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地理堂聚焦复习课件32.不同时期的人地关系 社会阶段生活活动规模特点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人地关系原始社会渔猎和采集轻微低水平协调农业社会伐林垦田、取木建筑加大;出现水土流失、频繁的水旱灾害等改造自然关系紧张工业社会大规模工业活动、索取资源、排放废物空前加剧;出现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征服自然人地对立后工业社会后思慎行、破坏与治理并存普遍关注对环境的影响谋求人地关系的协调【真题1】(2011北京)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表 大气吸收二氧化碳、二氧
2、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降低风速,吸附飘尘水文蒸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土壤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叶层吸收一定量的降水生物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根据上表,概述森林的生态效益。【解析】根据森林对“大气”的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得出“增加碳储量”的结论;根据“降低风速、吸附飘尘”可得出“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的结论;根据对“水文”的作用“蒸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可得出“增加降水”的结论;根据对“土壤”的作用“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叶层吸收一定量的降水”可得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结论;根据对“生物”的作用“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可得出“保护生
3、物多样性”的结论。 【答案】增加碳储量,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增加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规律技巧总结】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类依赖于自然界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考点2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形式 【真题2】(2010上海)工业化时代,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环境的变化影响人类的生活。回答(1)(2)题。(1)我国云南某地的大理石雕像,天长日久变得“面目残破”。这主要是因为()A酸雨淋蚀加剧 B紫外线辐射强烈C沙尘暴频繁肆虐 D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2)最
4、近墨西哥湾出现了严重的石油泄漏污染事件,利用RS和GPS技术可以监测()石油污染的海区范围海底漏油点的石油日泄漏量石油污染物扩散的速度污染海区海洋生物种类的变化A B C D 【解析】第(1)题,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出大量的SO2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加上西南地区降水较多,易出现酸雨。酸雨会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对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均造成危害。第(2)题,RS和GPS都是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利用GPS可以准确确定污染海区的位置,利用RS可以监测污染海区的变化;RS不能精确分辨海洋生物种类的变化;而石油日泄漏量还需要用到GIS技术。 【答案】(1)A(2)C【规律技巧总结】一、如
5、何区别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1环境污染 (1)(1)概念:概念:是指人类活动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导致环境污染出现,环境质量急剧下降。 (2)(2)类型:类型:根据人类活动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种类的不同,环境污染主要有以下几种: 工业“三废”以及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不加处理,不加控制,任意排放到大气、江河湖海和土壤中,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大量垃圾,堆积在城市中或郊区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 交通、工厂等造成的噪声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造成海洋污染; 放射性物质泄漏产生放射性污染等。2生态破坏 (1)(1)概念:概念:是指人类活动向环境索取资
6、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2)类型:类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生态破坏主要有: 滥伐森林,造成森林面积锐减,使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 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剧; 不合理的灌溉等原因,引起土地盐碱化;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二、当代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人为原因:当代环境问题,主要是因为人类活动违背了自然规律,或者其规模、强度超过了环境所能承受的限度,就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导致各种环境问题的出现。 (2011厦门双十中学高三文综)下图为两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
7、.关于图示两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因过度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严重B乙地因过度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严重C甲地荒漠化、土壤次生盐碱化、湖泊萎缩等问题严重D乙地森林破坏、水土流失、湿地破坏严重2.甲、乙两城市未来经济发展中可能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分别是( )A环境污染、资源枯竭 B水土流失、环境污染C资源枯竭、环境污染 D资源枯竭、湿地破坏 AC3.解决甲、乙两城市未来经济发展中环境问题的措施有( )延长产业链,发展高附加值石油加工业发展节水农业及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旅游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区域合作,发展国际贸易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加强生态建设A BC D D【解析】第1题,甲
8、图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因森林过度砍伐,造成水土流失,黑土肥力下降,同时湿地破坏严重;而乙图区域为里海沿岸,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土地荒漠化、土壤次生盐碱化、湖泊萎缩等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第2题,甲城市为石油城市,面临资源枯竭问题;乙城市主要开采里海石油资源,石油污染严重。第3题,对于资源型城市,将来发展要注意延长产业链,发展高附加值石油加工业;发展节水农业及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旅游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区域合作,发展国际贸易;同时还要治理污染,加强生态建设,保护环境。 (2011山东淄博高三检测)读我国部分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完成46题。4.乙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A大气污染和水体污
9、染 B水土流失C大气污染 D水体污染5.A地荒漠化严重,其自然原因是( )A过度放牧 B过度农垦C过度樵采 D气候干旱 AD6.防治丁地酸雨措施有( )调整能源结构,增加煤使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和清洁燃烧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A BC D D【解析】第4题,甲地位于我国长江下游城市带,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均严重。第5题,乙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而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是人为原因。第6题,防治酸雨要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的使用,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从而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7.(2011徐州市高三质检)环境竞争力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共同作用的结果,全面体现了当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主要包括生态环境、资源环境、环境管理等指标。读“中国环境竞争力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环境竞争力上游区多分布在东部地区,试分析主要原因。答: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基础好,环境保护投入相对较多(环境管理较好)。(2)甲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人口稠密,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有色金属之乡”之称,但其环境竞争力却属于下游区,试分析该省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改变其环境竞争力较差的措施。答:主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严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解除委托代理合同通知书3篇
- 保洁培训课件命题
- 金溪县物业管理办法
- 银行印章章管理办法
- 2025年河南省郑州市第十九中学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 2025年乡镇村干部考试题及答案
- 本田绿篱机定做合同5篇
- 现场活动合作合同4篇
- 企业管理安全生产培训班课件
- 特殊教师案件管理办法
- 新商标法修订解读:知识产权课件-商标法更新
- 钢厂脱硫脱硝工艺流程图
- 2025年五四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食品行业标准化管理体系
- 2025年度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直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310人笔试带答案
- 初中历年会考试卷及答案
- T-CNAS 18-2020 成人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及预防
- 系统功能使用说明及教程
- 课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3版):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 2025年轻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操控(多旋翼)理论备考试题(附答案)
- 2025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库(精神科护理学专项)护理法律法规试题汇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