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遵化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书院,作为中国教育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学校教育制度,萌芽于唐,经五代,兴盛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 官立书院起初是中央政府官方修书、藏书、校书、偶尔也为皇帝讲经的场所,性质为官署。开元六年,玄宗下诏改东都洛阳“乾元殿”之名为“丽正殿”(又名丽正修书院、丽正书院)。开元十三年,再下诏改“丽正殿”为“集贤殿”(又名集贤殿书院、集贤书院)。 唐代的雕版印刷术发达并在全国迅速推广,书籍的质量不仅得以改善,而且数量大增。这就为民间或私家藏书创
2、造了较好的条件。唐中叶之后,各地民间或私人创建的书舍、书屋、书院之类的设施涌现。在官方丽正书院、集贤书院首先以书院命名为“修书之地”、“藏书之所”的诱发下,“书院”之名便在民间更广泛地流行起来。 到了宋朝,书院就成了教育机构。宋初利用唐代以来出现的书院,通过赐书、赐额、赐田、召见山长等方式进行扶持,使其替代官学,为国家培养人才,形成了一批颇有影响的书院。岳麓、白鹿洞、应天府等书院都是因教学有功获得御赐而扬名的。经此一期,书院的教育教学功能得到强化,获得社会认同。北宋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唯应天府书院设立于繁华闹市。随着晏殊和范仲淹等人的加入,应天府书院逐渐发展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 及至南宋,
3、作为一种正式学校教育制度的书院,由南宋理学家朱熹创立。朱熹在衡州石鼓书院记中明确指出:“予惟前代庠序之教不修,士病无所于学,往往相与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讲习之所,而为政者乃或就而褒表之。” 宋代创建书院711所,分布在今天全国18个省、区、市。宋代书院分布有三个特点:一是分布范围比唐和五代明显扩大,海南、香港都有了书院;二是数量猛增,书院分布由点状变为片状,出现几大密集区,江西、浙江、福建位列前三;三是发展极不平衡,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只有19所书院,仅占全国书院总数的2.7%,文化重心明显南移,南方完全取代中原成为教育与学术中心。 进入明代以后,书院就迎来了他的成熟推广期。书院的数量在
4、明代出现大增。据统计,明代书院总数达到2000所左右,远超唐宋元三个朝代的总和,分布在今天全国25个省、区、市,其中新建1699所。总体来看,明朝书院分为两类:一是重授课与考试的考课式书院,同于官学;另一种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各学派互相讲会、问难、论辩的讲会式书院,它们多被朝廷禁毁,如著名的东林书院。明代书院的分布总体上由先进发达地区向边远落后地区推进,读书种子已经撒向神州边陲和发达省份的穷野之地,这标志着书院的发展进入了成熟期推广阶段。 清初统治者实行严酷的文化禁锢政策,担心书院的自由讲学之风会撼动统治基础,严格控制书院活动,抑制书院发展,并使之官学化。顺治九年清政府明令禁止私人创建书院。雍
5、正十一年清政府在各省城设置书院,后各府、州、县相继创建书院。乾隆年间,官立书院剧增。绝大多数书院都成为以考课为中心的科举预备学校。(节选自严国昊浅谈中国古代书院制度的发展,有删改)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对教育地位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升华,教育在党执政兴国中的战略地位逐步确立,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保证广大劳动人民的受教育权,培养新中国建设急需的人才。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6、,谋划和确定教育大政方针和发展蓝图。1950年,毛泽东同志在人民教育创刊号上题词:“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面对百业待兴、人才奇缺的状况,邓小平同志以极富战略性的眼光指出,“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20世纪90年代,我们党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作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历史抉择。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7、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截至2020年,作为国民教育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已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1000多万高层次人才。这意味着,从新中国成立伊始的百废待兴,到研究生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我国研究生教育走过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不平凡历程,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重要基石。1000万,对国家创新发展而言,意味着重要而坚实的基石。“氢弹之父”于敏,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中国
8、天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和天宫一号总体设计团队、新冠疫苗研发取得重大突破的陈薇院士团队业务骨干,都是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 据介绍,2019年,全国139名新晋院士中,90%以上在我国境内接受过研究生教育,近80%由我国境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授予最终博士或硕士学位。 研究生教育有力支撑科技进步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近年来,高校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稳定在2/3以上,承担着超过80%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学研究生在面上项目人员中超过50%同时,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的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工作和“97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全国8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和社科重大成果。 在创业创
9、新的时代潮流中,研究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大批研究生已成长为行业翘楚。研究生教育已成为“中国速度”的强大智慧引擎。 (节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书院起初是官府整理和陈列书籍、为帝王讲经说法之场所。书院的这种作用在印刷术发达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之后更加明显。B到了南宋,书院成为正式的教育机构。不少书院因为教授学业有功而获得了御赐,进而名扬海外,其教育功能也因此而强化。C东林书院注重教学与研究结合,与其他注重授课与考试的考课式书院不同,其举办的多是问难论辩等活动,有百家争鸣之美。D由于清朝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自由讲学、私人创立书院之风受到抑制。不
10、少书院受到影响,一部分成为科举考试预备中心。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教育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其具体表现为对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的认同与日益重视。B毛主席给人民教育创刊号的题字语重心长,展现了新中国领导人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只有教育发展起来了,整个国家才强大了。C实行改革开放进而同外国贸易、合作少不了各种各样、各行各业的人才作战略支撑,这是我国在90年代优先发展教育的原因之一。D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在教育方面的资金与公共资源的投入进一步加大,确保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都是一脉相传的。3下列各项中,不能证明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11、(3分)A我国工程师南仁东设计出“中国天眼”。B屠呦呦由中国古药书制备出了青蒿素。C潘建伟团队开拓了我国量子通信技术。D郑板桥不袭前人笔法,创新自成一体。4请结合材料三的有关内容和所学知识,给“研究生类高层教育人才”下一个定义。(6分) 5书院教育源远流长,对现在的大学教育也有一定影响。如北京大学有“一带一路书院”,清华大学有“苏世民书院”。学习东林书院办学理念,请你写一段50字左右的学校书院简介。要求:突出特点,语言简练严谨。(4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张存浩:中国化学激光之父沈黎明张存浩,祖籍山东无棣县,1928年出生在天津。父亲张铸,曾留
12、学美国,回国后担任天津化工局高级工程师。母亲龙文瑗,云南哈尼族人,知书达理。由于父亲工作忙,张存浩是在母亲的教育下长大的。两岁时,母亲便开始教他读书识字,同时给他讲有意义的历史典故和做人的道理,希望他将来能像父亲一样成为一个有知识、爱国的人。渐渐地,在母亲精心启迪和教诲下,张存浩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然而就在张存浩按部就班地读书时,震惊中外的抗日战争爆发了,随着日本侵略者的大规模入侵,他们在沦陷区学校推行起奴化教育。面对此情况,心有民族大义的龙文瑗不愿儿子接受这样的教育,与丈夫商量后,毅然把9岁的张存浩送到重庆,请他在重庆大学任教的姑姑、姑父代为抚养。张存浩的姑姑、姑父
13、悉心照料、培养着张存浩,或许是受姑姑、姑父潜移默化的影响,上中学后张存浩对物理和化学课情有独钟,成绩在班级里始终名列前茅。特别是姑姑、姑父身上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献身祖国教育和科学事业的言行,对张存浩影响很大。没多久,这种相对平静的学习生活,在日本侵略者的肆虐中被打破。目睹日军的恶行,屈辱感在年少的张存浩心中不断升腾,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用以将来报国、救国,绝不能让日本人再这样肆无忌惮地欺负我们!”从此他学习更加刻苦。1943年,刚学完高二课程的张存浩便以优异成绩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第二年又转入重庆中央大学化工系。1947年,张存浩完成大学学业后又考上天津南开大学化工系研究生
14、。1950年张存浩获得了美国密歇根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学位。1950年下半年,当时朝鲜战争爆发不久,原本想继续读博的张存浩,从中美对待朝鲜的迥异态度上敏锐地感到,中美两国关系将日趋紧张。想到此,他决定放弃读博深造,迅速回国。回到祖国,张存浩暂居北京,不久收到了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京城四家著名高校和科研单位发出的邀请。正在张存浩抉择之际,一天,时任东北科研所大连分所所长的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张大煜找到了他。一位年长自己二十多岁的前辈科学家如此看重自己,亲自登门相邀,张存浩深受感动,当即点头答应,当晚便随张大煜乘火车前往大连,开始了实现报国梦想的科研人生。20世纪50年代初,地域辽阔的中国只在玉门有块很小
15、的油田,产量很低,根本满足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的需要。国家将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的重任交给了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年轻的张存浩接下了科研生涯中第一个重要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攻关,他和同事们终于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做到能从每立方米煤气中得到200克产品,不仅超过当时国际上从每立方米煤气中得到160克的最高水平,更是将美国只能得到50克的水平甩在了后面,一举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就在这时,我国发现了大庆油田,合成油研究很快被叫停。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面临西方国家的核威胁,毛泽东提出了我国要独立自主打造原子弹的计划。火箭推进剂作为原子弹发射的重要燃料,被提升到发展国防尖端技术与维护国家安全的高
16、度。领导指派他迅速转向火箭推进剂的研究,同时任命他为该项目负责人,这一次张存浩又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张存浩和同事们首次提出了固体推进剂燃速的多层火焰理论,完成了科研任务。自1960年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问世后,激光在军事、民用方面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国际科学界研究的热点。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几家单位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和探索,有的做气动激光,有的做自由电子激光,有的做化学激光但功率都不高。张存浩经过认真思考认为应该搞化学激光。随后“化学激光研究室”成立,张存浩被任命为室主任。经过半年努力,研究室便将激光的功率从0.3瓦提升至100瓦,并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超音速燃烧
17、型氟化氢、氟化氘激光器,整体性能指标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此后,张存浩在化学激光器研发上不断攻关,带领着中国人在这一领域不断发展。1979年,他提出研究波长更短的氧碘化学激光,经过数年奋战,于1985年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放电引发脉冲氧碘化学激光器。1992年,张存浩牵头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连续波氧碘化学激光器。多年后,他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奖,他也因此赢得了“中国化学激光之父”的美誉。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张存浩立志报国主要是儿时受父母的影响。母亲常给他讲有意义的历史典故和做人的道理,希望他将来能像父亲一样成为一个有知识、爱国的人。B张存浩目睹了日军的恶行,屈辱感在年少的张
18、存浩心中不断升腾,他暗下决心要好好读书,将来报国、救国。C张存浩不仅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还具有敏锐的政治嗅觉,所以在1950年放弃了读博深造的机会,毅然回国,报效祖国。D张存浩在科研生涯中,不断开拓进取,科研水平多次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其在化学激光器研发方面,在国际上还有首创。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存浩的父母担心张存浩的生命安全,将张存浩送到在重庆大学任教的姑姑家,由姑姑、姑父代为抚养。B张存浩回到祖国后,最终接受张大煜的聘请,一是因为被张大煜的亲自登门相邀感动,二是因为考虑到在这家单位工作能实现报国梦想。C大庆油田的发现,使张存浩所研制
19、出的在当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失去了其价值,张存浩后来改做火箭推进剂研究。D国际科学界看到了激光在军事、民用方面广泛的应用前景,热衷于对此进行研究,中国虽也开展了相关研究与探索,但起初结果并不理想。8结合材料,简述张存浩在“化学激光”领域的成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回答917题。(共20分)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
20、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9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信(实在)难求 语(谈论)天姥 掩(遮掩)赤城 魂悸(受惊心跳)B向天横(遮断) 欲倒(拜倒) 殷(震动)岩泉 渌(绿水)水C势拔(超出)五岳 鸾回(驾)车
21、因(因为)之 向来(原来)D海客(航海的人) 清(凄清)猿啼 脚著(穿) 中(中间)开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不同的一项是(2分)A. B.C. D.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渌水荡漾清猿啼 B失向来之烟霞C古来万事东流水 D使我不得开心颜12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2分)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B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C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D四弦一声如裂帛13作者极写洞天之内晴空万里,日月双悬,仙人如麻,其乐融融的景象,其作用是(2分)A寻找虚无缥缈的仙境,表示厌恶世间生活。B表达诗人向往乐土,追
22、求美好生活的思想。C增添梦境的神奇色彩,强调及时行乐。D暗示人生如梦,变幻无常,瞬息即逝。14“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表达诗人(2分)A希望骑白鹿去行乐,实现自己梦游名山的愿望。B幻想骑白鹿去访名山,逃避现实。C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排挤,无可奈何,只好骑鹿访名山。D向东鲁诸公表示决心:与当时恶势力誓不两立,决不妥协。15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开篇以虚无缥缈的“瀛洲”引出在云霞中时隐时现的“天姥山”,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B“连天”从横向写天姥山的高峻,“向天横”则从纵向写出天姥山的巍然气势。C“一夜飞度”表现了李白的急切兴奋之情。“照”“送”二字,将月亮拟人化,明
23、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D“脚著谢公屐”,李白借写谢灵运之事来写自己,表示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世俗。16梦游天姥吟留别开篇两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能不能删掉,改为开门见山的方式,如用“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开头?(4分) 17把下列古诗文句子理解成现代汉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竿晴日舞比邻 译文:太阳初升的时候乡邻们高兴地跳起舞蹈。B方宅十余亩 译文:方形宅子占地十几亩。C半壁见海日 译文:在半山腰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D梦啼妆泪红阑干 译文:梦里啼哭泪水染红了身体依靠的栏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819题
24、。对 雪杜 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
25、,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19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用典是古代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比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_”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_”,这两句提到的两位历史人物都是三国时期的英雄,诗人借此表达对英雄的仰慕之情。(2)登高里“_ _, ”这两句诗,表现出诗人忧己忧国心中万分忧虑,以致白发增多,且病身衰颓而戒
26、酒。(3)短歌行中“ , ”这两句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三、语言文字运用(24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6分)21.下列各组字音或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浪 遏(è) 寥廓 百舸(k) 激杨文字B讪讪(shn) 楔入 稻菽(sh) 越陌度阡C三匝(z) 一蔸 吐哺(b ) 挥斥方遒D村酤(g) 仓茫 霓裳 暧暧(nun)远村 22. 下列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茹志鹃,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百合花和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等。B左迁,古代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出官,京官前往地方任职高就。迁谪,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C新闻评论,既具有议论
27、性文章的特点,又有新闻作品的属性。比如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D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三人皆为宋代文学家,被誉为“三苏”。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为苏轼所作。23. 下列语句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农民出身的毛泽东曾经说过,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吃饭的事情最大。那时在湖南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就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民以食为天”的说法。A B C D(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6题。要研究杂交水稻,首先必须在自然界中找到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
28、株。雄性不育株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当时不仅没有实物可利用,而且连中外的科研资料上也没有记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认为,既然自然界存在天然杂交稻,那么,()。水稻吐穗扬花时节的稻田里寻找雄性不育株_大海捞针。盛夏时节,稻田里气温通常高达40,袁隆平和妻子邓哲踏遍了安江农校实习农场和附近生产队的稻田,终于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株!袁隆平欣喜若狂,视为珍宝,细心地繁殖栽培,亲自播种、浇水、施肥,仔细观察它们细微的在每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变化,并作出详尽的记录,经过两年的艰苦_,获得了珍贵的科研数据,写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篇重要论文,引起了国家科委领导的高度重视。1974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基本成功,1
29、975年国务院决定迅速扩大试种和推广的范围,此后的十年里,杂交水稻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袁隆平成功之后,国内国际各种令人眩目的荣誉、大奖也_,但他并未陶醉于此,改变初心,而是_地潜心农业科研,继续头顶烈日,脚踩泥泞,奔波在绿色的田野中。2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肯定就存在天然雄性不育株B可能就存在天然雄性不育株C肯定就有天然雄性不育株存在D有天然雄性不育株就是必然的2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不啻试验纷至沓来一如既往B不啻实验络绎不绝一如既往C不免实验络绎不绝日复一日D不免试验纷至沓来日复一日2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
30、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亲自播种、浇水、施肥,细心地繁殖栽培,仔细观察它们在每个生长发育阶段的细微的变化B细心地栽培繁殖,亲自播种、浇水、施肥,仔细观察它们细微的在每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变化C细心地繁殖栽培,亲自播种、浇水、施肥,仔细观察它们在每个生长发育阶段的细微的变化D细心地栽培繁殖,亲自播种、浇水、施肥,仔细观察它们在每个生长发育阶段的细微的变化(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27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怡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要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只有这样才能近于正确,才能抽出结论。那种不开调查会, ,只凭一个人讲他的经
31、验的方法, 。那种只随便问一下子,不提出中心问题在会议席上经过辩论的方法, 。28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回答问题。(5 分)一民意测评机构对某地青少年做了“你更喜欢过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还是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的问卷调查。以下是调查的数据统计。调查对象·调查项目城镇青少年乡村青少年更喜欢过传统节日583%701%更喜欢过西方节日417%299%(1)分析上表的调查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 分) (2)国务院规定,从2008 年开始,每年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一天,联系上表的调查结果,谈谈你对国务院这一举措的看法。(3分) 四、写作(60分)29
3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里提到的“三种境界”,皆为诗词名句,自成高格。诗人王国维将其“境”赋予人生之深意。以上内容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800字高一语文 第17页 (共12页)高一语文期中考试
33、答案 2021年11月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9分)1C (A项原文“这就为民间或私家藏书创造了较好的条件。”B项非“南宋”而是“宋初” 。D项原文“抑制书院发展,并使之官学化。清政府明令禁止私人创建书院。官立书院剧增。绝大多数书院都成为以考课为中心的科举预备学校”。)2.A (A项强调人的主观性,原文“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强调的是客观作用)3.D4.具有创新、创造精神;能够独立承担学术研究;成为国家乃至世界此行业战略、领军人才;具有高度爱国热情与奉献精神。(每点1分,不是下定义形式不给分。)5.注重自由讲学,注重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34、不作考课式的书院;注重现代思想文化与古代思想的碰撞、交融。(二)现代文阅读(6- 7题每小题3分,7题6分)6A【解析】“儿时受父母的影响”错误,主要是受姑姑、姑父的影响。原文“特别是姑姑、姑父身上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献身祖国教育和科学事业的言行,对张存浩影响很大”。7D【解析】A.“担心张存浩的生命安全”错误,原文是“不愿儿子接受这样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指日本侵略者推行的奴化教育。B.“二是因为考虑到”于文无据。C.“使成果失去了其价值”说法不准确,原文只是说“合成油研究很快被叫停”,是否“失去了其价值”不得而知。8由张存浩担任室主任的“化学激光研究室”,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超音速燃
35、烧型氟化氢、氟化氘激光器。1985年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放电引发脉冲氧碘化学激光器。1992年,张存浩牵头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连续波氧碘化学激光器。【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首先确定内容所在区域,张存浩在“化学激光”领域的成就的相关内容在文章的最后两段。简述成就时要全面,不要遗漏要点。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共20分,16题4分,其余每小题2分)9A(B.渌:清澈;C.因:依据;D.中:名词作状语,从中间。)10A(A.以:而,用;B.而:表示修饰关系,译为“地”;C.之:的;D.已:已经。)11B(向来:古,刚才,先前;今,从来,一向。)12C(仙人就是以霓为衣,以风为
36、马,没有运用比喻。)13B 14D 15B(“横向”“纵向”换位。)16不能。瀛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岛,已暗含寻仙的意思。诗人想寻仙,而瀛洲不可寻,这才转而寻天姥。有此两句,下面再写梦中所见仙府景象,才不会使人感到突然。17C(二)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其中:18题3分,19题6分)18C项,“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错误,这句诗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19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作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三)20名篇名句默写(6
37、分)(1)遥想公瑾当年(三国周郎赤壁)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2)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3)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21-23每题2分,24-26每题3分,24题8分)语言文字运用21C (A k应为g,“杨”为“扬”;B shn 应为shàn, “楔”为“揳”; D“仓”“苍”, nun应为 ài)22C(A都是短篇小说B“出官”贬黜D应为苏辙所作)23D追溯历史,从大的方面说,适合做首句;是承接中“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应在的后面;中的“那时”应紧跟在后面。故选D。语言文字运用24AB项,根据前文的陈述可知,本项“可能”的表述与文意不符合;由选项可知,括号内所填内容承前省略主语“自然界”,再由前句“自然界存在天然杂交稻”可知,括号内句子结构为“存在宾语”,故选A。25A不啻:不止,不只;如同。不免:免不了。语境形容寻找雄性不育株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滑板考试题目及答案
- 助理广告师考试突破难点试题及答案
- 医疗药剂考试题及答案
- 天水中考道法试题及答案
- 湖北护士笔试题目及答案
- 城管执法面试试题及答案
- 助理广告师考试如何运用心理学提升广告效果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工程师证书考试调研动态试题及答案
- 数字技术如何重塑广告行业的现状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新型纺织材料考证试题及答案
- 2023广州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广美附中)入学招生测试卷数学模拟卷
- 《民法典》培训系列课件:第三编 租赁合同
- 《DB32T 4028-2021常染色体STR基因座等位基因频率参数》
- 烟机设备操作工基础知识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 esc急性肺栓塞诊断和管理指南解读
- 量子计算革命性计算方法的突破
- 脊柱损伤搬运健康宣教
- pc板冷折弯工艺
- 高考英语单词3500记忆短文40篇
- 幼儿园区域材料采购清单
- 厂内运输车辆专项安全检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