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总论测试题目(一)_第1页
中药学总论测试题目(一)_第2页
中药学总论测试题目(一)_第3页
中药学总论测试题目(一)_第4页
中药学总论测试题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总论练习一1、被人们誉为“百药之长”的是()。A水B酒C汤D蜂蜜考点:酒作为饮料;活血通脉、行药势;还作为溶媒。故称酒为百药之长。2、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本草纲目D本草纲目拾遗考点: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作者已无法考证(不是一时一人之作),托名神农,成书于东汉末年,约公元二世纪。在药物分类方面:创“三品分类法”,上中下三品,载药365种,所载药物都确有实效。学术价值:1)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也是本草学历史上第一次大总结。2)其对四气、五味、毒性、七情等的论述,初步奠定了我国中药学基础。(宋代才开始有归经、升降浮沉,至明清才完善。)3、本草经集注载药(

2、)种A730B921C365D1985考点:南朝梁代.本草经集注作者陶弘景,不愿做官,为“山中宰相”,炼丹和找药为主,本著作成书于南北朝,约公元500年,载药730种。1) 是本草学历史上第二次大总结。2) 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3) 丰富了神农本草经内容。a.创立了“诸病通用药”的药学思想b.“解百毒及金石等毒例”c. “服药食忌例”(原书无标题,以上题目为后人所习用)等。d. 针对当时药材伪劣品较多的状况,补充了大量采收、鉴别、炮制、制剂及合药取量方面的理论和操作原则。4.)对本经进行注解勘误。“序例”部分对本经序例条文逐一加以注释、发挥,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4、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

3、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颁布最早的药典的是()A新修本草B本草纲目C本草纲目拾遗D神农本草经考点: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载药现已增至850种,作者李勃、苏敬、长孙无忌等,成书于唐显庆四年(公元657-659年)。是本草学历史上第三次大总结。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官修本草)。书中增加了药物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这种图文对照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收载大量外来药,进贡的阿片、乳香、没药、曼陀罗。5、 证类本草作者是()A唐慎微B李时珍C政府修订D陶弘景考点: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即证类本草,作者唐慎微,首刊于公元1108年,载药1558多种,方3000多首。是本草学历史上第4次大总结。为后世

4、保存了古代方药文献资料。它保存了宋以前大量的药学资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流传的综合性本草,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采用图文并重,方药病案兼收的编写体例,是北宋前药物学集大成之作。6、 本草纲目成书年代是()A元B唐C清D明考点: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15181593),成书于明代(公元1578年),公元1596刊行,载药1892种。是本草学历史上第5次大总结。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创立了按进化思想对药物进行分类,从低等到高等,从无机到有机,分16部60类。集图文方药为一体的综合性本草巨著,集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大成,被达尔文称为16世纪以前中国的百科全书。7、

5、本草纲目拾遗全书10卷,载药()种,A365B1985C921D730考点:清.本草纲目拾遗作者赵学敏,成书于清代(公元1765年),初刊于1803年,载药921种,其中新增药物716种。是本草学历史上第6次大总结。对本草纲目所载药物备而不详的加以补充,错误处给予订正。收集了大量民间药和外来药8、将药物用湿面或湿纸包裹,置于热火灰中或用吸油纸与药物隔层分开进行加热的方法是()。A煨B炙C烫D煅考点:煨9、()是将药物快速放人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的方法是()A煮B蒸C潭D淬考点:罩10、独参汤药物的“七情”关系是()A相使B相畏C相恶D单行考点: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等

6、。11、人参和莱菔子药物的“七情”关系是()A相使B相畏C相恶D相杀12、大黄和芒硝的药物的“七情”关系是是()相杀白芍D 芫花A相使B相须C相恶13、反甘草的药材是()A玄参B苦参C海藻考点:十八反14、反附子的药材是()A半夏B大戟C甘遂15、反藜芦的药材是(A 瓜蒌 B 贝母)C 赤芍 D 甘草16、狼毒最怕硫磺乌头A密陀僧B人参C官桂D考点:十九畏17、丁香与()相畏A人参B郁金C犀角D18、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不顺情A附子B五灵脂C官桂D牵牛A蜜炙B酒炙C醋炙D姜炙E盐炙19、可增强润肺止咳作用;蜜炙百部、枇杷叶可以用(A)20、可增强活血之功;当归、川芎、大黄可以用(B)21、

7、可增强止痛功效或降低毒性;香附、元胡、甘遂、芫花可以用(C)22、可增强止呕作用;竹茹、半夏可以用(D)23、可引药人肾和增强补肾作用。黄柏、杜仲可以用(E)A辛B甘C酸D涩E苦F咸G淡24、有缓急止痛、缓解毒性的作用的是(B)25、称“存阴”的是(E)26、具有生津、开胃、消食、安蛔等作用的是(C)27、有软坚散结的作用的是(F)28、与酸味作用基本相同,但不具有酸味的生津、开胃、消食、安蛔等作用的是(D)29、能促进气血运行,故有行气、行血的作用的是(A)30、有渗利水湿的作用的是(G)A辛B甘C酸D苦E咸31、属土入脾对应的五味是(B)32、属木入肝对应的五味是(C)33、属水入肾对应的

8、五味是(E)34、属火入心对应的五味是(D)35、属金入肺对应的五味是(A)考点:五味入五脏,五脏对应五行;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这是说五味所先入五脏A升B降C浮D沉36、下达降逆,作用趋势向下。是(B)37、向内收敛固藏、泄利二便,作用趋势向内(下)。是(D)38、上升提举作用趋势向上。是(A)39、向外发散作用趋势向外(向上)。是(C)A芒硝B阿胶C附子D番泻叶E辛夷F灶心土G青蒿H人参40、 需要先煎的药材是(C)41、 需要后下的药材是(E)42、 需要包煎的药材是(EF)43、 需要另煎的药材是(H)44、 需要溶化(烊化)的药材是(B)45、 需要泡服的药材是(D

9、)46、 需要冲服的药材是(AG)47、 需要煎汤代水的药材是(F)考点:药物特殊煎煮方法A肺B小肠C肝48、手太阴(A)经49、手太阳(B)经50、足厥阴(C)经考点:六经“三阳太阳、阳明、少阳;三阴-太阴、少阴、厥阴”;经络学内容.练习单选题(从下列四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1.第一本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是(C)A本草纲目B证类本草C神农本草经D新修本草2.我国第一部药典性本草是(A)A唐本草B神农本草经集注C开宝本草D本草纲目3.神农本草经集注记载的药味数是(B)A365B730C1558D8444.本草纲目的作者是(A)A李时珍B陶弘景C唐慎微D苏敬5.证类本草的作者是(C)A李时珍

10、B陶弘景C唐慎微D苏敬6.反映药物寒热性质的药性理论是(C)A五味B归经C四气D升降浮沉7.反映药物作用趋向性的药性理论是(B)A归经B升降浮沉C四气D五味8.反映药物作用部位的药性理论是(D)A升降浮沉B四气C五味D归经9.酸味药的作用是(C)A发散B软坚C收敛D补益10.治疗虚证的药物一般都具有(B)A辛味B甘味C苦味D咸味11.既能泻下又能软坚的药物一般多具有(C)A苦味B辛味C咸味D涩味12.具有渗湿利尿作用的药物一般具有(A)A淡味B辛味C苦味D甘味13.既能发散表邪又能行气活血的中药的药味多为(C)A苦味B甘味C辛味D淡味14.治疗内脏下垂病证的药物的药性多为(A)A升提B沉降C浮

11、散D内收15.治疗咳嗽、鼻塞病证的药物一般多归于(鼻塞病证的药物一般多归于B)A心经B肺经C脾经D肝经16.麻黄与桂枝配伍属于七情配伍中的(A)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反17. 一味药物能消除或减轻另一味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这种配伍属于(B)A相反B相杀C相畏D相恶18. 两味药物配伍后,一味药物能增强另一味药物的主要功效,这种配伍方法属于(C)A相须B相反C相使D相恶19.两味药物配伍后的结果是降低疗效,这种配伍属于(D)20.A相反B相畏C相杀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所降低,这种配伍关系属于(D相恶A)21.22.A相畏B相杀C相恶不能和瓜蒌配伍的药物是(C)A半夏B贝母C乌头主含挥发性成分的芳

12、香类药物入煎剂多宜(B)D相反D白及A先煎B后下C包煎23. 矿石、贝壳类药物入煎剂多宜(C)A包煎B冲服C先煎24. 液体状药物入汤剂时多宜(A)A冲服B包煎C后下26.绒毛类药物入煎剂应(A)A包煎B后下C冲服D冲服D后下D先煎D先煎多选题(从下列五个选项中选出25个正确的答案)1.中药的药性理论包括(A四气B归经A)(B)(C)(DD五味)(E)E升降浮沉C有毒无毒2.苦味药的作用有(A)B)(C)(D)()A清泄B降泄C通泄D燥湿E渗湿3.甘味药的作用有(A)B)(C)(D)()A补虚B调和C解毒D缓急止痛E解表4.辛味药的作用有(A)C)(D)(E)()A发散B补虚C行气D活血E芳香5.酸味药的作用是(A)B)(C)()()A收敛B生津止渴C安蛔止痛D通便E解表6.用药禁忌包括(A)(B)(C)D)()A配伍禁忌B病证禁忌C妊娠禁忌D饮食禁忌E护理禁忌7.相须配伍的条件(A)(D)()()()C 配伍后疗效降低A同类药B地位有主次之分D配伍后疗效提高E配伍后产生毒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