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探终稿_第1页
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探终稿_第2页
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探终稿_第3页
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探终稿_第4页
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探终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 要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特种设备的使用数量日渐增多,由于特种设备危险性较大,因此容易发生事故,事故一旦发生,将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在生产制造和使用运营中安全问题很严峻,重大事故隐患大量存在,伤亡事故与设备事故时有发生。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不仅已成为企业内容的头等大事,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作为履行特种设备安全责任的主体,更应重视和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与管理工作。由于特种设备的使用范围较广,它们在各行业的现代化生产中已发挥出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因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又具有比较危险的特殊性,其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2、,因此,如何对生产企业在用特种设备进行安全监控,确保其生产安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介绍了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重点,概括了特种设备的概念和类型,分析了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针对当前主要问题的对策措施。关键词:特种设备,事故隐患,对策探讨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untry's economic, the special equipments usage figure is increasing. Due to the huge risks of special e

3、quipment, sometimes that's prone to accidents. Once accident happening, that will cause irreparable damage. In the manufacturing and operation of special equipment, security issue is very severe. Hidden peril of the accident is existed widely. Casualties and equipment accident often happen. The

4、safety management of special equipment, not only has become the top priority of enterprise content, but also has been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improving the enterprise's economic benefit and rapid development .The entity of using special equipment, as the main body of performing the special eq

5、uipments safety duty,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strengthen safety of special equipment usage and management. As the widely usage of special equipment, that have played the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modern production. Because its closing to peoples production and daily life, and it has particulari

6、ty of danger, also its safety is directly related to public health and safety, therefore how to control the safe usage of special equipment in enterprises production and ensure the safe production, has been the problem, which should be urgently solved.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focal point of the e

7、nterprise special equipment safety management, generalizes the concept and types of special equipment, analyses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enterprises special equipment safety management, and summarizes the measures which is in view of the current main problems.Key words: special equipment, hidden dan

8、ger of accident, the Strategy目 录1 引言 12 特种设备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33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原理与原则 53.1系统原理及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53.2人本原理及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 53.3预防原理及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 63.4强制原理及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 64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 75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对策措施 81 引 言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日新月异,特种设备的种类和使用数量迅猛增加,监管难度逐渐增大,一旦出现事故,追责问责力度也越来越大,企业特种设备管理工作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是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面临的重要

9、问题,如何改善目前的现状已成为政府与企业普遍关注的热点。企业特种设备安全问题,本人从几个典型案例说起。典型案例一:安全确认不到位 盲目移车酿事故2007年10月30日下午14时40分左右,天钢集团有限公司轧钢厂(原高线厂)机修工段拆装组起重工李xx(男37岁)、组长强xx、技术人员尚xx三人,在轧钢车间二架轧机传动系统平台上更换二架轧机的背包电机。天车工李xx、郭XX同时在轧线新16T天车操作室内。李xx、强XX、尚XX三人在更换二架轧机背包电机快要结束时,地面人员通知强XX说四架轧机有活儿,强XX从平台上下到地面去处理四架轧机,离开前,告诉李XX摘下吊装带。李XX指挥天车把吊装带从天车钩上摘

10、下,然后站在二架背包电机东侧,对天车司机发出移动天车手势,李XX操作天车从东向西移动时,天车检修吊笼的下端将李XX夹挤在二架轧机背包电机上。事发后,立即将李XX急送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抢救,经初步诊断:李XX失血性休克、腹部闭合性损伤,腹腔内出血,胸部闭合性损伤,多发肋骨骨折,血气胸,16时30分李xx经抢救无效死亡。典型案例二:吊具使用不当,造成死亡事故1989年2月19日,某钢厂劳动服务公司五金铸造厂五金工段段长甲与工人乙到机电修分厂金属结构车间借用剪切机剪切钢板。每张钢板重935kg,其长、宽、厚分别为7.5m、1.6m和10mm,2张钢板用车运到加工场地,需用起重机卸钢板,使用的吊具是吊

11、钢板的专用卡具,操作时必须2人同时作业,于是乙便对甲说,一个人不能吊,得再找几个人来。甲却说:“不用,我一个人能吊,卸在地面就行。”当第一次试吊因吊具所放位置不在钢板重心,只好将钢板放下,起重机司机要他将钢板向重心移,当第二次起吊时,吊具又偏离了重心,钢板第三次吊起,又将钢板转过90°后,顺车间由西向东缓行。当起重机行至距运钢板车7.5m时,起重机司机发现吊具北侧有脱落危险,当即响铃,同时喊甲躲开。就在这一瞬间,钢板坠落到地面,砸在甲的胸部,经抢救无效死亡。典型案例三:违规操作焊接油罐的爆炸事故2001年5月6日16时左右,山东省某汽车运输公司司机林某某,开着一辆油罐车到汽车修理厂,

12、要求修理。这辆油罐车从事成品油运输,还是一辆新车,跑了部到3个月,在运输过程中司机发现油罐的局部有些渗油,于是将油放空,并晾晒了一天后,来到汽车修理厂要求进行焊接补修。负责电焊工作的刘某某,经查看后,认为现在进行焊接有危险。可林某某不停劝阻,繁复要求修理。刘某某没有办法,就试着进行焊接。他拿起焊把刚焊了一下,理科便一声巨响,油罐发生爆炸,强大的气流把一扇汽车门从路东抛到路西,刘某某被炸出几米外,当场死亡;林某某被炸伤。典型案例四:无资质人员违章吊装酿事故2002年9月10日上午,某工程项目部通知某专业分公司按平面统一规划要求对己进入现场多日的工具房进行吊装、运输和重新就位。专业分公司书记王、经

13、理助理胡、工具车司机何、施工人员马和陈等五人到达施工现场。共中马和陈是从其他工程现场临时抽调回来的。8时30分,工程项目部派出的吊车和平板车到达现场,但起重人员一直没有到位。8时40分,在进行口头安全技术交底后便开始吊装,由于起重人员仍然没有到位便安排由施工人员马、陈二人负责钢丝绳的挂、摘钩工作。因为现场没有准备摘钩时供上下工具房的梯子等攀登工具,陈便借助工具房的门锁和加强筋上下。第一个工具房拉到卸车位置后,陈挂好钩准备下房。其时陈右手拉着钢丝绳,左手抓住工具房起吊耳上的加强筋,脚踩在工具房的门锁上,在准备借助加强筋换手的一刻,因加强筋脱落从高处摔下,后背着地。工具房高约2.5米,平板车自身高

14、约1米,坠落高度约为2.5米。9时10分左右,工程项目部派车将伤者送到医院,经检查确诊为腰部第二椎骨压缩性骨折。典型案例五:操作规程落实不到位,造成锅炉炉膛煤气爆炸事故 2000年9月23日上午10时15分,上海潞宝煤气发电厂厂长指令锅炉房带班班长对锅炉进行点火,随即该班职工将点燃的火把从锅炉从南侧的点火口送入炉膛时发生爆炸事故。该起事故造成锅炉烟道、引风机被彻底摧毁,烟囱发生粉碎性炸毁,砖飞落到直径约80m范围内,砸在屋顶的较大体积烟囱砖块造成锅炉房顶11处孔洞,汽轮发电机房顶13处孔洞,最大面积约15m2,锅炉房东墙距屋顶1.5m处有12m长的裂缝。炸飞的烟囱砖块将正在厂房外施工的人员2人

15、砸死,另造成人重伤,3人轻伤。爆炸冲击波还使距锅炉房500m范围内的门窗玻璃不同程度地被震坏。此次爆炸事故是由于炉前2号燃烧器(北侧)手动蝶阀(煤气进气阀)处于开启状态(应为关闭状态),致使点火前炉膛、烟道、烟囱内聚集大量煤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且混合比达到轰爆极限值,因而在点火瞬间发生爆炸。2 特种设备的基本概念及分类2.1特种设备的基本概念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厂内机动车辆,它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设备设施。2.2特种设备的分类2.2.1锅炉,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

16、到一定的参数,并对外输出热能的设备,其范围规定为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L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0.1MW的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2.2.2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

17、0液体的气瓶;氧舱等 。化工行业大量使用的压力容器,由于介质的腐蚀性、反应条件忽冷忽热、运输、使用、人为等问题,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搪瓷层损坏,造成不必要的生产停止,如大面积脱落,建议只能返厂重新搪瓷。压力容器价格较高,微小损坏时没有必要整台设备更新,这就需要选用合适的修补法,用(劲素成)JS916马上进行修补,否则,就会使压力容器被容器里溶剂腐蚀,搪瓷面的损坏会迅速扩大,并由此造成停产、安全事故及环境污染等不可预计的损失。2.2.3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

18、、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2.2.4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2.2.5起重机械,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0.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1t,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2m的起重机和承重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等。2.2.6客运索道,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柔性绳索牵引箱体等运载工具运送人员的机电设备,包括客运架空索道、客运缆车、客运拖牵索道等

19、。2.2.7大型游乐设施,是指用于经营目的,承载乘客游乐的设施,其范围规定为设计最大运行线速度大于或者等于2m/s,或者运行高度距地面高于或者等于2m的载人大型游乐设施。2.2.8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是指除道路交通、农用车辆以外仅在工厂厂区、旅游景区、游乐场所等特定区域使用的专用机动车辆。 特种设备包括其所用的材料、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和与安全保护装置相关的设施。 3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原理与原则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作为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遵循管理的普遍规律,既服从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原则,又有其特殊的原理与原则。3.1系统原理及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系统原理的含义:是现代管理学的一

20、个最基本原理。即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其运用原则是:3.1.1动态相关性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告诉我们,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显然,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3.1.2整分合原则。高效的现代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运用该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特种设备安全纳入其中,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都必须将特种设备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3.1.3反馈原则。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成功、高效的管理,离不

21、开灵活、准确、快速的反馈。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特种设备安全信息,以便及时采取行动。3.1.4封闭原则。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封闭原则告诉我们,在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各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才能有效。3.2人本原理及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人本原理的含义: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是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

22、的客体,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面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二是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都需要人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其运用原则是:3.2.1动力原则。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 3.2.2能级原则。现代管理认为,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并且可以按照能量的大小顺序排列,形成管理能级。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这就是能级原则。3.2.3激励原则。管理中的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

23、激发人的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激励原则。3.3预防原理及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 预防原理含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就是预防原理。其运用原则是:3.3.1偶然损失原则。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的偶然性。偶然损失原则告诉我们,无论事故损失的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3.3.2因果关系原则。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这就是

24、因果管理原则。3.3 3E原则(即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法制对策)。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归结为4个方面: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以及管理原因。针对这4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3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即所谓的3E原则。3.3.4本质安全化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是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本质安全化原则不仅可以应用与设备设施,还可以应用与建设项目。3.4强制原理及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 强制原理的含义: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

25、,从而实现有效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所谓强制就是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其运用原则是:3.4.1安全第一的原则。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它工作时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它工作要服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的原则。3.4.2监督原则。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必须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生产中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4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根据2010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白皮书中公布的数据,按照事故原因分类:制造安装缺陷(含非法制造安装)占5.2%,非法使用、管理混乱、维护缺失、无

26、证作业、违章作业、操作不当等违规使用占79.5%,未按规定检验或因客观原因无法实施检验占6.8%,因安全附件失效或安全装置损坏占5.5%,气瓶违规充装占2.9%。近些年来,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加强了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在特种设备监督及管理工作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同时也带动了大部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管理上逐步规范,但企业特种设备管理工作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存在的问题有:4.1在特种设备维修和管理上存在严重的片面性,侧重于追究人员的操作责任,只抓“违章”而忽视了创造本质安全。没有开展预测工作,没有进行事前的系统安全评价,工作重点是处理已发生的事故,而忽略了从使用、维修阶段就开始抓

27、安全。4.2企业对特种设备概念模糊,不完全清楚哪些设备为特种设备,以及使用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这些都为事故的发生留下很大的隐患。4.3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大多单位没有认识到特种设备的危险性,没有认识到企业在安全生产上应承担的责任,没有积极主动地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内部安全管理。导致特种设备未登记、未定期进行特种设备的安全检验;临界报废以及存在严重隐患的的特种设备依然运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无证操作等现象大量存在。4.4企业未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一些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等。4.5企业、职工对特种作业培训持证上岗的认识存在偏差。特种作业人员作为安

28、全生产事故的高发人群,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5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对策措施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消除特种设备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是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物质基础。特种设备法规制度明确规定:从特种设备的生产组织、管理维修和使用保养等方面应采取技术措施,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加强维护、检查监测和预防性试验,预防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实现特种设备安全的途径主要有4个方面。5.1加强设计、制造与安装环节资质单位控制,实现特种设备本质安全。 为使特种设备达到本质安全而进行的研究、设计、安装、改造和采取

29、的各种措施的最佳组合,称为本质的安全化。要达到特种设备的本质安全,需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选用特种设备的生产制造单位要有相应资质。在人员素质、加工设备、管理水平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必须达到相应的条件。国家对特种设备实行生产许可证或安全认可制度,只有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才能从事特种设备的生产制造。安装要符合安全技术要求。对某些特种设备来说,安装是制造过程的延续,只有安装完毕,调试好并经过试运行后才能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因此,安装环节很重要,从事安装的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具有相应的安装资格证书。安装单位必须对其安装的特种设备的质量与安全负责。5.2加强特种设备监测与运行管理,及早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

30、加强对运行中特种设备的监测,掌握设备运行参数和性能变化,是及早发现事故隐患的重要手段。加强巡视检查和维修保养。对主机设备和重要附件要做到定时检验维护,注意有无异常声响、闪烁放电、泄漏、破损等。特别要重点检查安全附件是否正常,开关的接触及线路联锁的可靠程度,电气接地接零是否良好,系统保护装置是否灵敏和完好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和采取应急防范措施,如发现危及人身和有可能造成重大设备事故的情况,则立即停机。做好特种设备的运行记录。观察主机设备仪表、仪器直接反映的参数,如压力、流量、速度、温度、温升、负荷、载重量、水位、电流、电压、功率因数、频率等的变化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有没有达到极限值或最低

31、值。对主机设备的运行参数作完整的记录,将设备状况、有无故障、检修内容全部记录在运行日记中,做好交接工作。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检测手段。目前,大部分厂矿企业对特种设备的检查、监测还基本停留在利用目测、耳听上,因而影响了设备故障检测的效果。应采取科学的检测手段,利用各种仪器,通过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的应用,及早发现特种设备技术参数的变化,准确判断故障发生的范围和时限,为制定抢修方案,防范事故的发生提供可靠依据。5.3发挥职能部门和技术机构作用 加强特种设备监督管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提高防范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力措施,抓好特种设

32、备安全监察工作,防止发生各类安全事故。加强特种设备监察管理。鉴于特种设备安全的特殊性,国家政府部门应对其加大监察管理力度。我国安全生产法已界定了综合监管与专项监督的关系。公司相关部门应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积极配合管理部门搞好特种设备普查登记和申报工作。依法进行监督检验。根据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监督检验规程要求,特种设备必须由国家授权的监督检验机构进行验收检验和定期检验,检验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核,持证上岗。检验机构应以第三方的身份,依法、公平、公正地进行检验,并出具真实的检验报告,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以确保其安全远行。加强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对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包括安装

33、、维修保养、操作等人员,应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后,方能从事相应的工作。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提高了,发现及处理不安全因素的能力提高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才会有保证。5.4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使设备始终处于良好技术状态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交接班等制度。操作人员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等。同时,制定应急措施,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以便在发生事故时,能果断、准确、迅速地将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加强特种设备档案管理。结合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实际,制定相关档案管理规定,明确管理职责,督导使用单位加强特种设备档案管理,使技术管理人员在进行安全检查的同时,注意

34、将每台设备进行编号登记,及时记录反馈设备运行情况。加强特种设备的维修保养。特种设备多为频繁动作的机电设备,机械部件、电器元件的性能状况及各部件间的配合如何,直接影响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对使用的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的维修保养是非常重要的。第一,要建立有计划的维护保养和预防性维修制度,利用故障诊断技术,及时发现故障并处理。对安全装置进行定期检查,保障安全装置始终处于可靠状态;第二,维修保养单位要具有相应的资质;第三,使用单位与维修保养单位要签订合同,明确维修保养质量和安全责任,要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况。第四,使用单位应建立技术档案,要有日常运行记录及维修保养记录,以备查证。 总之,要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公司特种设备管理部门、使用部门、操作人员必须各尽职责,三管齐下,方可做到事半功倍。 6 结语特种设备涉及到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危险性较大,因此,应该履行好相关职责,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来抓,要建立起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好安全责任人,并把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企业应指派相应数量具有特种设备技术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