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吴瑞甫医学著述考吴瑞甫医学著述考5707202103-0065-05Abstract: WU Rui-fu is one of the famous TCM physicians and educators in modern times. According to analysis on existing documents, he has complied 6 medical monographs, namely Wai Ke Li Fa, Xin Ding Qi Yan Hou Zheng Ming Bian, Zhong Xi Wen Re Chuan Jie, Zeng Bu Zho
2、ng Feng Lun, Ping Zhu Chen Wu Ze San Yin Fang, and Shang Ke Yao Jue, and 8 TCM textbooks, namely Shang Han Gang Yao Jiang Yi, Si Shi Gan Zheng Jiang Yi, Wei Sheng Xue Jiang Yi, Zhen Duan Xue Jiang Yi, Ma Zhen Jiang Yi, Zhong Xi Mai Xue Jiang Yi, Bing Li Xue Jiang Yi, and Nei Ke Xue Jiang Yi. All the
3、se works which embodies his thoughts of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re of great value for later generations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TCM.Key words: WU Rui-fu; TCM literature;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CM textbooks吴瑞甫1872-1952年,名锡璜,号黼堂,
4、出生于福建厦门同安县同禾乡石浔村,近代有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践行者。吴瑞甫致力于撰写医学专著,编纂学校教材,终生坚守中医立场,提倡中西医汇通,盼望通过融汇西医来实现中医的创新性改造和进展。近年来学术界整理出版了吴瑞甫的部分医学著作,对其学术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1。就现有讨论成果而言,學界对吴瑞甫生平事迹和学术思想的讨论照旧不够深入。本文依据新发觉的吴瑞甫部分著作,对吴氏医学论著进行全面考证,以期促进吴瑞甫及其学术思想的相关讨论。1 医学专著1.1 外科理法本书系吴瑞甫在闽南医家吕尤仙外科秘本的基础上,参酌吴氏友人提供的外科善本整理汇编而成。外科理法共上下2卷,上卷以2
5、0图分病类,下卷以16门论方药。本书现存2个版本。1938年吴瑞甫稿本。有吴氏序言1篇。据吴瑞甫云,清光绪年间,他先获吕尤仙外科秘本,手抄1册以资考验,但该书杂乱无章,舛错纷纭,后于1926年在友人处得外科善本,“乃就尤仙书整理就绪,而厘然灿然者,特勘阅数处,次尚有未完备未精到之处,不揣固陋,特删其繁芜,补其阙略,名之曰外科理法2。吴氏稿本上卷以20图编目,同一病症时有分布在不同的条目中;下卷专论方药,但部分病症用药的内容混入其中,且与上卷有重复之处。1983年柯联才校注本。卷上由原来以20图编目改为按部位病症分类,共计头部、面部等26部位;卷下由原来16门论方药改为5类方药。与原稿本相比,柯
6、氏注本眉目清晰,条例井然,便于阅读。不过,校注本对原书有较大的改动,颇失吴氏稿本原貌。1.2 新订奇验喉证明辨本书以清代寄湘渔父编喉症指南为底本,融汇清代程钟龄、程瘦樵、马小琴诸家学说,兼采专科善本、阅历秘传各方法,结合吴瑞甫家传之阅历秘方汇编而成。全书4卷,卷一介绍喉科的临床诊断和辨证;卷二介绍各类喉证用药的基本原则和留意事项;卷三介绍常见喉科病的治疗方法,并附录医案;卷四为喉科验方,共计115方。新订奇验喉证明辨系1924年吴瑞甫在厦门回春庐医院撰写,后于1925年上海文瑞楼发行石印本,题“新订奇验喉证明辨,闽中同安吴锡璜新订。卷首有民国时期厦门当地乡绅苏万灵及吴瑞甫本人序言各1篇。据吴序
7、称,本书与其他著作不同,“岁癸亥1923年,文瑞楼主人以江楚堂所寄喉症指南将重刊行世,嘱余为之鉴定。不揣固陋,重加厘定,并将各秘验诸方附后,以广其传3。可见,文瑞楼本来拟刊刻喉症指南,请吴氏为之鉴定,吴瑞甫见此书辨证精准,用药得当,乃决心增补重编,以惠世人。1.3 中西温热串解中西温热串解,共8卷。卷一分析温热为病之因症脉治;卷二分析时感风寒、温病无汗及汗之病理、温热死论;卷三分析脉象、舌苔、察目和诊腹等;卷四八注解叶天士、吴鞠通、陈平伯、薛生白、余师愚等温热论著,并列西法解热药处方。书中于诸病证条下以西说互为解释和评注。 中西温热串解系吴氏于1920年在厦门回春庐医院撰写,1921年由上海文
8、瑞楼发行石印本,后于1928年、1934年陆续重印,题“中西温热串解,闽同安吴锡璜撰述,弟锡琮珣甫参订,男道卿树仁、植卿树萱同校。卷首有苏万灵及吴瑞甫本人序言各1篇、凡例1则,附吴氏1920年前后的照片1张。书末为吴树萱跋文,略论该书写作缘起。凡例云:“是书论说,有璜阅历而得者,有编纂各温热善本,概从其旧者,仍于各条下用西说互为解释。盖欲使读者知我国所言之此症,即西国所言之彼症也。中、西说果可互通,必重加评注,务达其所以然之妙。4表达了吴瑞甫一贯的中西医汇通思想。1.4 增补中风论增补中风论系吴瑞甫在清代江西医家熊笏中风论基础上增补而成,对原书相关条目参以己意,融汇中西学说,阐发中风病的病因、
9、病机和治疗,新增论脑论脑体用以及中风关于脑髓之缘由中风后论辨证看护及处方之法中风外治风瘫贴法等篇目。增补中风论,1册,不分卷,系吴瑞甫于1920年在厦门回春庐医院完成,1922年由上海文瑞楼发行石印本。卷首有苏万灵、陈延香、吴瑞甫序言各1篇。1900年左右,吴瑞甫获见陈修园修订刊行的熊笏中风论,即以此书治疗众多中风患者,效果明显,遂加以评注。关于本书的书名,苏万灵序言称,“近以脑病盛行,先生慨我国脑病之无专书,检阅旧箧,得增补中风论一书,为数年前之评本5序一1。1922年上海文瑞楼石印此题“中风论,闽同安吴锡璜删补,陈玉鹏校注本定其名为删补中风论6。而吴氏自称,“友人知余有是书,群怂恿付诸石印
10、,以公诸天下,乃于旧箧中检得之,就原书删其纰谬,补其阙略,遂灿然大备5序三1。将吴氏评注此书与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醉经阁刊本熊笏中风论对比,除个别字词讹误有更正外,基本没有删除原书的内容,反而是增加补充了相当多的材料。因此,依据本书的实际状况,将名称定为增补中风论更为合适。1.5 评注陈无择三因方评注陈无择三因方系吴瑞甫对宋代医家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评述性著作。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以三因内因、外因、不内外因论为重点,分180门分述内外妇儿各科病证,汇编应用诸方一千余。吴氏以中西医学说对本书逐条梳栉,间有若干须重点说明之处,多依据中西医病理学和生理学相关理论予以阐发。评注陈无择三因方18卷,存
11、1920年上海文瑞楼石印本、1927年文瑞楼修订石印本,及1930年、1934年、1935年据1927年修订本重印本。吴瑞甫对陈无择三因方颇为观赏,认为“其立论简要,界限井然,遂“随兴所至,指陈得失。吴氏在上海主持泉漳医院时,1920年由文瑞楼发行石印本。但此本质量不高,吴瑞甫始终引以为憾,在1927年修订本序言中,吴氏言:“顾书成而亥豕鲁鱼之讹、帝虎先牛之误,时发觉于行间,心滋憾专。因于诊症余暇,重新改正,旋以讲贯所得,复加评议,或摘其纰谬,或掇其精华,或并确指其受病之处,或兼及治病用药各大法。7可见,和1920年初印本相比,1927年修订本增加了吴氏临床诊断的心得体会,并更正了从前的部分讹
12、误。1.6 伤科要诀本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说明治疗跌打损伤与辨别气血运行的关系与意义,指出经气集聚,转输所在;在“辨诊察危和“考部按时中承续了少林诊疗体系。分论为跌打损伤治法、枪刀伤治疗法、通治各方,论述各类跌打损伤和刀枪损伤的辨证和治疗。伤科要诀现存柯联才、洪英杰校注本,全1册,厦门市卫生局、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福建厦门分会编印。本书有校注者柯联才前言、林儒光原序、吴瑞甫自序、新加坡陈占伟序言、盛国荣序言、陈应龙序言各1篇。综合上述各序言,本书的写作与流传大致如下: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考虑到中国军队治疗问题,ZY国医馆号召各地国医分馆成立抢救队,编写治疗刀枪损伤材料,吴瑞甫主动响应,遂搜集
13、旧藏秘本,访求闽南铳伤专科,汇编成此书。吴氏南渡新加坡后,其门人陈占伟据原稿本抄录1册,妥当保存。柯联才、洪英杰校注本即以陈占伟抄本为底本校订整理,重新编排其名目,参阅历代伤科书籍,对原书增补阐释。遗憾的是,据校注者柯联才言,其底本已经散失无存,无法考察2个版本之间的差异。2 學校教材2.1 伤寒纲要讲义本书系吴瑞甫注释伤寒论之作,分“伤寒原始“六气解“伤寒六经俱受不必定有太阳说“伤寒化热解“太阳有二解等共计43篇,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伤寒论的主要内容。吴氏结合个人见解和临床阅历所得,融会贯穿,对于理解伤寒论有很大的关心。伤寒纲要讲义现存2个版本。1936年厦门国医特地学校刊行铅印本,全1册,题“
14、闽同安吴锡璜瑞甫氏撰述,男树萱、侄孙庆福同校。本书由海军厦门要港司令林国赓题写书名,并有“国医吴瑞甫先生医林名宿济世婆心之题词。正文之前,有前福建财政厅长陈培锟、厦门国医特地学校董事长洪鸿儒、前思明县长杨廷枢、厦门市立图书馆余少文等序言4篇;参校门人姓氏一览表1篇,列参加校对此书吴氏门生66人。版权页有书名、著者、校对者、发行者、印刷者、出版时间等信息。据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厦门国医特地学校刊本为底本,由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发行的影印本。与前者相比,影印本增补由吴氏门生陈影鹤撰写的吴师锡璜事略1篇,概述吴氏生平事迹。在参校门人姓氏一览表中,增补吴氏门生“陈林原书第二字漫漶不清一人。其
15、余二书无差异。2.2 四时感症讲义本书共33篇,以内经难经伤寒论为理论基础,分别论述温病、湿热、泻痢、疟疾、伏暑、秋燥、冬温等四时病证,参考各家注解,并附临床实践心得。本书系评注类讲稿,先后援引吴鞠通、喻嘉言、王士雄、陆九芝、叶天士、薛生白、雷少逸、何廉臣等医家论著二百余条,共鸣处赞同之,存疑处商榷之,创新处发明之。 本书现存3个版本。1936年厦门国医特地学校铅印本,全1册,书名为四时感症讲义,题“闽同安吴锡璜瑞甫氏撰述,男树萱、侄孙庆福同校。本书由吴瑞甫胞弟吴锡琮题写书名,吴氏本人及门生陈影鹤、李礼臣各序言1篇,后附参校门人姓氏一览表,列参加校对此书门生26人。 1977年台湾新文丰出版公
16、司据1936年厦门国医特地学校铅印本发行的影印本。影印本书名为四时感证讲义原厦门国医校刊,名目与序言顺序调换,名目中保存了“参校门人姓氏一览表,正文中未见。其余部分与1936年刊本一致。1981年新加坡中医学讨论院校注本,书名为四时感症论,题“同安吴瑞甫撰述,受业陈占伟参校,姑苏许云樵增注。据校注者许云樵序文称,本书系以陈占伟手抄四时感症论为底本增补校注而成。依据对四时感症讲义和四时感症论具体内容的比对,可以确定为同一本书。从陈占伟与吴瑞甫的师承关系分析,应当是陈氏在抄录此书时,将四时感症讲义改称为四时感症论,1981年陈占伟、许云樵重新校注此书时,可能手头没有四时感症讲义的其他版本,故仍以四
17、时感症论称之。2.3 卫生学讲义本书除序言外,共分68目,以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为纲,论及个人道德修养、饮食卫生、环境卫生、人体器官生理卫生、现代防疫等问题,主见卫生学不仅在于保障身体之生理健康,更要涵养个人之德性。本书现存2个版本。1936年厦门国医特地学校铅印本,全1册。林国赓题写书名,并赠“国医吴瑞甫先生医林名宿题词。本书有吴瑞甫胞弟吴锡琮、厦门市立图书馆余少文序文2篇,均谈及本书的特点为融合经史子集,贯穿中西学说,不但注重生理之卫生,更加注重中国传统道德之卫生。本书正文第一页称“厦门国医特地学校卫生学讲义卷上,题“闽同安吴锡璜瑞甫氏撰述,男树萱、树潭,侄孙庆福参定。从内容看,本书应当是足
18、本,但是全书未见“卷下字样,殊不行解。最终有其子吴树萱跋文1篇。1985年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据1936年厦门国医特地学校刊本影印本,全1册。影印本删除了原书的封面和版權页,增加陈影鹤吴师锡璜事略1篇,其余和所据底本相同。2.4 诊断学讲义诊断学讲义全书25章,旨在建议系统性的中医诊断学体系。全书首论寒温,从疾病表现的共性、独特来认识病症的进展改变。在传统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基础上,新增经络、皮肤、腹部、筋脉、声色等诊断方法。最终,汲取并运用西医学问,简述内脏器官的临床诊查。本书现存3个版本。厦门国医特地学校油印本,1册,有残缺,印刷时间不详,题“诊断学讲义,吴瑞甫编。卷首有吴氏自序1篇。据名目显示
19、,本书共有25章,其中“三通常症、四特异症、五既往症、六如今症、九诊腹大法、二十二呼吸器之诊查、二十三血行器之诊查、二十四消化器之诊查、二十五泌尿器之诊查缺失。在章节编排上,开始以“第一章“第二章为序,从“七诊经络大法开始,页码从第1页重新排序。由此可见,油印本讲义并非一次性编写,而是即编即印,印好后随时分发给学生作为教材之用,是故章节杂乱,体例不一。厦门国医特地学校1936年铅印本,全1册,题“闽同安吴锡璜瑞甫氏撰述,男树萱、侄孙庆福同校。本书有吴瑞甫本人及其胞弟吴锡琮序文各1篇,大要皆言诊断实为中医之传统。全书内容25章,与名目同。与油印本相比,铅印本订正了油印本中的部分讹误,重新编排章节
20、,但缺失了油印本中的部分内容。书后附录参校门人姓氏一览表,列参加校注此书的吴氏门生36人。1979年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据1936年厦门国医特地学校刊本影印本,全1册。影印本增加陈影鹤吴师锡璜事略1篇与前两处所提为同一篇文章,其余和所据底本相同。2.5 麻疹讲义麻疹讲义系吴瑞甫结合自身临床阅历,以清代闽北儿科名医邓乐天保赤指南车中有关麻疹的论述为蓝本编写的学校教材。全书不分章节,共13目,主要商量了麻疹的诊断、用药禁忌、治疗方法等问题,强调要留意辨别麻疹在不同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各种改变,提出治疗麻疹“宜清不宜补的基本原则。本书仅存厦门国医特地学校1934年油印本,全1册。版心题“麻疹讲义“麻疹专科
21、讲义“麻疹科讲义不等,可能整本讲义并非一次性印刷,故前后有所不同。本书卷首有吴瑞甫序言1篇,从具体内容分析,多系摘录自保赤指南车种痘新书麻痘活人书等历代医家的麻科著作。不过,由于吴氏具有丰富的临床阅历和深厚的家学传承,又“习业于大田县杨氏8,对麻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2.6 中西脉学讲义中西脉学讲义分上下两卷。卷上为脉学概论,包括“三部九候“寸关尺等脉学基础理论,“浮沉表里等脉诊方法,西医关于心脏、血管等的生理学认知,西医脉波计、脉压计的使用等。下卷分数“数、浮、沉、迟、滑、涩等30种脉象及各脉象主病,凡有可中西汇通者,多以西医学问解释说明。中西脉学讲义系1920年吴瑞甫在厦门回春庐医院撰写,后
22、于1922年上海文瑞楼发行石印本,题“同安吴锡璜黼堂氏纂述,男树萱参校。卷首有苏万灵及吴瑞甫本人序言各1篇。苏序言,吴氏因旧有脉书多非善本,“乃取明清以来各方籍,择其精切有据、足征有用者,参诸西说,以会其通。举凡常法变法、新久病法,及察脉各玄机,大率皆旧诀所未见及之作9。吴瑞甫写作本书耗时两年之久,充分汲取借鉴了前人的脉学理论,于微妙中益参微妙,于精致中更求精致,凸显了中医脉学的临床应用价值。2.7 病理学讲义本书以阴阳学说为基础,论中医病理学基本原理,以问答方式详解阳虚、阴虚诸症,强调虽然各种症状有不同的表现,总不出阴阳之范畴。阳虚、阴虚多有相像之处,临床诊断务必正确区辨别析,所论各症附方剂及用药意解。 本书仅存厦门国医特地学校油印本,1册,不分卷,无名目,依据书中内容统计,共12目。卷首有吴瑞甫序言1篇,论本书编写缘起,“近世习洋派医者,每谓我国无病理学,其实非无病理学也。灵枢素问伤寒金匮何一而非病理。特我国病理发端于气化,若西医趋重于形质。101以西医的形质观点审视中医气化,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政管理用户满意度测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执业医师考试温故而知新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学期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大揭密
- 行政管理专科文化考试题目和答案
- 护理行为规范试题及答案分享
- 2025年执业医师考试专家点评与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执业药师考试高频试题及答案
- 行政法学复习过程中的高效学习法:试题及答案
- 文化认同在社会融合中的作用试题及答案
- 加倍努力卫生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唐代的文学传播研究
- 【海澜之家公司盈利能力探析11000字】
- pc板冷折弯工艺
- 中国传统色彩文化
- 2022年1月上海春季高考英语真题(学生版+解析版+听力音频)
- 幼儿园区域材料采购清单
- 厂内运输车辆专项安全检查表
- 企业商学院的组织架构和培训体系架构
- 铁道机车-机车检修运用
- 安全操作规程培训课件
- 2023年随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