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材分析_第1页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材分析_第2页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材分析_第3页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材分析_第4页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材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材分析 新课标实行前的高中语文教材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具有思想性、时代性和可接受性等几个方面的优点,在当时具有不可否认的先进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加上编写者和学习者之间所存在的理解和审美方面的差异,教材客观存在的诸如选文内容比拟陈旧、编排方式较为呆板、无视学生的能力培养等缺乏就逐渐暴露出来,再也不能满足教学和学习的需要了。而新课标实行以后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在继承和发扬的根底之上对传统高中语文教材作了改良并有所创新,无论从思想上、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处处表达了一个“新字,更利于培养现代社会开展所需要的新型人才。新课标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标;教材分析;语文 62

2、3.2 文献标识码 1009-1122(2019)03-0105-03当今世界各国的国力之争完全在于人才之争。因而,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教育开展战略的制定。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新世纪人才那么是教育开展战略的核心。社会的开展要求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人才。无论哪个层次、哪种类型、哪种规格的人才,都必须具备起码的语言能力:听、说、读、写。语言能力的合格是人才合格的最根本条件,而要培养具有一定的语言素质的人才就必定要开展语文教育事业。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社会性决定了语文学科的重要地位,信息时代的到来更是加强并稳固了其重要地位。改革语文教育使之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对提高人民素质的要求,也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

3、点。一、对新课标实行前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的回忆(一)对选材标准的回忆1963年5月?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课文必须是范文,要求文质兼美,具有积极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足为学生学习的典范。入选的文章,一般应该是素有定评的,脍炙人口的,特别是经过教学实践证明效果良好的。1978年3月?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语文要选取文质兼美的文章,必须思想内容好,语文文字好,适合教学。1986年12月?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课文要选取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典范文章。1992年6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课文要文质兼美。语言文字要符合标准。课文要

4、难易适度,适合教学,应该是经过一定的努力,教师能教好,学生学得了的,题材和体裁应该丰富多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019年3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课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应该丰富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要表达教学目的,适合教学,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从历年大纲对语文教材选材的要求来看,不同时代的语文教材的编写有不同的特征。(二)对新课标实行前高中语文教材的评价1.内容和形式上的可取之处从以上大纲或课程标准来看,课文的选编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侧重思想性、时代性、丰富性、可接受性等几个方面,具体而言:(1)思想性。语

5、文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教育优势,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课程目标中的重要内容。给学生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拥有优良的品德。如?祝福?教学生痛恨封建礼教,同情劳动妇女;?荷花淀?教学生看到残酷战争背后的美丽的水乡,淳朴爱国的乡亲;?劝学?用古老的语言教导学生勤奋这些都对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起到了不容无视的作用。(2)时代性。时代在不断开展,语文教材也在不断改良。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特色。就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来说,就能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包身工?控诉了资本主义的罪恶;?琐忆?歌颂了鲁迅先生崇高的革命战斗精神;?依依惜别的深情?讲述的是战争

6、年代的故事整个教材处处都教育学生不忘过去的艰苦岁月,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3)丰富性。这主要表达在选文的体裁和题材上。选文的体裁随着语文改革的进行不断丰富多样,现代诗词、文艺随笔等体裁也在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题材方面也是如此,不仅有革命题材,文艺、科技等题材也被选入课本供学生学习。(4)可接受性。各阶段的选材标准都强调“适宜教学“要难易适度,适合教学,应该是经过一定努力,教师能教好,学生学得了的,这些其实都说的是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要具有可接受性。比方?红楼梦?共一百八十回,而教材仅仅选了其中的一小段:?林黛玉进贾府?;古代文言文、文言诗词不计其数,而编者仅选其中很少的一局部作为教材都是一些

7、学生易学、易懂的篇目,让学生在学习中明事理、通人情。各个时期语文教材在当时也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以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培养为主要任务,明确了语文教学的德育目的。所选课文不但可以作为学生读写的范文、样本,同时还可以用来陶冶情操、标准行为、净化灵魂、激发热情。通过对这些选文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完善。前面提到的夏衍先生的?包身工?就通过详细的表达,精辟的议论,真实地描述了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总之,好的选文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知识,得到进步。中学语文课文的选编

8、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内容和形式上的缺乏之处从各个时期的教材来看,编写者都力图从各个角度到达大纲或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较为理想的效果,但是一方面,时代在飞速开展,许多当时被视为先进的思想已日趋落后,现代社会开展所需要的思想理论却还没有被引入课本;另一方面,许多编者并不是来自教学第一线,并且许多编写者与学生之间存在着理解与审美等各个方面的差异,不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以学生的眼光来看待外部世界,这就使得教材的选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生之间出现了一道不可逾越的“代沟,无法进行对话和沟通。学生学习时只能照着一些条条杠杠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从而产生了“课

9、文都是编书人编的这种想法,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许多不便因素,引起了教师和学生的不满。尽管选文标准是明确的,但由于编者的理解各异、喜恶不同,再加上时间的不断推移,导致教材所选作品有明显的缺陷,编排方式有很大的缺乏,能力体系也不尽完善。(1)选文内容比拟陈旧有研究者作过统计,新课标实行前的高中六册语文163篇课文中,古代文学作品64篇,外国文学作品10篇(其中9篇是19世纪以前的作品),其余现代文,其中20年代的8篇,30年代的9篇,40年代的9篇,50年代的12篇,60年代的15篇,70年代的9篇,80年代的13篇,90年代的2篇。这些课文中不乏各个时代的经典名作,其思想、内容有着永恒的生

10、命力,但缺少反映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公德意识、竞争和合作意识、21世纪品质等思想为题材的文章。仍以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选文大多取材于旧中国农村革命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而反映改革开放以后的文学作品几乎没有。学生只能一味地学习以前,对身边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却无从学习,这又如何能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呢?(2)编排方式较为呆板时代在飞速开展,尤其是多媒体的出现使信息传送速度倍增,而新课标实行前的教材仍旧沿袭多年的编排方式,即书本教材加练习册的形式,而视听教材和参考阅读文选没能得到很好的开发。这样导致的结果便是:一是选文不能太多,否那么书本会越来越厚,但是选文一少,

11、教师就会讲得越来越白,比方一定要将一篇美文划分段落,一定要找出某个词语背后的含义等等一些甚至作家本人也搞不太清的东西,将一篇篇优美的文章瓦解得支离破碎;二是练习和答案必须精炼,否那么显得轻重不分,而这样一来,学生只能围绕标准答案转,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能得到很好的开展。(3)无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过去,由于结果和标准的统一的思想严重束缚着我们。我们在统一标准的尺度内,仅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培养出的学生往往有很高的考试分数,却没有与之相适应的能力。所有这些都是因为我们使用着一把尺子,考核了学生原始性记忆的能力,忽略了学生的理解记忆,只注重了学生的天性,忽略了他们的人性,注重了先天因素,忽略了后

12、天因素。正是认识到了这假设干个问题,教师、学生、家长都渴望新一轮的语文改革,在这种情况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验稿?就应运而生了,它为新教材的编写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提出了合理、科学的建议。二、对新课标实行后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的分析(一)对选材标准的分析新课标对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导思想方面,新课标要求教材的编写要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要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根底上表达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难能可贵的是,新课标从高中生的角度出发,要求教材编写要适应高中生身心开展的特点,从语文能力形成和开展的规律出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内容选编方

13、面,新课标要求“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样,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1,并且还要求内容确实定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教材编写的形式方面也同样强调改革,要求“形式灵活多样,防止模式化,重视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学习专题2(9),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创造空间。从这几点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标对教材的编写要求更为具体、全面,给编写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新出版的中学语文教材,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其独具一格的特色。(二)对新课标实行后高中语文教材的评价1.新课标实行后高中语文教材的特点为了配合国家根底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标实行后编订了新的语文

14、教材,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编者“力求表达国家高中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3(3),落实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在继承我国语文教材书编写的优良传统的根底上,“努力表达课程标准的精神、理念和指导思想,认真研究在信息化社会对高中语文教育提出的要求,并浸透到教科书的编写之中3(3),主要表达在:(1)思想上,新教材处处都表达了一个“新字。新选入了许多反映现代社会的文学作品,以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来说,除第一篇?拿来主义?是传统篇目外,其余三篇?我假设为王?、?庄周买水?以及?剃光头发微?均为新选篇目,都反映了现代社会问题,相对于以前的教材来说,思想更开放、更大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

15、,引导他们去关注身边人,身边事。(2)内容上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阅读教材着重培养理解、欣赏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为帮助学生理解,每一单元开始之前都设有序言,让学生在学习前先对该单元有一个整体了解。在大局部的课文后面还有对该篇文章的作者及作品本身的简单介绍,在帮助学习的同时丰富学生文学常识。(3)形式上,过去教材的编写是以单元+知识短文的形式。主要按文体编排,缺少专题设计,缺少变化,显得十分呆板。新教材打破了这一固定模式,按阅读、综合性学习和写作、口语交际分开编排而又互相联系,相互配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2.新课标实行后高中语文教材的优点(1)范文的选择。全

16、套必修课教科书共有“80课,涉及98篇作品,现当代作品及外国作品54篇,其中新选课文35篇,如沈从文的?边城?(节选)聂绀弩的?我假设为王?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导言?等等,占总数的64.8%。古代诗文作品在全套教科书中的比例,约占45%,古代诗人的选目以传统经典名篇为主,也适当扩大了选材范围,新选了一些古代优秀作品4(4),新选古代作品如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等。(2)练习的安排。设计了“研讨与练习,精读课文一般有四道题,略读课文两至三道题。这些题目一般首先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题目,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突出学习重点,激发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其次是文章写法上的,或最具特

17、色的或结构上的,帮助学生从结构上把握全文,学习写作方法;第三个主要是语言方面,如一些精彩语句的品味,文言文有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方面的练习,重在积累,帮助学生领悟语言魅力,掌握驾驭语言的能力;最后一个是开放性,拓展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发挥的空间很大。这类题目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3)写作能力训练。设有“写作和“口语交际两个板块,不仅注重对学生写作技巧的训练,告诉学生写作方法,而且教给学生“写什么,与阅读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长期积累,打好写作根底,防止了过去的纯技术性写作训练,让学生的习作不再空洞。三、对新课标实行后高中语文教材使用的思考新课程

18、改革给教学带来了盎然生机,带来了新的活力。对教师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方面,新课标要求教师具有人文情怀,要能够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方面,教师要有广、深、新的知识面,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力方面,要求教师具有组织管理学生的能力、课堂上的应变能力以及应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深刻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使学生“受到了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开展个性,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那么,教师如何做好桥梁的作用,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起到好的引导作用呢?我认为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立足文本,注重对学生的语感培养,“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一种话语系统的敏锐感觉,是长期标准的语言感受的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