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8-2019学年四川省遂宁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满分 60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 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2 .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 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一、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每题 2分,共60分)大约在4 00
2、0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经过漫长而缓慢地抬升,现在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已超过4 500米,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青藏盘结合下图回答下面小题。1.方框内对应的内容分别是A.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B.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C.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A.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B.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C.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D.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耗牛为主3.对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特征形成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A.
3、植被 B. 地形 C. 河流 D. 气候【答案】1. A 2, C 3, B【解析】考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题详解】青藏高原因为地势高,所以具有降水少、成为大河的源头、气温低、空气稀薄等特征。气温低,才有冻土和冰川,对应气温低。对应空气稀薄,所以对应太阳辐射强。A对。【2题详解】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A相符。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B相符。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应是较薄,C不相符,选Co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耗牛为主,D相符。【3题详解】青藏高原海拔高,是形成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的主导因素,B对。进入秋
4、季,随着气温下降,北京和南京等地银杏树叶由绿转黄。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银杏林银杏叶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城市道路两侧银杏树的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B.影响银杏树叶转黄的主要因素是水分C.秋季南京的银杏树叶先于北京转黄D.银杏树为落叶阔叶树种5,北京和南京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这反映了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非地带性现象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4. D 5, A【解析】【4题详解】秋季银杏树叶由绿到黄,之后逐渐落叶,为落叶阔叶树种,D对;城市道路两侧的树木的主要作用是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降低噪声等,A错;由材料可知,“随着气温下降”银杏树叶由绿
5、到黄,说明影响银杏C错。树叶转黄的主要因素是气温,B错;南京纬度较低,气温高于北京,银杏树叶晚于北京转黄,【5题详解】 北京和南京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主要受两地纬度影响,南京纬度较低,气温高于北京,因此银杏树叶晚于北京转黄,这反映出不同纬度之间的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对。雨雪分界线是降雨与降雪(含雨夹雪)的界线。下图示意某年1月1922日我国局部地区寒潮过境时雨雪分界线推进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影响雨雪分界线推进的天气系统是冷锋 暖锋 气旋反气旋A. B. C. D. 7 .果农在寒潮来临前为柑橘穿上了 “羽绒服”(塑料薄膜)(右上图),可有效地防御冻害,其原理是A.阻挡地面辐
6、射B.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C.减弱大气逆辐射D. 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答案】6. C 7. A【解析】考点:常见天气系统【6题详解】此时为冬季,1月19日前后,影响我国主要的天气系统是冷锋和高压(反气旋),所以C正确。【7题详解】果农在寒潮来临前为柑橘穿上了 “羽绒服”(塑料薄膜),可有效地防止冻害,其原理是阻挡地面辐射,所以A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下图中P地常年受西风影响,Q地季节性受西风影响,P、Q两地西侧均为海洋。读图回答下面小题。4PQ8. P地近地面的风向和常见的天气状况是A.东南风 降水季节差异明显B. 西北风 气温年较差大C.东北风天气晴朗D. 西南风气温日较差小9.
7、Q地的气候是A.热带草原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答案】8. D 9. B【解析】【8题详解】,全年盛行西南风,气候温和湿润P地常年受西风影响,且西侧为海洋,可判断为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小,故 D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9题详解】,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秣Q地季节性受西风影响,且西侧为海洋,可判断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带。故B确。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天气系统图(单位:hPa),完成下面小题。10.关于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位于高压脊B.两地天气晴朗C.、两地的风向大致相同D.地位于冷锋锋前,地位于暖锋锋后11 .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AS B. C
8、. D. 12 .下面气压变化,最可能是乙处天气系统过境造成的是A. B.C. D.13 .甲、乙两处天气系统比较,甲一定A.气温低B.风力大C.气压高D. 降水多【答案】10. A 11. D 12. A 13. C【解析】考点:常见天气系统,天气系统的特征,过境时的影响。【10题详解】读图,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分布规律和形态,地位于高压脊,A对。风在水平面上由高压吹向低压,、两地的风向不同,C错。地位于暖锋锋前,地位于冷锋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冷锋降水在锋后,故BD错。【11题详解】地的等压线最密集,风力最大,D对。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故其余选项可排除。【12题详解】乙处是锋面气旋,中心气压
9、低,过境前气压较高,过境时气压降低,过境后气压升高,曲线对,A对。【13题详解】甲是高压中心,气温不一定低,A错。等压线密集区,风力大,B错。一定是气压高的地区,C对。高压控制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D错。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14 .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A. a增强 B. b 增强 C. c 减弱 D. d 减弱15 .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有A.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B.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C,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D.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16 .城市大
10、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A.结冰期变短B.丰水期水位上升C.流量更加稳定D. 结冰期变长【答案】14. A 15. B 16. C【解析】考点:水循环及其环节,水文特征【14题详解】图中的a是植物蒸腾,b是地表径流,c是下渗,d是地下径流。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中的下渗增强,地表径流减弱,地下径流增强,植物蒸腾作用增强,A对;BCD音。【15题详解】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其主要目的在于强化雨水的滞留能力,故B项正确;其他说法不是主要目的,故排除。【16题详解】结冰期的长短与植物的多少无关,与气候有关,AD昔;植被浅沟对
11、河流的流量有调节作用,丰水期能使城市降水留到该处,使得城市河流水位变化较平稳,故 B错C对。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00流波市一 例洋河城.图,17 .图中洋流A.是寒流,向南流B.是暖流,向南流C.是寒流,向北流D.是暖流,向北流18 .上述洋流A.能使自南向北航行的海轮航速加快B.导致沿岸地区气温降低,降水增多C.促进热量不断向高纬度海区输送D.造成附近海域夏季多海雾,影响航运【答案】17. A 18. D【解析】【17题详解】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知识北半球非洲的西海岸,故此处的洋流是加那利寒流,该洋流向南流,A对,其余选项可排除。【1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洋流的影响。顺
12、洋流速度快,逆洋流速度慢,能使自南向北航行的海轮航速减慢,A错;寒流对沿岸的气候降温减湿作用,导致沿岸地区气温降低,降水增多,B错;促进寒流带来的热量不断向低纬度海区输送,C错;寒流流经的时候,会导致近洋面的气温下降,随着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湿度上升,就 会凝结,形成海雾.影响航运,D对。下图为沿回归线东西向的某区域地质剖面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9 .根据图不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地质构造为向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地下水20 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石油C.乙处地质构造为向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石油D.乙处地质构造为背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地下水20 .和丙处成因相同,
13、形成的地形区是A.阿尔卑斯山脉B. 冰岛 C. 台湾岛 D.喜马拉雅山脉【答案】19. B 20. C【解析】【19题详解】A错,B对。乙处岩层向甲处岩层向上拱起,地质构造为背斜,是储油构造,不能在地面打井找到地下水,下凹,地质构造为向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地下水,CD错。【20题详解】丙处是板块消亡边界,是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相对抬升的一侧。和丙处成因相同,形成的地形区是台湾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C对。冰岛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处,但是是火山岛,B错。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的消亡边界,AD错。下图为某外力作用对岩石的影响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
14、题。21 .图中所示外力作用是A.风蚀作用 B. 水蚀作用 C. 溶蚀作用 D. 风化作用22 .能正确反映此外力作用过程的是A.甲一乙一丙一丁B. 乙一甲一丙一丁C.乙一丙一甲一丁D. 丙一甲一丁一乙23 .下列地区中,该外力作用表现最明显的是A.非洲刚果盆地B.我国西北地区C.我国黄土高原D.我国南方地区【答案】21. D 22. C 23. B【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24 1题详解】图中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崩解破碎,并在原地形成松散的堆积物,是风化作用,故D对。风蚀指地表松散物质被风吹扬或搬运的过程,以及地表受到风吹起颗粒的磨蚀作用。但该岩石并没有被搬运走,故
15、A错;该图看不到水蚀作用和溶蚀作用,可排除BG25 2题详解】根据图中岩石变化可知,该过程应该是风化作用,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岩石变化是由整体坚硬岩石变为松散堆积物,故选项C正确。26 3题详解】仔细读图可知,该地区风化作用主要是由于温度在日间升高(乙图) ,在晚间(丙图)则急剧下降;岩石在日间受热膨胀,在晚间冷却收缩,使得岩石破碎成为松散堆积物,该类型风化主要存在于:类似沙漠等降水稀少的有很大的每日温差大的地方。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其余三地降水较多,故选项B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2c以内。中
16、国承诺,至IJ2030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提出,到本世纪末把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年碳强度(单位 GDP:氧化碳排放量)在 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 60腺65%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 .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导致A.部分岛屿消失B.冰川面积增大C.海洋面积缩小D. 企鹅数量剧增25 .为达到我国碳强度降低的目标,最有效的措施是A.提高森林覆盖率B. 扩大油气进口C.积极开发新能源D.降低GDP曾幅【答案】24. A 25. C【解析】考点:温室效应【24题详解】全球变暖以后,平均气温升高,两极地区冰川融化,冰川面积缩小,B错。全球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水增多,海洋面积扩大,以及温度升高以后海
17、水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岛屿,A正确,C错。企鹅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将导致其数量减少,D错。【25题详解】提高森林的覆盖率,但小树长成大树要漫长的过程,时效性不如开发新能源,减少碳的排放,故A错,C对。扩大油气进口依旧会大量排放碳,B错;降低GDP曾幅,不一定会导致碳的减少,D错。如图为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M地位于山地的西侧,该地的主要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26 . M地一侧的气候类型主要是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27 .图中非地带性植被最可能是A.常绿硬叶林 B. 高山草甸 C. 荒漠 D. 雨林【答案】26. D 27. C【解析】【26
18、题详解】位于大陆西岸,又对应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只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D对。温带季风气候在大陆东岸,可排除;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可排除;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植被是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可排除。【27题详解】该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最可能对应荒漠,C对。不可能出现地中海气候对应的常绿硬叶林和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的雨林,AD排除。高山草甸在高山地区,当地是平地,可排除Bo早晨5:00 ,生活在杭州(30° N, 120° E)的小丽与在西藏拉萨(29° N, 91° E)工作的爸爸通话。小丽:爸爸,已经天亮了,您起床没 ?爸爸:还
19、没有,我这边天还没亮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 .杭州已经天亮了,而拉萨还没天亮,其主要原因是A.海拔不同 B. 纬度不同 C. 天气不同 D. 经度不同29 .父女俩通话时,拉萨的地方时约为A. 3 : 00 B. 5: 00 C. 7: 00 D. 9: 0030 .小丽与爸爸通话的这天,最有可能是A. 3月21日 B. 5 月13日 C. 10 月1日 D. 12 月28日【答案】28. D 29. A 30. B【解析】【28题详解】杭州已经天亮了,而拉萨还没天亮,说明两地产生了时差,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同一纬度东边总比西边先看到日出。两地纬度相近,可近似看成是在同一条纬线上,
20、杭州的经度比西藏拉萨大,说明了杭州在西藏东方,故 D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29题详解】北京时间是120°E地方时,故早上 5:00时,杭州的地方时是5:00 ,拉萨是90°E,两地经度差30°,时差2小时,依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拉萨的地方时是3:00。A对。【30题详解】从材料可知杭州日出时间早于6:00,说明该地日出时间早,该地昼长夜短。昼长夜短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在春分后到秋分前这段时间,符合条件的只有B。A是昼夜平分,可排除;10月1日和12月28日是昼短夜长,可排除第H卷(非选择题,满分 40分)注意事项:1 .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在第n卷答题卡上
21、作答,不能答在此试卷上。2 .试卷中横线及框内注有“”的地方,是需要你在第n卷答题卡上作答。二、综合题(共40分)31 .读“世界部分区域气候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2 旷 26'N(1)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点。(2)乙地附近海域夏季风平浪静,冬季风急浪高,试分析原因。(3)简述风带的移动对丙地夏季降水的影响。【答案】(1)相同点:都是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或低温)。不同点:甲地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乙地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2)夏季时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风浪较小;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风浪较大。(3)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季风,
22、西南季风来自热带海洋,给丙地带来大量降水。【解析】【详解】(1)甲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地是地中海气候,相同点:都是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或低温)。不同点:甲地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乙地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2)地中海气候夏季时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风浪较小;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风浪较大。(3)丙地是南亚的印度半岛,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季风,西南季风来自热带海洋,给丙地带来大量降水。32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图。50060。7GS材料二中亚阿姆河、锡尔河流域是世界主要棉花种植区,出产的棉花十分优质。该流域农业不能靠自然降雨,为
23、了灌溉棉田,修建了许多灌渠,每年从阿姆河和锡尔河采走大量的水。但灌渠有30腺75%勺水因沙漠高蒸发率和沿途渗漏而损失,水量损失很大,加上各国之间水争不断,咸海失去了80%勺水体。(1)分季节说出阿姆河与锡尔河的主要补给来源。(2)分析1960年以来导致咸海面积减小的原因。(3)为防止咸海进一步减小,该区域在农业生产时应采取哪些措施。【答案】(1)夏秋季为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冬季为地下水。(2)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深居内陆,流域内年降水量极少,入湖水量少;人类的大规模垦耕使灌溉用水激增,导致河流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湖面面积减小。(3)采用先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
24、业;修建地下引水渠;调整农业结构,减少灌溉面积;加强国家间用水 的协商与合作。【解析】【详解】第(1)题,阿姆河与锡尔河发源于中亚的帕米尔高原,海拔高,有冰川存在;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河源头地区降水较多;因而咸海夏秋季有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补给,春季有积雪融水补给,冬季有地下水补给。第(2)题,人为原因为咸海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过度引用注入湖泊的河水,咸海流域内气候干旱、入湖水量少为其逐渐消失的自然原因。第(3)题,采用先进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发展节水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如发展耐旱的农作物,减少 灌溉面积;修建地下引水渠,减少水分的蒸发;由于是国际性的河流,加强国家间用水的协商与合作。33 .阅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床护理专业小组建设与管理
- 防火涂料包工协议书
- 节目演出安全协议书
- 饭店散伙转让协议书
- 订单合同融资协议书
- 银行股东分红协议书
- 公交车联合经营协议书
- 通校学生安全协议书
- 隔离酒店租用协议书
- 转让经营项目协议书
- 国家开放大学《理工英语4》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 铁路安检工作总结
- 发动机节能减排技术研究
- 对外通信中断处置预案
- 谈心谈话记录2024年简短
- 2023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预赛)暨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一试及加试试题(B)卷一试解析
- 会员维护培训课件
-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感染与预防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探讨5900字(论文)】
- 邮政网点主题营销活动
- 诗词大会比赛题库含答案全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