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教学知识练习_第1页
六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教学知识练习_第2页
六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教学知识练习_第3页
六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教学知识练习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教学知识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短文。小时了了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乃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注释)孔文举:东汉的孔融。清称:有名誉。中表:指的是亲戚。伯阳:老子的号。奕世:世世代代。了了:聪明。踧踖(cù jí):

2、局促不安的样子。1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A.造诣。 B.接见。 C.会见。 D.拜访。2既通,前坐。(   )A.前面。 B.前进。 C.上前。 D.前排。3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的翻译。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A.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B.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感到惊奇的。C.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都感到莫名其妙。D.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都觉得这个孩子很奇怪。4“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意思正确的是( )A.小时候一般,长大后不一定会差。B.小

3、时候一般,长大后也一定不会出色。C.小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也一定很出色。D.小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不一定出色。5从上文看,孔融是个怎样的人?下面选项中不合适的词是(   )。A.博学多才 B.反应敏捷 C.应对机智 D.能言善辩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女娲造人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縆人也。选自风俗通义(注释)女娲(w):中国古代神话中最伟大的始祖神,人面蛇身,有炼石补天、抟泥为人的神力。抟(tuán):把东西揉弄成球形。剧务:劳作繁忙。暇(xi

4、á):空闲。引:牵,拉。縆(gng):粗绳。1“者,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判断向式,你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吗?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绳人也。_2你还知道哪些与女娲有关的故事,请写下来。_3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造人?人造出来之后如何?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想象,适当增加一些神态和动作描写,把“女娲造人”编成一个有趣的小故事。_3. 阅读理解。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

5、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1写出文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衣:_。恶:_。2文中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3造成齐国“五素不得一紫”这种局面的根源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作答。_4管仲的建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_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1解释

6、加点的词我欲之楚 (_) 将奚为北面 (_)吾马良 (_) 此数者愈善 (_)2翻译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_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_3成语(_)出自本文,比喻(_)。4此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_5. 文言文阅读。铁杵磨成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注释:媪(o):年老的妇人。杵(ch):棒槌。卒业:完成学业。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去:

7、_。        方:_。 欲:_。       还: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_太白感其意,还卒业。_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_6. 阅读郑人买履,完成习题。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译文:有

8、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1)_  (2)_(3)_ (4)_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_(2)_3从文中找出郑人最可笑的言行。 _4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_5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_7. 文言文阅读。 虎求百兽而食之

9、,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你会用成语概括这则故事吗?这个成语是:_。2这则故事的寓意是:_。3“长百兽”中的“长”的解释、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身体比百兽长(cháng)B.做百兽的首领(zhng)C.比百兽长得快(zhng)D.比百兽有长处(cháng)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_8. 文言文

10、阅读。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屦(jù):麻鞋。缟(go):白绢,鲁人用缟做帽子。履(l):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跣(xin):赤脚。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而欲徙于越(_) (2)或谓之曰(_)  (3)以子之所长(_)(_)2翻译下列句子。(1)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_(2)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_3那

11、个人劝阻鲁人徙越的理由是什么?_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_9.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li)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注释:株:树桩。释:放下耒(li):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冀:希望。1结合上下文和注释,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打“”(1)兔走触株。(a离开;b跑) (2)因释其来而守株。(a于是;b因为)2下面与“折颈而死”的“而”意思相同的是(   )A.因释其耒而守株 B.而身为宋国笑3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_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_10.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华

12、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注释)依附:投靠。 疑:犹豫。1解释下列加点字意思:(1)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_) (2)王欲舍所携人(_)2下列对画线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宁愿因为情况危急而抛弃他吗? B.难道可以因为情况危急而抛弃他吗?C.难道可以在情况危急的时候抛弃他吗? D.难道可以因为情况危急而相互抛弃吗?3从文段内容看,_(谁)优,理由是_。11.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练习。两小儿辩日

13、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1)问其故_ (2)及日中则如盘盂_(3)及其日中如探汤_  (4)孰为汝多知乎_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分两处)孰 为 汝 多 知 乎?3根据古文内容填空。一儿觉得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得人近,因为_;中午的时候离得人远,因为_。一儿觉得太阳

14、刚出来的时候离得人远,因为_;中午的时候离得人近,因为_。4读了这则短文,我们可以获得很多启示,如:(1)_(2)_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司马光勤学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注释)患:担心。既:已经。息:休息。俟(sì):等待。讽诵:背诵。及长:等到年龄大了。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寝:睡觉。1结合句子,解释下列

15、加点字。(1)尝主编资治通鉴_(2)俟能讽诵乃已_(3)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_2对“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等他长大了,读遍了古代书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B.等他长大了,读了哪些古代书籍,他依然记得很清楚。C.依靠他强大的记忆,长大了,还记得安放书籍的地方。D.依靠他强大的记忆,等到他长高了,拿得到(家中放得高)古代书籍。3下列选项中能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4“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这句话运用_的手法,表现了司马光

16、_的特点。13. 文言文阅读。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选自韩非子(注释)郑:春秋时代的郑国。欲:将要,想要。履(l):鞋子。先:首先,事先。度(duó):测量,衡量。而:表顺承的连词,意为然后。置:安放,搁。坐:通假字,通“座”,座位。至:等到。之:到去,往。操:拿、带。乃:然后,才。持:拿、带。度(dù):量好的尺码。及:等到。反:通假字,通“返”,返回。罢:本义结束,这里引申为散了。以:用。宁(nìng):副词。宁可,宁愿。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1)郑人有欲买履者  _ (2)置之其坐  _  (3)先自度其足   _   (4)吾忘持度  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至之市,而忘操之。_(2)宁信度,无自信也。_3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_14.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