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武汉四调语文2016 答案【篇一:2016 年四调语文试卷】 语文试卷亲爱的同学,在你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1 .本试卷由第1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全卷共 8 页,七大题,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2 答题前,请将你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 ”相应位置,并在 “ 答题卡” 背面左上角填写姓名和座位号。3答第1 卷(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 “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得答在“试卷 ”上。4 .答第n卷(非选择题)时,答案用 0.5毫米黑色笔迹签字笔书写在 “ 答题卡”
2、上。答在“试 卷 ”上无效。 5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预祝你取得优异成绩!第 1 卷 (选择题共30 分)一、(共12 分,每小题3 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2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对于坐船游玩的人们而言,这一段是惬意的。崎岖的海岸线上满是蓝宝石般的峡湾,翠绿的山峦间散布着精巧的农家小屋,这里不断到大自然的绮丽风光。a 旅游变换领略b 旅途变换领会c 旅途变幻领略d 旅游变幻领会3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对长时间未探望老年人的家庭成员,养老机构可以督促其前往探望。b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双方在巨额建设费用的分担上未能达
3、成一致。c 我们只有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关系,才能铲除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d 加拿大人对于“高考 ”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大学录取的依据还是考试的分数。4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 国家疫苗监管有6 项职能:上市许可、上市后监管、批签发、实验室管理、监管检查和临床试验监管,这些监管覆盖了从疫苗研发到使用的各个环节。b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的深刻反映。c 在旅游网上,杏花村前被冠以“酒都 ”二字。对于该地的介绍,网上是如此表述的:杜牧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成为千古绝唱。d 美国、欧盟和
4、日本于1990 年成立了“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规定国际协调会”(简称 ich ), 旨在促进新药的同步申报、审批和上市。二、(共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 题。人与自然自然作为环境与自然作为其自身是完全不一样的。自然作为其自身,它与人无关。而自然作为环境,它就成为了人的使用对象。自然作为人的使用对象,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资源,二是作为环境。同一对象,既可以看作资源,也可以看作环境,都是为人所使用,但有重要的区别。资源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类。人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要向自然获取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但是,必须有个限度,超出限度,竭泽而渔,就可能严重破坏整个生态平衡,造成某些资源
5、枯竭。这又反过来给人造成严重危害,危及人的生存。资源是人的掠夺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而将自然界看成环境,不管这里的自然条件如何,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对于当今的人类来说,更重要的是要将自然看成我们的家。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区分成三个层次:宜居、利居和乐居。宜居关乎人的生存。它首先指向环境的生态质量,生态关系人的健康。利居关乎人的发展。利居,一是指生活方便,二是指创业方便。乐居关乎人的生活质量。宜居是基础,立足于生存;利居,侧重于创业,立足于发展;乐居则侧重于生活,是前两者的综合与提高,乐居是人类对环境的最高追求。宜居,重在
6、环境保护。利居,重在环境开发,仍然没有摆脱将环境当作资源的观念,明显地在利用环境,而环境一旦成为利用的对象,它与人的关系就存在某种对立。只有乐居,人与环境的关系才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在环境建设上如何落实乐居呢?人在环境中生活,不能不对环境进行建设,人类的任何建设,都可以算作工程。人类的工程除了纯艺术性的外,均是功利性的。诸如城市中的房屋、马路、高架路、立交桥、下水管道等。无疑,这些工程给人类生活带来诸多的便利,但也给人类带来一些麻烦,有属于生态方面的,也有属于能源、卫生、经济等方面的,它们不同程度地对环境有所破坏。工程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是环境建设;另一方面,它又是对环境的破坏。但设计
7、合理、创意新颖的工程外观,不仅不是环境的破坏,反而是环境的美化。这就需要我们化工程为景观。景观的构成,一是景,一是观。景有自然之景,也有人工之景。而观,也不止是生理和心理上的感觉,它涉及诸多的人文因素,实际上它指的是人类的文明。将工程化成景观,让工程既有利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又有利于人们的审美。工程建设有两种原则:一是功利原则,如何让工程最大地发挥它的功能性;二是审美原则,如何让工程成为一道景观。这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有人提出:功利第一,审美第二。其实,功利与审美在这里不存在第一第二之分,二者统一就好。5 下列对“自然 ”与 “环境 ”和 “资源 ”的关系的理解,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 自
8、然往往是被人们当作资源和环境来加以利用的。b 同一自然物,被看作资源还是被看作环境,其结果大不一样。c 当人们从自然中获取资源,不可避免地危及到人自身的生存。d 当人们把自然看成环境,人们就有可能与自然保持和谐关系。6下列对“居住的三个层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宜居侧重生态对人生存的价值,利居侧重环境对人发展的价值。b 乐居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最高追求。c 宜居、利居和乐居这三个层次体现了生活品质的不同。d 宜居、利居和乐居这三个层次体现了对环境的友好态度。7 下列对文本中“ 如何落实乐居” 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多建设一些没有功利性色彩的纯艺术性的工程。b 不应基于
9、人的功利目的,实施对环境有改变的工程。c 在工程建设中,赋予更多的人文因素。d 在工程建设中,将功利和审美统一在一起。三、(共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 10 题。郭文,少爱山水。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父母终,服毕,辞家游名山。洛阳陷,乃步担入吴兴余杭大辟山中穷谷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亦无壁障。时猛兽为暴,入屋害人,而文独宿十余年,卒无患害。恒著鹿裘葛巾,不饮酒食肉,区种菽麦,采竹叶木实,贸盐以自供。食有余谷,辄恤穷匮。有猛兽杀大麋鹿于庵侧,文以语人,人取卖之,分钱与文。文曰:“我若须此,自当卖之。所以相语,正以不须故也。”闻者皆嗟叹之。王导闻其名,遣
10、人迎之,文不肯就船车,荷担徒行。既至,导路之西园,园中果木成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焉。于是朝士咸共观之,文颓然箕踞,傍若无人。温峤尝问文曰:“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文曰: “藏埋者亦为蝼蚁所食,复何异乎!”又问曰:“猛兽害人,人之所畏,而先生独不畏邪? ”文曰: “人无害兽之心,则兽亦不害人。”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临安令万宠迎路县中。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机。8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弥旬忘反弥:满 b 苫覆其上而居焉居:住 c 文以语人语:告诉d 复何异乎异:惊异9 为文中画
11、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a 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b 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c 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d 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10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郭文自幼喜爱山水,到山林中游玩,很多天都不回家。父母最终也无法让他留在家乡。b 郭文在山中倚树搭建草棚,当时猛兽常常进入草棚中伤人,而郭文十余年竟安然无恙。c 郭文在山中种植菽麦,采摘野生的食物换取食盐,生活极为贫穷
12、匮乏,常被别人救济。d 郭文被王导请出山后,朝中官员都来看望他,郭文却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视若无人。第n卷 (非选择题共90分)四、(14 分)11 .将第三题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12 .填空。(10 分,每空2 分)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 ,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夏完淳别云间一诗中,巳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中的 泉路意指 这一诗句抒发了诗人之情。五、(18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 16 题。生命韩少功你看出了一只狗的寒冷,给它垫上了温暖的棉絮,它躺在棉絮里以后会久久地看着你。它不能说话,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它的感激
13、。你看到一只鸟受伤了,将它从猫嘴里夺下来,用药水疗治它的伤口,给它食物,然后将它放飞林中。它飞到树梢上也会回头看你,同样不能说话,只能用这种方式铭记你的救助。它们毕竟是低智能动物,也许很快会忘记这一切,将来再见你的时候,目光十分陌生,漫不经心,东张西望,追逐它们的食物和快乐,它们不会注意你肩上的木犁或者柴捆。它们不会像很多童话里描述的那样送来珍珠宝石,也不会在你渴毙路途的时候,在你嘴唇上滴下甘露。它们甚至再也不会回头。但它们长久地凝视过你,好像一心要知道更多关于你的事情,好 像希望能尽可能记住你的面容,决心做出动物能力以外的什么事情。这一刻很快就会过去。但有了这一刻,世界就不再是原来的世界,
14、不再是没有过这一刻的世界。感激和信任的目光消失了,但感激和信任弥散在大山里,群山 就有了温暖,有了亲切。某一天,你在大山里行走的时候,大山给 你一片树阴;你在一条草木覆盖的暗沟前失足的时候,大山垫给你 一块石头或者借给你一根树枝,阻挡你危险地下坠。在那个时候, 你就会感触到一只狗或一只鸟的体温,在石头里,在树梢里。你不再感到孤单的危险,你能感到石块是你的血肉,树梢是你的 肢体,而你的一声长啸或大笑其实来自大山那边的谷地。你早应该 知道,科学的深入观测已经证明:植物其实有感情,也有喜爱和快 乐的反应一一当你为之除虫或授粉;也有恐惧和痛苦的反应 一一当 你当面砍伐它们的同类。它们在特殊的心电仪”和
15、 脑电仪”里同样神绪万端,只是无法尖叫着拔腿而逃罢了。你还应该知道,科学的反复试验还证明:大地同样 是 活物和 动”物,只要你给它们足够的高温,比方说给它们太阳 表面的炽热,它们就会手舞足蹈,龙腾虎跃,倒海翻江,风驰电掣, 同样会有大怒的裂爆或者大爱的聚合,其活”其 动”之能耐,远非人类可及。它们眼下之所以看似没有生命的蛰伏,只不过是如同动 物的冬眠和植物的冬枯 一一地球的常温对于它们来说过于寒冷,所 以这常温正是它们的冬天。你是人。其实人只是特定温度、特定重力、特定元素条件下偶然 的化合。因此相对于大地来说,人不过是没有冬眠和冬枯的山;相 对于植物来说,人不过是有嘴和有脚的树;相对于其他动物
16、来说, 人不过是穿戴了衣冠的禽兽,没有了尾巴却有了文字、职位、电脑 以及偶尔寄生其中的铁壳子汽车。人是大地、植物、动物对某个衣 冠者临时的身份客串,就像在化装舞会上有了一个假面。你抬起头来眺望群山,目光随着驮马铃声在大山那里消失,看到起伏的山 脊线那边,有无数的蜻蜓从霞光的深处飞来,在你的逆光的视野里颤抖出万片金光, 刹那间撒满了寂静天空 一一这是更大的一扇家门向你洞开,更大的 一个家族将把你迎候和收留 一一只需要你用新的语言来与骨肉相认, 需要你触抚石块或树梢的问候。你知道。13 .第段开头连用了三个这一刻“,这一刻”指的内容是什么?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4 分)14 .请用直白的语言表
17、达出对下面句子语意的理解。(4 分 )在那个时候,你就会感触到一只狗或一只鸟的体温,在石头里,在树梢里。15 .从写作意图来看,第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什么样的认识?请概括表述。(4 分)16 .文章结尾,作者要我们“用新的语言来与骨肉相认”,说说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愿望。(6 分)六、(8 分)根据要求完成17、 18 题。班级要开展“走进大自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7 .中学生走进大自然,其实就是走进大课堂。请你设计出中学生走进大自然的三条可行途径。要求:依据示例,从目的、方式等角度将设计的每条途径用简明的语言表述清楚。(4 分) 示例:为了更直观地了解植物生长的特点,参观植物园,观察植物的生长
18、情况。18 .班级需要就“走进大自然”这一活动拟写一份倡议书,倡议书中需要有表达中学生走进大自然的必要性的内容,请写一段话,将“中学生走进大自然的必要性”这一内容表达出来。(字数100120字)(4分)七、作文(50 分)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 分)科研人员以一项有趣的“伤痕实验”来研究人们的自我认知与感受到的外界对待自己的态度之间的关系。由专业化妆师在每位志愿者的脸上做出一道触目惊心的伤痕。志愿者从一面小镜子看到化妆的效果后,镜子就被拿走了。化妆师又以需要在伤痕表面再涂一层粉末的名义,偷偷抹掉了化妆的痕迹。此时,他们的脸与往常并无二致。对此毫不知情的志愿者,被派往各医院的
19、候诊室,他们的任务就是观察人们对其面部伤痕的反应。结果志愿者都叙述了相同的感受 人们总是盯着他们的脸看,显得粗鲁无礼、极不友好。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 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篇二:2016 武汉四调考试语文试卷】txt 一、(共12 分,每小题3 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2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对于坐船游玩的人们而言,这一段是惬意的。崎岖的海岸线上满是蓝宝石般的峡湾,翠绿的山峦间散布着精巧的农家小屋,这里不断的景色都让游客们到大自然的绮丽
20、风光。a 、旅游变换领略b 、旅途变换领会c 、旅途变幻领略d 、旅游变幻领会3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 对长时间未探望老年人的家庭成员,养老机构可以督促其前往探望。b.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双方在巨额建设费用的分担上未能达成一致。c. 我们只有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关系,才能铲除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d.加拿大人对于 高考”是个陌生的概念,但大学录职的依据还是考 试的分数。4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 国家疫苗监管有6 项职能:上市许可、上市后监管、批签发、实验室管理、监管检查和临床试验监管,这些监管覆盖了从疫苗研麦到使用的各个环节。b.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
2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的阶段性问题,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的深刻反映。c. 在旅游网上,吉花村前被冠以“酒都 ”二字。对于该地的介绍,网上是如此表述的:杜牧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成为千古绝唱。d. 美国、欧盟和日本于1990 年启动了“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规定国际协调会议”( 简称 ich) ,目在促进新药的同步自报、审批和上市。二、(共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题。自然作为环境与自然作为其自身是完全不一样的。自然作为其自身,它与人无关。而自然作为环境,它就成为了人的使用对象。自然作为人的使用对象,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资源,二是作为环境。
22、同一对象,既可以看作资源,也可以看作环境,都是为人所使用,但有重要的区别。资源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类。人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要向自然获取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但是,必须有个限 度,超出限度,竭泽而渔,就可能严重破坏整个生态平衡,造成某 些资源枯竭。这又反过来给人造成严重危害,危及人的生存。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 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而将自然界看出环境,不 管这里的自然条件如何,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对于当今人类来说,重要的是要将自然看成我们的家。家的首要功 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宜居、利居、乐居。宜居关乎人的生存。它首先指向环
23、境的生态质量,生态关系人的健 康不。利居关乎人的发展。利居,一是指生活方便,二是指创业方 便,乐居关乎人的生活质量。宜居是基础,立足于生存;利居,侧重于创业,立足于发展;乐居 则侧重于生活,是前两者的综合与提高,乐居是人类对环境的最高 追求。宜居,重在环境保护。利居,重在环境开发,仍然没有摆脱将环境 当作资源的观念,明显地在利用环境,而环境一旦成为利用的对象, 它与人的关系就存在某种对立。只有乐居,人与环境的关系才不是 对立的,而是和谐的。在环境建设上如何落实乐居呢?人在环境中生活,不能不对环境进行建设,人类的任何建设,都可 以算作工程。人类的工程除了纯艺术性的外,均是功利性的。诸如城市中的房
24、屋、马路、高架路、立交桥、下水管 道等。无疑,这些工程给人类生活带来诸多的便利,但也给人类带 来一些麻烦,有属于生态方面的,也有属于能源、卫生、经济等方 面的,它们不同程度地对环境有所破坏。工程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是环境建设;另一方面,它又是对 环境的破坏。但设计合理、创意新颖的工程外观,不仅不是环境的 破坏,反而是环境的美化。这就需要我们化工程为景观。景观的形成,一是景,一是观,景有 自然之景,也有人工之景。而观,也不止是生理和心理上的感觉, 它涉及诸多的人文因素,实际上它指的是人类的文明。将工程化成景观,让工程既有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又有利于人 类的审美。工程建设有两种原则:一是功利
25、原则,如何让工程最大 地发挥它的功能性;二是审美原则,如何让工程成为一道景观,这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有人提出,功利第一,审美第二。其实,功利与审美在这里不存在第一第二之分,二者统一就好。5、下列对“自然 ”与 “环境 ”和 “资源 ”的关系的理解,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 自然往往是被人们当作资源和环境来加以利用的。b.同一自然物,被看作资源还是被看作环境,具结果大不一样。c. 当人们从自然中获职资源,不可避免地危及到人自身的生存。d.当人们把自然看成环境,人们就有可能与自然保持和谐关系。6 、下列对“居住的三个层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宜居侧重生态对人生存的价值,利居侧重环境
26、对人发展的价值。b. 乐居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最高追求。c. 宜居、利居和乐居这三个层次体现了生活品质的不同。d. 宜居、利居和乐居这三个层次体现了对环境的友好态度。7 、下列对文本中“如何落实乐居”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多建设一些没有功利色彩的纯艺术性的工程。b. 不应基于人的功利目的,实施对环境有改变的工程。c. 在工程建设中,赋予更多的人文因素。d. 在工程建设中,将功利和审美境统一在一起。三、(共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o 题。郭文,少爱山水。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父母终,服毕,辞家游名山。洛阳陷,乃步担入吴兴余杭大辟山中穷谷
27、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亦无壁障。时猛兽为暴,入屋害人,而文独宿十余年,卒无患害。恒著鹿裘葛巾,不饮酒食肉,区种菽麦,采竹叶木实,贸盐以自供。食有余谷,辄恤穷匮。有猛兽杀大麋鹿于庵侧,文以语人,人取卖之,分钱与文。文日:“我若须此,自当卖之。所以相语,正以不须故也。 ”闻者皆嗟叹之。王导闻其名,遣人迎之,文不肯就船车,荷担徒行。既至,导置之西园,园中果木成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焉。于是朝士成共观之,文颓然踞,傍若无人。温峤尝问文:“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 文曰:“藏埋者亦为蝼蚁所食,复何异乎 !”又问曰:“猛兽害人,人之所畏,而先生独不畏邪?”文曰:
28、“人无害兽之心,则兽亦不害人。”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机。(选自晋书卷九十四隐逸,有删改)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弥旬忘反弥:满 b. 苫覆其上而居焉居:住 c. 文以语人语:告诉d. 复何异乎异:惊异9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a. 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b. 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c. 居导
29、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d.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10、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郭文自幼喜爱山水,到山林中游玩,很多天都不回家。父母最终也无法让他留在家乡。b.郭文在山中倚树搭建草棚,当时猛兽常常进入草棚中伤人,而郭文十余年竟安然无恙。c. 郭文在山中种植菽麦,采摘野生的售物换职食盐,生活极为贫穷匮乏,常被别人救济。d. 郭文被王导请出山后,朝中官员都来看望他,郭文却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视若无人。四、(14 分)11 、将第三题文言材料中画线的甸子翻译威现代汉语。(4 分)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
30、安独全。12、填空。( io 分,每空2 分 )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 ,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夏完淳别云间一诗中,巴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中的 泉路”意指,这一诗句抒发了诗人之情。五、(18 分)阅读读下面文章,完成l3-16 题。生命韩少功你看出了一只狗的寒冷,给它垫上了温暖的棉絮,它躺在棉絮里以后会久久地看着你。它不能说话,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它的感激。你看到一只鸟受伤了,将它从猫嘴里夺下来,用药水疗治它的伤口,给它食物,然后将它放飞林中。它飞到树梢上也会回头看你,同样不能说话,只能用这种方式铭记你的救助。它们毕竟是低智能动物,也许很快会忘
31、记这一切,将来再见你的时候,目光十分陌生,漫不经心,东张西望,追逐它们的食物和快乐,它们不会注意你肩上的木犁或者柴捆。它们不会像很多童话里描述的那样送来珍珠宝石,也不会在你渴毙路途的时候,在你嘴唇上滴下甘露。它们甚至再也不会回头。但它们长久地凝视过你,好像一心要知道更多关于你的事情,好像希望能尽可能记住你的面容,决心做出动物能力以外的什么事情。这一刻很快就会过去。但有了这一刻,世界就不再是原来的世界,不再是没有过这一刻的世界。感激和信任的目光消失了,但感激和信任弥散在大山里,群山就有了温暖,有了亲切。某一天,你在大山里行走的时候,大山给你一片树阴;你在一条草木覆盖的暗沟前失足的时候,大山垫给你
32、一块石头或者借给你一根树枝,阻挡你危险地下坠。在那个时候,你就会感触到一只狗或一只鸟的体温,在石头里,在树梢里。你不再感到孤单的危险,你能感到石块是你的血肉,树梢是你的肢体,而你的一声长啸或大笑其实来自大山那边的谷地。你早应该知道,科学的深入观测已经证明:植物其实有感情,也有喜爱和快乐的反应 当你为之除虫或授粉;也有恐惧和痛苦的反应 当你当面砍伐它们的同类。它们在特殊的“心电仪 ”和 “脑电仪 ”里同样神绪万端,只是无法尖叫着拔腿而逃罢了。你还应该知道,科学的反复试验还证明:大地同样是“活 ”物和 “动 ”物,只要你给它们足够的高温,比方说给它们太阳表面的炽热,它们就会手舞足蹈,龙腾虎跃,倒海
33、翻江,风驰电掣,同样会有大怒的裂爆或者大爱的聚合,其 “ 活 ” 其 “ 动 ” 之能耐,远非人类可及。它们眼下之所以看似没有生命的蛰伏,只不过是如同动物的冬眠和植物的冬枯 地球的常温对于它们来说过于寒冷,所以这常温正是它们的冬天。你是人。其实人只是特定温度、特定重力、特定元素化合一类条件下的偶然。因此相对于大地来说,人不过是没有冬眠和冬枯的山;相对于植物来说,人不过是有嘴和有脚的树;相对于其他动物来说,人不过是穿戴了衣冠的禽兽,没有了尾巴却有了文字、职位、电脑以及偶尔寄生其中的铁壳子汽车。人是大地、植物、动物对某个衣冠者临时的身份客串,就像在化装舞会上有了一个假面。你抬起头来眺望群山,目光随
34、着驮马铃声在大山那里消失,看到起伏的山脊线那边,有无数的蜻蜓从霞光的深处飞来,在你的逆光的视野里颤抖出万片金光,刹那间撒满了寂静天空 这是更大的一扇家门向你洞开,更大的一个家族将把你迎候和收留 只需要你用新的语言来与骨肉相认,需要你触抚石块或树梢的问候。你知道。13、第段开头连用了三个这一刻“,这一刻”指称的内容是什么?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4 分)14、请用直白的语言表达出对下面句子语意的理解。(4 分)在那个时候,你就会感触到一只狗或一只鸟的体温,在石头里,在树梢里。15、从写作意图来看,第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什么样的认识?请概括表述。(4 分)16、文章结尾,作者要我们“用新的语言来与
35、骨肉相认”,说说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愿望。(6 分)六、 ( 8 分)根据要求完成17、 18 题。班级要开展“走进大自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7、中学生走进大自然,其实就是走进大课堂。请你设计出中学生走进大自然的三条可行途径。要求:依据示例,从目的、方式等角度将设计的每条途径用简明的语言表述清楚。(4 分)示例:为了更直观地了解植物生长的特点,参观植物园,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18、班级需要就“走进大自然”这一活动拟写一份倡议书,倡议书中需要有表达中学生走进大自然的必要性的内容,请写一段话,将“中学生走进大自然的必要性”这一内容表达出来。(字数100 120 字)( 4 分)七、作文(50 分)1
36、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 分)科研人员以一项有趣的“伤痕实验”来研究人们的自我认知与感受到的外界对待自己的态度之间的关系。由专业化妆师在每位志愿者的脸上做出一道触目惊心的伤痕。志愿者从一面小镜子看到化妆的效果后,镜子就被拿走了。化妆师又以需要在伤痕表面再涂一层粉末的名义,偷偷抹掉了化妆的痕迹。此时,他们的脸与往常并无二致。对此毫不知情的志愿者,被派往各医院的候诊室,他们的任务就是观察人们对其面部伤痕的反应。结果志愿者都叙述了相同的感受 人们总是盯着他们的脸看,显得粗鲁无礼,极不友好。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 字
37、。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篇三:2016 年武汉四调物理试题及答案】=txt 一、选择题(每小题3 分,共 36 分)9. 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 高架道路两旁安置透明板墙b. 将高音喇叭音量调小c. 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 居民小区内多种植花草树木10.如图所示,用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和 块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越明亮的教室中做实验效果越好b.尽量选用较薄的玻璃板做实验c. 为了成像清晰,应将两支蜡烛都点燃d.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蜡烛的像与蜡烛不是等大11. 小明将凸透镜紧靠如图甲所示的一幅卡通图片,然后将凸透镜逐渐远离图
38、片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如图乙所示四个不同的像,则四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 b. c. d.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时断时续的电流能够产生电磁波b. 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磁波进行工作的c. 手机用 “ wifi 上网是利用红外线传递信息 ”d. “北斗 ”导航系统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13. 某同学将一根导线绕在一枚铁钉上制成一个电磁铁后,利用下图所示的电路研究它的磁性。为了让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增多,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 取出自制电磁铁中的铁钉b.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c. 减少铁钉上所绕线圈的匝数d. 把电池的正负极对调14. 右图是动圈式话筒的构造
39、示意图,当人对着话筒说话时,声音使膜片振动,与膜片相连的线圈在磁场中运动,产生随声音变化而变化的电流。下列实验中和动圈式话筒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15. 为了测出石块的密度,某同学先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用量筒和水测矿石的体积,其过程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石块的质量是47. 2g b. 石块的体积是18cm3c. 石块的密度是2. 6 x103kg/m3d. 若先测石块的体积,最终测得石块的密度会偏大16. 如图所示,大人牵着小孩站在台阶式电梯上随电梯匀速上行时,下列描述或估算合理的是()a. 小孩对电梯的压力和电梯对他的支持力相互平衡
40、b. 大人和小孩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c. 他们和电梯间的摩擦力均为0nd ,电梯运行速度约为20 km/h17. 如图所示,潜水艇悬浮在水中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要使潜水艇下沉,应向水舱充水b. 要使潜水艇上浮,应从水舱向外排水c. 当潜水艇悬浮在水中时,潜水艇总重等于同体积的水重d. 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和受到的浮力来实现浮沉的18. 如右图所示,a 为可在斜面上自由移动的小车,b 为固定在斜面一端的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b 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不同时刻小车a 与它的距离,这样计算机就可以算出运动的小车在不同位置时的速度。小车由静止自由滑下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1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已进入很多平常百姓家庭。下列关于小汽车的说法正确的是()a. 小汽车上坡时机械能越来越大b. 小汽车在高速公路的水平路面上快速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它的重力c . 系上安全带的作用是减少小汽车被追尾时给乘坐人员带来的伤害d. 冬天车窗内容易“ 起雾 ”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在车窗上造成的20.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s1, 、 s2 、 s3 都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a 端 时, r1 的功率为p1 、,电流表a1和 a2 的示数之比为3: 4; 若再断开s2 ,则电流表a1 和 a2 的示数之比为1:2 。当 s1 和 s3 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卫生清理承包协议书
- 商铺租赁消防协议书
- 商家合作入股协议书
- 公司资金转让协议书
- 单位搬迁补偿协议书
- 劳动合同变换协议书
- 单位出资建房协议书
- 卫生用地赔偿协议书
- 土地整改合同协议书
- 合伙养大孩子协议书
- 全媒体运营师运营管理技能试题及答案
-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
-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与质量提升研究
-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
- 高中主题班会 常规管理促状态规范月课件-高二上学期主题班会
- 拓扑结构特征提取-深度研究
- 家具鉴赏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东北林业大学
-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18课《井冈翠竹》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针刺伤预防与处理-2024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 基装合同范例版
- 永久性租房合同(2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