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六(含答案)_第1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六(含答案)_第2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六(含答案)_第3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六(含答案)_第4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六(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六阅读下面宋诗,回答问题。葛溪驿北宋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注释 葛溪:今江西省弋阳县。漏:漏壶,古代计时器。未央:未尽。明灭:忽明忽暗。行人:诗人自指。(1)下面为本诗首联所拟的标题,恰当的一项是()A.驿站秋夜唱秋图B.驿站秋夜难眠图C.驿站秋夜行人图D.驿站秋夜病卧图(2)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B.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C

2、.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D.尾联用对比手法,将疏桐鸣蝉和诗人的烦乱加以对比,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1)首句通过“ ”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字渲染了紧张气氛。 (2)此诗与王维使至塞上同为边塞诗,但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附: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阅读下面古诗,完成

3、下列小题。村 行宋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释 宋太宗淳化二年(991),王禹偁得罪了宋太宗,贬官商州,任商州团练副使。王禹偁的代表作村行便是这一时期的产物。野兴:指陶醉在山林美景中,怡然自得的乐趣。晚籁:指秋声。籁,大自然的声响。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落叶乔木,木质优良,叶含红色。原树:原野上的树。(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写诗人在领略风景的时候产生了思乡的愁绪。B.首联在动态中写景,交代了时、地、人、事。C.颔联写景是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的。“有声

4、”和“无语”写出了山村傍晚的沉寂。D.尾联,诗人村行的情绪由悠然转入怅然,这也是他仕途失意心情的显露。(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六句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较好地体现了宋人“以画入诗”的特点。B.作此诗时,诗人正处于被贬谪期间,故而整首诗风格沉闷,读来让人怅然不已。C.诗歌颔联对仗工整,写出了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契合无间。D.诗歌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一问表明闷闷不乐的心情,一答表明闷闷不乐的原因。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思吴江歌张翰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1)请结合全诗赏析“秋风起兮木叶飞”一

5、句。(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回答。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题目。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北宋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注释 李公择:是苏东坡老友,两人都因反对新法遭贬,交情甚笃。樱桃过:是指樱桃花期已过。凭仗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此处意思是像楚辞·招魂中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1)下列对词句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簌簌无风花自堕”,花落声簌簌却不是被风所吹,而是悠悠然自己飘落在地。B.“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

6、“柳老”即是“春老”,“樱桃过”是写樱桃花期已过。二者皆为老朋友远行做铺垫。C.“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描写两人在“寂寞园林”之中话别,相对无言的情景。D.“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这两句是作者想象朋友今夜泊于冷寂的渔村中通宵不寐、独对孤灯、唯有暗月相伴的情景。(2)下列对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词上片主写暮春,微露惜别之情,“照坐”之“坐”,点出话别之题旨;下片写送别,兼及对再受重用的渴望,写二人同病相怜,友情深厚。B.“簌簌无风花自堕”,描写了一份安闲自在的情态,也烘托出词人安贫乐道的情趣。C.“路尽河回人转舵”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异曲同工,暗示友人之间情

7、谊深厚。D.“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使用楚辞·招魂中天帝遣巫阳招屈原离散之魂的典故,暗含希望朝廷召友人回去的愿望。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虚实结合是这首词最突出的写法词中除了“醉里挑灯看剑”外,请你找出另外一句实写的句子。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

8、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对这首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气势磅礴,情境雄健,语言壮丽,体现了豪放派的写作风格。 B.词人从实、虚两方面来表达报国情怀,起笔“醉里挑灯看剑”通过虚写表达忧国之情。C.上阙和下阙的最后一句分别描写了理想和现实中的词人自身,雄壮与悲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带给人心灵上的震颤。D.词人善于化用典故入词,用 “的卢”写战马,不但突出了战马飞腾的雄姿,而且有力地烘托了骑马人的勇猛。(2)这首 “壮词”以“可怜白发生”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叙写了此次出猎的情况,下片抒发了作者的雄心壮志。B词眼是“狂”字,它既是词人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更是词人内在感情的高度概括。C“千骑卷平冈”中的“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气势磅礴,何等雄壮。D“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2)“会挽雕弓如满

10、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秋浦途中唐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注释秋浦:唐代为池州,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杜陵: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1)赏析一二句中“萧萧”“淅淅”的表达效果。(2)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3)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注释 燕山:指燕山的山脉。 金络脑:金属做的辔头以及缰绳之类。(1)在诗的前两句中,“沙如雪”“月似钩”描绘了边塞月夜怎样的景色?(2)诗的后两句,诗人通过慨叹马的命运

11、来表现志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金城北楼唐高适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注释 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金城,在现今的兰州。磻(pán)溪老:指姜太公吕尚。体道:是指体悟道理。更:经历。(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登高望见之景,“满晴空”“胜画”不仅写出了色彩的明丽,也写出了空间的广阔。B.“声若箭”,以呼啸而过的利箭做比,写出了黄河急流的非凡声势。C.颈联借姜太公钓鱼和塞翁失马的典故,隐含归隐之意。D.“怨无穷”传达出戍边战士

12、对久战不息的忧怨之情。(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独特的边塞诗,前四句写出了边塞风光的苍凉雄壮。B.首联“北楼西望满晴空”中的“满”字,用词十分巧妙,既写出了开阔壮丽的景象,也是哀景衬乐情手法的生动体现。C.尾联是诗人对边塞生活高度凝练的概括,见解深刻独到。D.诗歌前两联以景入诗,融情于景;后两联抒写胸臆,表达情怀。诗词鉴赏,完成后面小题。乙卯重五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注释】乙卯:指1195年,这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棕包分两髻: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古时又

13、称“角黍”。艾束著危冠: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1)诗句“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了端午节的什么习俗?_(2)请结合全诗内容,概括诗人“笑”的原因。_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六(含答案)答案解析一 、古诗文阅读参考答案:(1)B解析 首联的意思是:一钩残月挂在天空,月色昏昏,漏声滴答,黑夜正长;一盏油灯,忽明忽暗,寂寂地照着我的床。(2)D解析 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鸣蝉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参考答案】(1)烽火照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理解诗歌意象的含义的能力。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

14、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用夸张的手法写外患严重,情势危急,生动传神地把战事紧急的军情传递给读者,并引出下文。(2)使至塞上抒发的是诗人只身出塞的飘零落寞、抑郁激愤之情。从军行抒发的是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的主题的能力。使至塞上是作者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飘零落寞、抑郁激愤之情。从军行写书生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参考答案:(1)答案为:C;解析:“颔联写景是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的”对诗歌

15、的赏析不正确。颔联写景是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的,先写群山,再写山峰。(2)答案为:B;解析:“故而整首诗风格沉闷”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整首诗虽然在尾联处略显惆怅,但风格并不沉闷。参考答案:(1)该句通过对秋风、落叶的描写,交代了写作的时节,勾勒出一幅凄冷、萧条的画面,诗人触景生情,引出下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奠定了全诗伤感与落寞的感情基调。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这是典型的写景句,又是开头句,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作答。首句中的“秋”交代季节时令,“木叶”即树叶,“木叶飞”即树叶纷飞,画面显得萧条凄凉。标题中的“思”和诗句中的“家未归”说明这是首思乡诗,“恨难禁”“仰天悲”,可见

16、作者心情悲伤,为全诗笼罩了一层悲凉的感情色彩。(2)表达了作者思乡而不能归乡的遗憾与悲伤之情。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根据第三句中的“家未归”和诗题中的“思吴江”来看,这是首思乡诗;第四句的“恨”“悲”直接表明诗人的心情,其中,“恨”在古诗文中,多为“遗憾”之意。参考答案:(1)答案为:C;解析:应当是“不忍打破这份静默的气氛”。(2)答案为:B;解析:“也烘托出词人安贫乐道的情趣”说法无据。答案为:(1)“可怜白发生!”。(2)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和愤慨(一腔悲愤)之情。答案为:(1)B;(2)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悲愤(抑郁

17、、愤慨)之情。答案为:(1)D;(2)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参考答案:(1)示例:萧萧,萧瑟(形容雨声);淅淅,淅淅沥沥。运用叠词(拟声词),描绘了一幅风雨萧瑟的景象,烘托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情。(2)山路上萧萧瑟瑟的秋雨下个不停,淅淅沥沥的溪风吹着小溪岸边的蒲苇。描绘了一幅风雨凄迷的景象。(3)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路途中的孤独寂寞。解析 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可通过分析艺术特点来概括诗歌情感。如借“雁”传递了自己对家人、故乡浓浓的思念之情。“来时还下杜陵无”的故设疑问,表达了诗人羁旅独行的寂寞与惆怅。表达了诗人宦途的坎坷艰辛与无奈。读懂诗句内容是作答的关键。【参考答案】(1)描绘了边塞月夜悲凉肃杀的景色。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意思: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沙如雪”“月似钩”描绘了边塞月夜悲凉肃杀的景色。(2)表现了志士们渴望建功立业而又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