知:已知:R=40, L=0.5H, C=50F, us=40, VuC200求求: 开关闭合后开关闭合后 uc(t)的变化规律的变化规律。ARUiSL140400解:解:1. 求初始值求初始值:VuC200(已知)(已知)2. 画运算电路画运算电路: sILRus/s sL+_0LLi+_ suC0sC1例例下 页上 页423. 求象函数求象函数Uc(s): sILRus/s sL+_0LL
28、i+_ suC0sC1Uc(s)由节点法得:由节点法得: 400100800002000020110102ssssssCRsLsCsusLLisUsUCSC下 页上 页43 4007 .2610067.6404001004001008000020000203212ssssAsAsAssssssUC4. 求原函数求原函数uc(t):反变换得:反变换得: 0),(7 .2667. 640400100tVeetuttC下 页上 页44第八、十章第八、十章 相量分析法相量分析法 及功率的计算及功率的计算应用:应用:(正弦稳态电路正弦稳态电路)1、 正弦量的时域与频域表示;相位差、有效值正弦量的时域与频
29、域表示;相位差、有效值i(t)=Imcos( t+ i)iII2、 相量形式相量形式KCL和和KVL01knkI01kmkU3、 正弦交流电路中电阻、电感、电容元件伏安关系正弦交流电路中电阻、电感、电容元件伏安关系元件性质元件性质 电电 阻阻 电电 感感 电电 容容时域关系时域关系 U=RI; =0 U= L I; =90U=I/( C) =-90频域关系频域关系IRUIjXILjULIjXICj1UC下 页上 页45 5、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1) 从时域电路模型转化为相量模型从时域电路模型转化为相量模型: 正弦电流、电压用相量表示;正弦电流、电压用相量表示; 无源支路用复阻
30、抗表示无源支路用复阻抗表示。 2)选择适当的电路分析方法(选择适当的电路分析方法(KCL,KVL) 3)频域求解(复数运算)得到相量解;频域求解(复数运算)得到相量解; 4)相)相量解转化为时域解。量解转化为时域解。下 页上 页注:(注:(a)画相量图(同一电路的多个相量画在一个图中)画相量图(同一电路的多个相量画在一个图中)* (b) 在某些情况下用向量图辅助分析在某些情况下用向量图辅助分析46Imsin Recos j 22SUIQQSUIPPSUISSQPQPS S 无无功功有有功功视视在在功功率率复复功功率率=0 , 电压与电流同相位,电路呈阻性。电压与电流同相位,电路呈阻性。6、 正
31、弦稳态电路功率:正弦稳态电路功率:p(t)、P、Q、S、cos ; 功率因数提高;功率因数提高; 7.谐振谐振下 页上 页功率表读数为有功功率 物理意义:是电路中等效耗能元件物理意义:是电路中等效耗能元件R(G)所消耗的功率。所消耗的功率。计算方法计算方法1:P=UIcos计算方法计算方法2:P=I 2R47ooLjXRZ 极大功率传输极大功率传输一、功率传输(共轭匹配)电阻和电抗都可独立变化条件下一、功率传输(共轭匹配)电阻和电抗都可独立变化条件下 Z ZL LLooZZUILRIP2ooojXRZ)()(LoLouoXXjRRUIZ Zo oU Uo oLLLjXRZ222)()(L LL
32、 LX XR RoooXRULRooRUP42max并且并且(共轭匹配)(共轭匹配)4822|LoooZRXZ二、功率传输二、功率传输(等模匹配)(等模匹配)阻抗角不变,模可变的条件下阻抗角不变,模可变的条件下Z ZL LLooZZUILRIP2ooojXRZ()()ouoLoLURRj XXZ Zo oU Uo o222()()oooLURXXL LR RLR222)(ooooomXZRZUP且且LLLZRjX49例:例:图示电路已知图示电路已知求:求:1 1) 负载负载R R获最大功率时,电路中获最大功率时,电路中R=? C=? PR=? C=? Pmaxmax=?=? .100,01 .
33、0MHzfVU8 .6250jZo22)(1CRCRjRZL50)(12CRR8 .62)(122CRCR由最大功率传输条件:由最大功率传输条件:oLZZ有有256. 1CR8768.128RpFC5 .158 .6250jZooZR 2735.80W38.38W50222)(ooooomXZRZUPomRUP422) 2) 移去移去C C时,时,R=?R=?时可获最大功率时可获最大功率50解法解法1:13.5315030arccosarccosUIP403013.5350jIUZZmHLR1275024040,30解法解法2:R=P / I2=30/12=304030502222RZL例例
34、三表法测线圈参数。三表法测线圈参数。已知已知f=50Hz,且测得,且测得U=50V,I=1A,P=30W。求。求R,L。RL+_U IZVAW*51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理论依据理论依据: 傅里叶级数展开傅里叶级数展开 + 叠加定理叠加定理计算步骤计算步骤:1. 分别求出激励的分别求出激励的直流分量直流分量和和各次谐波分量各次谐波分量单独作用时的响应。单独作用时的响应。画各分电路图注意点画各分电路图注意点: 直流分量激励下,直流分量激励下,C开路,开路,L短路;短路; 各次谐波分量激励下,电抗值不同各次谐波分量激励下,电抗值不同XLk=kLXCk=1/kC2. 将直流
35、分量和各次谐波分量的将直流分量和各次谐波分量的瞬时响应瞬时响应叠加求和叠加求和。 titiIti210注意:5222221201220kkkIIIIIII一一. 有效值有效值22221201220kkkUUUUUUU同理有:二二. 平均功率(有功功率)平均功率(有功功率)kkkIUIUIUIUPcoscoscos22211100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中的平均功率为直流分量构成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中的平均功率为直流分量构成 的功率与各次谐波构成的平均功率之和。的功率与各次谐波构成的平均功率之和。RIRIRIRIRIPk22221202下 页上 页53RIUUR 0jCIUC0jLUILLU CU RU
36、 I谐振时的相量图谐振时的相量图 IRj L+_Cj1 U+-LU+-CU+-RUL、C环节等效电抗环节等效电抗为零,相当于短路。为零,相当于短路。0CLUUU串联谐振电路串联谐振电路LC10 )1( jCLRZ 54G C L 并联并联)1( jLCGY +_S IGCL ULC10 L、C环节等效电纳环节等效电纳为零,相当于开路。为零,相当于开路。并联谐振电路并联谐振电路55求图示电路中电流i1(t)和i2(t),并求两个电流表的读数。其中,61,cos2020)(CtVtu.1,421MLL解:解:直流分量作用:直流分量作用:0)0(2iAi10220)0(1基波分量作用:基波分量作用:
37、2020)42(21I jIj0)643(21IjjIj76.61224. 21I07.118218. 12I由叠加定理,有:由叠加定理,有:)1(1)0(11iii)1(2)0(22iiiAt)76.61cos(24.410At)07.118cos(18.12)1(12)0(11IIIA44.10AI834.0218.12例例.下 页上 页56例例3.RC2+uL2C1L1 +uC2 iRiL1已知:已知:1001,1004001,1002211CLCL 60 90cos(90 )40sin(2)u ttt V,60 R 12,LCitU求:瞬时值有效值。解:解:先分析是否有谐振现象发生。先
38、分析是否有谐振现象发生。对二次谐波发生并谐。对基波发生串谐;20021210011122CLCL下 页上 页57 对直流分量:对直流分量:60 +60V+UC2(0)IR(0)IL(0)IL(0) = IR(0) =60/R=60/60=1AUC2(0) =60V 对基波分量:对基波分量:L2和和C2串谐串谐60 -j100+j100-j400 j100 + VU902901 12CU 1RI 11LI 01RI AjIL29 . 010090)2/90(11 VjjjUC9025 .67100400902/90100902/9012下 页上 页58L1和和C1并谐并谐60 -j100+j10
39、0-j200 j200 + VU902402 22CU 2RI 21LI 02RI AjIL22 . 020090) 2/40(21 022CU 对二次谐波:对二次谐波: 110.9cos0.2cosLittt A 瞬时值VUC67.76025 .67602222有效值下 页上 页59结论结论:Y接法的接法的对称三相电源或负载对称三相电源或负载 所谓的所谓的“对应对应”:对应相电压用线电压的:对应相电压用线电压的 第一个下标字母标出。第一个下标字母标出。(1) 相电流等于线电流。相电流等于线电流。(3) 线电压相位线电压相位超前超前对应相电压对应相电压30o。 .3 ,3 )2(plUU 即即倍倍的的线电压大小等于相电压线电压大小等于相电压UVUVWVW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交车火灾应急预案(3篇)
- 2025年软件水平技术员试题及答案深度分析
- 行政管理实际案例试题及答案
- 风险识别对公司战略修订的支持作用试题及答案
- 遗嘱与继承法的规定试题及答案
- 网络管理员考试多样化试题及答案
- 软件设计师考试灵活应变能力的提升与实践试题及答案
- 2025二级VB考试要点试题分析
- 软硬件协同设计试题及答案
- 《2025续签劳动合同 范文》
- 锅炉安装合同协议书
- 【必考题】中考初中三年级政治上模试题附答案
- 2024年江西省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条例训练题库321题及答案
- 鱼类卵子受精机制与精子激活
- 植物营养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MOOC 市场调查与研究-南京邮电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凉水井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复垦方案
- 思明区公开招聘非在编聘用人员报名表
- 联合办公协议书范本
- 质量部运行卓越绩效体系
- 利妥昔单抗用药注意事项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