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备考之考场诗词里的守岁(试题版含解析)_第1页
高考语文备考之考场诗词里的守岁(试题版含解析)_第2页
高考语文备考之考场诗词里的守岁(试题版含解析)_第3页
高考语文备考之考场诗词里的守岁(试题版含解析)_第4页
高考语文备考之考场诗词里的守岁(试题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语文备考之考场诗词里的守岁(试题版含解析) 考场诗词里的守岁试题版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夜有怀 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注】此诗写于诗人任张九龄幕府时。竹叶,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独在幕府,深夜孤枕难眠,不禁起了光阴易逝的感慨和思乡之意。 B钟漏相催、残灯无焰、炉香成灰都是写诗人除夕之夜客居他乡的寂寞。 C为排遣心中孤寂,诗人邀人在账中对酌,模糊间,似见春暖驱走冬寒。 D“催“逼采纳拟

2、人化写法,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夜深无眠的内心感觉。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中守岁在柳家庄 白居易 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 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 3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开篇点题,点明时间是除夕夜。在外生活窘迫,守岁之夜连酒也没有。因极度思念家乡,泪水把衣襟都沾湿了。 B颔联,比之家中生活的贫困,深深感受到在外漂泊更加艰辛,因为除了旅人的贫困孤独之苦,还满怀刻骨的乡愁。 C颈联,“惊表现因年老感到时光匆匆,而因难以排遣的愁绪尤多,以致“恶春,直接表达出的思

3、乡之情。 D这首五言律诗用语平淡朴实,但感情真切,表现出流落在外的诗人在佳节之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4请简析本诗的艺术手法。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冲卿1除日立春2 王安石 犹残一日腊,并见两年春。物以终为始,人从故得新。 迎阳朝翦彩,守岁夜倾银。恩赐随嘉节,无功只自尘3。 堆叠金?除日立春 黄升4 银幡彩胜5参差剪,东风吹上钗头燕。一笑绕花身,小桃先报春。 新春今日是,明日新年至。擘茧6莫探官,人间行路难。 【解释】1次韵: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冲卿:北宋人吴充的字。 2除日立春:除日、立春双节重合喜上加喜。但下一年就是“无春年,古人认为不吉利。 3只自尘:出自诗?

4、小雅“无将大车,只自尘今意为用人力去推本应牛拉的大车,会让人沾染尘埃。 4黄升:宋人,科举不顺。 5银幡彩胜:用银箔或纸剪成的燕子、花朵形头饰。宋代立春时有互赠幡胜的习俗。 6擘茧:掰开。茧,宋时在面食中放置的用来卜测官运的纸签或木片。 5以下对上面的诗和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中的“翦彩,写人们剪裁出各种形状的饰物,互赠佩戴,以示迎春。 B黄词中的“钗头燕,写伴着春风归来的燕子落到游人发钗上的轻快姿态。 C王诗和黄词生动描写了人们在除夕、立春重合的日子里辞旧迎新的场景。 D王诗黄词从习俗风物写到了个人的感慨,体现宋代诗词追求理趣的特点。 6除日立春,双节并至,王安石与黄升对此有

5、不同的感触,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位宅守岁 杜甫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注杜位:杜甫的同族兄弟。为奸相李林甫的女婿。四十:杜甫四十岁献三大礼赋,明皇命待制乐贤院,而未尝授官。 7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说除夕在从弟杜位宅中守岁,元旦设宴,以盘进椒饮酒,献椒花颂。 B颔联说群朋欢聚,枥马喧腾;火炬照亮园林,惊散栖鸦,极言宴会之盛。 C颈联写自己四十已过,期待晚年同杜位一样官位腾达,从而实现自己志向抱负。 D诗歌先叙写守岁景致,后抒发岁终情感,文笔

6、由平实转为铿锵,风格迥异。 8全诗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和文言短文,完成各题。 甲午元旦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注】元旦:即现在的“春节。 9甲午元旦诗中所写的春节习俗,在以下诗句中没有表现的一项是 A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B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D明月皎皎千门秀,华灯盏盏万户春。 10以下诗句与甲午元旦一诗中尾联所表达情感最相近的一项是 A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B故节当歌守,

7、新年把烛迎。 C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D饯岁愁虽剧,迎年喜亦深。 11以下对联不合适作“春联的一项是 A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B家居光天化日下,人在春风和气中 C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D百福尽随新节至 ,千祥俱自早春来 12这首诗语言朴素平实,言浅意浓,请以“竟“催“倾中的一词为例,对这一特点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开元寺山茶旧无花,今岁盛开二首(其二) 苏轼 长明灯下石栏干,长共松杉守岁寒。 叶厚有棱犀甲健,花深少态鹤头丹。 久陪方丈曼陀雨,羞对先生苜蓿盘。 雪里盛开知有意,明年开后更谁看。 【注】曼陀雨:法华经载,当佛说法时

8、,从天空降下曼陀罗花雨。古代有时将茶花称为曼陀罗。苜蓿盘:借用唐朝薛令之的故事,寓指子由为学官,官卑家贫。 13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山茶花的生长环境,点出山茶花斗寒傲雪的品行。 B颔联运用比喻手法,描写山茶花叶片的质地和花朵的颜色。 C颈联巧妙地将盛开的山茶花和子由的生活现状相连,借用薛令之的故事,反衬子由生活的窘迫。 D尾联抒发了不知明年还有谁欣赏这美丽的花朵的感慨,同时又期望有人能看到。 14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以下小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 (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

9、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当时已被贬外任杭州通判三年,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15以下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灾民唱歌啼哭的声音都令人伤悲,远处灯火夜空疏星渐趋喑淡,营造了除夕夜昏暗冷清的环境。 B“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万家合欢的除夕夜,诗人受命独在异乡,百姓歌哭,音犹在耳,眼疾苦思,辗转难眠,非守乐岁,悲情难抑。 C“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盖着几条被子依旧冰冷,说明天太冷了,洗头感到头轻发

10、疏,实是叹岁月不居,人生易老。 D这首诗的前六句,写了对百姓疾苦的激愤与忧虑,客中的孤寂,思归的痛苦,老之将至的无奈,以及被贬外放,仕途坎坷的忧伤。 E全诗以哀情起句,以乐景结句,欲扬先抑,将诗人民生之忧、家国之痛、壮志未酬之苦淋漓以致地表现出来。豪放之情跃然纸上。 16尾联运用了比拟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照答案: 1C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深感羁旅艰危,除夕之夜思乡之情。三、四两句写凄清的除夕夜景,渲染诗人落寞情怀。五、六两句写远离亲人,连僮仆也感到亲切,更表达出思乡之切。最后两句寄希望于新年,飘泊之感更烈,自然真切。 【解析】 1 本题考查同学鉴赏诗歌的形象

11、、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诗人邀人在账中对酌错,无中生有。“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写诗人在凄清的除夕夜,春寒料峭中独对残灯,看炉香燃尽,诗人除夕之夜客居他乡,借酒排遣寂寞,思念家人。所以,诗人并未邀人对酌。 应选C。 2 本题考查同学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首联,“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写羁旅他乡的诗人除夕夜独坐帐里,感叹时光易逝。 颔联,“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写诗人在凄清的除夕夜,春寒料峭中独对残灯,看炉香燃尽,诗人除夕之夜客居他乡,借酒排遣寂寞,思念家人。 颈联,“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写远离亲人,夜深无眠,连僮仆也感到亲切,更表达出思

12、乡之切。 尾联,“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翻一层,遥想故乡家家团聚守岁,反衬自己之孤寂。至梦魂难来,更是把借梦团聚的念头也去除,从而把思念再推动一层;结尾两句,由眼前独坐写到故乡守岁,由当下思乡推及希望以梦相聚,拓展了诗歌的时空,使诗歌意蕴更加丰厚,情感更加深沉。可见,结尾两句确实为妙想之辞。 ? ? ? 3C 4直抒胸臆,诗人一开篇就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极度思念家乡,泪水把衣襟都沾湿了,看似平淡,却是平淡处见真情。对比,用在外漂泊的艰辛与家中生活的贫困做对比,抒发了对家乡的刻骨思念。曲笔,最后一联转换抒写角度,不写自己思念家人,而是从家人思念自己的角度来写,不仅表现出一种浓浓的亲情,

13、更强化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 【分析】 3 本题考查同学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C“直接表达出的思乡之情错。颈联“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的意思是因年老而害怕过节,诗人感到时光匆匆,而因难以排遣的愁绪尤多,以致“恶春。该联间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应选C。 4 本题考查同学分析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1从抒情手法的角度看,首联中“思乡泪满巾的意思是诗人因极度思念家乡,泪水把衣襟都沾湿了。此联直抒胸臆,诗人直接抒发思乡情。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的意思是出门在外才找到身为他乡之客,在外漂泊的艰辛,这样的漂泊远比在家生活的贫困还苦。此联运用对比手法,把在

14、外漂泊的艰辛与家中生活的贫困做对比,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看,尾联“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的意思是。今晚家里人一定在思念我这在外漂泊,没有回家的人啊。此联运用曲笔不写自己思念家人,而是写家人思念自己,这种“对写法,较之直言自己,更能深入亲情,凸出诗人对家乡亲人的眷恋。 ? ? 5B 61王安石的感触有二: 一是颔联“物以终为始,人从故得新所写的年头接年尾,获得新的感受、想法,表达了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是尾联“恩赐随嘉节,无功只自尘写自己劳而无功,愧领嘉节赏赐,表现了他致力改革却又自谦的高尚人格。 2黄升则从人们佩戴彩胜赏花欢度佳节的场景,想起自己科举不顺畅的经历,劝

15、人掰茧时不要希求官运,表达了仕途困难的伤感、悲戚。 【解析】 【分析】 5 本题考查同学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写伴着春风归来的燕子落到游人发钗上的轻快姿态错误。“钗头燕指簪于发钗上的燕子形头饰。 应选B。 6 本题考查同学评价诗歌中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1王诗:“物以终为始,人从故得新,世上万物在一年的结束,也是新的开始,人也是从旧的一年到新的一年,获得新的活力。写出了除日、立春双节重合喜上加喜的高兴,表现了其乐观、喜悦之情。“恩赐随嘉节,无功只自尘,皇帝的恩赐随着佳节的到来赏赐下来,自己感觉自己没有任何的功劳有愧于皇帝的恩赐。写出了王安石关于改革的决心,希望自己的改革能够对朝廷有利,改

16、变国家面貌。 2黄诗:词的上阕写除日人们都穿上了华丽的衣服,戴上了华美的饰物,表现了人们欢度佳节的场景。而在下阕,词人写道:“擘茧莫探官,人间行路难。当词人看到人们的欢乐场景,不禁想起自己科举仕途之路的坎坷,就劝人们,在这欢乐的场合下,占卜也不要占卜自己的官运,人间之路非常困难,从劝诫别人,可以看出因自己的仕途失意,而表现出的悲凉、伤感的情感。 ? ? 7C 8作为寄食者,诗人本已愁闷不安,感慨时光易逝,迟暮不遇;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附势之徒拜见杜位时的低声下气、谄媚奉承、唯唯诺诺、不胜拘束的形状,诗人感到极度的厌恶和悲伤;直抒胸臆,决定烂醉一生,是其内心痛苦的表现,表达了胸怀大志,渴

17、求入仕却不得重用,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的悲愤与无奈。 【解析】 7 本题考查同学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写自己四十已过,期待晚年同杜位一样官位腾达,从而实现自己志向抱负错误。颈联转写自己,是在感慨自己的迟暮不遇,以“四十对“飞腾字,谓“四与“十对,“飞与“腾对,此联对仗独具匠心。句中自对,语极自然,而迟暮不遇之感,跃然纸上,以古诗愤郁之气纳进四十字中。 应选C。 8 本题考查同学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该诗诗写自己四十岁之年在同族兄弟杜为家中相聚守岁的场面。前四句主要在写守岁之境,下四句则在写感叹之语。此诗前半叙守岁事,状杜位家守岁之会的胜概。后半岁终有

18、感,发流光易逝之喟叹。 颈联转写自己,以四十,飞腾,句中自对,语极自然,而迟暮不遇之感,跃然纸上。尾联上句,“谁能更拘束五字,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杜臆认为感愤横放。结以老之将至,惟有烂醉自遣,可以想见诗人豪纵的性格,诗人感到极度的厌恶和悲伤。“烂醉是生涯,直抒胸臆,决定烂醉一生,是其内心痛苦的表现。杜甫既见官场趋炎附势之徒,而自感不胜拘束,惟有烂醉度此生涯。渴求入仕却不得重用,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的悲愤与无奈。 ? ? ? 9D 10B 11C 12“竟是“终究,到底的意思,“大年三十的晚上和家人围坐在火炉边守岁终究无法入睡,一个简单的“竟字将辞官后的百无聊赖之情展现的淋漓尽致。 “催是“督促,催

19、赶的意思,“蜡烛一点一点的燃烧,好像督促着时间赶紧过去,我慢慢的喝着酒,仿佛有人在催赶着我喝干这夜酒,除夕之夜纵然是美好的,可以让人暂且忘记现实的烦忧,然而这快乐的时光却是短暂的,一个“催字赋予时间以人的意志,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时光流逝之快,暗含着对美好时光匆匆易逝的无限感慨。 “倾是“倾尽,倾空的意思,“我拿出身上所有的钱分给家里的小辈,让他们当做买春钱,一个“倾字使诗人的豪迈之情跃然纸上,他倾尽的既是身上的钱财,更是过去一年所有的负担与烦扰。 【解析】 9本题考查同学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春节的文化常识,采纳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

20、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通读甲午元旦可知,诗歌主要写了春节期间除夕夜守岁守岁围炉竟废眠、长辈给晚辈分发压岁钱倾囊分遍买春钱、燃放爆竹听烧爆竹童心在、贴春联看抉桃符老兴偏、拜年五更欢笑拜新年等习俗。 A项,选项诗句出自范成大的爆竹行,句意为“儿童站在一边避开鞭炮爆炸的范围,鞭炮在街道上炸开声音如雷霆一般,主要描写了儿童在春节期间观看燃放爆竹的场景,故A项表现了春节习俗。 B项,选项诗句出自王安石的元日,句意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主要描写了春节期间人们贴春联的场景,故B项表现了春节习俗。 C项,选项诗句出自钱谦益的

21、丁卯元日,句意为“用一杯新年的酒在庭院拜礼,有幼小的儿子牵着衣角安慰着我的隐居生活,主要描写了春节期间人们互相拜年的场景,故C项表现了春节习俗。 D项,选项诗句出自王建的夜看扬州市,句意为“天空中明月皎洁映照着千家万户,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庆祝佳节,主要描写了元宵节人们看花灯的场景,故D项没有表现春节习俗。 应选D。 10本题考查同学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推断。 甲午元旦尾联句意为“四周人们敲锣打鼓的声音不断,梅花也争相开

22、放,待到五更时分人们欢笑着互相拜年!表达了诗人辞旧迎新之际的欢欣愉悦之情。 A项,选项诗句出自陈宪章的元旦试笔二首,表达了诗人坚信新的一年一切都会更加美好的感情,洋溢着乐观豪迈之情,即诗句侧重于表现的远大志向与豪迈之情,故A项与尾联不相近。 B项,选项诗句出自杜审言的除夜有怀,表达了诗人新春佳节、辞旧迎新之际的欢欣愉悦之情,故B项与尾联相近。 C项,选项诗句出自钱谦益的丁卯元日,表达了诗人关于新春之际家人团圆的满足之情,即诗句侧重于表达诗人对新春之际家人能相聚一堂的满足之情,故C项与尾联不相近。 D项,选项诗句出自陆游的己未新岁,表达了诗人在春节期间因钱财不够而倍感窘迫但又深感于新春之喜的矛盾

23、心情,即诗句侧重于表达诗人在新春之际纵使现实生活万般窘迫仍满足于佳节的欢乐的情绪,故D项与尾联不相近。 应选B。 11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常识的理解。考生平常应强化文化常识的学习和积存。解答时要结合诗句的理解。 C项,“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虽是写除夕,但“忧患内容不合适做春联。 应选C。 1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具体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时首先整体理解诗歌内容,抓住语言特点赏析。既要指出该字的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 解答该题首先要理解诗歌大意,同时要注意结合写作此诗的背景,再结合具体诗句,围绕“

24、朴素平实、言浅意浓的语言特点展开赏析即可。写作此诗时,诗人已辞官归隐。全诗分两大段,前四句写除夕,围炉守岁,饮酒消夜,诗句中隐约透露着的消极情绪。第三句过渡,借“分赠买春钱暗示旧年已去,新岁已来,诗人的旷达、豪迈之情跃然纸上。后四句转入写元旦,点爆竹、换桃符、听乐曲、拜新年,字里行间,跃动着诗人一颗赤诚的童心。通过全诗,反映出诗人脱离官场后心情的恬静和愉悦。作答时注意将词语放到诗歌具体语境中分析,语言准确晓畅。首先解释词的语境义,然后结合诗句,紧扣词语“言浅意浓的特点进行赏析即可。 ? ? ? 13C 14表达了诗人对山茶花高洁品行的赞美和对弟弟子由的鼓励。前两联写山茶花的生长环境、叶与花,表

25、现了山茶花不畏严寒的品行和它的坚韧与高洁前两联既是在写山茶花也是在写子由;颈联由山茶花写到子由,用“羞对表现出对子由虽有才华却官卑家贫的怜惜;尾联则表现出一种期望,希望子由能被重用 【解析】 13本题考查同学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C项,“反衬子由生活的窘迫说法错误,借用唐朝薛令之的故事直接说明子由的生活贫寒窘迫。应选C。 14本题考查同学赏析诗歌情感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解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涵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依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分析。本题要求结合全诗进行分析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