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_第1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_第2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_第3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_第4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根据新部编教材编写1 北京的春节2 腊八粥 3 古诗三首4* 藏戏)(总分:150 分 答题时间:150 分钟)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基础知识(52 分 )一、选一选。(15 分)1 .下面词语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骞翠(f蜜饯(xi煮粥摘得桂冠B.骡马(lu。奉灌(s d)搅拌拔得头筹C.婀|饭(m时擢起(zhu c)摊贩零七八碎D.僧人(sg)彻底(ch )涕泪竭然不同2 .下列加点字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脉络 诊脉 温情脏脉B.铺设 铺张 铺天盖地C.阿断到接反回计D.内月4心脏五脏

2、六腑3 .不是“充足 ”的近义词的一项是() (3分 )A.足够B.富足C.满足D.充沛4 .填在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除夕夜家家,不许 ,鞭炮声。在外边做事的人,万不得已, 赶回家来吃团圆饭。A. 灯火通宵间断日夜不绝除非一定B.灯火通宵间断日夜不绝除非必定C.灯火通宵阻断连绵不绝除了必定D.灯火通宵断开日夜不绝除了一定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新年,差不多在初旬的腊月就开始了。B.即使儿童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C.甜城举行的端午龙舟赛,是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旋律的交响乐。

3、D.世界杯赛是足球的顶级赛事,受到人们的瞩目和喜爱,并以进入世界杯为最高荣誉。 二、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6 分)1 . 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2 .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3 .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9 分)1 .北京的春节真是十分热闹非凡呀! (修改病句)2 .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 幕布,不要 灯光,不要 道具,只要 一鼓、一钹为其伴奏。(用加点词写一句话)3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四、日积月累。(4分)1.春城无处不飞

4、花, 。1.1, 皎河汉女。3 .今夜月明人尽望,?4 .从今克己犹应及, 。五、课文内容回顾。(15分)1 .北京的春节是按 的顺序来写的。本文详细描述过春节的四次高潮:腊八家 家;除夕夜;初一男人们 女儿们,小孩;十五。2 .腊八粥以 为线索,从八儿的 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再 到最后,都表现了八儿 的性格。3 .藏戏中,红色的面具是由 所戴,代表 。但是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红色 脸谱形容 ,如三国演义中的代表人物 。六、口语交际。(3分)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人们辞旧迎新的一种方式。然而烟花爆竹给人们增添喜庆气氛的同时,也带来了遍地 炮灰”的景象。为了让人们拥有一个更加祥和、欢乐的春节,你有什

5、么 好的建议吗?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38分)饺子记盛谢冕中国人的主食,南方重米,北方重面。这是由于南方多产稻米,北方多产小麦的缘故。北方盛产小麦,因此面食的花样层出不穷,眼花缭乱:面条、烙饼、馒头其中最主要的是饺子。北方人年节、宴客乃至日常居家,最常见、也最隆重的餐食活动是“包饺子”。包饺子是一场让人愉悦欢乐的活动。北方人居家想改善生活了,就说“咱们今天包饺子 吃吧”。一说包饺子,就来了精神。物资匮乏的年代,不像如今可以随意上馆子,包饺子 就是一件奢华之举。过年过节,亲朋来家,最富亲情的待客之礼,就是包饺子。一声令 下,立即兴奋起来,揉面的,和馅的,准备停当,就围坐包起了饺子。边包边说笑

6、,不觉 间一切停妥,用梦摆放,如花盛开。饺子下锅,热气腾腾,饺子出锅,狼吞虎咽。有情, 有趣,有气势。数十年北方生活,享受过数不清的这般热闹,可依然觉得好吃,但包起来 费事我至今不会擀皮,却在北京乡间学会了包。双手一捏,就是一个,迅疾,结实,下锅不 破。别人包饺子讲究花样,多少折,怎么折,图好看,玩花的。据说我包的饺子“其貌不 扬”,但我很自信。这是包,即制作的环节,而饺子是否好吃,关键却是调馅。调馅的功 夫其实蕴含了诸多中国烹调的道理,一是馅中的主客关系,肉和菜是主,葱姜等为辅,要 适当;再就是肉和菜的搭配,肉为主,菜为辅,也需适当;就肉而言,就是肥瘦的搭配, 一般说来,不能全是精肉,二分瘦

7、一分肥,比较合理。什么肉,配什么菜,这里有大学 问,韭菜配鸡蛋,羊肉配胡萝卜,最家常的是猪肉白菜馅,加些海米,人见人爱。吃饺 子,一般人爱蘸醋,而我谢绝,我深信只要馅调得好,无需借助“外援”。北方人吃饺子不仅是享受美食,而且是享受家的温暖。在记忆中,满含着亲情的饺子被替代,甚至等同于家乡、父母。游子离家远了,想家,连带着想起妈妈包的饺子,炊烟的味道,此刻,饺子就是乡愁。即使是身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遇到年节,想家,又不能回,相约若干同样怀乡的朋友一道包饺子,为的是一解乡愁。记得那年在维也纳,短期开会,不是什么怀乡情切,也说不上乡愁,倒是一位奥地利教授一顿“饺子宴”令我大为感动。在维也纳,那些奥

8、地利红葡萄酒,那些名目繁多的奶酪、香肠、起司和面包,特别是烟熏三文鱼,这些异邦的美味都令我着迷。可是,接待我的汉学家李夏德却是别出心裁,带我进了维也纳中心区的一条小胡同吃饺子。铺子的名字记得是“老王饺子”,山东人老王开的,小门脸,不加修饰的若干桌椅,设有醋瓶,如同国内规矩。饺子是地道的,热腾腾的饺子上桌,捎带着一小碟大蒜一切如国内乡间的小铺。一下勾起了亲切的记忆,浓浓的齐鲁乡音带着胶东半岛的气息。小店只有一个厨师(老王自己),一个收银的,外加一个“跑堂”。那跑堂可是高大上,一位在维也纳学音乐的留学生。李夏德介绍说,这里的饺子本色,地道,纯粹的中国味道。他经常在这里“宴客”,有时不接待客人,自己

9、也来。这里也常有本地人光顾,那都是一些中国通。2018 年 1 月 24 日 此日丁酉腊八(选自 2018 年 2 月 23 日文汇报,有删节)1. 标题“饺子记盛”的“盛”有哪些意思?文章围绕“盛”写了哪些内容?( 4分)2. 第段中的画线句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分)3. 第段中,作者用很多的笔墨来写饺子的“调馅”,有什么用意? (4分)4. 为什么奥地利教授的一顿“饺子宴”会令“我”大为感动?( 6 分)5. 落款处为什么要在日期之后加上“此日丁西腊八”?请联系全文内容做简要分析。( 5 分)作文( 60 分)七、习作园地。你的家乡有什么特色美食呢?请你选择一样你最

10、喜欢的介绍一下吧。注意写出美食的特点,语句要通顺。一、1.C 2.A 3.C 4.B 5.C二、1.排比2.拟人3.比喻三、1.北京的春节真是热闹非凡呀!(或:北京的春节真是十分热闹呀!) 2.略3.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四、1.寒食东风御柳斜2.迢迢牵牛星3.不知秋思落谁家 4.颜与梅花俱自新五、1.时间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 外出 拜年在家接待客人逛庙会观花灯、放花炮、吃元宵2 .八儿的心理活动迫不及待亲眼所见可爱活泼3 .国王威严忠义、耿直、有血性 关羽六、1. “盛”有“隆重、丰富、深厚、广泛”的意思。文章围绕“盛”写了包饺子、

11、吃饺子的隆重与热闹;饺子的调馅功夫蕴含了诸多中国烹调的道理;饺子里满含着亲情,寄托了乡愁;在维也纳小店参加奥地利教授的饺子宴。2 .场面描写。点面结合、条理清楚地描写了包饺子时分工合作、其乐融融的精彩场面,有情,有趣,有气势,渲染出包饺子时欢快热闹的气氛,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3 .突出饺子是否好吃,关键是调馅。作者借调馅的功夫表达了中国烹调的文化含义:把握好主客关系,处理好搭配关系。这样就超越了饮食的范畴,富有哲理。4 .在异国他乡看到了地道的中国饺子店,吃到了纯粹中国味道的饺子;勾起了亲切的记忆,感受到了浓浓的家乡味道;看到了外国人对中国饺子的喜爱,感受到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民族自豪感油

12、然而生。5 .文中包饺子、吃饺子,以及奥地利教授的“饺子宴”都带有浓重的中国文化特色,最后 的落款特地加上农历的日子,突出这一特色,表达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七、略二、选择题2.爱是一朵无声花 二十三年前,我在乡里部局工作。 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年。邮局外,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天一夜,整个世界都杲自 色的。风,更是一刀一刀地呼啸而过,寒意侵入每个人的骨子里。而邮局里,我和几个同 事也被冻得脚不停跺着地。雪太大,来办业务的人寥寥无几。只有我一个人呆在办业务的 窗口,其他几个同事一边偎依着火炉搓着手,一边聊着天。而我,因为最后一个办业务的 人也离开了,索性就伏在桌上看起了报纸。 近四点的时

13、候,外面突然挟风裹雪地刮进来一个“雪人 ”,一进门便“噼里啪啦”地拍打着身上的风雪。我被响声惊动,抬眼一看,原来是一个年龄在六十上下的老妇人。如此冷的 天气,老妇人的衣着竟颇显单薄,铁青着脸色,双手一边不断搓着,一边哈着气。 老妇人走近窗口,轻声问:“拍电报是这里吗?”我点点头。“多少钱?”老妇人弱弱地问。 “一毛五一个字。”我说,然后看她一身颜为寒碜的衣服,又追问了一句,“你要发电报?”要知道,那个年代里,若非太紧急的重大事情,一般老百姓是舍不得花钱拍电报的。“嗯, ”老太太点点头,听了我报的价格,短暂地一愕。接着,又一边絮絮地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纸包,慢慢打开一层又一层的纸,才露出里面躺着的平

14、整的毛票子,一边说,“我儿子在东北当兵,好久没联系了哩。现在我们这里都这么冷,东北怕是更冷了。我想发个电报,给他提个醒儿”。我心里一暖,放下了报纸,听着外面风雪的呼啸声,便细细端详起眼前的这个老妇人。老妇人满脸的皱褶,像是被岁月的犁铧耕耘过无数次,有的地方因为皮肤干裂,都裂开了巨大的口子。我突然起起家中的老母亲,和眼前的她竟是如此相像。“大娘,您要发什么内容?”我问她,“字数越少,越省钱,”我提醒了她一句。老妇人低下头,思索了一阵子才说“您就告诉他,天气变冷了,要记得多穿衣服。并且合诉他,场妈很想他”老太太说完,自己又在心底核算了一下,补充说,“十七八个字,是吧?”我按照也要表达的意思,在心底

15、转自一下,还真是。但是觉得玟不够简洁,便对她说:“大娘,你看天冷,多加衣这几个字可以不写,意思又表达了出来,而且省钱。老妇人一听后,刚准备点头,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说:“您得告诉他,我这个当妈的很想他。例如,在后面加四个字妈妈想你。”我笑了:“看您说,这世上哪有母亲不想儿女的呢。您哪,不说这四个字,您儿子也知道你想他,何必浪费这四个字的钱呢,六毛呢。”我特意地把“六毛 ”两个字加重了语气。 老妇人稍微犹豫 了一下,显然她似乎被我说的“六毛钱 ”给打动了。但转瞬间,她又改变了主意。“不! “老妇人坚持要加上这可个字,还说,“我就怕他不知道我想他呢。”老妇人一边说,一边把钱数好了,颤巍巍地从窗口递给

16、我,在我接钱的那一瞬间,老太太忽然轻轻握住我的手,说:“同志,我真的好想我儿子呢,”我猛然感觉到,整个冬天的寒意好像蓦然就没了踪迹。只觉得,老太太那略微硌人的手掌间,传来 的是一阵又一阵的鸟语花香。温暖,瞬间就在我心头铺展开来。 原来,我们一直都觉得父母对我们的思念,是理所当然的。却很久都没有明白,母亲对我们的思念,却一直在我们的理解之外,像是一朵潜滋暗长的花儿,一直在无声中惊艳,于 沉默中盛放。1 . 老妇人面对“我 ”告诉她电报价格时,其心理变化很微妙,我出老妇人心理变化的词。( )一犹豫 ()2 .文章第 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 .第 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表

17、达效果?4 .本文绝大部分篇幅都在讲老妇人发电报的事,文章却以“爱是一朵无声花”为题,为什么?3陪着母亲坐火车张玉兰陆总的母亲想回乡下老家过年,他让秘书去买两张飞机票,可母亲却说这辈子从没坐过火车,想坐一次火车。正连春运,秘书费了好大的劲,才买来两张硬座票。陆总担心母亲的身体吃不消,劝母亲还是乘飞机回去,可母亲却执意要陆总陪她一起坐火车。一向孝顺的陆总只得依了母亲。陆总扶着母亲来到火车站,广场上黑压压的人群,让他有些茫然,他不知道该往哪边走。正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中年男于操着家乡话,一边喊:“让开,让开!”一边使劲儿地往前挤。母亲对陆总一笑说:“跟上他,错不了,一听那口音,就知道是咱武陵人”娘

18、俩跟着中年男人很快找到了要乘坐的那趟火车,很巧的是,那人正好坐在他们的对面。车厢里闹哄哄的,充斥着各种难闻的味道。陆总觉得憋闷,站起来想去透透气,可过道里站满了人,挪个步都很困难,更别说要挤出去了。中年男子看出陆总的不适,就说:“兄弟,没坐过火车吧,要是感觉不舒服,就多看看窗外的风景吧。”陆总点点头,只得把注意力集中在窗外。他一边欣赏着窗外的风景,一边听母亲和那个中年男子拉家常。从他们的交谈中,陆总知道那个中年男子也是回家过年的,为了省路费,妻子没回去,就自己一个人回家看看父母。母亲说:“是该回去看看,一年到头,家里的老人就盼着过年的时候,能见一见自己的孩子。”谁说不是呢?我们出去打工挣钱,为

19、的也是让父母孩子生活得好一些,可是”男人的话还没说完,一阵卖盒饭的叫卖声由远而近。陆总买了两份盒饭,他问中年男人:"你要不要来一份?”男人摇摇头说:“不了,我不饿!”吃过饭,天也渐渐地暗下来了,陆总有了些困意,靠在母亲的肩头沉沉地睡去。不知道过 了多久,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朦胧中,他看到一只手伸进了母亲放在桌上的零食 口袋。他正想制止,佯装睡觉的母亲轻轻拐了他一下,示意他别出声,他知道了母亲的用意,也 就微闭了双眼。那个男人似乎饿极了,又怕惊醒了他们,悄悄拿起面包,将头埋在桌下,狼吞虎咽地吃起 来。男人很快吃完面包,抬起头,看所有的人都在睡觉,并没有注意到他的举动,也就安 心地

20、闭上了眼睛。一大早,陆总就听到那个中年男人对母亲说:失婶,对不起,昨晚实在太饿了,我偷吃了你的面包! ”母亲说 吃就吃了吧,看你是一天一夜都没吃东西了,肯定饿坏了,出门在外 不容易,可别亏了自己啊。”男人长叹一声,说:失婶,我也不瞒你。这次回家,连路费都是借的,也没多余的钱买吃的了。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临到放假,老板却没了踪影,一分钱都没拿到。俗话说:儿行 千里母起忧,要是过年都不回去,家中父母又得担心一年了,作为子女那就太不孝了,所 以再没钱也得赶回去。”男人的话引来车厢里很多人的共鸣,大家纷纷谴责那些无良的老板,都说回一趟家,这么 辛苦是为了什么?还不是回家尽尽孝,看看自己的爹娘啊! 列车快

21、到站了,那个中年男人的手机响了起来。他接起电话说:妈,我快下车了,你们放心吧,我一路好得很,有吃有喝的。我买的是卧铺票,休息得好,累不着,你们别担心一”男人的话听得陆总的双眼涩涩的,下车的时候,他掏出五百元钱递给中年男人,说:大哥,拿去给父母买点东西吧。”男人一再推辞不要,陆总的母亲说:拿着吧,你这样空着手回去,会让父母担心的。你不想让他们知道你过得不好吧。”男人千恩万谢的拿着钱走了。陆总掏出手机给公司打电话,他说:你们赶快把拖欠那些工人的工钱全部结清了吧。另外要回家过年的,再给五百元红包,让他们拿回家孝敬父母。母亲在一旁听着儿子的电话,欣慰地笑了。她知道,这趟火车没有白坐,自己的良苦用心 ,

22、终于让儿子找回了诚信和良知。 (选自小说选刊)1 .请用简洁的语言将小说的情节补充完整 陪乘火车一(A 一中年男子偷吃一(B) 一掏钱资助一(C) - 母亲欣慰2 .本文的题目是 陪着母亲坐火车”,但有的人认为,其实是母亲在陪着儿子陆总坐火车, 你怎么看?3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说说它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4 .结合文本内容分析,陆总是一个怎样的人?5 .从本文看来,儿子陆总是一个孝顺,有良知的人,那么他之前为什么会拖欠工资呢?发 挥你的想象,大胆写出多种可能。1 . (A)偶遇中年男子(车上遇到中年男子、与中年男子交谈)( B)中年男子诉说(遭遇)(C)结清工钱(结清拖欠款)2 .示

23、例,我认为题目是有道理的,因为是母亲提出坐火车,儿子是因为孝顺陪同母亲坐,但联系全文看,后者说法也有道理,母亲特意带儿子坐火车是为了帮助儿子找回诚信和良知,所以可以说是母亲陪儿子坐火车。3 .本句运用了语言描写,描述中年男子故意编造“一路好得很”的谎言,表现他对父母的孝心。4 . 依顺母亲,陪乘火车表现有孝心; 想帮男子买盒饭,掏钱资助表现有助人之心、同情心(写爱心也可); 结清拖欠工钱并发红包表现曾经不守诚信,但能幡然醒悟,知错就改,有良知。5 .示例: 一时贪婪,利欲熏心; 身居高位,不知农民工处境艰辛; 公司处境不好,资金周转不灵等。41.老朱因为退休离开了山林,山上只留下了老康叔。朱明

24、泽、陈遗志接过了父辈的守山任务来到山上。2 .因为本来他们是三人上山的,但是老陈因为救火而牺牲了,老康不愿意回想起伤心往事,所以说只有两人。3 .第15段画线句: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老朱离开这山那天身姿的沉稳挺拔,和前文的“弓着腰 ”“ 颤颤巍巍”形成鲜明对比,说明老朱要用自己最好的姿态告别守护多年的山,体现了他对这山深深的感情。第段画线句:这里运用外貌描写,写了老康的头发短短一月全白了,表明老朱的离开让他非常悲伤与不舍,一个人的守山生活十分孤独寂寞。4 .插叙。作用:补充交代陈遗志的父亲牺牲的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完整,人物形象更丰满5 . 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点明写作对象,饱含了对主人翁默

25、默奉献、自我牺牲精神的赞 美;含蓄地揭示小说的主旨:美好精神的代代相传。5.不落别处在盛夏的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他土头土脸,相貌丑陋,怪怪地穿一件很厚的褪了色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破旧的毛衣。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jum qucn)。他很少会站起来走动。当他站起,我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如果是中午,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前面,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ch eng sh eng) 一盒便当送给他。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

26、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吃完饭,他就地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而睡。我(观察观看)流浪汉很久了,他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上,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可能他整年都不洗澡的。从他的相貌看来,应该是北方人,流落到这南方的街头,连最炽 ,(chizhi)热的夏 天都穿着家乡的厚衣。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怀疑 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买奖券使我感到心安。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那一幕,他的手、他的奖券和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

27、秽,他缓缓地 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色塑胶套。这套子竟是赞 新的,和他并不相配。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胶套,由于手的笨拙,做这个简单的 动作也十分艰难。“不用装套子了。"我说。“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有空缺的几颗牙,说出充满乡音的话。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一券在手,希望无穷”。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慢慢我理解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每次,我总是沉默着耐心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封套,温暖四处流动着。和老人逐渐认识后,有一年冬天黄昏,我向他买奖券,他还没有拿奖券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