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1页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2页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长石小学洪雷军创新,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个性和能力特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只有以创新为目标, 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带动学生学好知识、学活知识,全面发展各方面综合能力。 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 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学生智力的核心部分。因此,语文教学要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质疑设问。“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是智慧宝库的敲门砖。 有了疑, 就有了求知欲。 因此,教学中只有让学生质疑,使学生

2、的思维动起来,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索,才有可能引领他们走向知识的殿堂。学生的质疑设问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始于积极思维,始于质疑设问。(一)创造和平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问。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设问。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始终视自身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与学生共同探索知识的过程。把学生提出的一些幼稚的、略带粗拙的问题,看成是探索知识过程的基石,并以认真诚恳的态度对待。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提问有“安全感”。这样学生质疑的兴趣就会明显提高,思如泉涌。教学中,提倡“童言无忌”,提倡儿童“思维无禁区”让

3、学生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在这种气氛中,任想象驰骋,任感情激荡,任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汇,自然会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激发灵感。(二)教给质疑设问的方法,让学生善问。一位科学家曾说“世界上最有用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光凭兴趣敢问、好问,往往提出的问题比较拙劣,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这就要求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质疑设问方法,使学生做到有目的地问,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提高问题的质量。质疑设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抓课题的矛盾处质疑。如“私塾先生”一课,学生接触课题带引号的课文,这样的课文就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课题的与众不同之处进行提问。可

4、以问“课题为什么要带引号呢”2、抓反复出现处质疑。如别了,我爱的中国一课,文中三次出现了“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这样的课文就可以引导学生抓反复出现的特殊句子质疑。可以问“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3、抓细微差别处质疑。如刘胡兰一课,刘胡兰面对敌人软硬兼施的伎俩,每次说话的语气都不同,分别是“大声回答” “愤怒地回答” “挺起胸膛说”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这几种语言现象进行提问。4、抓课文结尾处质疑。如我的战友邱少云课文结尾写:“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 年 10月 12 日。”这样的课文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有特征的结尾进行提问。引导学生问:“课文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结尾呢”此外,还

5、可以从标点、重点词句、段落分行、文章内容等处质疑。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学生的质疑水平会明显提高,深层次的、有价值的问题会不断涌现,在质疑的过程中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在深入思考问题,不断提出新的见解的同时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了训练。这也正是创新精神的体现。二、科学的思考。善于从不同的方向,新的角度运用原有的知识;善于同中求异,善于发现事实、现象与问题间的隐蔽联系, 是创新思维的特征。 明白了这个特征,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路子就开阔了。(一)多方向思考。创新思维的轨迹是多向性的,即“纵”“横”“逆”三个方面来思考问题。课堂教学活动是知识信息的传导过程,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储存信息,更要引导

6、他们对信息进行筛选、重组、加工并变量输出。教学中即使是同一篇课文, 因为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及经验世界, 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就会充分挖掘其潜能, 充分展示各自的长处,最后殊途同归,从多方面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可使学生获得某种创新的启示。如翠鸟一课第二自然段的教学,抓住“那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一句话,要求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谈谈怎样理解这句话。一位学生说:“这句话与上文的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去。 相呼应, 说明翠鸟飞得快, 蹬得用力。 ”这是从 “纵”向来分析的。 第二个同学说: “这句话就是对当时翠鸟捕鱼后的情景描写,反映了一种情景美。”这是从“横”向来分析的。第三个同学说:“这句

7、话用来反衬翠鸟动作的迅速、敏捷。” 这是从“逆”向来分析的。这种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二)多角度思考。创新思维具有多元性,也就是它具有多维度,指主体思维善于从事物的多侧面、多环节、多因素、多层次来进行思考,善于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从多角度加以分析、研究、思考。往往可以获得新的发现。这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而且也为创新提供契机。这是因为多角度的思考,带给学生的是新异的刺激,这样就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反射,就会在大脑皮质的相应区域内引起优势的兴奋中心。从而为一些创新思想的产生,提供重要条件。例如:灰雀 一文中写男孩把灰雀放飞后的语句

8、“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教学中问学生: “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一位学生答道: “我读出了小男孩认识到自己以前做错了,决心以后再也不这样做了。”这是从态度上说的。另一位学生说:“我读出了小男孩怕列宁责备自己,心里有些害怕。”这是从心情上说的。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学生的智慧之花竞相开放,产生了许多新的发现。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创新思维。(三)同中求异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统一的东西太多了,缺乏“新”“异”。这样的“标准答案”压抑了学生心中创新的种子的萌发。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各抒己见,立求“新” “异”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学生把隐藏的认

9、知过程充分显示出来。这样,学生的个性品质及创新思想才会得到培养。例如:草船借箭一课中提出这样的问题“诸葛亮才智过人,知人、知天,在借箭过程中,他为什么要用鲁肃呢” 一位学生说: “因为鲁肃为人忠厚老实。 ”大多数同学都同意这种看法。 另一位学生站起来说: “我觉得不能说鲁肃为人忠厚老实,你想他尽忠于诸葛亮,必然背叛周瑜。况且,周瑜那么信任他、重用他,他却吃里扒外,怎能说他为人忠厚老实呢”学生能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可谓视角独特,标新立异。这样敢于挑战常理的想法,又怎能不说是一种创新呢三、展开联想。事物的表象会引发人的一连串的联想, 这种联想的深度与广度将直接影响着人的创造力。 由表象而产生想象

10、的过程, 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这不正是创新能力的最后体现吗教学中应创造一切契机,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训练。如学完火烧云一课后,我带学生走出教室,来到野外,坐在小山坡上,仔细观察云霞的千姿百态和绚丽多彩。有的同学说:“那朵云真像大鹏展翅。”有的同学说:“那朵云多像一个小孩依偎在妈妈的怀里睡觉呀!”“你看,一只火凤凰,多漂亮呀!” 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描述着大自然神奇的景象。这里教师凭借教材,把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外,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创造性想象云霞的千姿百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四、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天性爱动,对操作性的内容感兴趣,因为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也是创新所必须具备的情感基础。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新思维得到了训练,主动探索的意识得到了培养。如教学红色的报春花一课后,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