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7年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本 第160套)_第1页
2013-2017年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本 第160套)_第2页
2013-2017年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本 第160套)_第3页
2013-2017年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本 第160套)_第4页
2013-2017年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本 第160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益阳市第十七中学2013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 二 语 文 试 卷(问卷)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每小题3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央浼(min) 逋慢(b) 漂泊(bó) 涸辙之鲋(hé)B寒砧(zhn) 尺牍(dú) 对称(chèn) 逸兴遄飞(tuán)C迤逦(y) 赍发(j) 傩送(nuó) 锱铢必较(zh)D付梓(z) 毗邻(pí) 下乘(chéng) 臭名昭著(zh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涵义 蕴藉 注消酩酊大醉 B.含

2、糊 烂调 疏朗 遥思远怅C.因缘圆晕 干躁回肠荡气 D.啰嗦默契飘零 得鱼忘筌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 通常不好。(2)你如果 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感情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3)敏感而有 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A.涵义随意 教养B.含义随便 教养C.涵义 随便 修养D.含义随意修养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王好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

3、敬互爱,真可谓举案齐眉。B边城描写了秀色可餐的湘西自然风光,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这里的一切如梦一般宁静美好。C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D高二年级的学生一定要不耻下问,不断地请教老师和高年级的同学,来提高学习成绩。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新教材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用力甚多,改动颇大,因为设计练习题是为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非常重要的途径。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C.须知每一个物种要经过多少万年的演变、适应、竞争、完善,才能达到

4、目前这种日趋完备的功能。D.辛亥革命,已成为百年记忆,我们推开历史的厚重大门,穿行百年风云的画卷长廊中,一路追溯,民族复兴的主题格外醒目。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 A 这次作文大赛不是当堂写作,你务必参加,大胆写稿,不妥之处我自会斧正的。B 这本求医不如求自己是您家母拜托我在北京买的,请您交给她老人家好吗?C 我们家家教很严,自小令尊就让我读三字经、弟子规,告诫我要规矩做人。D 辩论会结束后,冠军队队长找到老师,激动地说:“多蒙鼎力相助,不胜感谢!”7.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的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原地区_,_,也承载了中华民族众多的苦难与创痛。中原文化具有强大的吸纳

5、、辐射力。它不仅仅掀起了_,更突显了_。对于这片土地上所发生过的烟云往事,河之南所做的,不仅仅是_,还是_。 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黄金时代 探寻华夏文明的朝圣之旅 大河文明的滔天巨浪 孕育了中国最早的文明 一个民族悠远的背影 追溯中的反思和叩问 A B C D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

6、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8下列各句中的“然”字,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B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C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D虽然,犹有未树也9与例句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例句:彼且恶乎待哉A之二虫又何知 B而莫之夭阏者 C去以六月息者也 D奚以知其然也10、下列翻译不恰当的一句是( )A.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宋荣子却笑话这样的人。B.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所有当代的人称

7、誉他也不会更受到鼓励C.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在世间的他,没有拼命追求什么。D. 虽然,犹有未树也         虽然这样,(他)还有没树立的东西。三、实用类文章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10分)近年来,“大数据”这个概念突然火爆起来,成为业界人士舌尖上滚烫的话题。所谓“大数据”,是指数据规模巨大,大到难以用我们传统信息处理技术合理撷取、管理、处理、整理。“大数据”概念是“信息”概念的3.0版,主要是对新媒体语境下信息爆炸情境的

8、生动描述。我们一直有这样的成见:信息是个好东西。对于人类社会而言,信息应该多多益善。这种想法是信息稀缺时代的产物。由于我们曾吃尽信息贫困和蒙昧的苦头,于是就拼命追逐信息、占有信息。我们甚至还固执地认为,占有的信息越多,就越好,越有力量。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信息不再稀缺,这种成见就会受到冲击。信息的失速繁衍造成信息的严重过剩。当超载的信息逼近人们所能承受的极限值时,就会成为一种负担,我们会不堪重负。信息的超速繁殖源自于信息技术的升级换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打开了信息所罗门的瓶子,数字化的信息失速狂奔,使人类主宰信息的能力远远落在后面。美国互联网数据中心指出,互联网上的数据每两年翻一番,

9、目前世界上的90以上数据是近几年才产生的。2000年,数字存储信息占全球数据量的四分之一,另外四分之三的信息都存储在报纸、胶片、黑胶唱片和盒式磁带这类媒介上。2007年,只有7是存储在报纸、书籍、图片等媒介上的模拟数据,其余都是数字数据。到2013年,世界上存储的数据中,数字数据超过98。面对数字数据的大量扩容,我们只能望洋兴叹。“大数据”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种影响究竞有多大,我们现在还无法预料。哈佛大学定量社会学研究所主任盖瑞金则以“一场革命”来形容大数据技术给学术、商业和政府管理等带来的变化,认为“大数据”时代会引爆一场“哥白尼式革命”:它改变的不仅仅是信息生产力,更是信息生

10、产关系;不仅是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内容,更是其生产与传播方式。我们此前的知识生产是印刷时代的产物。它是15世纪古登堡时代的延续。印刷革命引爆了人类社会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哥白尼式革命”,它使得知识的生产和传播突破了精英、贵族的垄断,开启了知识传播的大众时代,同时,也确立了“机械复制时代”的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与印刷时代相比,互联网新媒体开启的“大数据”时代,则是一场更为深广的革命。在“大数据”时代,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往往是呈几何级数式增长、病毒式传播。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介技术颠覆了印刷时代的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新媒体遍地开花,打破了传统知识主体对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垄断。新媒体技术改写了静态、单向、线性的

11、知识生产格局,改变了自上而下的知识传播模式,将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抛入空前的不确定之中。在“大数据”时代,我们的知识生产若再固守印刷时代的知识生产理念,沿袭此前的知识生产方式,就会被远远地甩在时代后面。(节选自2013222文汇读书周报,有删改)11下列对“大数据时代”的特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数据规模巨大,信息严重过剩,总量已超过了人们的承受极限值而成为社会的负担。B信息生产呈几何级数式增长、病毒式传播,信息传播方式不再是自上而下,而是相反。C精英与贵族的知识垄断被冲破,传统知识主体不再是唯一的知识生产者和传播者。D“机械复制时代”知识生产和传播方式被颠覆,呈动态、多向和空前的不确定性。12

1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在信息稀缺时代形成的占有信息越多越好、越有力量的认识,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而改变。B人类主宰信息的能力远远落后于信息的产生,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升级换代带来的数字化信息的失速狂奔。C从2000年数字存储信息占全球数据量的四分之一,到2013年超过98,说明了传统媒体正被新媒体取代。D将印刷革命和“大数据”时代称为“哥白尼式的革命”,表明了知识生产与传播的改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3根据文意,写出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的两点建议。(4分)四、论述类文章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416题。(10分)跟字们较劲(唐伟)清朝雍正帝未登基时,有一次到杭州去游玩,在

13、涌金门外遇到一个卖字的书生。书生的书法实在是好。雍正见他写“秋”字时,把“火”写在了“禾”的左边,随口说“错了吧!”书生不以为然,并列举历代名帖,证明自己所写不误。雍正笑笑,给了书生一堆银子,说:“别卖字了,还是一心去考你的功名吧。”几年以后,雍正即位。那书生也科场得意,一口气考到进士,并入了翰林。一日雍正看到此人的名字,忽忆起往事,即召入见。雍正给他写了一个“和”字,故意把“口”放在“禾”的左边。书生当场指出,这是不规范的写法他竟然没有想到,眼前的皇上就是当年资助自己的恩人!第二天,他就要受命出任浙江巡抚了,接到圣旨,仔细一看,上面却写着:须仍向杭州涌金门外卖字三年,然后方可上任。书生这才恍

14、然大悟。汉字很麻烦,一个字往往有许多不同写法。比方“回”“斗”“创”这些字,至少都有四种不同的写法。又是繁简之分的,又是异体之别的,烦都烦死了。文字是思想的衣裳。华丽的衣服可以掩盖躯体的缺陷,丰富的文字可以粉饰思想的漏洞。当我们沉醉于语言文化的瑰丽时,我们的思想却正悄悄迷失在类似“回”有四种写法这样的语义泡沫里。远房表弟“待业”,隔壁大嫂“下岗”。我说直接叫“失业”多省事,同事小王马上纠正我,说失业多没希望啊,他的爸爸妈妈都正在家里耐心“待岗”呢。想当年,国民党军吃了败仗,总喜欢把“失败”叫做“失利”,把“败退”叫做“转进”,好像自我感觉良好,实际处境就会立刻不窘迫一样。事实上,“饰”和“瞒”

15、一样,都只不过是“骗”字的另一种写法罢了。意大利符号学专家艾柯在诠释与过度诠释里头指出:“整个宇宙就像是一个装满了镜子的大厅,任何个体在这里既是被反映的对象,又反映着其他的物体。”在人类的纷繁世界里,因为有了文字做介质,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影像往往会比实际要丰富得多。就拿前文的故事来说,书生用“秋”字做介质,让皇上见识了什么是学问;皇上又用“和”字做介质,让书生见识了什么是权势。他们君臣二人在三百年前就跟字们较劲儿,我们在三百年后穿过字的密林在注视他们。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丰富介质和扭曲影像的世界。文字无辜。14.本文故事中书生以“字”兴,以“字”衰,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16、 (4分) 15.文中举了国民党军队吃了败仗,把“失败”叫做“失利”,把“败退”叫做“转进”的例子,是要说明我们文化中哪个方面?(用简洁的一句话来概括) (4分) 16.朱光潜的咬文嚼字与唐伟的跟字们较劲分别强调了我们文化的哪些方面?(4分) 五、语言运用(18分)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2分)(1)既自以心为形役,_?_,知来者之可追。 (2)木欣欣以向荣,_。善万物之得时,_。 (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 (4)时维九月,_。潦水尽而寒潭清,_。(5)臣欲奉诏奔驰,_;_,则告诉不许(6)但以刘日薄西山,_,人命危浅,_。18、阅读下面的文字,请概括出“粉丝”

17、的三个主要特点,每点不超过6个字。(6分)如今的图书出版界许多当红作家或学者都拥有数量极大的“粉丝”。易中天的粉丝自称为“乙醚”,钱文忠的粉丝自称为“潜艇”,于丹的粉丝自称为“鱼丸”。他们的新书发布和签售受到各自粉丝的追捧,短时间内就能售出二三千本。难怪有人说,今天的大众阅读已成为“粉丝阅读”。  ;六、作文(50分)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黎明时分,在德国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歌德在给他亲密的朋友写信:“我拼命工作,不接待采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惜时如金的歌德为什么把看日出当做每天必做的功课呢?  有人认为

18、,如期而至的朝阳昭示着责任,告诫人们要忠于自己的角色。  有人认为,瑰丽绚料的早霞散播着欢欣,提醒人们生活中不能缺少诗意。  有人认为,活力四射的旭日解释着重生,劝慰人们暗夜之后会有新的希望、转机。  有人认为,旧时相识的太阳唤醒着记忆,嘱咐人们珍藏那些曾经的美好、温暖。    对此,你怎样认为? 要求立意明确,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考场号 考号 班级 学号 姓名 1密封线益阳市第十七中学2013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 二 语 文 试 卷(答卷)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卷 选择题(36

19、分,每小题3分)题号 123456789101112答案 卷 三、实用类文章阅读 13根据文意,写出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的两点建议。(4分)四、论述类文章阅读 14.本文故事中书生以“字”兴,以“字”衰,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4分)15.文中举了国民党军队吃了败仗,把“失败”叫做“失利”,把“败退”叫做“转进”的例子,是要说明我们文化中哪个方面?(用简洁的一句话来概括) (4分) 16.朱光潜的咬文嚼字与唐伟的跟字们较劲分别强调了我们文化的哪些方面?(4分)五、语言运用(18分)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2分)(1)既自以心为形役,_?_,知来者之可追。 (2)

20、木欣欣以向荣,_。善万物之得时,_。 (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 (4)时维九月,_。潦水尽而寒潭清,_。(5)臣欲奉诏奔驰,_;_,则告诉不许(6)但以刘日薄西山,_,人命危浅,_。18、阅读下面的文字,请概括出“粉丝”的三个主要特点,每点不超过6个字。(6分)如今的图书出版界许多当红作家或学者都拥有数量极大的“粉丝”。易中天的粉丝自称为“乙醚”,钱文忠的粉丝自称为“潜艇”,于丹的粉丝自称为“鱼丸”。他们的新书发布和签售受到各自粉丝的追捧,短时间内就能售出二三千本。难怪有人说,今天的大众阅读已成为“粉丝阅读”。  ;六、作文(50分)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

21、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黎明时分,在德国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歌德在给他亲密的朋友写信:“我拼命工作,不接待采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惜时如金的歌德为什么把看日出当做每天必做的功课呢?  有人认为,如期而至的朝阳昭示着责任,告诫人们要忠于自己的角色。  有人认为,瑰丽绚料的早霞散播着欢欣,提醒人们生活中不能缺少诗意。  有人认为,活力四射的旭日解释着重生,劝慰人们暗夜之后会有新的希望、转机。  有人认为,旧时相识的太阳唤醒着记忆,嘱咐人们珍藏那些曾经的美好、温暖。对此,你怎样认为? 要求立意明确,标题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