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99概念篇整数1.0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 0;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2 .偶数:2n;奇数2n+1或2n-1,其中n属于整数;3 .奇数与偶数:相邻两整数必有一奇一偶,在一个加(减)算式中,判断其结果的奇偶性,只取决于奇数的个数(奇数个奇数为奇,其余均为偶)4 .奇数的正整数次募是奇数,偶数的正整数次募是偶数;5 .最小的质数是2, (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6 .最小的合数是 4,(20 以内的合数有:4、6、8、9、10、12、14、15、16、18、20);7 .公倍数和公约数:对于两个整数,两数之积等于最小公倍数乘以最大公约数8 .因式定
2、理:如果多项式f(a)=0,那么多项式f(x)必定含有因式x-a。反过来,多项式f(x)含有因式x-a,则立即推f(a)=0;可以进一步理解,当因式为 0时,原表达式也为0o,泪I 因”扪:D福勒岫林蒯方+产乃能秘2期除号数6干必中然?2。+4配6、8势融融3唾除困酸三喑数位数字之和必能被3整除;"益新5整松树蛙坪杳/!或5能萩9"斑I槐:颦灌射字之和必能被9整除199习题篇答案1. 已知3a2+2a+5是一个偶数,那么整数 a一定是()A.奇数 B.偶数C.任意数D.0 E.质数【解析】因为2a是偶数,所以3a2+5也是偶数,所以3a2是奇数,a一定是奇数。【考点】奇数和
3、偶数的概念和计算2. 2, 5, 7, 11都是质数,如果把其中的三个数相乘,再减去第四个数,这样得到的数中,是质数的个数为()A.1B.2C.3D.4E.0【解析】列举法进行依次计算即可。所得结果均为质数【考点】质数的概念3. 已知两个自然数的和是50 , 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 5, 这两个自然数的乘积一定是( )A.9 的倍数 B.7 的倍数 C.45 的倍数D.75 的倍数E.18 的倍数【解析】设两个自然数分别为a,b且a<b,又因为二者的最大公约数是5,故可以令a=5ai b=5bi ,由题干可得 5ai+5bi=50.故ai+bi=10,结合a,b的最大公约数为 5,可知, a
4、1 和 b1 二者是互质的,所以取值有两组,1 和 9, 3 和 7 。经计算,可得,ab 的乘积一定是 75 的倍数。【考点】已知最大公约数,以及两数之和,反求两个数字。199 概念篇 分数、小数、百分数、比例1. 实数是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2. 实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符合加法和乘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3. 形如 x=x+x ,即称 x 为实数 x 的整数部分, x 为实数 x 的小数部分。如: 2.5的整数部分为2 ,小数部分为0.5;4.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本质区别: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有理数又被称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5. 算
5、术平均值:就是n个数相加的和除以n所得的值;6. 几何平均值:n个数相乘开n次方所得的值;7. 当算术平均值与几何平均值相等的时候,且这n个数为正数时,则这n个正数相等;8. 平均值定理:乘积为定值,和有最小值;和为定值,成绩有最大值;当这几个数相等时,取到最值;9. 比例的性质ace ace,等比 TE 理:(b d f 0)a b c db d a-b c-db dbdfb d f合比定理:a - b d分比定理:a £ b d合分比定理:a c a mc, am 1 一b d b mdb11 .正比关系:12 .反比关系:199习题篇:1. x,y的算术平均数是4,几何平均数也
6、是4,则 的值是() x y【解析】根据平均值的性质,只有当两个数相等的情况下,几何平均数和算术平均数的值才是相等的,所以x y 4,得到答案为1,选D。【考点】平均值的性质2. a,b,c,d都是有理数,且d不为零,x是无理数,则s 丝上为有理数。 cx d(1) a 0c 0【解析】条件(1)和(2)单独均不充分,联合,得到两个有理数相除还是有理数答案选C,即单独均不充分,联合充分。【考点】有理数3.若a b-c a b c a b c k ,则 k 的值为() cbaA.1B.1或-2C.-1或2D.-2E.以上选项都不对【解析】利用等比定理,第一步,判断分母之和是否为0,可进行分类讨论
7、(1)当a b c 0时,a b -c,代入原式,可知k 2 ;(2)当a b c 0时,由等比定理:整理,可得到-1.答案选B【考点】等比定理的运用199概念篇 数轴与绝对值1 .绝对值:绝对值通常用零点分段去绝对值,其几何意义是,一个实数在数轴上所对 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2 .绝对值的三角不等式当且仅当ab 0时,a b a b ;当且仅当ab 0时Ja-b a b ;当且仅当ab 0时,a-b a b;当且仅当ab 0时,|a-b| a-b。左边等号成立的条件:ab 0且a b右边等号成立的条件:ab 0左边等号成立的条件:ab 0且a b右边等号成立的条件:ab 0199习题篇1.已知
8、m和n为实数,且J2m 1 3n 20,实数m n2的相反数的倒数值是().A.59/12B.59/14C.9/2【解析】因为等式为0,由非负性得到:D.16E.182 n -3n 2 032m 1 01m 2所以,实数m n2的值为力可以得到其相反数的倒数值为18.答案选E【考点】绝对值的性质2.已知 a, b, c为有理数,且 <13-2底 aV7 + bJ6 + c,贝U 2 012a+2 013b+2 014c=().A.0B.-2C.2D.-1E.1a 1【解析】13 2.42, 7- 6 27- 6 a, 7 b 6 c b 1c 0故 2 012a+2 013b+2 014
9、c=2012-2013=-1.选 D【考点】化简求值,掌握变形的技巧3 .等式2m 7 m 2 m 5成立,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A. 2 m 5B. m2或m 5 C.-2 m 5D. m 2或m 5 E. m5或 m2【解析】2m 7 m 2 m 5 m 2 m 5 ,当且仅当m 2与m 5同号时等号成立,即m 2 m 50,所以m 2或m 5,选D【考点】绝对值三角不等式习题1 .设a,bG R,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a,b均是无理数,则a+b也是无理数B.若a,b均是无理数,则ab也是无理数C.若a是有理数,b是无理数,则a+b是无理数D.若a是有理数,b是无理数,则ab是无
10、理数E.若a是无理数,b是无理数,则ab是无理数【解析】A,B项若a=V2 ,b=-J2,则a+b=0,ab=-2,均为有理数,不正确;D项若a=0,b=V2 , 则ab=0,为有理数,不正确;E项若a= & ,b= 72,则a/b=1,为有理数,不正确.选C【考点】实数的概念和性质2 .已知a,b,c是三个连续的奇数,并且10abe 20, b、c都是质数,那么a b ()A.20B.28C.30D.32E.38【解析】根据题意,可知 a、b、c分别为15,17,19。所以可得a b 32,答案选D。【考点】20以内的质数3 .有一个四位数,它被131除余13,被132除余130,则
11、此数字的各位数字之和为()A.23B.24C.25D.26E.27【解析】设所求的4位数为x,则有x 131k1 13,对第二个式子进行变形,得到 x 132k2 130x (131 1)k2 131 1 131(k2 1) k2 1 ,可得 k2-1 13,故 k2 14,则可的 k21klk1 15x 131 15 13 1978,各位数字之和为 25.选C。【考点】带余除法问题4 .在20以内的质数当中,两个质数的和还是质数的共有()种A.3B.4C.5D.6E.7【解析】20以内的质数为2,3,5,7,11,13,17,19其中大于2的质数全为奇数,偶数十奇数二奇数,故这两个质数一定有
12、一个是2,与2相加还是质数的有3,5,11,17,故共有四种。选B【考点】20以内的质数5 .甲数是36,甲乙两数的最大公约数是 4,最小公倍数是288,乙数的各个数位和为()A.9B.8C.7D.6E.5【解析】甲数 Z数二甲、乙两数的最大公约数 X数的最小公倍数,可得到36X乙数=4X288,解得乙数二32。各个数位之和为5.选E【考点】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与两数的关系6 .已知实数x,y满足q'2x 3y 1 x 2y 2 0,则2x 4 y的平方根是()5A.12 B. 12 C. 2 2D. 2 3 E.2 3【解析】根据非负性得到2x 3y 1 0y 5,得到2x 4y=
13、12,得平方根是2石x 2y 2 0x 85答案选D【考点】非负性A.42B.43C.44D.45E.46a 8.8 8.98 8.998 8.9998 8.99998【解析】(9-0.2)(9-0.02)(9-0.002)(9-0.0002)(9-0.00002)45-0.22222所以,a 44【考点】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8 .存在实数 m,使|m+2|+|6-3m|&a成立.()(1) a=4. (2) a>4.【解析】条件(1):把 a=4 代入,有 |m+2|+|6-3m|&4 即 |m+2|+|3m-610 4rm 2廿-2 m2 廿 m2或或m 2 3m
14、 6 4 m 2 3m 6 4 m 2 3m 6 4解之得m=2,故条件(1)、(2)都充分.【考点】绝对值不等式9 .m增大2倍.()(1) m/2的分母增大2,要保持分数值不变.(2) m/2的分母变为原来的2倍,要保持分数值不变.【解析】条件(1)、(2)其实分母都变成了 4,即分母变为原来的2倍了,所以要保 持值不变,则分子也应变为2m,即增大1倍,均不充分.【考点】分数的性质【解析】条件(1)和(2)单独都不充分,联合起来,有 a 5,b7或a -5,b 7,则a b| 12,所以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考点】绝对值的三角不等式及其性质。199概念篇 整式与分式1 .乘
15、法公式:2 .单项式是有限个数字与字母的乘积;多项式是有限个单项式组成的;二者统一称为整式;3 .若单项式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则称为同类项;4 .两个多项式相等,则其对应次数项的系数相等,两个多项式任意取值时,多项式的 值都相等;5 .因式分解方法:(1)提公因式法(2)公式法(利用上述公式)(3)求根法:若某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是xi,则x xi就是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因式。(4)十字相乘法6 .余式定理若F(x)除以f(x)得到商式g(x),余式是R(x),则F(x)=f(x) g(x)+R(x),其中R(x)的次 数小于f(x)的次数,则(1)若有 x a使 f(a)
16、0,则 F(a) R(a)(2) F(x)除以x a的余式为F(a), F(x)除以ax b的余式为F(-b) a(3)对于F(x),若x a时,F(a)=0,则x a是F(x)的一个因式;若 x a是F(x)的 一个因式,则f(a) 0 ,也将此结论称为是因式定理。7 .分式中分母不为0,则分式有意义;8 .最简分式(既约分式):分子和分母没有正次数的公因式的分式叫作最简分式(或既约分式)习题:1.老师在黑板上写一道数学题:已知两多项式 A, B,若B为2x23x3,求A+B , 其中A的多项式被擦掉了,而甲误将 A+B看成A B,结果求得答案为4x2-x+5,则此题 正确的答案为().A.
17、8x2 7x1B.10x25x+7C.4x2+x 5D.10x2+x 7E.8x2+x 7A B=4x2 x+5,A=4x 2 x+5+2x 2 3x 3=6x2 4x+2,A+B=6x 2 4x+2+2x2 3x 3=8x27x 1.选 A【考点】多项式的计算2. 若 ABC 的三边长为a、b、c满足 a2 b2ab ac bc ,则 ABC 为( )A. 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E. 以上结论均不正解析】a2 b2 c2 abacbcb2c2 -ab-ac-bc 0, 则22(2 abc2 -ab -ac - bc) 0 得到 a b 2abc , ABC
18、为等边三角形,【考点】完全平方公式的运用及常用的结论a b22bc 0 abc3. 若多项式 f (x) x3 a2x2 x 3a 能被 x1 整除,则实数a =()A.0B.1C.0 或 1D.2 或-1E.2 或 1【考点】余式定理4. 将 x36x 7 因式分解为(1 即可,计算得A. x 12x x7B.x1x7a 2或 1 ,选 E2C. x 1 x x-7D. x 12x-x 7E.x12x -x-7【解析】3 x(6x 71) (x21) (x2x3 -1 6x 6x 1) 6(x 1)x 7)【考点】因式分解和乘法公式199概念篇函数(一)一元二次函数的定义一元二次函数是指只有
19、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二次的多项式函数一元二次函数可以表示为:一般式: y ax2 bx c a 0 ;22顶点式: y a x "c a 0 ;2a 4a两点式: y a x x1 x x2a 0(二)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图像的顶点坐标为宙,七,对称轴是直b2a当a 0,函数图像开口向上,y有最小值ymin&32但无最大值;当a 0 ,函数4a图像开口向下,y有最大值ymax 4aC J但无最小值.4a当a 0,函数在区间-,-4 上是减函数,在-4,上是增函数;2a2a当a 0,函数在区间-,-全 上是增函数,在 -畀,上是减
20、函数.(三)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与 x轴的交点当b2 4ac 0时,函数图像与x轴有两个交点;当b2 4ac 0时,函数图像与x轴有一个交点;当b2 4ac 0时,函数图像与x轴没有交点.习题:1.设实数x ,y满足x 2y 3,则x2y2 2y的最小值为【解析】由x 3-2y代入得x2 y2 2y 5y2 10y 9,可以看成关于y的二次函数,利用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得到最小值为4.【总结】本题首先将已知等式代入所求的表达式中,化为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函数,从而借助于抛物线来求解最值。2.已知抛物线y x2 bx c的对称轴为x 1,且过点(-1,1),那么b , c .【解析】根据一元二
21、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及点的坐标,得到【总结】根据抛物线的特征来列方程,从而得到系数。3.设1, a, b成等差数列且ab是两个不相等的实数, 则函数f x x2 2ax b的最小值与0的关系。【解析】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2a2a 1,根据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可知,4b 4a ,2_f x min b a 2a41 a2同时a, b是两个不相等的实数可知1 ,综上所述f x min 0【总结】本题考查了等差中项的性质应用,以及二次函数最值的基本问题。199概念篇方程1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使得方程(组)成立的未知数叫做方程(组)的解。2 . 一元一次方程:方程中,只含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
22、数为1;二元一次方程:方程中,只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都为1.3 .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ax b4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1)若曳 巴方程组有唯一解; a2 b2(2)若史b1 上,方程组有无穷多解; a2 b2 c2(3)若受b1%,方程组无解。 a2 b2 C25. 一元二次方程:ax2 bx c 0(a 0)求根x1, x2的方式(1)配方法(2)求根公式:方程的根 x b *b4ac(b2 4ac 0),其中(b2 4ac)称为一元二次 2a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3)韦达定理:描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两根分别为x1,x2,则有 xi x2b,xix2 ca a .习题
23、篇1、若方程x2px 370恰好有两个正整数的解xi,x2则x11x21的值是.P解:根据韦达定理,可知x1x2 37 , x1 x2 p o又0x2为正整数解,且两根的积37为质数,所以得x1 1, x2 37, p 38 ,带入 x1 1 x2 1 ,得-2.P总结:灵活地应用韦达定理。2、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2x2 2k 1 x 1 0有两个相异实根,则求k的取值范围解:k2 0由题意知,k2, 解得k 1且2k 1 -4k04k 0.总结:考查点为判别式与F 二次方程的实根个数的 关系。1、X1,X2是方程x2 k 2x k2 3k 5 0的两实根,则x; x;的最大值解:因为方
24、程有两个实数根则22k 24 k2 3k 5 0解得-4k o3根据抛物线的图像可知,当k 4时,x12 x;取到最大值18 .总结:灵活应用韦达定理和判 别式与F二次方程的 实根个数的关系。199概念篇不等式1 .不等式的解集对于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能使其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2 一元二次不等式(1)方法一:可通过一元二次函数图象进行求解 。根据二次项系数的正负,开口方向, 顶点坐标,对称轴等,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初步判定解集情况;再利用求根公式求 出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写出解集。(2)方法二:可利用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3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解含绝对值不等式一
25、般有两种思路:(1)利用绝对值的性质去掉绝对值符号(2)利用平方进行等价变换4 .高次不等式先不等式变形,使不等式两边,一边为0,然后再解相对应的高次等式的根,最后利用穿根法求解:(1)最高次项的系数一定为正,才可以从数轴右上角开始;(2)穿线法则是奇穿偶不穿,即含 x的因式,偶数次募和奇数次募5.分式不等式先转化成整式不等式再进行求解,注意分母必须有意义。习题篇1、设0 x 1,则不等式3x:1的解是 x2 1解:0 x 1,则 x2 1 0.即 2x2 1 0 x -.22又0 x 1,解集为0 x 2总结:对于分式不等式通常先转化成整式不等式再进行求解,同时注意分母必须启意义。2、关于x
26、的方程x2 a 1 x 1 0有两个相异实根,且两根均在区间0,2上,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解:区间根问题,根据题意,知a 1 2 4 0ca 1 cc022 解得:3 a 1.f 002f 20总结:区间根问题使用“两点式” 解题方法,即看顶点(横坐 标相当于对称轴,纵坐标相 当于),再看端点(根所 分布区间的端点)。对十号二次方程的不等式问题,要有数形结合的思想, 即先回出函数图象的草图冉 进行求解。11 一3、已知不等式ax2 2x 2 0的解集是3,万,则a 解:总结:根据题意知X11,X2 L32注意一元二次不等式、-兀由韦达定理可知一次方程之间的关系。即a 12199概念篇数列(一)
27、数列:数列的定义:依一定次序排列的一组数。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数列的一般表达式为a1,a2,a3,L ,an,L或简记为ano项数有限的数列称为有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称为无穷数列。数列通项:其中an叫做数列an的通项,自然数n叫做an的序号。如果通项an与n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关于n的解析式fn表达,则称an为数列an的通项公式。数列的前n项和(记作Sn)对于数列a显然有Sn a1a2ano(二)等差数列:an是等差数列等价于an 1 an d(d为常数)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a1+ n-1 d , an =am+ n- m d。等差中项:若a,b,c成等差数列,则b
28、是a,c的等差中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n a1 ann n 1 d Sn na1 2'2(三)等比数列an是等比数列等价于型q(q为常数)。 an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n 1n man =aiq , an =amq 0等比中项:若a,b,c成等比数列,则b是a, c的等比中项,且b2 ac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nai 1 q2 则它的通项an , n习题解:当 n 1时,a1 § 3.当n 2时,uk3,n 1从而an8n 3, n 2总结:要注意分情况讨论。2、数列an的前n项和Sn 3an 3则它的通项an n112 n,n解:当 n 1时,© §
29、3a1 3w1 62当n 2时,an Sn Sn 1-an 3 - an 1 3整理得 an 3an 1 ,即-an- 322an 1因此an是首项为a1 6,公比q 3的等比数列,即a02 3n。总结:要注意分情况讨论,本题先得到an与an-1的关系式,再求出通 项an。1、数列an的前n项和Sn 4n2 n3、设a,b,c三数成等差数列,若x,y分别是a,b和b,c的等比中项,求x2 y2解:2b a c由题意得x2 ab所以x2 y2 ba c 2b2 y2 bc总结:考查了等差、等比数列的中项。习题1、一元二次函数y x1 x的最大值为 解:方法一:用二次函数求最值22111y xxx
30、-,ymax一244方法二:用平均值定理求最值总结:本题考点二次函数的最值、平均值不等式2、已知a,b,c三数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设 ,是方程ax2 bx c 0的两个根,且解:由于a,b,c二数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故a b c 0 ,原方程可化为x2 x 1 0 ,33/2根据韦达定理得-y-J2-4X111 5总结:考查了数列与方程根3,则33、设方程3x2 mx 5 0的两个实数根xi和x2满足1 1则m的值为 x1 x2解:根据韦达定理,有总结:借助韦达定理求出两根的导数和。4、设y x a x 20 x a 20,其中0 a 20,则对于满足a x 20的x值,y的最小值
31、是解:由于 a x 20, y x a 20 x a 20 x 40 x ,当x 20时,y取得最小值是y 20总结:根据取值范围进行绝对值的化简,然后根据x的 取值范围讨论 y的变换 范围。充分条件判断题1、设a, b是两个不相等的实数,则函数 f x x2 2ax b的最小值小于零(1) 1, a, b成等差数列。(2) 1, a, b成等比数列。解:题十欲证最小值4b 4a 0 b a2 0o 4条件(1)根据等差数列性质可得2a 1b b 2a 1,b a2 2a 1 a2a2 2a 1 00当 a 1 时,有 a2 2a 1 0。又因a, b是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是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所以
32、a 1,故a2 2a 1 0,即b a2充分。总结:抛物线的最小值条件(2),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可得 a2 b, 贝U b a2 = a2 a2=0,故不充分。2、lOgaX 1/八1(1) X 2,4 , a 1.(2)x 4,6 , 1 a 2.2解:题十欲证 logax 1 logax 1 或logax1。条件(1),1 a 1且x 1,则对数单调减小,有logax loga-1故2aa充分。条件(2) , 1 a 2且x a,则对数单调减人,有logax logaa 1故也充分。总结:考查了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平面几何1 .三角形相关结论(1)三角形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2)两
33、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3)三角形的“四心”内心:内切圆圆心,角平分线的交点。内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外心:外接圆圆心,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重心:三条中线的交点,重心将中线分成2: 1两段;垂心:三条高的交点;(4)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勾股定理,常用的勾股数要记住(3, 4, 5) , (6, 8, 10) , ( 5, 12, 13);a, b, c (c为斜边),内切圆直角三角形与内切圆半径的关系:设直角三角形三边分别为 半径为r,则 r (a b c) /2(5)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6)三角形面积公式通用的公式:其中,p 1(a b c) ,是三角形的周
34、长的一半。(半周长) 2等腰三角形的面积:等边三角形的面积:2 .四边形(1)梯形:设上底为a,下底为b,高为h,则中位线l= (a+b) /2,面积 S= (a+b) h/2(2)平行四边形:设两边为 a, b,以b为底边的高为h,则面积S=bh(3)菱形:设四边边长均为 a,以a为底边的高为h,则面积S=ah=liH2,其中li, I2分别为对角线的长3.圆和扇形(1)扇形:设 0为扇形角的弧度数,a为扇形角的角度,r为扇形半径,则弧长:l 2 r360扇形面积:S r2 llr3602(2)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3)等弧对等角,同一段弧所的圆心角是圆周角的2倍,直径所对的圆
35、周角为直角.习题:1、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2和9,周长为偶数,则第三边的长为 .解:设第三边长为x,则7VXV11,由于周长为偶数,所以第三边长为奇数,故 x等于9.总结:考查了三角形边的关系:三 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 边,两边只差小于第三边。2、梯形ABCD的上底与下底分别为 5, 7, E为AC与BD的交点,MN过点E且平行于AD ,则MN=解:根据梯形的性质,可知AED相似于CEB ,纯5EC 7总结:相似三角形的性质。3、P是以a为边长的正方形,Pi是以P的四边中点为顶点的正方形,P2是以Pi的四边中点为顶点的正方形,Pi是以Pi-1的四边中点为顶点的正方形,则P6的面积是 .解
36、:总结:后一个正方形Pi的面积是前一个正方形 Pi-i面积的%.。正方形 归纳递推关系。P面积是a2.正方形Pi面积是a/2.正方形P2面积是 啜2.递推知:正方形P6面积是a4即资。/264立体几何一、长方体设长方体三条相邻的棱长分别为a,b, c ,(1)体积 V abc;(2)全面积 S 2(ab bc ca)(3)体对角线 d Ja2 b2 c2(4)当a b cBt,为正方体二、圆柱体设圆柱体的高为h,底半径为r,轴截面为矩形,其中一边长为底面圆的直径,另一边 为圆柱的高(母线长);侧面展开图为矩形,其中一边长为底面圆的周长,另一边为圆柱 的高(母线长);(1)体积 Vr2h(2)侧
37、面积S侧2 rh(3)全面积 S 2 rh 2 r2三、球设球半径为R,(1)体积 V 4 R33(2)面积 S 4 R2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与球的关系设圆柱底面半径为r,球半径为R,圆柱的高为h ;内切球外接球长方体无体对角线l 2R正方体棱长a 2R体对角线l 2R(2R V3a)圆柱只有轴截面是正方形的圆柱才有,此时有2r h 2R习题:1、一个长方体,有共同顶点的三条对角线长分别为a,b,c,它的体对角线长是()/、22212,2212,22(A) 4a2 b2 c2(B)2%a b c(C)-M'a b c(D)2,22a b c(E)2,22a b c考占考查了对角线与
38、体对角线的关系。解析:设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 x, y, z,体对角线为l22222,2222则侣 x y a , y z b ,z x c,222所以体对角线长是l .;x2 y2 z21a b c2答案选择D.2、现在一个半径为 R的球体,拟用刨床将其加工成正方体, 则能加工成的最大正方体 的体积是()(中3(B)893R3©#(畤3,3解析:正方体内接于球体时体积最大,设正方体长为a,则2Rma a罕,所以正方体体积J3答案选择B.总结: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内切球。3、一圆柱体的高与正方体的高相等,且它们的侧面积也相等,则圆柱体的体积与正方体体积比值是()o(A)-(B)-(C
39、)-(D)-(E)34解析:设正方体棱长为a,圆柱体底面半径为r.因为S正方体侧面S圆柱体侧面,所以 4a2 2 r a r 2a.2因此V正方体a ,V圆柱体r aaa总结:本题考查了圆柱体的体积与正方体体积。圆柱体的体积与正方体体积比值是 4答案选择Ao解析几何(上)一、平面直角坐标系1、定义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与有序实数对(x, y) 一对应2、有向线段的定比分点设点A(xi,火),B(x2, y2),点P(x, y)是直线 AB上不同于点B的一点,若uuv徽,则称PB为点P分有向线段uiv日AB所成的比。分点P的坐标为xix2yiy2x 1,y 10特别地,当1时,点P为线段AB的中点
40、,则xiX2yiy2x, y °22、平面直线1、直线方程(1)点斜式:过点F0(xo,yo),斜率为k的直线方程为(2)斜截式:斜率为k,在y轴上的截距为b的直线方程为(3)两点式:过两个不同的点 P(x1,y1), P2(x2,y2)的直线方程为口 一展 x2 且 y1 y2) y2 y1 x2 x1(4)截距式:在x轴上的截距为a,在y轴上的截距为b的直线方程为(5) 一般式:Ax By C 0 (A,B不全为零)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设两条直线11 : y k1x b ,l2:yk2xb2 或 l1:AxB1yC1 0, l2 :A2xB2yC20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四种:(
41、D重合b ,C2解析:由k, 1,b成等差数列知kb 2,即b 2 k,直线化为y kxk2 即 y2kx1,过定点 1, 2答案选择A.总结:本题考查了定点如何求。2、已知直线li: a 2 x 1 a y 3 0和直线l2:a 1 x 2a 3 y 2 0互相垂直,贝a等A BiCi(2)平行(3)相交(4)垂直习题:1、若k, 1, b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则直线 y kx b必经过点()k1k2, b1k1k2k1k21b2A2B2AA2B1B2C2于()。A. -1B. 1C. 0解析:两直线垂直,则可得a 1 0答案选择C.总结:本题考查了两直线的位置关系。3、已知平行四边形 ABCD
42、勺三个顶点A (-1 , -2) , B (3, 4) , C (0, 3),则顶点D的坐标为()A. (4,3)B. ( 4,3)C.( 4,3) D. ( 4,4)E.(3, 4)总结: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点坐标。解得Xd4,yD 3解析:设平行四边形 ABCD勺对角线AG BD的交点为E (x,y),可知E为AC的中点,所以E也是BD的中点,所以答案选择C.20180201解析几何(中)平面直线3、直线夹角(1)倾斜角直线斜率k的计算公式:设为直线1的倾斜角,0,),则k tan,-设P(xi,yj P2d, y2)是直线1上的两个不同的点,则k 1,、x2; X2 X1直线Ax By
43、 C 0的斜率为Ak 一, B 0。B(2)到角:直线li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直线12时所转的角,记作 (0,)设直线ll2的斜率分别为k1,k2,且k1k21,则tan 反上o1 k1k2(3)夹角:直线1i到l2的角和直线l2到1i的角中较小的角,记作(0,),有tan21 k1k24、两条平行直线的距离设直线1i,12的方程分别为为Ax By Ci 0, Ax By C2 0 ,则两条直线的距离为5、两种对称(1)两点关于直线对称:垂直、平分点(a,b)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a, b)点(a,b)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a,b)点(a,b)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a, b)点(a,b)关于y x的对
44、称点为(b,a)点(a,b)关于yx的对称点为(b, a)(2)直线和直线关于直线对称:交于一点,到角相等直线ykxb关于x轴的对称直线为 y kxb直线ykxb关于y轴的对称直线为y kxb直线ykxb关于直线y x的对称直线为xkyb直线ykxb关于直线y x的对称直线为xky b习题0C.6x 5y 1 0总结:本题巧妙地利用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1、设点A 7, 4 , B 5,6 ,则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A. 5x 4y10B. 6x 5y10D.7x 5y20E.2x 5y70解析:设点P(x,y)为AB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则pa |pb|可得解得6x 5y 1 0答
45、案选择C.2、条件充分判断直线L的方程为4x 3y 9 0.(1) L经过两条直线2x 3y 1 0和x 3y 4 0的交点;(2) L与直线3x 4y 7 0垂直。解析:条件(1)和(2)显然单独不充分,联合起来,有:5x -两条直线2x 3y 1 0和x 3y 4 0的交点为3 ,直线L的7y 9斜率是k 4,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4x 3y 9 0.3总结:考查了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点斜式确定直线的方程。3、点P 2,7关于直线x y 3 0的对称点是()。A.(5, 4)B.(4, 5)C(-4, -5)D.(-5, -4)E.(7, 2)解析:U 14设点P' a,b,由对称轴将P
46、P垂直平分得 a 2a 4a 2b 7八 b 53 022答案选择B.总结:点关于直线对称,解题要 点:两点连线垂直平分对 称轴。20180202解析几何(下)三、圆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第一定义);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第二定义)。1、圆的方程(1)标准方程:圆心为(a, b),半径为r的圆的方程为(2) 一般方程:x2 y2 Dx Ey F 0 (D2 E2 4F 0)般方程可通过配方化为标准方程:2 D2 E2 4F42、点与圆的关系设点P(xp, yp)到圆(xxo)2 (yy。)2r2的圆心的距离为d
47、,(1)点在圆内(xpxo)2(ypyo)2(2)点在圆上(xpx。)2(ypy。)2(3)点在圆外(xpxo)2(ypyo)23、直线与圆的关系直线 l : y kx b ,_2O :(x xo)(yy。)2d为圆心(xo,yo)到直线l的距离。直线与圆的交点坐标即是方程组kx(x xo)2 (yyo)22的解; r(1)相交(2)相切(3)相离4、圆的切线方程(1)已知圆方程:x2 y2 Dx Ey若已知切点(x0,yj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其方程是:x°xyoyD(x° x) E(yo y)F o。当(x0,yo)在圆外时,x°x y°yD(xo
48、 x)E(y。29F 。表示过两个切点的切点弦方程。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yyok(x x0),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 y轴的切线。斜率为k的切线方程可设为y kx b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必有两条切线。(2)已知圆方程:x2 y2 r2 o过圆上的Po(xo,yo)点的切线方程为x°x2yoyr 。斜率为k的圆的切线方程为y kx rkT5、圆与圆的关系设两圆方程分别为 Q:(x xi)2 (y yi)222/、2ri , O2(x X2)(y y2)22,圆心距为d圆与圆的交点坐标即是方程组(x ai)2(x a2)2(y bi)2(y b
49、2)22i的解。(i)内含dir2(2)内切dr1r2(3)相交rir2drir2(4)外切drir2(5)外离drir2习题篇i.曲线x2 2x y2 0上点到直线3x 4y i2 0的最短距离是()。A. -i6B.ni6D.-8E/4A-iB.5c-1Dte2解析:圆的方程为x-i 2 y2 i,圆心i,0到直线3x 4y i2 0的距离所以最短距离为d r -5答案选择B.总结:先确定直线与圆的关 系,这里最短距离等于 为圆心到已知直线的距 离减圆的半径。2.已知直线ax by 3 0a 0,b 0过圆x2 4x y2 2y i 0的圆心,则a b的最大值为解析:圆的方程为x 2 2y
50、-1 2 22 ,圆心-2,1至lj直线 ax by 3 0 a 0,b 0 得 2a b 3利用均值不等式得3 2ab 242ab,则ab -,当且仅当a -,b -842时,达到最大值。答案选择D.总结:以解析几何为背景,利 用二次函数或者基本不 等式求最值。3.设P是圆x2 y2 2上的一点,该圆在点P的切线平行于直线x y 2 0 ,则点P的坐标 为()。A. -1,1B. 1, -1C. 0, , 2D.、,2,0E. 1,1解析:设Pa,b ,根据题意可知OP 直线x y 2 0,可得方程2, 2-a b 2b,可以解出a b 1一11a答案选择E.方法二:利用排除法;因为切点在第一象限或第三象限,所以答案选择E.总结:画草图可以判断出圆x2 y2 2与平行于直线x y 2 0的切线相 切,切点在第一象限或 第三象限。习题1 .已知两点Pa,b c,Qb,c a ,则直线PQ的倾斜角为().A. 45B. 90C. 120D. 135E. 60解析:设直线PQ的倾斜角为 ,tan c a b c 21,b ab a且0 ,180,所以 135答案选择D总结:直线的倾斜角取值范围0 ,180,要记清。2 .直线li:y J3x 1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中国男茄克行业发展分析及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电子出版物行业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评估分析
- 2025至2030中国甲硝唑片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考核试卷(含答案)
- 茶艺知识培训课件
- 农林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研究
- 技术助力下的翻转课堂教学相长的实践案例
- 邮电系统培训课件资源
- 2025年中国PU球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构建数字化教育公平的桥梁设计思维的智慧
- 国防教育讲座课件
- 2025年餐饮系统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技术
- 刑法大一试题及答案
- 南开强基计划试题及答案
- 国家开放大学2025年《机电控制工程基础》形考任务1-4答案
- 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试题库附答案【考试直接用】含答案详解
- 2025年保密观知识竞赛题库必考题含答案详解
- 【作业设计】《跨学科实践:制作简易杆秤》作业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冊物理
- 2025年湖南中考英命题分析及复习备考策略指导课件
- 车间班组安全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