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论述文阅读_第1页
高考语文论述文阅读_第2页
高考语文论述文阅读_第3页
高考语文论述文阅读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语文论述文阅读一、考纲要求1 理解 B ( 1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 1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论述类文本”的四步解题法:泛读全文-审读题干-找信息区间-文题比对。简称:读f审-找f比。A/整体感知读第一步读一速读文本(一)阅读前可提出设问( 1 )文章论述的是什么问题(2)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 3)本文为凸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二)边读边画出关键词句标出重要词语话题词、概念术语1、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

2、息的词语( 1 )年代时间、数据及其概括语。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等表范围的词语。( 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如: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示程度的词语。( 3)已然未然。如: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 4)或然必然。如: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2、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1)因果(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 。( 2)转折(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3)并列或递进(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 4)分类分层(首先、其次、“: ”等等)( 5)举例子(例如、如、人名

3、)。温馨提醒抓住关键词语要注意1 、尽量落实到词,集中注意点。2、可以用符号将有用信息做好标记3、若有题目,根据题目把握全文的中心,若没有题目,找出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尽快弄清文章的论题及观点。4、注意把握全文的顺序,边读边理清思路,读完全文要整理出全文的中心主旨。5、去掉文本中作为材料的内容,挖掘出所要论证的话。关联词修饰语、限制语标出重要句子中心句、观点句关联句、过渡句(段 )理清层次结构,归纳概括文意B/第二步审审读题干,圈定答题区间。明确题干要求及陈述对象。( 1 )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 2)选择“符合”的还是“不符合”的。( 3)选择“属于”的还是“不属于”的。( 4)是

4、理解题还是分析概括题。C/第三步找扣住问题,细心查找信息查找定位读1、查找角度( 1 )找区位。即阅读每一选项,并从原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区位。( 2)找差别。包括内查语意和外查关系。内查语意:对照原文精度相应文字,查找区位的相关叙述与选项有没有意思上的差别,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程度、范围、角度、先后顺序等( 3)外查关系:查找时,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话题关系与前后文是否属于同一话题。逻辑关系在逻辑上与前后文是否一致。( 4)找错因。错因往往体现在选项的干扰点上。即“十大陷阱”整体与部分(以偏概全)已然与未然(混淆条件)前期与后期(混淆时间)主要和次要(主次颠倒)原因与结果(强加

5、因果)有据与凭空(无中生有)可能与必然(混淆模态)言此与言彼(张冠李戴)相似与相关(偷换概念)肯定与否定(肯定与否定失当)客观与夸大(歪曲事实)2、查找的方法( 1 )投石探波法将题干或选项表明目标的关键语句作为“石子”投到文章这个“水面”,以“石子”为圆心,一圈圈一层层查找。一是找准信息区在上文、在下文、在上下文、在一句子,在一层、在一段、在若干段、在全文。二是找全信息点同一个角度的信息有一点或若干点。2)借助“标志语”第一、借助“角度性标志语”。即从哪个方面发表对问题的见解或介绍对象的特点。如”为什么、怎样、如何、认为等第二、借助“结构性标志语”。即表明层次、段落、角度、内容等照应、转换、

6、提起、总结的语句,如:首先、其次、此外、不过、但是、那么、所以、不仅、又、前面所说的、在这种情况下、也、同时等。D/第四步比文题比对,筛选判断信息基本方法:所谓四个“比较”就是 :1.题干与原文的比较2.题干与选项的比较3.选项与选项的比较4.选项与原文的比较 文题比对。为确保准确性,对每个选项可以进行两种处理:一是:投石探波。二是:选项切片。2、概括题的解题思路是找准概括的区域借助抽取与抽象经过整合来表达三、考点分解(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L考点解说所谓“重要概念”是指一般论述类文章中能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对人们认识过程中感知的事物的本质特点加以概括归纳的词语。具体是指:能

7、反映 文章主要内容的概念;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概念;表现文章主旨的概念等。所谓“文中”是指所提供的阅读文本本身的特定语境而言,一般指的“概念”是在文中的临时意义,离开了具体语境,这一概念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了。 技巧点拨 选择题干扰项设置手法:删(改变限制,如删除原文的关键性限制性成分:状语、定语、补语,造成改变原意,使表意范围、程度轻重等扩大或缩小等)、调(调换词序、语序,造成逻辑错误,如主客颠倒、种属概念关系倒挂或时空顺序错乱)、改(变换说法,包括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以偏概全、故意曲解、自相矛盾、曲解现象与本质、颠倒因果、强拉因果、混淆部分与全体,改变肯定与否定、混淆先与后、有与无、大与小、

8、同与异、轻与重的关系、将偶然说成必然、将已然说成必然等)、漏(遗漏重要信息点,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另一面,断章取义)、凑(胡拼乱凑、望文生义、无中生有、东拉西扯、随意组合信息编选项)、答非所问(选项所述的内容脱离题干要求)。 解题思路筛选定位:锁定概念所属的范围。对照比较:看选项的话题、说法及遣词用语与原文相比在语言文字上有无变化,如何变化,变化后的内涵外延等是否相同。排除确认:每个错误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二 )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1 .考点解说所谓“重要句子”就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的语句,通常包括: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如领起总结句、过渡句;体现作者

9、的观点和态度的中心句;具有丰富内涵或运用了一定修辞手法,来 变现作者思想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一定影响的语句;意义比较含蓄,隐含某些丰富内容,需结合 特定语境来理解的句子等。2 技巧点拨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有许多句子,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 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总起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起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从分

10、析其表达意图入手: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用这种方法分析,便带有鉴赏的性质。(三 )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1 .考点解说“信息筛选”指的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摘取相关、合适的信息,是获取信息的第一步,高考阅读就是要把符合考题要求的词句、中心意思从文本中挑选出来。“整合信息”是指获取信息的第二步,它是依据题干的要求,把经筛选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归纳、重组、加工,形成答案的过程。“文中重要信息”包括: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最新知识;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与阐述;表达文章中心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文中的概括句;文中的过渡句;文章的标题;文后的注释等。2 技巧点拨(1) 辨别筛选

11、信息主要有三条途径:从文章的基本概念中获取信息。从重要的句子中获取信息:给概念下定义的句子当然是重要的句子。这里说的重要句子主要是指集中表达作者观点态度、介绍某种情况,或集中反映文章主旨的句子,也指那些结构复杂、信息量大的句子。从运用的材料中获取信息。3 2) 整合信息时要注意:严格对照要求,不漏掉一个重要的信息点,做到先筛选后整合,经加工整理后,对照要求默读一次答案,使之文通字顺。(五 )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1.考点解说所谓“内容要点”,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的精要之处,它可以是全文的,也可以是某一部分的。“中心意思”说的是文章的最主要、最本质的信息,它比原来“概括中心思想

12、”的范围扩大了,难度降低了。3.技巧点拨(1)归纳内容要点:对具体的内容要准确地加以概括,提炼出它的核心;对抽象的内容要加以阐发,是指具体化,即利用具体的材料或经验作出解释;对含蓄的语句加以解释,即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解释语句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2) 概括中心意思:首先要弄懂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抓住各部分中最重要、最本质的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出来。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研究标题与文章的开头、结尾;明确主旨语句;综合段落大意;联系材料背景;关注文后注释。(六 )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1 .考点解说所谓观点,就是作者对事物所持的看法;所谓

13、态度,就是指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包括肯定与否定、爱与憎、褒与贬,以及某种程度的保留等。具体包含四层含义:对作者明确表现出自己的观点态度的文章,要从中准确地找出这种观点态度(或赞成什么,或反对什么,或喜欢什么,或厌恶什么,或提倡什么,或否定什么);对蕴藏着包括作者观点态度在内的文章,要能够通过辨别筛选,提取作者的观点 态度;对没有明显表现作者观点态度较为复杂含蓄的文章,要能够通过分析归纳,较准确地概括出作者的观点和态 度;准确地叙述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技巧点拨1、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2、跳出文章,整体把握主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3、

14、舍本逐末,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4、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信息。此外,论述类文章还要特别注意论证材料,特别是正反的事实材料,其中往往蕴含了作者的好恶感情。四、命题陷阱之一:部分与整体(以偏概全)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的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如: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对策: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一些” “有些” “几乎” “除之外” "到为止” “绝大多数” “全都”“全部” “有时” “凡、凡是、所有、都、全。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

15、多数;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命题陷阱之二: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故意将“即将出现的情况”表述或推断为“已经产生的情况”。对策:已经,曾经,过去;关注 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命题陷阱之三:先期与后期(混淆时间)命题者在事物、现象产生、出现的时间上设置干扰,他们有时将先期表述为后期,有时将后期表述为先期,有时将先期或后期表述为“先期”和“后期”。对策:注意文中表示事物、现象产生、出现的时间的词语。命题陷阱之四:主要与次要(主次颠倒)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

16、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命题人设计陷阱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对策:做此类题,要仔细审读原文,清楚哪些是主要一面的,哪些是次要一面的?。命题陷阱之五:原因与结果(强加因果)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因果关系上设置干扰,或将因果关系颠倒,或强加因果关系或结果错误。【对应文段】在月球上行走。登月航天员的经验告诉我们,由于月面没有空气,因而没有空气阻力,加上重力只有地球重力的1/6,如果像在地球上那样双脚轮流迈步,走起来会轻飘飘的,一蹬地身体就会弹得老高,一步能跨出老远,感觉很别扭,还不如像袋鼠一样双脚并齐、向前

17、蹦跳感到舒适。【试题】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湖北卷第10题) C、航天员在月球上行走,由于没有空气阻力,重力也只有地球重力的 1/6,所以与地面行走一样,而且是“健步如飞”。对策: ? 了解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细读文章,了解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命题陷阱之六:有据与凭空(无中生有)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命题者故意在干扰项里设置原文没有的信息。对策: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命题陷阱之七:混淆模态(可

18、能与必然)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把可能出现的情况说成必然出现的情况。对策:一定 必定 肯定,必将也许 大概 差不多关注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词语。命题陷阱之八:言此与言彼(张冠李戴)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有时题干要求从“此”对象入手作分析,而错项却从“彼”对象入手分析;有时题干要求从事物“此”方面入手作分析,而错项却从“彼”方面入手分析。对策: ? 仔细阅读文章,注意题干要求,分清“此”对象、 “彼”对象。命题陷阱之九:相似与相关(偷换概念)命题人巧妙地利用不等值的词语来偷换原文相关信息中的词语,或增加,或遗漏,或更换,以图瞒天过海。对策:仔细阅读文章,掌握原文相关信息中的关键词语。命题陷阱之十:混淆是非( 肯定和否定颠倒)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对策:细读文章,掌握阅读材料中作者对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命题陷阱之十二:客观与夸大(歪曲事实)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不尊重阅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夸大事物实有的能力、功能和效用。对策:细读文章,了解阅读材料中事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