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2-2013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2-2013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2-2013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2-2013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2-2013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呼和浩特市重点中学 2012-2013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政治期中试题一、选择题(6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论的“基本内核” 英国18世纪唯物主义 A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 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A 、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有 康德与休谟 马克思与恩格斯 尼采与叔本华 黑格尔与费尔巴哈4、下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有 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 我思故我在 存天理,灭人欲 A

2、 、中国历史上辩证法思想很丰富,下列观点中属于辩证法的有 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物生有两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A 6、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A可知性 B主观性 C物质性 D运动性7、“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区别 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现象8、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惠能的观点说明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C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D精

3、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9、“画饼不能充饥”说明 精神的东西是不重要的 精神不是物质的反映 精神是物质的主观映象 精神不能代替物质 A 10、“当然,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这里“有限的范围”是指 A物质能否为意识所反映 B物质与意识是否相互作用 C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 D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1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是一. 客观世界制约和决定了主观世界 主观世界能动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 实践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的基础 主观世界是客观世界的如实反映 A 12、“径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复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说明 A人的意识具有能动

4、作用 B人的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C意识是第一性的 D人的意识具有反作用13、“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观点是 A取消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错误观点 B夸大客观条件作用的机械论观点 C唯物辩证法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正确观点 D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外因论的错误观点14、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哲学理论依据是 A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相互作用的原理15、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的特殊性16、中国

5、加入WTO与世贸组织成员达成了“双赢”协议,它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面使自身获得发展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A 17、事物运动的两种状态是 A肯定与否定 斗争与同一 联系与发展 量变与质变18、“没有红灯的暂停,哪有绿灯的通行。”这说明 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19、“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说明 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 B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绝

6、对的 C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D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0、下列说法属于矛盾同一性的有 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贫生于富,弱生于强 因祸得福,转败为胜 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A B C 21、气候无国界,合作无边界。解决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与会代表的共识。但由于解决气候问题的公益性、长期性和复杂性,需要各个成员共同参与和不懈努力。材料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A社会生活需要确立共同的价值观B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22、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但我们生病时还是要吃药,因为我

7、们看中的是那七分的药效。这里蕴含的哲理是事物的整体对部分有统率作用认识事物要注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3、犯错误是难免的,因为 人的认识过程是复杂的 人的认识过程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人的认识有预见性 人的认识正确与否因人而异 A 24、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下列选项中与该观点体现的哲学道理相同的是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造化钟神袖,阴阳割昏晓 蚕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A 25、有科学家认为“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

8、迹”。说明了 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 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自在自然的世界正日益转化为人化的自然 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A 26、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 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认识产生的基础是社会实践 认识是思维对存在无止境的接近 人的认识是曲折反复的过程2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33、 认识的内容不是来自客观世界 认识是主观自生的 认识要受认识主体自身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客观事物不能自然而然被意识正确反映 A 28、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做“异端邪说”,毁掉哥白尼的书,烧死布鲁诺,囚禁伽里略,但这并不能改变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规律,也

9、不能阻止人们接受“日心说”,说明 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真理包含不依赖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 真理终究会战胜谬误A 29、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存在”范畴的有( ) 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人们的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 人们实践活动创造的生产力A 30、新红楼梦的上演,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就连人民日报也罕见地对其进行了批判,称“新红楼梦以低俗的流行元素颠覆了原作的艺术精神,这是艺术俯就和谄媚收视率的典型体现”。这从哲学角度上启示我们艺术的再创作需要符合原著体现的时代特征 艺术的再创作过程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艺术的再现过程不需要发挥

10、意识的能动性 意识活动在艺术创作中具有独特的创造性A 二、非选择题(40分)31、胡锦涛在2011年2月19日举行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社会管理,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请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32、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曾经出现过一个“无产阶级文化派”,他们主张抛弃过去的一切,建立无产阶级的天文学和数学,建立无产阶级的铁路。他们

11、写到“为了我们的明天-我们将拉斐尔火葬,我们要把博物馆破坏,我们将艺术的花朵摧残。”用“辩证的否定”的观点对“无产阶级文化派”这样的“全盘否定”观点做出评价。2、 中国社科院2010年7月29日发布的2010年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3指出,截止2009年中国城镇人口已经达到6.2亿,城镇化率达到46.6%。毋庸置疑,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经济全球化等因素带动了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也推动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繁荣,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然而,我国城镇化“超速”发展的负面效应也在显现:城区扩展过速、一些地方不切实际地搞千城一面等,打破了城市人口、资源、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平衡状态。结合

12、材料,分析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体现了辩证法道理。3、 正确填写下表原理(世界观)原理内容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树立全局观辩证的否定 发展的实质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的地位和作用地位: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中考场号:考试答题纸座位号:二. 单项选择题(30每题2分,共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4、 非选择题(共40分)31、 ; ; ; ; ; ; ; 31、胡锦涛在2011年2月19日举行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

13、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社会管理,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请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32、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曾经出现过一个“无产阶级文化派”,他们主张抛弃过去的一切,建立无产阶级的天文学和数学,建立无产阶级的铁路。他们写到“为了我们的明天-我们将拉斐尔火葬,我们要把博物馆破坏,我们将艺术的花朵摧残。”用“辩证的否定”的观点对“无产阶级文化派”这样的“

14、全盘否定”观点做出评价。34、 中国社科院2010年7月29日发布的2010年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3指出,截止2009年中国城镇人口已经达到6.2亿,城镇化率达到46.6%。毋庸置疑,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经济全球化等因素带动了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也推动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繁荣,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然而,我国城镇化“超速”发展的负面效应也在显现:城区扩展过速、一些地方不切实际地搞千城一面等,打破了城市人口、资源、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平衡状态。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体现了辩证法道理。答案:12345678910BCA11121314151617181920D2122

15、232425262728293031、胡锦涛在2011年2月19日举行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社会管理,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请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10分)32、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曾经出现过一个“无产阶级文化派”,他们主张抛弃过去的一切,建立无产阶级的天文学和数学,建立无产阶级的铁路。他们写到“为了我们的明天-我们将拉斐尔火葬,我们要把博物馆破坏,我们将艺术的花朵摧残。”用“辩证的否定”的观点对“无产阶级文化派”这样的“全盘否定”观点做出评价。(10分)33、中国社科院2010年7月29日发布的2010年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3指出,截止2009年中国城镇人口已经达到6.2亿,城镇化率达到46.6%。毋庸置疑,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经济全球化等因素带动了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也推动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繁荣,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然而,我国城镇化“超速”发展的负面效应也在显现:城区扩展过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