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2.正确区别与辨认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3.认识七巧板,并学会用七巧板拼组图形。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摆实物,对几种基本的平面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要注意培养学生
2、的观察意识和能力。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佳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老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1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2平面图形的拼组1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教材第2页的例1、第3页的“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1、第2、第3、第6题。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
3、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2.通过画各种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4.感受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联系。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形状及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每组一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课件、投影等。老师说物体名称,学生拿出相应的物体。1.画一画,揭示概念。(1)出示长方体积木。提问:谁知道这个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长方形老师用长方体积木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2)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实物学具,照老师的样子沿着物体表面的边缘画出图形。(3)把小组中画得好的图形进行整理,投
4、影展示,并给这些图形起个名字。(4)揭示概念。老师拿出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图形展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并按顺序板书它们的名称。2.仔细观察,感知特点。(1)自己观察,两人互说自己的感受和发现。(2)汇报交流:长方形是有的边长,有的边短。正方形是4条边一样长。三角形有3个角,三条边。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圆是没有角的学生如果还说出其他特征要给予肯定。如: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一样(3)重点区分圆和球。当学生把圆说成球时,老师马上拿出准备好的球,沿横截面切开,让学生感受到球的横截面是一个圆。圆和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1)由实物抽象出图形。课件显示“长方
5、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形。用同样的方法抽象出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2)记忆想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贴在黑板上。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这四种图形的样子。(老师说图形名称,学生想)让学生闭眼,然后摸老师给出的一种实物图形,由学生判断它的表面的形状。出示大小和颜色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让学生辨认。(3)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表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物体。先两人一组说,再集体交流。1. 教材第3页“做一做”的第1题,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可在小组里
6、说说。老师巡视指导。要防止学生把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混淆。如有的学生经常说:“铅笔盒是长方形的。”或者说:“铅笔盒的这一面是长方体。”老师要及时纠正,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2.教材第3页“做一做”的第2题,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先让学生自由想象,利用所学的图形画他们想画的东西,老师不要干涉。最后把画出来的图片展览、交流,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都用了哪些图形。培养学生学习的成就感。3.练习一的第1题,涂一涂。先让学生自由观察画面,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然后老师提要求把图中的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涂成下面各自对应的颜色(或涂你喜欢的颜色,注意相同的图形涂相同的颜色)。4.练习一的第2题,把
7、各种图形的序号填在()里。先让学生自己填,然后老师组织检查交流。5.练习一的第3题。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蜻蜓图,自己完成。然后老师组织检查交流。6.练习一的第6题,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1)老师说要求。(2)学生动手圈。(3)集体交流。如哪个题争议较大可拿实物亲自画画。1.连一连。2.(1)有()个,有()个,有()个,有()个,有()个。(2)()最多,()最少,()和()同样多。(3)比多()个,比少()个。课堂作业新设计13.略4.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5.长方形:1个正方形:4个三角形:2个圆:5个平行四边形:4个6.略思维训练1.2.(1)41425(2)(3)
8、41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长方形有4条边,对边相等。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有4条边,每条边都相等。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圆是一条首尾相连的封闭曲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平行四边形也有4条边,对边相等,有4个角,对角相等。1.把数学还原成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在幼儿园和平时生活中已经多多少少见过或听说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对这些图形他们并不陌生。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他们早已玩过的搭积木游戏,在搭之前先摸一下这些形体的每一个面。学生在“摸、搭”的活动中,有了真切的体验,更有了新的“发现”。知识的得
9、出,没有一种突然的感觉,不需花费太多的功夫,只需教师稍稍一指点,学生细细一琢磨,与生活经验一联系,知识就很容易地在学生的游戏中得出来了。2.借“交朋友”的线索来串联知识(叫什么名字图形的名称;长什么样子图形的特征;住在什么地方体会面在体上;给新朋友拍照感知立体与平面的关系;给新朋友找家对图形的感性认识),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学生学得生动、有趣,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教材第2页,先利用立体图形的某个面引出平面图形,借助立体图形作为工具描画出平面图形;再分类整理,把相同形状的物体放在一起,抽象出其平面图形,给出名称;然后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感受、认识平面图形的特点,使学生在头脑里形成清晰的
10、表象,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辨认出这些平面图形,并能进行表述。通过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结合的练习,让学生知道平面图形经常是某个立体图形的表面。通过拿实物来画一画,引导学生巧妙地将“用球画圆”转化为“用圆柱画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活动、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几何形体的特点。解答平面图形的拼组,认识七巧板教材第3页的例2和“做一做”、第4页的例3和“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4、第5题。1.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能创造性地拼组图形。2.认识七巧板,并会用七巧板拼组图形。3.在认识、拼组图形的基础上,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和七巧板,能创造性地拼组图形。每一组一袋各种形
11、状的平面图形、一幅七巧板、课件、投影等。1.老师出示右图。提问: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说一说可以怎样分类。(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分类方法一:把由线段围成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分一类,把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圆)分为另一类,共分成两类。分类方法二:共分为五类,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五大类。2.按序号分别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这几个平面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正方形,它就是七巧板)3.老师谈话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和这些平面图形做朋友,学习更多的知识。老师板书课题:平面图形的拼组1.教学例2。(1)用图形摆一摆。你能用手中几个大小相同
12、的三角形拼成一些更大的三角形或其他图形吗?用长方形呢?老师提问: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如果这两个三角形不是完全一样的,还能这样拼吗?你还有什么新发现?(2)用手中的三角形和长方形自己动手拼一拼,摆一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手中的三角形和长方形自己动手进行拼摆。学生可以按老师提供的图样,也可以自由想象、自主探究。集体汇报时,要求学生说一说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2.教学例3。(1)出示七巧板课件,老师指七巧板上的每个图形,学生说出它的名称。老师总结七巧板是由5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和1个平行四边形组成的。(2)用七巧板上的图形拼三角形,可以怎样拼呢?学生以小组为单
13、位,用准备好的七巧板进行拼摆。集体汇报时,要求学生说一说用了几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1.教材第3页“做一做” ,用4个和4个拼一拼。2.练习一的第5题。课堂作业新设计1.略2.8思维训练图中共有7个长方形。教材习题练习一4.(1)对折后形成的两个图形完全相同。(2)略1.利用学生的认识规律,让学生在“拼一拼”中感知,在“剪一剪”中明晰,在“比一比”中验证,在“做一做”中体验。通过“想一想”“猜一猜”“拼一拼”,充分发挥了手、眼、口、脑等多种感官的合力作用,使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会拼图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2.这节课,我安排了两个内容:一是师生一起拼图形(用三角形)
14、,在拼的过程中,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特点;二是按要求进行拼图比赛,学生“玩”得很开心,拼组出来的图形五彩缤纷。学生在拼组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图形的美。平面图形的拼组是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和这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了,这里主要通过摆、拼、剪等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一些特征,如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等,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节课既是认识图形的延伸,同时也是后面要学习的内容的基础。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创境引入)1
15、.师:今天,咱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让我们用掌声将它请出来!计算机演示:小鸡豆豆自我介绍,我叫豆豆,是图形王国的向导。图形王国有许多有趣的图形,你们想去那里玩吗?如果你想到图形王国游玩,就得先说一说图形王国里面有哪些图形是你学过的?生1:平面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 生2:立体图形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学生回答,计算机演示引出五种平面图形)2.揭示课题:师:这些图形,已经是我们熟悉的朋友了,用这些学过的图形,可以拼组成许许多多漂亮的图案(课件出示:汽车等图形),同学们也想试试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拼组。(板书:图形的拼组)【设计意图:“图形的拼组”是课改教材
16、新编排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在拼组的过程中体会图形的一些外显特征,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创造能力。课前先给出一些由这些基本图形拼组成的典型图案,不仅能给学生一个美的印象,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和创造欲,使教学目的能够更明确地展开】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发现特征)看了刚才这些美丽的图案,大家一定跃跃欲试了。不过别急,要拼组这些美丽的图案,你们还得再过一关,有信心吗?好,听清楚老师的问题。 出示课件:1.师:在这些平面图形中有一对小兄弟,你能找出来吗?生1: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生2:正方形、长方形。师问:你们真聪明,你能说说为什么说它们像兄弟吗?生1:他们都有4条边,都有4
17、个直角。 生2:正方形、长方形的样子差不多。【设计意图:这里是安排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发现特征再想办法验证好,还是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好,各人的教学风格不同,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有一点是要弄明白的,就是“对边”这个概念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比较抽象,学生汇报时如果用其他词代替,如长的边,短的边,上面的边,下面的边,左面的边,右面的边,甚至说不出来,能够指出来都应予以肯定,最后老师再做统一揭示,最好用课件把对边这一概念及对边相等这一特征清楚地演示出来】2.引导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纸片的边,说说自己的发现。 师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吗?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有什么特点?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又有什么特点呢?师示:上面的边对
18、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们叫做对边。 生1:长方形对边相等。生2: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3.师:你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吗?(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自由选择多种方法。如对边折、对角折;用尺子、毛线、绳子量等,证明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1)师:请大家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我们一起来摸摸长方形、正方形的四条边。(师生同步操作)(2)学生小组合作,证明自己的猜想。 4.请采用不同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5.师小结并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一边出示课件一边小结)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用了很多种方法验证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你们真棒!画面上是用折边的方
19、法来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长方形的两条边长,两条边短。长方形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们叫做对边,对边一样长。 板书:对边相等四边相等 三实践操作,感知关系(拼组图案)【设计意图:最好放开来让学生自由拼组,在展示时有意识地将两个长方形、四个正方形等要渗透的知识着重讲评。讲评时一要突出美感,渗透美的教育;二要突出独创性,渗透创造力培养;三要突出图形间的关系,沟通知识联系】1.我们已经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图形来拼一拼,玩一玩吧!操作之前请听清老师的要求:(1)用两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拼一拼,你能拼成什么图形?(2)用四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拼一拼,你又能
20、拼成什么图形?请个别学生上台展示。(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拼法)2.四人小组合作。 选一些形状一样的红、绿颜色的三角形卡片拼一拼,看能拼出哪些图案。比一比哪个小组拼出的图案最漂亮。 (请小组代表把一些有创意的成果放在投影仪上展示)3.小结。(出示课件) 刚才同学们用两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拼出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更大的长方形,用四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拼出了一个更大的正方形,用三角形拼成了几个不同的图形,你们太厉害了!这也告诉了我们,图形之间是可以转换的,几个长方形可以变成 四发挥想象,发展能力(灵活运用七巧板)1.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一套七巧板有7块,它也是现在最常见的智力玩具。同学们一定都玩过
21、七巧板,现在我们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看谁拼得多。2.全班同学动手拼。师:同学们,你们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三角形,各用了几个图形。(请几名学生回答)1.十几减9的口算。2.十几减8、7、6的口算。3.十几减5、4、3、2的口算。4.综合应用。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数学计算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以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情境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老师应努力改变状况,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境,吸引学生
22、想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激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运算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个人的学习潜能。但是学习还具有社会性的一面,就是要从和别人的交流中吸取“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教学13-8,13-5的例题时,
23、如果让学生展开思路,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可能会出现“破十法”“想加算减”,甚至还会有“连续减”“点数”等方法出现,但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加上应用中的体验,学生会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实际是把老师“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构建方法,学生学得会更深刻。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计算技能,在运用中必须达到熟练、准确,但这个要求不是一下就能达到的,是到学期结束时逐步达到的,到那时一般要求每分钟正确口算810道题。根据学生特点,多采用游戏、比赛等方式,如“开火车”“找朋友”“小猫钓鱼”和“蜜蜂采蜜”等
24、方法进行练习,在玩中学、玩中练,运用激励性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1十几减93课时2十几减8、7、64课时3十几减5、4、3、22课时4综合应用4课时整理和复习3课时十几减9教材第10页的内容。1.让学生初步理解“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口算。2.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1.初步掌握十几减9
25、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2.理解“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的思维过程。多媒体课件、小圆片若干、小棒3捆。口算。9+2=9+4=9+8=9+7=1.课件显示教材第10页主题图气球图。老师提问:小丑带了许多气球,数一数有几个。过了一会儿,小丑卖了一些气球(课件动态显示),并问:卖了几个?课件显示文字: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这时课件显示:还有几个?(通过观察感知,解决问题)(1)还有几个气球?你是怎么想的?请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老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2)小组汇报。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15-9=。(3)15减9该怎样计算呢?摆一摆,算一算,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看哪个同学能想出不同的
26、方法。老师巡视。(4)汇报。15减9等于几?你们是怎么想的?点数结果,一个一个地数出还有6个气球。想加算减,根据9+6=15,便知道15-9=6,所以还剩6个气球。用“破十法”算。先用15中的10减去9,等于1,再把1和15中的另一部分5合起来就是6,所以15-9=6,还有6个气球。老师:还有哪组跟他们的方法一样?请你到讲台上来摆一摆。刚才我们是先从10个圆片中去掉9个,还剩1个,板书:10-9=1,再把1个圆片和5个圆片合起来,是6个,板书:1+5=6。老师追问:为什么把1和5相加呢?还有其他的方法吗?2. 刚才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这些方法中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学生自由发挥,老师总结)
27、1. “做一做”第1题。2. “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算完后,集体订正。3. “做一做”第3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课件显示字谜图。你能不能提出一个问题,请你的好朋友来回答?有16个同学要来猜字谜,已经来了9个同学,? 来猜字谜的有3个男生,6个女生,? 课堂作业新设计1.272.583.43109思维训练仅列举几道题供参考。(教学中老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料)还差几个同学没有到?16-9=7(个)一共有多少个同学来猜字谜?3+6=9(个)或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个?6-3=3(个)十几减9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很多,有“点数”“想加算减”“连续减”“破十法”等,其中“破十法”比较简
28、便。1.本节课计算十几减9有“破十法”“想加算减”等方法,学生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老师除了要关注学生是否掌握算法外,更要关注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探索算法的过程,关注学生是否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算法。2.这节课的重点是“想加算减”这种计算方法的探索,从导入出示9加几等算式入手,力图突破这个难点,但是从整节课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理解,还是利用“破十法”,我想可能是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掌握得不熟练,所以感受不到这种方法的方便。3.要让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必须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自去体验、去发现。但是,本节课学生的操作并不理想,部分学生只是执行,而缺乏思维的参与。怎样来组
29、织学生的操作更有效是今后值得思索和改进的地方。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作为第一课时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数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算理,特别是对“想加算减”方法的理解会有很大帮助。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幅带有活动
30、情节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老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
31、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老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十几减9练习课及练习二第1题第3题1.进一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破十法”。2.能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口算。3.初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能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口算。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游戏导入新课。“凑10游戏”:同桌之间做游戏,如甲先说:“我出9。”乙快速做出反应:“我出1,9和1凑成10。”1.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再填空。(练习“凑十法”)如13-9
32、=,我是这样想的:把13分成3和10,10-9=1,1再加3等于4,所以13-9=4。即10-9=1,1+3=4。2.填空。(练习“想加算减法”)()+9=124+()=1315-9=()3+()=129+()=13()+9=1512-9=()()-9=46+()=153.(1)求和。(2)求差。4.小白兔有15个萝卜,如右图,送给小黑兔9个,还剩下几个萝卜?学生读题列出算式(15-9=),说明列式的依据。(已知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再让学生说一说,可以怎样拿走这9个萝卜。学生甲:从装有10个萝卜的筐里直接拿走9个,这时筐里还剩下1个,把这1个萝卜和筐外面的5个合起来,就是
33、剩下的6个萝卜。学生乙:先把筐外面的5个拿走,还差4个,再从筐里拿走4个,就剩下6个了。(连减法:15-5-4=6)1.练习二的第1题。2.练习二的第2题。3.练习二的第3题。老师可以用活动的数字卡片做成课件。动态、有规律地出示这10道题,也可以按题中的顺序出示。在学生计算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十几减9的差和被减数有什么关系?(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小明今年9岁,哥哥今年16岁,10年后小明比哥哥小几岁?课堂作业新设计1.1341452.18-9=915-9=612-9=311-9=213-9=417-9=816-9=714-9=53维训练16-9=7(岁)1.这
34、节课例题讲解并没有占用很长时间,主要是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现在的学生知识基础都比较广泛,很多已经在课前就能熟练进行计算,所以教学的过程实际是个梳理的过程,把学生的各种算法综合比较,找到最方便、快捷、容易理解的计算方法。2.“练”达到了练得生动、练得扎实的目的,展示了算法的多样化,为后面的学习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3.练习过程中,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我能够保持高度的警觉,视错误为优质教学资源,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充分暴露学生思维错误点,引领全班学生“卷进来”,共同探寻错误根源,商讨纠错的策略。这样对出错的学生是一种呵护与提高,对其他学生也无疑是注入了一剂“卡介苗”。教材在认识第9页情景图的基础上,
35、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十几减9的计算。例1的安排通过“摆一摆、算一算”的图示,直观地展现了计算条件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一般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后面紧跟着习题设计,使讲练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有了初步的感官认识,只是需要将感官上升为理论,老师适当引导,会得到学生很多不同的算法,相互之间交流也能促进学生知识面的丰富。十几减9练习课及练习二第5、第6、第8、第9题1.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巩固十几减9退位减法的计算。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口算卡片、数字卡片、挂图、数学抽拉卡片或数字转盘。1.口算。13-9=7+6
36、=4+8=18-10=4+9=17-9=14-9=18-6=11-9=17-10=5+9=4+15=2+9=16-9=18-9=(提醒学生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号和数字)2.用8、9、10、17中的三个数写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首先判断从这四个数中选择哪三个数,再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3.在里填上“+”或“-”。98=11310=375=298=17139=479=16149=575=12149=51.圈一圈,算一算。12-9=15-9=2.(1)做加法。(2)做减法。3.在里填上“>”“<”或“=”。13-992+516-94+812-97-51212
37、-1010-106-519-1015-967-115-917-94+04.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7-9-4=16-9-3=10-10+9=12-9+5=17-7-9=14+4-9=8+5-9=4+7-9=5.看图列式计算。车上原来有14人,下去9人。车上还有多少人?=(人)+=18+=10+=15=?=?=?课堂作业新设计1.362.(1)9+2=119+3=129+4=139+5=149+6=159+7=16(2)14-4=1014-9=514-0=1414-3=1114-14=014-2=123.<=><><=>4.449819425.14-9=5思维训练
38、=9=1=14教材习题练习二5.21085310813146.8+9=178.16-9=79.14-9=51.学生接触“十几减9”这个知识点已经三个课时了,因为不同的学生掌握的程度不一样,实际运用的时候出现了快慢速度的不统一,这个时候我适当引导比较慢的学生运用前两节课总结出的计算方法,速度有了明显提高;对计算比较迅速且准确率也很高的学生给予了鼓励。2.单一内容的练习课,学生很容易感到乏味无趣,产生疲劳感。练习过程中及时注意了课堂教学节奏的调控,调控的方式主要从课堂推进速度的变化、题型的变式、讲解语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变换和学生活动的方式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一基本练习1.听算。(全班齐听)1
39、3-9=17-9=12-9=15-9=18-9=14-9=(1)集体订正。(2)评讲:谁能说一说18-9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并与你的同桌说一说。(边摆边说)(3)指名让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再把18-9等于几说给你的小伙伴听。2.看图写算式。(课件出示)(指名板演,全班齐练)板书:9+6=156+9=1515-6=915-9=63.算一算。教材第11页的第4题。要求:先同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列出算式,最后集体订正。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4.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口答。老师拿出准备
40、的数学抽拉卡片或数字转盘,老师随意抽拉或转动,让学生口答出得数。二出示课件教材第12页的第6题和第8题。要求:(1)先让学生看图理解图意。(2)再指名说图意。(3)最后列式计算,并与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三练习学生完成教材第12页的第7题。回家写一个十几减9的算式,给妈妈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能说出几种方法就说几种,比一比,看谁说的方法又多又好。十几减8教材第13页的例2及“做一做”的内容。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初步掌握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2.理解“破十法”。多媒体课件、3捆小棒
41、、口算卡片。口算。11-9=8+7=5+6=14-9=8+5=7+4=16-9=7+7=1.教学例2。(1)出示例2。课件动态显示(或挂图)例2。老师提问:小熊猫一共有几个风车,学生回答:12个。课件显示文字:有12个风车,卖了8个。这时课件显示文字:还剩几个?通过观察感知,解决问题。还剩几个风车,你是怎么想的,请在小组里互相说说。老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小组汇报。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12-8=。(2)如何计算呢?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老师指名让学生回答。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有序地把各种解法的思维过程排列出来。学生在回答前也可以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老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依靠摆学具(
42、如小棒),算出答案。看图,用点数的方法算出答案。用“破十法”算出答案。先用12中的10减去8,等于2,再把2和12中的另一部分2合起来就是4,所以12-8=4。想加算减,算出答案。因为看到这个减法算式,可以同时想到一个加法算式,即:8+4=1212-8=4所以可以这样算出差。连减的方法,算出答案。12-9=3,12-8=4(少减去1个,就得4)学生在汇报过程中,老师重点对“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做有针对性地指导。让学生多说一说,多摆一摆。老师再追问:为什么要把2和2相加?(3)大家说了这么多种方法算这道题,还有其他方法吗?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既让学生理解了“十几减8”的口算方法,又让学
43、生体会了“想加算减”方法的优越性。2.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3.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这3组题)4.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3题。学生继续巩固“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1.比一比,赛一赛。16-8=11-9=19-10=15-9=12-8=13-8=18-9=15-8=13-8=14-8=17-8=15-9=2.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7+8=15()11-8=4()9+6=3()4+8=2()15-9=6()16-9=7()3.游戏“对口令”。游戏由3人完成,甲先说2个数,乙根
44、据这2个数做加法或做减法,直接说出得数,丙说出这道题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1.+J+=10+J+=12=()2.+J+=13+J+=19=()课堂作业新设计1.8296459756962.3.略思维训练1.因为+J+-(+J+)=12-10=2所以=22.因为+J+-(+J+)=19-13=6即+=6所以=3教材习题教材第13页“做一做”1.872.1351131463.2583694710十几减8方法:“破十法”“想加算减法”“连续减法”“点数法”等,其中“想加算减法”最简便。1.联系情境问题的尝试计算,使学生体会到了计算是源于问题的
45、解决而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也是课程标准中“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新理念的体现。2.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相结合,使算法更丰富,更自由,更灵活,大大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同时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意义之所在。3.尝试练习在生动的情境中自然进行,不仅巩固了多种算法,同时学生有意识地对算法进行了对比和选择。4.学生逐步从多样化的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然后通过用数学解决问题,最后是纯减法计算的练习,逐步达到了“看减法算式直接想出得数”的教学目标。例2下面的“做一做”一共有三道练习题。第2题6道小题分成三栏,每一栏上下两题是加减法相对应,紧密配合练习“想加算减”的思路。第3题是在第2题的基础上,用自己
46、喜欢的方法,增加抽象性,增加连贯性,以这种方式来提高“想加算减”的思维水平,逐步达到由减法算式直接想出得数的要求。学生在前面已经系统学习了十几减9的计算,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有了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应该是有了很好的知识基础作铺垫。1.在故事情境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感受,而是主动的获取。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节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设置故事情境,把计算教学蕴含在实际情境中作为一个问题提出,一方面有效激发学生计算的欲望,同时又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计算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
47、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2.采取灵活自由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本节课采取了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实现了算法多样化,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3.算法多样化和算法选择的恰当结合。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本节课,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又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学生善学、乐学!十几减8的练习及练习三的第1、
48、第2题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2.能够熟练地进行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计算。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熟练计算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口算卡片、小棒、图片。1.看谁都能算对。12-8=12-9=8+6=14-8=16-9=8+9=13-8=14-8=11-8=15-8=17-8=15-9=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选取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老师板书“破十法”“想加算减法”。2.找朋友。把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再把这几个算式重新整理,可以有几种方法?方法一:把得数相同的算式归为一类。方法二:把减数相同的归为一类。3.练习三的第1题。学生独
49、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老师要提醒学生认真审题。1.练习三的第2题。2.算一算,填一填。育红小学一(1)班有20人去秋游。有17座的车2辆,有6座的车2辆,有4座的车2辆。(1)可以怎样租车?(2)怎样租车空座位最少?课堂作业新设计1.10-8=213-8=516-8=89-8=111-8=317-8=912-8=414-8=618-8=1015-8=72.9、63、87、92、98、95、8思维训练(1)可以这样租车:1辆17座的和1辆4座的。1辆17座的和1辆6座的。2辆6座的和2辆4座的。(2)2辆6座的和2辆4座的这种租法空座位最少。学生还有可能考虑到至少要有1位老师带队,会选择第(1)小
50、题中的第种租法。教材习题练习三1.13-8=517-8=912-8=411-8=314-8=6教材第14页的例3及“做一做”的内容。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初步掌握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2.掌握“破十法”、“想加算减法”。多媒体课件、3捆小棒、口算卡片。1.口算。12-8=12-9=3+8=14-8=4+9=15-8=16-8=17-9=2.导入新课。课件动态显示(或挂图)例3。图中有什么?(小朋友和金鱼)两个小朋友都给大家提出了问题?你们能解决吗?1. 教学例3。(1)出示例3
51、。要解决小朋友们提出的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为什么这样列式?(用减法计算,已知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列式:13-7=13-6=(2)如何计算呢?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老师指名让学生回答。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有序地把各种解法的思维过程排列出来。学生在回答前也可以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老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依靠摆学具(如小棒),算出答案。看图,用点数的方法算出答案。用“破十法”算出答案。先用13中的10减去7,等于3,再把3和13中的另一部分3合起来就是6,所以13-7=6,红的有6条。同理:先用13中的10减去6,等于4,再把4和13中的另一部分3合起来就7,所以13-6=
52、7,黑的有7条。想加算减,算出答案。因为看到这两个减法算式,可以同时想到一个加法算式,即7+6=13,13-7=6,13-6=7,所以可以这样算出差。学生在汇报过程中,老师重点对“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做有针对性地指导。让学生多说一说,多摆一摆。2. 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集体订正)3. 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这3组算式)老师追问:看到这组算式,你还能想到哪些算式呢?(还可以想到:8+5=1313-5=813-8=5等)4. 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第3题。学生继续巩固“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1. 口算。12-6=13-
53、6=15-7=14-6=12-7=14-7=15-6=15-9=2.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8+=156+=129+=169+=155+=124+=11一(1)班有14名同学参加校冬季运动会。课堂作业新设计1.678857962.767677思维训练14-7=7(名)教材习题教材第14页“做一做”1.14-8=614-6=815-8=715-7=82.1798156916973.445566十几减7、6方法:“破十法”“想加算减法”“连续减法”“点数法”等,其中“想加算减法”最简便。创设生动的童话情境导入新课,使数学问题在富有童趣的两个小朋友的争论中自然提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长效期房产租赁独家代理协议
- 环评机构与绿色金融股权投资协议
- 文化创意名义股东合伙人品牌授权合作协议
- 校招前端工程师面试题目及答案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 贺兰山东麓‘赤霞珠’葡萄园土壤固碳微生物群落及碳储量研究
- 基于里德堡阻塞的可控偏振选择非厄米原子光栅
- 《2025年合同签订流程指南:让您轻松办理劳动合同》
- 葫芦情缘-葫芦刻画传承人陶瑞珍的成长历程研究
-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螺旋式连续榨汁机的设计说明书
- DB36T 1570-2021花绒寄甲人工繁育技术规程_(高清版)
- 达希纳(尼洛替尼)毒副反应及处理
- 数控铣练手图纸(经典练习图纸)(共18页)
- 清产核资报表
- 中班语言活动《伞》
- DOE(实验设计)与Minitab培训DOE案例
- QC成果编制方式与要求
- 环氧地坪漆施工方案汇总
- 水泥罐抗倾覆验算7页
- 中医师承学员报名申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