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 专题 03 咏史怀古诗咏史诗即咏史怀古诗,就是诗人以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 历史陈迹为题材, 通过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诗歌。在诗歌中,往往是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 . 赤壁怀古 ,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的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刘禹锡的乌衣巷 ,今昔对比,表达了 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一、咏史诗的基本类型1、就史事论史事作者对历史作冷静的思考, 并不置身其中, 但在对历史和古人的评价中, 往往表现出一定的个人取向
2、和感性认识。这一类型的诗歌, 着眼史事, 议论引发,将自己的态度诗化地表达出来。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 ,可是对项羽战败自刎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杜牧在诗中写道: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 , 对项羽自刎表现出无限惋惜。而王安石却道出“ 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也就是说这样的穷兵黩武的项羽失败是历史的必然。2、借史事说今事这是咏史怀古诗创作的主流。 作者以一颗忧天下之心, 或表现对当世腐政的不满, 或表现对国势衰微的感伤,将史实与现实巧妙联系,采取一种婉曲的方式,借古说今,或抒写对国事的忧虑,或唤醒和警策当朝统治集团。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3、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诗人在作品中劝喻南宋当政者应该像项羽那样宁死也不要逃到江东, 收复国土, 恢复中原,这可以说是借古讽今的杰作。如,韦庄的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诗人凭吊台城古迹, 回顾六朝旧事, 今昔对比之中, 六朝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自然产生怀古伤今的情结。在鉴赏过程中,要注意从史事描述、意象的选择以及语势的倾向上去判断作者是意在 “讽” ( 讽喻 ) 还是意在“伤” 。3、以史事言情志诗人将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寄托于历史人物,借以抒情明志。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风
4、流总被, 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诗人就是采取对古人伟业的追溯,最终引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感慨,表达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二、鉴赏这类诗歌方法弄清楚了这类诗歌的类型,再注意各种表现手法,比如,比喻、象征、对比、反衬、渲染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去鉴赏这类诗歌。1、弄清史实咏史怀古诗往往立足于正面写史, 通过写史来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 因此, 做好平时对历史知识的积累,这是首要问题
5、。如,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只要熟悉当时的历史, 我们就能明白, 这里作者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 感受到风景、山河的变化, 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 于是站在北固楼上, 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 自然引出下文。接着诗人在这里是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 ,形势与南宋极相似,显然作者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 并战而胜之, 正是为了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 懦怯苟安。 末三句用了两个典故。其一是
6、曹操煮酒论英雄。 在这里, 作者进行了改造, 将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赞扬, 而让曹刘当配角, 其实是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 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其二是曹操一褒一贬的典故。据三国演义表现,曹操与孙权第一次对垒,见孙权之威严仪表,就喟叹道: “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 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 没有明言后半句, 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 讽刺当朝者都是刘景升的儿子一类的猪狗。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真是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叫绝!2、领悟感情诗家怀古咏史, 大致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对历史作理性的冷静的剖析, 一种是感慨个人的身世,抓住的只是历史的一
7、些影子,感情成分较浓。如,元代的张养浩的小令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首小令是“借他人酒杯,浇心中块垒” 。全词开篇写景,中间抒情,寄寓着作者的伤心痛惜之情,兴废、盛衰之慨。末尾二句,以短小精悍的反对兼同对,极有力地高度概括了封建社会的本质, 充分表现了作者爱民如子的崇高精神。 作者进行在潼关路上, 联想起关中灾民流离失所, 饿莩遍地的凄惨景状,不由地吟出了这两句结论性的诗句。 短短八字, 概括出了历代王朝更替的普遍规律, 力敌千钧,内涵丰富,感情悲愤, 全面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为了私利而坑
8、苦百姓的罪恶,精譬警策,振聋发聩,闪耀着高度人民性的光彩。因此,这首小令名为 “怀古” , 实为 “伤今” , 表现了词人为百姓呐喊的勇敢精神, 富有战斗性和现实性。三、艺术手法不同的写法,是由不同的主题决定的。在咏史怀古诗中, 写法应该是多样的,但主要弄清一下几点:1、多种抒情方法结合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词作开篇三句, 突兀而起, 将
9、壮阔大江的实景和千古英雄人物的种种历史虚象融成一片,铺开赤壁怀古的背景。 引出具体对象后, 又宕开一笔, 以三个短句描写出气势雄浑的赤壁山水图,极力渲染江山之胜,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心潮为之激荡。词人由此顺势而下,上片的最后两句写道: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一面收束上文,概括出地杰人灵,一面承上启下,引出怀古核心部分。过片写道: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以艺术的夸张跳出历史的真实, 先将指挥赤壁之战的主帅周瑜安排在燕尔新婚之际,以侧面衬托青年英雄的光彩照人, 再着力正面刻画主人公的儒雅从容、 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 画龙点睛般勾画出昔日威武雄壮的赤壁大战。
10、接着后面中的“樯橹灰飞烟灭”六字,精练而形象地将“烈火张天照云海, 周瑜于此破曹公” 的火烧赤壁的决定性场面。 为此, 引出了诗人对人生的感叹。 可以说,此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写尽了大江东去的气魄,赤壁的雄奇,英雄的从容。2、运用典故表情达意诗人常常从古往今来典故、 诸子百家学说、 宇宙万物动态中选择那些最贴切的东西, 来状物、摹景、议事、明理,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意。下面就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来说明典故的运用。全词如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11、,射天狼。这首词里至少有两个典故,还有一个涉及星相学的名词。孙郎指三国时的孙权。 三国志 . 孙权传 载有孙权乘马射虎的故事。?孙权是三国时群雄中的少年英雄,他接哥哥孙策的班时,只十九岁,曹操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 。词中用“亲射虎,看孙郎” ,就把“聊发少年狂”的形象烘托出来了,并与后面的“鬓微霜,又何妨”相呼应。 “持节云中,何时遣冯唐”出自史记冯唐列传 。诗人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以守卫边疆的魏尚自期许,希望得到朝庭的信任和重用。 “天狼”即星名,在古代星相学中,是主侵掠的星宿。诗人以此比喻当时的西夏和辽国。北宋曾先后和他们订立了屈辱的和约,故以 " 西北望,射天狼"
12、表示自己保卫边疆、打击敌人的决心。3、运用对比的手法人们常说,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诗歌中, 对比手法就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 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诗词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一首著名的怀古诗。从全诗看,从诗歌中的意象来看,诗人选择了“野草花” “夕来描写了眼前的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 其实,诗人在这些意象背后, 却是乌衣巷昔日 的繁荣这样,在今昔对比中,引起了诗人世事沧桑之感。专项训练一、 【
13、2019 届宁夏银川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9分)行经华阴崔颢署崂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借问路傍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注】汉畤(zh i ):汉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畤: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长生: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寻求长生不老。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题( )( 3 分)A.诗题“行经华阴”,必有所往。所往之地,便是求名求利的集中地“咸京”;太华、三峰、武帝祠等即为京都附近名胜。B.诗的前六句全为写景。由总而分,由此及彼,有条不紊。起句气势不凡,以神仙岩穴的华山
14、压倒王侯富贵的京师。C.首联写远景,颔联摄近景。远近相间,景色沁脾,自然美妙,令人移情,为尾联“何如此处学长生”的发问作了铺垫。D.颈联浮想联翩,写意雄宏。诗人在华山下,看到黄河与秦关,驰骋想象,虚实相生,描绘出一幅雄伟壮阔的画面。2、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从全诗着眼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6 分)【答案】1、D (“诗人在华山下,看到黄河与秦关”错误,在华山下,同时看到黄河与秦关是不可能的,这里有想象,虚写,而非全“看到”。)2、诗歌描写了祖国山河的壮美瑰丽,抒发了诗人对奔走名利者的不耻以及对学道求仙的向往之情。即景生感(借景抒情,情景结合)。全诗打破了律诗的起承转合的格式,别具神韵, 前
15、三联虽有层次先后, 却全为写景, 尾联笔锋一转, 绾合前文, 感叹自己奔波于仕途;但诗人没有直说,反向旁人劝喻,导出 "何如学长生" 的诗旨,隐约曲折。【试题解读】行经华阴 是唐代诗人崔颢 的作品。 此诗描写了诗人途经华阴时所见的华山三峰雄奇险峻的景色,二、 【 2019 届宁夏青铜峡市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 9分)念奴娇登建康 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辛弃疾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却忆安石 风流, 东山岁晚, 泪落哀筝曲。 儿辈功名都付与, 长日惟
16、消棋局。 宝镜 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注】建康:今南京,曾为六朝国都。史正志,字致道,时知建康府兼建康行宫留守。安石:即谢安,字安石,早寓居会稽,晋孝武帝时任宰相,“泗水之战”大败前秦苻坚,晚年位高遭忌被疏。宝镜,唐李潘松窗杂录载秦淮河有渔人网得宝镜,能照见五脏六腑,渔人大惊,失手宝镜落水,后遂不能再得。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开头三句,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题。词人登上高楼,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感慨。“闲愁千斛”是形容愁苦极多,所谓“闲愁”是作者故作轻松之笔。B.上阕四、五两句,采用反问的方式,把“吊古伤今”落到实处,在问
17、答中勾画出大声疾呼、痛苦欲绝、义愤填膺的词人形象。 “兴亡满目” , “兴亡”是偏义词,侧重于“亡”字。C.最后两句,写词人眺望江面,看到狂风怒号,预感到风势将会愈来愈大,可能明朝长江卷起的巨浪,会把岸上的房屋推翻。用长江风浪险恶,暗指南宋的危局。D. “吊古”之作,大都借以抒发感慨或鸣不平。辛弃疾这首吊古伤今的词作,写得尤为成功,感人至深。写景时,感情色彩极其浓郁;抒情时,笔调极为深沉悲凉。2、词的上片主要抒发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 分)【答案】1、 B ( B 项, “采用反问的方式”说法错误,应该是设问)“闲愁千斛”2、抒发关心国事但身不在要位始终不能伸抗金之志的深深忧愁。作轻松之
18、笔,其实是抗金之志不得伸产生了很重的压抑。流露今不比昔的悲凉。“虎踞龙蟠何处是”是说建康形势很险要,而今哪里是这样。表达词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兴亡满目”,“柳外斜阳”五句,渲染了国势渐衰悲凉气氛,传达出深沉的爱国之情。隐含着对南宋朝廷软弱的谴责。 “虎踞龙蟠何处是?” , 饱含感情地发问, 异常生动地勾画出词人大声疾呼、痛苦欲绝、气愤填膺的形象。 (任意三点满分)【试题解读】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篇登览怀古之作,三、【改编】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
19、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注】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丁年,壮年。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1、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6 分)【答案】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 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 “消魂”二字。颔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年, 用工整的句子绘成了两幅
20、画面: 一是望雁思归图, 二是荒塞牧归图,概写了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 颈联想到苏武归来, 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衰老。尾联遥想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试题解读】苏武庙 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 创作的一首咏史诗。 此诗是作者瞻仰苏武庙时所作, 含蓄地表达了作诗云: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温庭筠这首诗,正塑造了一位“白发丹心”的汉臣形象。四、【改编】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10 分)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
21、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1、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刻含义。(4分)2、综合分析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首怀古词作,请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 (不超过 100 字) (6 分)【答案】1、意在说明北宋一些人并未吸取南朝灭亡的教训,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 仍在粉饰太平,寻欢作乐。2、1怀古实为伤今;多将当时的国势身世写入;上阕多为写景起兴,下阕多为抒情议论;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当
22、今;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往往有英雄相惜之意。(能答出其中四项即可)【试题解读】桂枝香金陵怀古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词作。此词通过对 金陵(今江苏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历五、【改编】 阅读下列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7 分)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张可久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注】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 投笔从戎的故事。1、两首曲语言比较凝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发无限感慨于不发感慨中,前曲 , 代表了张可久散
23、曲的特色,后者 ,体现了 “曲野”的本色精神。(2分)2、你认为这两首元曲哪一首的结尾更好?请简述理由。要求:所答内容不少于80字。(5分)【答案】1、前曲典雅工巧或含蓄隽永;后者不避口语,畅达泼辣(或几近俚语,脱口而出;通俗直 白)(每空1分)2、总析:两首曲子都是咏史用典,寄托历史兴衰之感叹,对劳苦大众的历史命运给予深切 的同情。(1分)如果认为以“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作结好,以景做结,寓情于景(2分),春意阑珊的凄清景象和前三句所写的繁华盛事形成鲜明对照,一兴一衰,一乐一哀,间接抒发无限感慨(2分)。如果认为以“读书人一声长叹”作结好,则直抒胸臆(直接抒情),感情激烈饱满、爱憎分明
24、(2分),最后的“叹”字,一是叹国家遭难,二是叹百姓遭殃,三是叹读书人无可 奈何,含义丰富,耐人寻味(2分)。【试题解读】卖花声怀古是元代散曲家 张可久创作的咏史组曲,共二首。这两首曲子咏史用典, 寄托历史兴第一首曲子开头先用三个典故。一是秦始皇在骊山建阿房宫行乐,二是西晋富豪石崇筑金谷园行乐,三是隋炀帝沿运河南巡江都游乐。这三个典故都是穷奢极欲而不免败亡的典型。 但这组仅仅典出事情的发端而不说其结局。“不堪回首”四字约略寓慨,遂结以景语:“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这是诗词中常用的以“兴”终篇的写法,同时,春意阑珊的凄清 景象和前三句所写的繁华盛事形成鲜明对照,一热一冷,一兴一衰,一有一无
25、,一乐一哀, 真可兴发无限感慨。这与 刘禹锡的七绝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 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这首曲子的长短参差,奇偶间出,更 近于令词。不过,一开篇就是 鼎足对的形式,所列三事不在一时、不在一地且不必关联(但 相类属),这是它与向来的“登临”怀古诗词有所不同之处。相比较而言,第二首更有新意。这首在手法上似乎与前首相同,也是列举三事:一是霸王别姬的故事,二是吴蜀破曹的故事,三是班超从戎的故事。看起来这些事彼此毫无逻辑联 系,拼凑不伦。然而紧接两句却是“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说到了世世代代做牛做马做牺牲的普通老百姓, 可见前三句所写的也有共通的内容
26、。 那便是英雄美人或轰烈或哀艳的事迹,多见于载籍,但遍翻二十四史,根本就没有普通老百姓的地位。这一来,作者揭示了一个严酷的现实, 即不管哪个封建朝代,民生疾苦更甚于末路穷途的英雄美人。在这种对比上,最后激发直呼的“读书人一声长叹” , 也就惊心动魄了。这个结尾句意义深刻且耐人回味。 “读书人”可泛指当时有文化的人,也可特指作者本人,他含蓄地要表达这样的含义:其一,用文化人的口吻去感慨历史与现实,寄寓着丰富的感情,有对“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的叹惋, 有对 “兴, 百姓苦; 亡, 百姓苦” 的责难, 有对 “争强争弱,天丧天亡,都一枕梦黄梁”的感伤。其
27、二,用文化人的思想眼光去理解看待历史与现实, 能加深作品的思想深度, 显得真实准确。 最后的 “叹” 字含义丰富, 一是叹国家遭难,二是叹百姓遭殃,三是叹读书人无可奈何。在语言风格上,此曲与前曲的偏于典雅不同,更多运用口语乃至俗语,尤其是最后一句的写法,更是传统诗词中见所未见、 闻所未闻的。这种将用典用事的修辞,与俚俗的语言结合,便形成一种所谓的“蒜酪味儿”和“蛤蜊风致” ,去诗词韵味远甚。两首相比,这一首是更为本色的元曲小令。这首曲是咏史之曲,慨叹秦汉时期的战争,抒发了连年的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整首曲子的中心是通过怀古感伤世事,慨叹民苦。六、 【改编】 阅读下面元曲,按要求回答问题。 ( 11 分)中吕山坡羊叹世陈草庵渊明图醉,陈技贪睡,此时人不解当时意。志相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古树保护培训课件
- 培训师如何做:授课呈现技巧与培训方法
- 《医疗机构管理实务》课件
- 起重安全警示教育培训
- 《精神疾病识别与干预》课件
- 车库出租协议和租赁合同
- 《深海利器公司介绍》课件
- 车辆抵押借款协议合同书
- 完善劳动合同管理的实施方案计划
- 浙江婚前协议书
- TRIZ试题库详细版
- Q∕GDW 12129-2021 电网大气腐蚀等级分布图绘制规范
- MTM-1基本方法
- ppt精选模板:热烈欢迎领导莅临指导工作PPT课件
-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2有机化合物试题.doc
- 可填充颜色的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各省市地图填色
- 彩图——中国各省地质图13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共12页)
- 化工企业设备管理课程(共80页).ppt
- 防高坠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GQ15型工程钻机
- 厨房物品盘点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