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练课外古诗对比阅读_第1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练课外古诗对比阅读_第2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练课外古诗对比阅读_第3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练课外古诗对比阅读_第4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练课外古诗对比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点训练二十六课外古诗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题墨葡萄图明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绝句漫兴九首(其一)唐杜甫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1 .徐诗中“啸晚风” “野藤中”写出了当时环境的 杜诗中描写 杨柳“弱袅袅” “女儿腰”写出了杨柳 的特点。2 .徐诗和杜诗都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赏 析。二、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鄂州南楼书事四首(其一)宋黄庭坚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芟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

2、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注释】 本诗是诗人被贬谪、罢官后寓居鄂州登南楼时所作。凉:清 凉,佛家常用语,指摆脱一切憎爱之念而达到的无烦恼境界。辛大:孟浩然 的朋友,排行老大,名不详。恨:遗憾。梦想:想念。1 .黄诗中“芟荷香、清风”所写之意与孟诗中"同。2 .结合两诗内容,比较分析两首诗所表达情感的异同。三、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横江词(其四)唐李白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桂源铺宋杨万里万山不许一溪奔,栏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1 .两首诗都是写流水,但其形态又不同

3、,请分别概括各自的特点。2 .两首诗分别用“天门石壁” “万山不许”表达大自然对流水的阻挡,但最后,流水还是“喷雪来” “出前村”,两首诗含义深刻,请作简要分析。四、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诉,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注释】 潭面:指湖面。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成、磨成。1 .两首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2 .同样是远眺洞庭,两个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五、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越中览古唐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

4、,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鹅鸽飞。苏台览古唐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1 .请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两首诗共同的特点。2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六、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纳凉宋秦观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水口行舟宋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注释】 胡床:亦称“交床” “交椅” “绳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 坐具。1 .纳凉第一句"''字表达了诗人寻觅清凉之地的愿望;水口行舟第二句 一词写出了诗人心中的担忧。2 .两

5、首诗歌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请结合诗歌的三、四句,分别分析。七、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清姚范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靡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鹅鸽。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注释】 靡芜:一种香草。1 . “风”本无形,却在诗人笔下各具神韵。请分别概括两首诗中“风”的特点。2 .这两首同是山野漫步的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回答八、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宋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惜牡丹花唐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注释】 崇光:高贵华美

6、的光泽,指正在增长的春光。1 .苏轼海棠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光彩正艳、 的特点,后两句运用了 手法。2 .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九、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怀涌池寄子瞻兄宋苏辙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崎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雏马但鸣嘶。和子由涌池怀旧宋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1 .苏轼以“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一联答苏辙的“ ,以“ 一句答苏辙的“无方雏 马但

7、鸣嘶”,可见,所谓酬和必答来意。2 .苏轼在首联里以“应似飞鸿踏雪泥”答苏辙首联的“怕雪泥”,结合两诗内容,简析苏轼的用意。十、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春水生(其一)唐杜甫二月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鸨鹦溺藕莫漫喜,吾与汝曹俱眼明春水生(其二)唐杜甫一夜水高二尺强,数日不可更禁当。南市津头有船卖,无钱即买系篱旁。【注释】 溺藕(xi ch)七似鸳鸯,毛羽紫色。1 .诗题为“春水生”,这两首诗写出了春水什么特点?2 .这两首诗都写春水,却体现了诗人完全不同的心情,请结合诗句分别加以分 析。卜一、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甲】咏凌霄花宋贾昌朝披云似有凌霄志,向日宁无捧日心。珍重青松好依托,直从平地

8、起千寻。【乙】凌霄花宋杨绘直饶枝干凌霄去,犹有根原与地平。不道花依他树发,强攀红日斗妍明。甲乙两诗都写“凌霄花”,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 分析。十二、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满江红山居即事宋辛弃疾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溺藕,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 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 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木舀田唐韦庄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 楼程肥更被鹭鹦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注释】 嘏程(ba y&):水稻的别称。1 .以上两首诗词都写了

9、 风光。2 .结合诗句分析两个作品作者的心境的异同点。十三、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甲】夏日西斋书事宋司马光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乙】闲居初夏午睡起宋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注释】 无情思:没有情绪,不知做什么好。1 .甲诗描写了大雨将至,“ ","象,乙诗则选用梅子、芭蕉、柳花来表现初夏的特点。2 .甲乙两诗都写“闲居”生活,所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十四、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金陵晚望唐高蟾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金陵图唐

10、韦庄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注释】 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1 .这两首诗都写到了 “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2 .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 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十五、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渭川田家唐王维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雕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望秦川唐李顺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注释】 雉雕(zh 1 g 6 u):野鸡鸣叫。式微:诗经中的一篇,诗 中反复

11、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 ”这首诗是诗人李顽晚年辞官归隐故 乡途中所写。秦川:泛指今秦岭以北平原地带。按此诗中意思指长安一带。 迥:遥远。这两首诗中的“归”字都是关键字。请分析两首诗中的“归”字分别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十六、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ABC白梅瓶梅早梅明王冕明谭唐张谓冰雪林中著此身,入瓶过十日,愁落幸开迟。一树寒梅白玉条,不同桃李混芳尘。不借春风发,全无夜雨欺。迥临村路傍溪桥。忽然一夜清香发,香来清净里,韵在寂寥时。不知近水花先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绝胜山中树,游人或未知。疑是经冬雪未销。【注释】著:放进,置入。迥:远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上面三首诗中选出与其他两首不同的一首,

12、并简述 理由。参考答案1.悲凉凄切 纤柔美好 2.徐诗借“明珠无处卖”,杜诗借被狂风折断的柳条不展身姿来表达自己无人赏识、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二、1.荷风送香气2.同:两首诗均通过描写山光、荷香等表达出诗人寄情山水的闲情适意(闲适自得的情趣)。异:黄诗通过“无人管” “一味凉”等表达摒弃尘世烦恼、置 个人荣辱于不顾之情。孟诗通过“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等表达没有知音的感慨以及怀念友人之情。三、1.第一首写江水凶狠、波涛翻滚,气势壮阔;第二首写溪水曲折流淌,冲破阻挡。2.两首诗都描写了流水的真实景致,流水奔腾向前,冲破群山阻隔,任何事物都阻挡不了流水一路 向前的脚步,最后都是

13、汇聚成大的溪流“涛似连山”流出了前方的村庄。这两 诗诗蕴涵着积极的人生态度,苦难和困境终有尽头,生命总要奔流,无可阻挡。 四、1.同:都描写了洞庭湖的辽阔景象,景色宏伟奇丽。异:从景物特点来 看,杜诗中的洞庭湖气势磅礴,意境阔大;而刘诗中的洞庭湖湖面平和静美, 清澈明净。从语言风格上看,杜诗显得雄浑豪放,而刘诗则显得清新优美。从手法上看,杜诗虚实(实景与想象)结合,而刘诗设喻巧妙。(或:杜诗运用 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而刘诗则通过比喻来表现洞 庭湖的秀美。)2.登岳阳楼表现了诗人孤独、悲伤的心境和忧国忧民的情 怀;望洞庭表现了诗人恬淡、平和的心境,蕴含了喜悦赞美之情。五、

14、1.这两首诗都是怀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相似,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2.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六、1.追 “夜如何(或 如何)2.纳凉:月明之夜,船上笛声此起彼伏,缭绕不绝。晚风初定,池 中莲花盛开,自在幽香不时散溢,沁人心脾。表达诗人追求美好、自由自在生 活的闲适之情。水口行舟:三、四句说自己清晨醒来,赶快卷起篷窗往外 看,见到两岸景色原来和昨天一样,依然满目是青山绿树的无限欣喜之情。七、1.第一首中的春风轻柔美好,带来生机;第二首中的秋风萧瑟寒冷,凄凉无情。2.第一首表达对自然的喜爱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第二首抒发了 韶华易逝、老之将至(时光把人抛、人老见白头)的

15、伤感之情。八、1.香气正浓 拟人 2.苏轼感伤海棠自甘寂寞,夜晚的美丽无人欣赏,隐隐有怀才不遇 之叹,但随即如知音般秉烛陪伴花朵,表现出一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达观 精神。白居易的诗基调伤感,对即将凋谢的牡丹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 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九、1.旧宿僧房壁共题 路长人困蹇驴嘶 2.示例一:苏轼把人生看作漫漫征 途,就像万里飞鸿偶然在雪泥上留下爪痕,接着又飞走,追求远大前程,没有 地方会是终点。苏轼以此劝勉兄弟,虽然踏入仕途,只能任人摆布,方向不定, 但因人生无常,更显人生的可贵。示例二:苏轼以“雪泥鸿飞”比喻人生,人 生的遭遇既为偶然,当以顺适自然的态度去对待人生。苏轼借此劝

16、勉兄弟,即 使“独游”路上“佳味少”,但回想往昔艰难,也要珍重当下的每时每事。示 例三:苏轼认为即使面对人生的“雪泥”也不用怕,可如飞鸿一般“踏”上去, 以此鼓励兄弟将人生诸事皆可看作偶然与平常,乐观对待,用追求前路来替代 怀缅往事,以此来化解忧恼。十、1.迅速溢猛,水量很大。2.“其一”描写春水初涨,万物欣然,诗人同水鸟们同享春光,目光明澈,诗人为时序更替 万物复苏而喜不自禁;“其二”写春水猛涨,草堂前即将水满成灾,诗人生活 困顿,没有钱购买船只以避水患,为自身艰难处境而忧苦不堪。十一、甲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凌霄花明白自己能从平地起千寻,是因为“依托” 青松向上生长,以花喻人,表达了对

17、像凌霄花那样有自知之明、不居功自傲的 谦逊品格的颂扬;乙诗也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凌霄花依附他树生长,争奇 斗艳,以势压人,表达了对像凌霄花那样趋炎附势、只知“强攀”高处显示自我的人的嘲讽。十二、1.农村2.同: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与开怀。异:韦庄的稻田呈现的是一种满足,而辛弃疾的还有一种报国无门的微微的遗憾。 十三、1.榴花未全开 槐影沉沉 2.不同。甲诗描写夏雨将至榴花 未全开、槐影沉沉的景象,寓情于景,表达了压抑苦闷的心情,且后两句含蓄 地表达了不为朝廷所用的孤寂(或朋友同僚尽散的冷落)。乙诗诗人闲居乡村, 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空中飘飞的柳絮,表达了心中那份恬静闲适 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十四、1.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2.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 “秋 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 画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 “寒云”等意象, 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能画成的。十五、渭川田家围绕“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