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传统是中小学语文教学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_第1页
回归传统是中小学语文教学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_第2页
回归传统是中小学语文教学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_第3页
回归传统是中小学语文教学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_第4页
回归传统是中小学语文教学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回归传统是中小学语文教学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    摘 要: 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窘境,公式化的教学模式因重重弊端已经受到了广泛的批评,但不少学校开展的一些教学创新依然未能真正改变中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局面。鉴于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过于强调教学创新,而适当回归数千年来行之有效的语文教育传统,应当是中小学语文教育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中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教育模式 回归传统 一 目前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已经受到了不少激烈的批评,类似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段落大意、主题思想、写作特色这一套公式化的教学模式,支离破碎的课文讲解,机械枯燥的题海战

2、术等都是受到批评的焦点。不当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下降了,教学效果也十分低下。许多学生学了十多年语文,却写不出一篇通顺的作文,以至于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将其称为“咄咄怪事”,甚至有人发出了“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的激愤之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现行的中小学语文教育模式已经到了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弊端丛生,积重难返的地步了。 其实许多语文教育专家和语文教师面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也寻找了许多应对之策,付出过巨大努力,这些都有目共睹,无法抹杀。在工具论和题海战术受到广泛质疑的情况下,语文的人文性开始受到了重视。在人文性语文观的指导下,课堂相对活跃了,题海战术有所收敛,但学生

3、的语文素质并没有明显的起色,甚至每况愈下,许多学生写的作文更是“惨不忍睹”,错别字也更多。中小学语文教育受到的批评和压力有增无减。为什么众多专家和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换来的是这种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在于:中小学语文教育似乎陷入了一味求新的误区无力自拔。近年来,各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层出不穷,它们并非完全没有成效,但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小学语文教育低效的窘境。语文教育依然在争论、探索、彷徨。 面对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徘徊踌躇,不知何去何从的困境,我们不禁联想到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可以说,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模式并没有多少高深的理论,主要内容就是背诵、读书、属对、

4、作文。它没有支离破碎的课文讲解,也没有繁琐的题海训练,远比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模式简单。但这种简单的教育模式却成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辉煌,现当代文学与之相比只能相形见绌。广大语文教育专家和教师与其苦苦寻求所谓的新教学模式,还不如适当回归千百年来行之有效的语文教育传统。本文在此分析传统语文教育模式的四个主要内容:背诵、读书、属对和作文各自的特点,并探讨其对当今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二 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非常重视背诵,儿童进了私塾,就要熟读并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声律启蒙、幼学琼林等蒙学书,待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基础以后,就要熟读并背诵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乃至文选、古文观止等。这

5、种背诵训练是古代语文教育的一大特色,实践证明是成功的。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将汉语运用得炉火纯青的大文豪、大诗人,哪一个不是背诵了大量经典的?如果排斥了背诵,那么他们的文学成就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试问现在的中学生能够背诵多少经典名篇?实在少得可怜。一是因为中小学语文教材中选有不少缺乏文学意味的文章,没有背诵价值。二是即使教材中有些经典名篇值得背诵,我们的语文教育也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将背诵的价值作充分的强调。甚至有人一提到背诵,总要给其扣上“死记硬背”的恶名,仿佛背诵是万恶之源,必欲除之而后快。 但背诵真有这么可恶吗?恐怕未必。对于那些死背历史年代、数学公式、课文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行为,当然

6、应当排斥,但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背诵经典却要另当别论。尤其是处在记忆力最好的年龄阶段的中小学生,更应当反复熟读并背诵一些经典文学名篇。三国时董迂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宋代文豪苏轼认为:“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俗话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为熟读并背诵经典可以让学生“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积累语汇,了解成语典故,领会文章的气势、节奏,培养语感和审美鉴赏能力,掌握文章的谋篇构思技巧。学生在作文时就不会再绞尽脑汁也无话可说,而是词语、句子、意象、构思“汩汩然来矣”。正如著名学者张中行先生说的:“一种意思,可用的表达方式(词语及其组织)不只一种,但不管其中的哪一种,都是

7、由前人的框架描画或脱化而来。你不读,或读而不熟,有了意思,可用的表达框架茫茫然,拿起笔来就难以得心应手。反之,多读,熟了,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1(P167) 三 传统语文教学除了重视背诵,还重视阅读教学。如果说背诵能让学生打下文字表达基础,那么博览群书则可以让学生的思路更广阔,鉴赏能力更高,文笔更灵动。常言道:“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识音。”唐代诗仙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如果不是博观百家,李白怎么能够成为一代诗仙?而诗圣杜甫也同样是因博览群书才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了登峰造极的艺术成就,“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他的

8、经验之谈。古文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进学解)。宋代著名学者朱熹读书有感一诗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这些大诗人、大作家、大学者看来,读书就是知识、思想、智慧和文思的源头活水。 可惜,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却相对忽视了阅读教学。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许多学生除了语文教材以外很少读课外书,即使读也是读一些流行杂志,停留在浅显通俗的层次上。二是即便是教材上的课文,也主要是教师喋喋不休地讲解、提问,而学生自己阅读得太少。以这样的阅读量

9、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岂非缘木求鱼。所以一定要提倡学生阅读,不但要多读一些文学经典,而且要适当阅读一些哲学、历史、文化、艺术、心理学、社会学方面有一定深度的著作。多读书,可以提高学生思想和心灵境界,有百利而无一弊。思想和心灵境界提高了,必将对语文素养的提高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 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非常重视属对,也就是通常说的对对子。从内容上看,属对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如“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从字数上看,属对包括从单字对一直到十数字乃至数十字的多字对。此外,对子还要讲求平仄,如“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即为“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10、格式,声韵协调,琅琅上口。如果说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背诵和博览群书的目的是让学生积累知识储备,那么属对就是培养学生文字表达基本功和思维敏捷性的重要手段。为什么?因为属对能让学生得到语音、词汇、修辞、营造意境等多方面的训练。同时,它还可以测出一个人读书的深浅广狭和思维敏捷程度,古代流传下来的大量名人对对子的典故,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试问一个语文程度低的人能善于对对子吗? 可惜的是,近百年来属对这种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被忽略了。记得有这样一则典故:1933年清华大学举行入学国文考试,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受清华国文系主任刘文典之托,代拟国文试卷。当时陈寅恪先生拟的试卷非常简单,即一幅对子“孙行者”

11、,一个作文题目“梦游清华园记”,当时“舆论大哗”,以为陈先生“保守”。但陈先生不为舆论所动,在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中论述了对对子的好处:“(甲)对子可以测验应试者,能否知分别虚实字及其应用。(乙)对子可以测验应试者,能否分别平仄。(丙)对子可以测验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丁)对子可以测验思想条理。”2(P192-P193) 为什么对对子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那么大的作用?就在于汉语的特殊性,汉字是单音节的,可是汉字又可以组合成双音节和多音节的词,同时汉字又分平仄。在属对练习中,学生要考虑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对,内容相关,逐渐揣摩到汉语的独特运用规律和美化词句的技巧,这比在课堂上听教师死扣字

12、词句的用法与语法规律有效多了。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张志公先生说:“对对子练习是把词类、词组、声调、逻辑几种因素综合在一起的一种训练。三字对以上,就更复杂了。然而,只要用之得当。这种练习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既训练他们的头脑要清楚,能够辨别词性、结构、声调、概念的异同,又训练他们的思维要敏捷。”3(P1052)我们与其让学生做大量机械、枯燥的标准化练习,不如让学生多做一些对对子的练习。历史上留传下来的大量对对子的典故反映了古人的智慧和高超的语文素养。如果重新重视对对子在语文学习中的重大作用,谁敢说我们就不能培养出思维敏捷、出口成对的优秀学生? 五 最后,传统的语文教学非常重视作文训练。语文教育成败

13、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如果一个学生善于做标准化试题,面对作文却束手无策,写出的文章文理不通,错字连篇,那我们就很难承认他具备了较高的语文素养。现在各级各类语文统考均重视语文知识的考核,对于作文则相对有所忽视,有些统考甚至干脆不考作文。这导致了中学生作文教学的水平继续下降。这是一种非常值得担忧的倾向。如果学生一味泡在标准化的语文知识练习题中,只学得一些零零散散的东西,没有时间读书与作文,那么语文知识就永远也转化不成语文能力。既然如此,那些辛苦得来的语文知识价值何在? 而传统语文教育是非常重视作文的。除了背诵、读书、属对,学生的大量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作文练习中了,这些训练保证了

14、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可以说,多写是提高作文水平最重要的方法,因为作文不是知识而是技能,大量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比教师提供的任何作文技巧、文章套路之类的东西都有效得多。欧阳修说:“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鲁迅先生也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为什么要多写?因为“多写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读来的熟悉,必须通过自己的笔才能明朗、巩固,成为熟练。另一方面,写不只是随着思路走,还是整理思路的过程,必须常写,内容才可以精粹,更有条理”。1(P168)背诵乃至博览群书可以积累大量语言材料,但只有多写才能真正掌握遣词造句以及布局谋

15、篇的经验技巧。“多读者胸有成竹,多写者笔下生花”,只有多写才能练就一支生花妙笔。只读不写的最终结果就是眼高手低。 学好语文并非易事,但背诵、读书、属对、多写却能让学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当然,我们提倡背诵、读书、属对、多写,并不是认为单纯依靠这些手段就可以彻底改变中小学语文教学低效的局面。如果语文教材还是被大量的平庸之作充斥,如果教师继续在课堂上肢解课文,如果学生还是被迫进行机械繁琐的题海训练,如果考试还是那一套刁钻古怪的试题,那么语文教育就依然难以走出困境,而提高下一代语文素养的目标也不过是空中楼阁而已。 参考文献: 1张中行.作文杂谈A.大家谈语文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6、. 2陈寅恪.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A.大家谈语文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张志公.传统语文教学的得失A.语文教育论文选编(下册)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1 五 最后,传统的语文教学非常重视作文训练。语文教育成败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如果一个学生善于做标准化试题,面对作文却束手无策,写出的文章文理不通,错字连篇,那我们就很难承认他具备了较高的语文素养。现在各级各类语文统考均重视语文知识的考核,对于作文则相对有所忽视,有些统考甚至干脆不考作文。这导致了中学生作文教学的水平继续下降。这是一种非常值得担忧的倾向。如果学生一味泡在标准化的语文知识练习题中,只

17、学得一些零零散散的东西,没有时间读书与作文,那么语文知识就永远也转化不成语文能力。既然如此,那些辛苦得来的语文知识价值何在? 而传统语文教育是非常重视作文的。除了背诵、读书、属对,学生的大量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作文练习中了,这些训练保证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可以说,多写是提高作文水平最重要的方法,因为作文不是知识而是技能,大量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比教师提供的任何作文技巧、文章套路之类的东西都有效得多。欧阳修说:“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鲁迅先生也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为什么要多写?因为“多写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

18、要读来的熟悉,必须通过自己的笔才能明朗、巩固,成为熟练。另一方面,写不只是随着思路走,还是整理思路的过程,必须常写,内容才可以精粹,更有条理”。1(P168)背诵乃至博览群书可以积累大量语言材料,但只有多写才能真正掌握遣词造句以及布局谋篇的经验技巧。“多读者胸有成竹,多写者笔下生花”,只有多写才能练就一支生花妙笔。只读不写的最终结果就是眼高手低。 学好语文并非易事,但背诵、读书、属对、多写却能让学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当然,我们提倡背诵、读书、属对、多写,并不是认为单纯依靠这些手段就可以彻底改变中小学语文教学低效的局面。如果语文教材还是被大量的平庸之作充斥,如果教师继续在课堂上肢解课文,如果学

19、生还是被迫进行机械繁琐的题海训练,如果考试还是那一套刁钻古怪的试题,那么语文教育就依然难以走出困境,而提高下一代语文素养的目标也不过是空中楼阁而已。 参考文献: 1张中行.作文杂谈A.大家谈语文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陈寅恪.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A.大家谈语文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张志公.传统语文教学的得失A.语文教育论文选编(下册)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1 五 最后,传统的语文教学非常重视作文训练。语文教育成败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如果一个学生善于做标准化试题,面对作文却束手无策,写出的文章文理不通,错字连篇,那我们

20、就很难承认他具备了较高的语文素养。现在各级各类语文统考均重视语文知识的考核,对于作文则相对有所忽视,有些统考甚至干脆不考作文。这导致了中学生作文教学的水平继续下降。这是一种非常值得担忧的倾向。如果学生一味泡在标准化的语文知识练习题中,只学得一些零零散散的东西,没有时间读书与作文,那么语文知识就永远也转化不成语文能力。既然如此,那些辛苦得来的语文知识价值何在? 而传统语文教育是非常重视作文的。除了背诵、读书、属对,学生的大量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作文练习中了,这些训练保证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可以说,多写是提高作文水平最重要的方法,因为作文不是知识而是技能,大量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比教师提供的任何作

21、文技巧、文章套路之类的东西都有效得多。欧阳修说:“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鲁迅先生也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为什么要多写?因为“多写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读来的熟悉,必须通过自己的笔才能明朗、巩固,成为熟练。另一方面,写不只是随着思路走,还是整理思路的过程,必须常写,内容才可以精粹,更有条理”。1(P168)背诵乃至博览群书可以积累大量语言材料,但只有多写才能真正掌握遣词造句以及布局谋篇的经验技巧。“多读者胸有成竹,多写者笔下生花”,只有多写才能练就一支生花妙笔。只读不写的最终结果就是眼高手低。 学好语文并非易

22、事,但背诵、读书、属对、多写却能让学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当然,我们提倡背诵、读书、属对、多写,并不是认为单纯依靠这些手段就可以彻底改变中小学语文教学低效的局面。如果语文教材还是被大量的平庸之作充斥,如果教师继续在课堂上肢解课文,如果学生还是被迫进行机械繁琐的题海训练,如果考试还是那一套刁钻古怪的试题,那么语文教育就依然难以走出困境,而提高下一代语文素养的目标也不过是空中楼阁而已。 参考文献: 1张中行.作文杂谈A.大家谈语文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陈寅恪.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A.大家谈语文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张志公.传统语文教学的得失A.语

23、文教育论文选编(下册)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1 五 最后,传统的语文教学非常重视作文训练。语文教育成败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如果一个学生善于做标准化试题,面对作文却束手无策,写出的文章文理不通,错字连篇,那我们就很难承认他具备了较高的语文素养。现在各级各类语文统考均重视语文知识的考核,对于作文则相对有所忽视,有些统考甚至干脆不考作文。这导致了中学生作文教学的水平继续下降。这是一种非常值得担忧的倾向。如果学生一味泡在标准化的语文知识练习题中,只学得一些零零散散的东西,没有时间读书与作文,那么语文知识就永远也转化不成语文能力。既然如此,那些辛苦得来的语文知识价值何在? 而

24、传统语文教育是非常重视作文的。除了背诵、读书、属对,学生的大量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作文练习中了,这些训练保证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可以说,多写是提高作文水平最重要的方法,因为作文不是知识而是技能,大量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比教师提供的任何作文技巧、文章套路之类的东西都有效得多。欧阳修说:“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鲁迅先生也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为什么要多写?因为“多写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读来的熟悉,必须通过自己的笔才能明朗、巩固,成为熟练。另一方面,写不只是随着思路走,还是整理思路的过程,必须常写,内容才可以精

25、粹,更有条理”。1(P168)背诵乃至博览群书可以积累大量语言材料,但只有多写才能真正掌握遣词造句以及布局谋篇的经验技巧。“多读者胸有成竹,多写者笔下生花”,只有多写才能练就一支生花妙笔。只读不写的最终结果就是眼高手低。 学好语文并非易事,但背诵、读书、属对、多写却能让学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当然,我们提倡背诵、读书、属对、多写,并不是认为单纯依靠这些手段就可以彻底改变中小学语文教学低效的局面。如果语文教材还是被大量的平庸之作充斥,如果教师继续在课堂上肢解课文,如果学生还是被迫进行机械繁琐的题海训练,如果考试还是那一套刁钻古怪的试题,那么语文教育就依然难以走出困境,而提高下一代语文素养的目标也不过是空中楼阁而已。 参考文献: 1张中行.作文杂谈A.大家谈语文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陈寅恪.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A.大家谈语文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张志公.传统语文教学的得失A.语文教育论文选编(下册)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1 五 最后,传统的语文教学非常重视作文训练。语文教育成败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如果一个学生善于做标准化试题,面对作文却束手无策,写出的文章文理不通,错字连篇,那我们就很难承认他具备了较高的语文素养。现在各级各类语文统考均重视语文知识的考核,对于作文则相对有所忽视,有些统考甚至干脆不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