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_第1页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_第2页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_第3页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_第4页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 沈 玉 走教育创新之路,实施创新教育工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提前准备、铺设轨道的战略举措,也是新世纪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时代课题和任务。而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知识为主要基础发展起来的,它依靠新的发现、发明、研究和创新,是一种知识密集型和智慧型的经济,其核心在于创新。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但我们知道,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是建立在知识、转化和应用基础之上的,而这一切又深深扎根于教育基础之上,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均离不开教育对它的支撑,因此,全面提高我国的创新意识和

2、能力,首先应从教育创新,特别是课堂教学的创新入手,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突出当代创新精神的培养,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程度。只有这样,才可能使我国顺利过渡到知识经济时代,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知识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 从微观角度来看,创新教育对个人良好素质和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同样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继承性、维持性的学习,它通过学习获得原来已经确立起来的观念、方法和原则,以应付已知的、重复的情景,这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还可解决问题。然而,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知识、科技以及经济发展瞬息万变,竞争激烈,思考问题的方式与

3、以往社会大有不同。人们不仅要适应原来社会的生活规律,更需要改造和创造新的生活条件,不断完善自我,这就需要强调创新精神,创新观念和创新行为,人们也只有接受创新的教育,进行创新的学习,才能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敏捷地接受新知识,创造世界,创新生活可以说,创新性才能是一个人最具有价值的一种能力,通过创新才会使人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使人更快地作出与众不同的成绩,并能在原有基础上,突破自我,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 概括的说,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使学生一方面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是创新

4、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思维能让学生顺利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的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我国的学术界有人把创新性思维的基本因素归纳为:积极的求异力;敏锐的洞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活跃的顿悟力;新颖的表达力。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语文学科已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具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训练、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学科。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根据这五大因素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培养积极的求异力 一个问题往往会有很多可能的答案,思维就要从这个问题为中心,重组所给的和记忆中的各项信息,向四面八方自由发散,以寻求众多的解决方法和众多的答

5、案。这就是积极的求异力,也称发散思维。它是构成创新性思维的主导成分。创新,就要以这种积极的求异力为基础。这种思维方式是从一个基点出发,多方位、多层面地展开思维,如同一个车轮,从一个轴心出发,向周边引出许多辐条一样。以前有一个著名的例子:请尽可能多地说出一块砖头的用处。除了修房、筑灶、铺路等常见用处以外,有同学还列举到垫瘸了腿的椅子、磕核桃、助跑器等。发散思维可以使人更全面、更完整地把握事物的性质、状态及其规律,推知事物的本来面目,预测事物的发展方向,灵活、巧妙、敏捷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也就是说,创造始于问题,没有问题无从

6、创新。创新性思维的核心是求异思维,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能使思维更深入,理解更透彻,运用更灵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引导学生从无疑之处生疑,从看似平常之处见奇,从微小之处发散。 1、激发兴趣,养成质疑习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打消那种怕学生提出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挤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实际上,只要教师实事求是,有地放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不断提出问题又能不断解决问题。 2、教给方法,提高质疑水平。要指导学生从文章的语言因素、表达形式、篇章结构、思

7、想感情等方面去发现问题,避免脱离教材内容和语文教材特点的不着边际的滥问。以语言因素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在标点不同处、字词精当初、语句重复处等质疑。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质疑水平会逐步提高。如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教师抓住“纹丝不动”这一重要词语质疑:什么叫“纹丝不动”?邱少云为什么必须“纹丝不动”?他是怎样做到“纹丝不动”的?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排疑解难。又如,在教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教师针对课文中写狐狸“看见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想了想”这个细节,向学生引疑发问:“读到这里,你觉得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来研究?”学生抓住“想了想”纷纷提问:狐狸为什么“想了想”?狐狸想了什么?大大增强了质疑能力

8、。 3、积极引导,解决质疑问题。启发了学生提问,接着要解决处理好学生提出的问题。发现学生提出带有规律性、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充分肯定;对于提得不够好的,也不必求全责备。教师应尽量在课堂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问题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无法一时解决的,要向学生说明。 二、培养敏锐的洞察力 对客观是敏锐的洞察力,所指就是要很快地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看清起共同点和不同点,如此,方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传统方法,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地解决问题。思维的灵敏度表现为能够迅速地思考并准确地求得结果。它包括:发现问题的敏感-能在平时的观察或在一般不为他人所重视的现象中,敏感地发现、快捷地提出

9、问题。思维过程的敏捷-迅速地意识到问题的性质、意义及解决这一问题的要害或立足点。得出结果的敏锐-经过冷静缜密的思考,科学地分析,合理的选择,迅速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如在教生字时,教师结合事例介绍会意字和偏旁部首表义的规律,然后让学生运用规律识记生字,。有的同学分析“明”字:又有太阳,又有月亮,“明”明亮亮。有的同学分析“休”:人靠在树木旁“休”息了。有的同学分析“漂”字:三点水表示有水票表示读音。水把衣服一洗,就干净“漂”两了。又如引导学生声学习了一些分段方法后,教师有意识地集零为整,向学生介绍了“按时序分”、“按事序分”、“按地序分”、”按事物性质类别分”等规律,让学生在预习课文时练习运用,

10、大大提高了预习水平和思维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创造的想象力 所谓想象,心理学认为:“是在头脑中改造记忆中的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即在人们头脑中把过去感知过的形象进行加工所产生的一种新形象。这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形式。想象力对个人、社会都很重要,被誉为创造之父的奥斯本说:“想象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们正是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 陶行知先生也早在1943年发表的创造宣言中希望“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一切创造都伴随想像。小学生时期是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时期,无论是创造性想象,还是再造成想象,对于培养学生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

11、努力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开启思维之窗,激活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的心灵深处不断涌起创新的浪花。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儿童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语言本身是抽象的,如何有效地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呢?创设情境,将抽象的语言变为具体形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如第三册中的精彩的马戏,光凭文字学生很难理解动物的表演如何精彩,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将猴子、黑熊、山羊的表演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如临其境,受到感染。教师抓住学生入情入境的好时机,让学生扮演马戏团讲解员,向同学们介绍各种动物的精彩表演。由于多媒体课件制作得十分生动逼真,学生不但能结合课本介绍动物的表演,而且还恰如其分地

12、想象动物的内心世界。在讲解黑熊踩木球时,有位同学是这样讲解的:“笨重的黑熊爬在木球上,你看他小心的移动着双脚,生怕自己从球上掉下来,快过中心点了,黑熊嘴巴微微张开,好像在提醒自己说:别紧张,别紧张,慢慢过中点。等到安全过了中点,它叹了一口气,好像在说:太好了,太好了,我完成任务了!”正是因为生动的情境,才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展开了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 儿童喜欢用自己的感知去理解客观世界,如果引导儿童进入课文中的角色,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在教第二册春天一课时,我把“春天对冰雪说了什么,冰雪那么听话,都化了。”这句话表述的春天、冰雪都拟人化了。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伴着播放的清泉的流

13、水声和小鸟的鸣叫声,我将一张画有穿着彩色的衣裙、微笑着张开双臂、像在呼唤着万物的春姑娘的图像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此情此景,让学生都陶醉了。我对学生说:“小朋友,张开你的双臂,像春姑娘一样,唤醒沉睡的大地吧!”学生完全融入了角色中,我问:“春姑娘呀春姑娘,你在对冰雪说什么呢?”学生有的说:“冰雪,冰雪,春天到了,太阳出来了,快醒醒吧!” 有的说:“冰雪,冰雪,你看小树、小草、小花都在春风中起舞,你快睁开眼睛看看吧!”学生把想象中的情境,尽情地在语言描述中展现出来。 2、在品词品句中展开想象 品词品句,发展思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结合课文内容及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品词品句,拓宽学生想象的空间

14、。如在教第二册司马光时,第四自然段讲述有一位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抓住这段中的“慌”字让学生展开想象,教师问:小朋友们为什么慌了?同学们很快想到水缸大而深,小朋友掉进去会淹死的。接着又问:别的小朋友都慌成什么样子了?于是同学们凭着想象,将当时小朋友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的情景生动地表演出来。学生通过想象和表演,在愉快的心境中理解了“慌”的意思。 3、充分运用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在低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着许多色彩美丽,形象新颖生动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有利于以图学文,也有利于拓宽儿童的想象。如在第二册小八路一文中,有一幅图画着一位小八路坐在石头上,眼睛认真地看着摊

15、在膝盖上的小本子,好像在想什么似的。我问同学们:“小八路在想什么?”有的同学说:“小八路在看故事书。”有的说:“小八路在认真地学习,他在思考一道题目。”还有的同学说:“他在看介绍兵器知识的书,想发明新型武器打败日本鬼子。”又如在第四册难忘的泼水节一课中,有一幅图,画着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共度泼水节时的喜庆场面。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人物的衣着、动作、表情,引导学生想象人物之间的对话、心理活动。巧妙地指导学生观察插图,通过想象再用言语表达插图意思,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4、补叙课文,发展想象 在许多课文中,作者留下的“空白”,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补叙课文能让学生把作者留下的“空

16、白”补起来。如在第三册诚实的孩子中,列宁打碎了姑妈的花瓶后,主动写信给姑妈承认了错误,那么列宁在信中到底写了什么呢?教师鼓励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代列宁写了一封信给姑妈。又如,在教坐井观天一文,小鸟让青蛙跳出井口,看看天有多大,我让学生以青蛙跳出井口了为题,让学生想象后进行补叙课文练习。结果,学生创造性地想象青蛙跳出井口所看到的和想到的,他们丰富的想象,惊人的创造力,往往让人惊叹不已。 四、培养活跃的顿悟力 顿悟力是人的创造性飞跃的一种表现,其状态为: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对象,意识处于十分清晰和敏锐的状态,思维活动也特别灵活、深刻,呈现出高效率的现象。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这样问到

17、:小朋友,你们学完了课文,知道乌鸦因为爱听奉承话,所以上了狐狸的当。现在,乌鸦吸取教训,变聪明了。你们好好想想,乌鸦怎样把狐狸嘴里的肉再拿回来呢?学生思考后纷纷举手。一生说:狐狸叼起肉,刚想钻到洞里去,忽然乌鸦飞到狐狸头上,用尖硬的嘴巴啄狐狸的头。狐狸痛得直叫,嘴巴放开,肉掉在地上。乌鸦连忙把肉叼住,拍拍翅膀,有飞到树上。一生说:狐狸叼起肉,刚想钻到洞里去。忽然乌鸦真的唱起歌来。多么好听的歌声!狐狸忍不住走回来。乌鸦唱完了歌,问道:“再唱一个好不好?”“好!狐狸这一说,肉就掉到地上。乌鸦马上把肉叼走了。另一生说:狐狸叼起肉,刚想钻到洞里去,只听乌鸦大叫一声:“不好了!这块肉有毒。”狐狸一听害怕

18、了,马上把肉甩掉,乌鸦又把肉叼走了。 学生在临场中创造的“乌鸦新形象”,具有很强的直接性,迅速性和猜测性。第一个学生的发言是用“强夺”的方法,使乌鸦夺回了本来就是它的肉,这显然是很简单的;而第二个学生的发言,是再用“唱歌”来“骗得”的方法,是“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第三个学生的发言,设计了“巧取”的方法。学生能即时想出这些好办法来重塑“聪明的乌鸦”形象,既富有内在的逻辑性,又是未经严密逻辑推理,迅速迁移旧经验所产生的思维直觉性的成果。应当说,这便是一种“顿悟力” 五、培养新颖的表达力 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力。因此,教师应当把那种不是拾人牙惠的新颖的表达看成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外显和物化。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表达既是师生之间传导的每体,又是教学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论实在诚实的孩子一课中,学生替列宁写的那封认错信,还是学生以青蛙跳出进口了为题的补叙课文练习,或是在乌鸦如何夺回肉的讨论中,学生都展示了体现个性的表达力。 “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的这一论述指出了时代发展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对培养人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