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与初中语文教学_第1页
论语与初中语文教学_第2页
论语与初中语文教学_第3页
论语与初中语文教学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论语教育思想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两千多年来,论语一直在封建社会的治国安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作为现代语文课程的一部分,一方面,论语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另一方面,论语当中反映出来的教育思想,又具有非常明显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对于汉语文教育, 它既提出了一种价值观和认识论目标,又提供了一整套语文教学方式方法,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本文就论语一书中所所体现出的教育主张、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其对语文教学的启示与作用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教育主张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论语·阳货 ) 。这说明在人性论问题上,他承认人人

2、生来都是差不多的,是相近的,其差异主要在于后天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孔子倡导“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提倡不分长幼,不论贵贱,不分种族,人人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对受教育者不规定年龄,他认为学无止境,年长者也可以学习,教育可以是一种终身教育。孔子有弟子三千, 这一点未必属实, 但孔子弟子的来源是非常广泛的,这却是事实。这就是说,只要人愿意进步, 我们就应该接受它,不管其曾经怎样, 现在把自己收拾得整整齐齐, 以求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我们就不应该放弃他。孔子的学生子路也以桀骜不驯而闻名,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孔子折服而收为弟子。孔子的学生冉雍,其父贱而恶,冉雍却甚有德行,孔子以为, 这样的人是神明

3、也不会放弃的,谁也不能剥夺他受教育的机会。“有教无类” 的原则,是指对接受教育的对象一视同仁,无所差别,但是具体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还是要因人而异。这一教育主张是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仁人君子为教育目标的,目的是通过他们去传播“仁爱”思想。作为最早的老师,孔子为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同时他还对仁人君子的 “德”与“才”提出了“智、仁、勇、艺、礼、乐”等六个方面的标准要求,这就把教育主张具体化了。时至今日, 当我们再回望孔老夫子的这些教育主张时,仍然不得不感慨这些观点的先进性与科学性。 这就是我们当今语文教学应当回归本位,那时的孔子已经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学生学习态度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他的教学

4、思想也依此而建构。二、德才兼备、学行并重的教育内容孔子的教育思想还体现在教育内容的完备性和科学性方面。 概而言之就是德才兼备、学行并重,使道德修养、书本知识、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一)道德教育孔子把德育放在教育首位。其道德教育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道德信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培养。论语中有许多章节论述了人格修养和品德的重要性,如“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在他的教导下,弟子曾参提倡道德自省: “吾日三省吾身,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弟子颜回、曾参、闵子骞等都成为道德的楷模。(二)知识教育孔子以“四教”作为教育内容的总纲, “子以四教:

5、文,行,忠,信”。确定了“礼、乐、射、御、书、数”六门课程,简称“六艺” 。六门课程各有明确的内容, 完成不同的培养目的: 分别完成道德的修养、知识的传承、体能的训练三大任务,是完整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以仁人君子的德才标准为依据的,对学生做人提出明确的要求,如“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三)实践教育孔子把教学过程分为 4个阶段:学、思、习、行。 “习”与“行”就是实践过程,提倡学以致用、学行统一。在孔子看来,知识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把知识与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交流中丰富思想,提高认识。他知人善教,诲人不倦,要求弟子在学习过程中要以学为

6、基础, 反对空想乱想,力求把学与思结合起来。 他说:“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学而 )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它使所学的知识技能得以巩固,体现出知识的实用价值。他教导弟子学诗关键要会用:“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在培养射、驭等技能方面,孔子更主张亲自动手去实践练习。后来儒家学派把孔子学行统一的主张引申为“博学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统观这三大类教学内容, 和现今中学教育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大体也还是一致的。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现今教育有着无可比拟的

7、优势,不论是从师资条件还是学校硬件设备和信息传播等而言都是如此。可是,在道德教育中我们却不得不多加反思,关于道德教育,老师需要完成的到底有多少, 又实现了多少, 这应该是每位老师都值得深思的问题。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孔子善于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 注重探索和研究教学方法, 以提高教学效率。 他认为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 教学要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心理差异,抓住时机有的放矢,教学要联系实际操作演练。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一)因材施教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因材施教”,就体现在此中。在论语里,记录了弟子们问仁、问政、问学、问孝的内容,孔子都有

8、针对性地做出不同回答。据先进篇记载,子路和冉有都问孔子“闻斯行诸”的问题,而孔子对冉有说“闻斯行之”,对子路却说“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为何一问两答呢 ?教法因人而异之故。孔子说: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因材施教以对学生的深刻了解为基础,孔子熟悉教育对象,对弟子的品评都很中肯, 故能对症下药,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对我国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已经成为了教育方法的一个基本立足点。(二)教学相长孔子提出了“当仁,不让于师”的论调,认为只有师生之间互相启发,才能各有长进。论语里记载的多是孔子师生问答,再现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

9、课堂授课情景,如学而篇子贡曰: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 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认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已经很不错了,孔子进而提出“贫而乐,富而好礼”的标准,表示学问道德都要提高一步看。子贡受到启发,认为在德行学识上应该精益求精。孔子表扬子贡的“告诸往而知来者” 。孔子不失时机地赞扬弟子的聪明才智或进步,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做到教学相长,无疑是语文教学中必须要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孔子的这一教学方法对现今课堂教学有重大的借鉴意义。(三)情感教育

10、孔子的教育方法几乎处处闪烁着情感教育的光芒:师生间的情感互动、教育内容的情感渗透、教育过程中的情感渲染。如先进篇“侍坐”章记载了孔子和弟子的一次谈话式教学。孔子教态谦和、民主、诚恳、友爱,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 不吾知也 !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在优美的音乐中,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畅所欲言各述其志,毫不拘束,教学气氛轻松和谐。无意于用世的曾皙很犹豫,孔子鼓励说: “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于是曾皙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想在太平治世潇洒为民,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孔子善于顺应学生的性情,沟通师生情感,极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师生关系融洽。情感教育的结果使得弟子们对孔子感情深厚,孔子逝世后,弟子“哭各尽哀”,“皆服孝三年”,而“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