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中国汽车行业形成规模经济的条件和机遇)_第1页
产业经济学(中国汽车行业形成规模经济的条件和机遇)_第2页
产业经济学(中国汽车行业形成规模经济的条件和机遇)_第3页
产业经济学(中国汽车行业形成规模经济的条件和机遇)_第4页
产业经济学(中国汽车行业形成规模经济的条件和机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产业经济学(中国汽车行业形成规模经济的条件和机遇)中国汽车行业形成规模经济的条件和机遇中国汽车行业现状 2009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结束了以福特为代表的美国一个多世纪的汽车统治地位。且当年的中国汽车工业产销总量分别达到了1379.1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8.30%和46.15%。中国汽车行业规模经济的总体特征 从整体上说,中国汽车行业规模经济状况不佳。我国汽车总产量大,企业数量多,不同企业产量差距大,大部分企业未达到规模经济。但随着消费能力的提高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汽车行业的规模经济状况在正在改观,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影响中国汽车行业规模经济的主要因

2、素 1.行业集中度较高与生产分散并存。 产量最大的少数企业占市场份额较大,市场比较集中,而产量较少的大部分企业极为分散。这是影响中国汽车行业整体规模经济的重要原因。 2.地区割据使得竞争不充分,资源分散。 据统计,我国有25个省市都有自己的的汽车产业。因为汽车产业的产业链很长,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很强,所以很多地方政府都把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从而实现地方保护,限制外地汽车品牌进入本地市场。 地方政府不合理干预带来的危害: 构建了市场进入壁垒,导致地方性壁垒,市场过于分散; 不利于汽车行业的地区聚集,难以形成外部规模经济; 不利于汽车行业横向调整,增加了并购、 重组的困难。汽车行业形成规模经济

3、的条件和机遇1.汽车行业的发展需要一个整体上的空间规划,形成积聚效应。 国家政策多向有条件、有优势的地方倾斜,促成地区积聚,形成中国汽车产业区,形成外部规模经济,充分发挥积聚效应。 2.通过兼并、重组等提高汽车行业竞争力 通过企业的并购与战略联合等去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提高市场和生产的集中度。破产和兼并淘汰劣势企业,加快汽车行业市场结构调整步伐,提高整个产业的规模效益和竞争实力。 3.有效利用合资、合作机会,全面提升自身实力。 在与外资合作时,从生产、技术管理、企业文化、营销理念等全方位发展自己,充分抓住有利机会进行全面改革和整合。 4.规范地方政府在汽车行业发展中的作用 消除地方性分割和地方保

4、护主义需要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要让地方政府为汽车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而不是直接干预。 5.充挖掘农村市场的潜力,扩大产销规模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对汽车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加上国家鼓励汽车下乡的政策。农村市场存在巨大潜力,也是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国产汽车比进口汽车在农村更有价格优势,也更加熟悉农村市场,还把握着一定的销售渠道。汽车行业要充分把握农村市场,从而为提高产销量、形成规模经济找到新的动力。 6.充分利用人口红利 廉价的劳动力是吸引投资者来中 资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在汽车零部件生产方面,目前大部分的企业都是一些附加值低,需要大量劳动力进行生产的组织,利用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来提升其产品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