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已修改请打印_第1页
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已修改请打印_第2页
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已修改请打印_第3页
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已修改请打印_第4页
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已修改请打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长宁中心学校四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各单元计划时间2016.9备课教师包宁业教研组员 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的单元主题是“自然奇观”,其中包括两篇精读课文观潮鸟的天堂和两篇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还安排了很多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进行习作练习;“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 通过学习本组教材,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便会油然而生。单元

2、目标1.认识“罩、屹”等27个生字,会写“潮、称”等27个生字。积累词语,要求会读会认27个词语,会写会运用22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描写自然景观的四副趣联及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抓住关键词句等方法来品味语言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资料搜集、观察、实践探究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体验和感受的能力。 5采用“整体感知、部分体验与主题实践、整体感悟”的方法,进行单元整组学习,在单元各篇课文和课外资料进行联系阅读,更深刻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通

3、过整体回顾来进行知识和思想的系统整理。 .6在体会课文所描写自然景观美好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寻找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在阅读、实践探究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大自然的景物。 7.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壮观、美丽与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8.认识语文在生活中的价值,热爱语文,享受语文实践的乐趣。重点1.认识“罩、屹”等27个生字,会写“潮、称”等27个生字。积累词语,要求会读会认27个词语,会写会运用22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描写自然景观的四副趣联及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

4、 难点1.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抓住关键词句等方法来品味语言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资料搜集、观察、实践探究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体验和感受的能力。单元课时划分观潮 2课时雅鲁藏布大峡谷 1课时鸟的天堂 2课时火烧云 1课时语文园地一 4课时学习媒体选择由授课教师自主选择长宁中心学校(四)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备课组长签字: 教研组签字时间2016.9主备教师包宁业修改人员课题 1 观 潮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

5、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4、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5、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学习重点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3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学习难点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学法指导学习过程个性修改第一课时课时目标:会认7个生字,会写出13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一、 直奔“潮”,整体感知 1、释题知“观潮”。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儿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观潮”,你

6、知道是怎么回事吧? 2、人文理“观潮”。 a、导人。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觉它! b读文。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现潮最好的地方。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 “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

7、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 二、“奇”,感觉奇观 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 1、边默读课文边用“ ”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a、点拨: 句l:“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句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感悟形象: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奇:声音、形4k) b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

8、。范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品评“奇”。潮水的长。你懂“横贯”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好吗? 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墙”这样的场面,水的气势猛、声音响。“齐头并进、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吗?再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那时的潮水又该是一种怎样的气势呢? 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由远及近,点拨“移”字的精妙)对话追问: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启发学生与课文、作者、大自然对话) c.“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语速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顿挫有力)更奇的还在后头!请往下读。 3、自主品读“潮

9、去后”的“奇”。 a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 b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c“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 4、品读“潮来前”的“奇”。 a过渡:的确,钱塘江大潮还未出现时,江面是很平静的。当然,平时的钱塘江就挺美的,也能看到大潮。只不过,在“观潮日”这一天,我们所看到的大潮更令人神往与期待,于是在江潮来之前,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翘首相盼。 b引读:带着这种心情读好句子。(舒缓而又神秘、盼望的语气) 深悟“奇”,回归整体,刚才我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它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

10、止,使我们深深折服!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作者一开篇,就点出了对钱塘江大潮的评价。作者是怎样说的?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绘这“天下奇观”的? 二、抓住重点,感受大潮到来时和过去以后的澎湃之美 1翻开书,用心地读一读课文,读后来谈谈你的感受。 (预设:这篇课文所表现出的一是大潮的朦胧之美;二是大潮的澎湃之美。但学习实际学生只能感受到大潮的汹涌澎湃之美。) 2自读课文,找出三、四自然段中描写精彩

11、的句子。 a、哪部分内容最让你感受到大潮最雄伟、最壮观? b、你来读一读三、四自然段,把你认为描写得精彩的句子用括号标注出来,再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一些。 3指名朗读学生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 指导朗读: a、什么样的响声呢?隆隆的响声,把这种声势读出来。 这响声响亮吗?(不响亮。)为什么好像闷雷滚动。哪个字突出了响声不响亮? b、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说这话的人会是怎样一番心情?读出人们内心中的惊喜。 c、看到白线后,人群又沸腾了,人群怎样沸腾?咱们演一演,怎么样? 提示:人们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隆隆响声,看到了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了。人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d

12、沸腾了,刚才的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那就是人声鼎沸。 一个人读,显然读不出人声鼎沸的感觉,得大家一起读。 e、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就越,读出你内心中的激动。 f、多么壮观啊!读出大潮这澎湃之美来。 g、谁来读,让大地颤动起来。 4听读段落,感悟作者的表达顺序。 a、我们把精彩的段落打乱了顺序去朗读,实际上作者在描写大潮时是有顺序的。你听我来读一读,仔细听,看看缺少了哪些词语? b、你知道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吗? (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描写潮水的变化。) 5自读三、四自然段,感受“变化”。 a、作者在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时,之所以把它描写得生动

13、,形象,富有感染力,那时因为作者突出抓住了它的“变化”,作者都突出了它的哪些变化呢? ()潮声(越来越大):隆隆越来越响如同山崩地裂 ()潮头(越来越高):白线水墙白色战马 ()潮势(越来越猛):逐渐拉长、变粗翻滚浩浩荡荡 b、作者把潮声、潮头、潮势三方面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写,让我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啊! 三、对话文字,感受大潮到来前的朦胧之美 1大潮到来之前,钱塘江是怎样一番景象?读一读,描写大潮到来前钱塘江景色的句子。 2品味“横卧”。 a、这两句话中哪个词语用得好?好在哪? b、看看“卧”字,左边一个“臣”,又边一个“卜”,表示“人”。“臣”像什么呢?(上下排列着两只眼睛。)

14、人的眼睛是左右排列的,那么什么时候人的眼睛才是上下排列的?(趴或是躺。)“卧”是什么意思? c、作者说,钱塘江横卧在眼前,就是想突出什么呢?(一动不动,没有动静。)与后面哪个词语是呼应的?(平静。) 3作者在潮来前还抓住了哪些景物?突出了它们什么特点? 4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是多么的高耸,多么的稳固,它们屹立在宽阔的钱塘江江边,远处还有几座小山。你觉得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朦胧、美丽、和谐、壮观) 5此时此刻,高耸、稳固的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宽阔的、平静的钱塘江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远处的几座小山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这幅画面让你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美? 四、

15、抒发情感,总结全文 作者在观潮之前,就评价到: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成为天下奇观。而现在,我们是亲临其境,耳闻其声,眼见其景,感受到了朦胧与澎湃,你不由得要发自内心地说上一句:钱塘江大潮, 五、作业 a、背诵课文第三、第四自然段。 b、模仿描写潮水来时的写作方法,写一场雨景。 板书设计: 观 潮 潮来前:江面平静 天下奇观 潮来时:音:闷雷滚动 越来越大 山崩地裂 样子:风平浪静白线 城墙 白色战马 潮来后:复平静学习反思长宁中心学校(四)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备课组长签字: 教研组签字时间2016.9主备教师包宁业修改人员课题2、雅鲁藏布大峡谷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

16、课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搜集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江山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难点阅读课文,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法指导学习过程个性修改一、导入新课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二、初读,感知全文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 2初读课文

17、,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 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壮丽( 2自然段)奇异( 3-4自然段)三、再读,感悟全文 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3000米 长5044米平均深:22686009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18、?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山异 (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5指导朗读: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巩固练习: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 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五、全文小结: 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

19、大峡谷.开始介绍地理位置接着列举数字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然后写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从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峡谷的奇异景观.。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谈谈听后的感受。 2、搜集整理资料,写一处你知道的奇观。 七、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西藏) 神奇的大拐弯 “惊叹不已” 奇观 世界峡谷之最 “不可思议” 瑰丽的自然博物馆 “鬼斧神工” “地球最后一块秘境” “无与伦比”学习反思长宁中心学校(四)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备课组长签字: 教研组签字时间2016.9主备教师包宁业修改人员课题3.鸟的天堂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

20、元第三课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江山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2大榕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奇特,学生了解不多,可能会有疑问,要讲清楚。学习难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学法指导学习过程个性修改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 一、谈话导入: 1什么是

21、天堂?(指名回答)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2谈自己读的感受。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巴金 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22、?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小组讨论: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 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 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

23、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六、巩固练习; 1指名读词读字。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3抄写生字词语。第二课时课时目标: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丽。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紧张不紧张?看到这么多老师坐在这里肯定紧张。老师今天让大家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出示课件:群鸟图)这节课,现在,你们就是这一只只小鸟,那你们还紧张吗?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 二、教

24、授新内容: 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下: 1出示课件(12-13自然段的内容) 2自由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活泼可爱、鸟多)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发言) 3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课件“群鸟纷飞”图帮助理解。 4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 5学生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在兴

25、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可能在说,我在这里真快活。)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 三、学习第一部分:(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班级交流。(树大、美) A、当学生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B、当学生讲到“不可计数”和“卧”字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C、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说出来讨论讨论。板书设计: 树: 大 茂盛

26、 奇特美丽鸟的天堂 赞美 鸟: 多 欢快 壮观 学习反思长宁中心学校(四)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备课组长签字: 教研组签字:时间2016.9主备教师包宁业修改人员课题4*火烧云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学习目标1、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学习重点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学习难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法指导学习过

27、程个性修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 点及形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 2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3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4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 5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 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 7师: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8指导

28、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 9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10让学生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 11模仿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写下来,并表演出来。 三、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四、巩固练习: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五、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开头的变化。晚霞是美丽的,古人有话云:“最美不过夕阳红”“莫道桑榆晚,云霞尚满天”,这些都是夸赞落日晚霞之美。同学们可以亲自观察,通过切身实地的感受,你会发现大自然的

29、美丽是令人惊叹的! 六、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 七、板书设计: 霞光: 映红绚丽 天边: 像火烧了一样 颜色 五光十色火烧云: 形状 变化万千学习反思长宁中心学校(四)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备课组长签字: 教研组签字:时间2016.9主备教师包宁业修改人员课题语文园地一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学习目标1.通过多渠道搜寻, 2.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3.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学习重点1

30、.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2.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学习难点1、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2、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学法指导学习过程个性修改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 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 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 再次指名交流。 a、 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